A. 電影票房收入電影院能夠拿到多少電影票房收入一般多少歸製片方,多少
電影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票房收入、發行權銷售以及影像製品的銷售。其中,票房收入是電影產業的核心收入來源之一,製片公司和電影院通過票房分賬模式分享票房收益。
在中國,電影票房的分賬慣例是,每100元的票房收入中,5元需要上繳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餘的91.7元中,影院可以拿走47元,院線可以拿走13元,而製片方和發行商則可以拿到剩下的31.7元。這樣的分賬模式確保了各方都能從電影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相應的收益。
而在北美地區,發行商在票房收入中所佔的比例約為55%。這意味著,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為100美元,發行商可以從中獲得約55美元的收入。這樣的比例設置體現了北美地區電影產業對發行商的重視。
此外,導演的收入來源也各不相同。有的導演只拿片酬,而有的導演則可以在片酬之外獲得分紅。片酬是導演為拍攝電影所付出的勞動和創意的報酬,而分紅則是導演根據電影的票房收入或銷售收入所獲得的一部分收益。這種薪酬結構為導演提供了更多的激勵,鼓勵他們創作出更好的電影作品。
總的來說,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多樣化,但票房收入仍然是其核心。通過合理的分賬模式和薪酬結構,電影產業能夠確保各方都能從中獲益,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B.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電影票房收入如何分成?中國電影票房分賬機制如下:
1. 電影票房首先需扣除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相關稅費,剩下的為可分賬票房(凈票房=91.7%*總票房)。
2. 在可分賬票房中,影院抽成50%,院線抽成7%,剩餘43%(即製片方和發行方的份額)。
3. 發行方通常收取凈票房的10%作為發行代理費。製片方實際票房收入為凈票房的33%(總票房的91.7%乘以33%)。
具體計算示例:
- 假設電影票房收入為100元:
- 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收取5元。
- 營業稅金及附加收取3.3元。
- 剩餘91.7元為電影院線和製片方的分賬基數(總票房的91.7%)。
- 影院+院線方分賬為91.7元的57%,即52.269元。
- 發行代理費為凈票房的3%,即2.75元。
- 製片方(含發行方)的凈票房分賬收入為91.7元減去57%和3%,即91.7%的凈票房。
- 製片方(含發行方)按凈票房的40%-43%分賬,即91.7元的40%,為36.68元。
- 發行代理費為製片方收入的10%,即3.668元。
- 製片方實際分賬收入為33元。
預期票房(盈虧平衡點)計算公式為:製作成本 ➗ 33%。
C.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通常能分到約45.85%的比例,而製作方最終能獲得的分成比例大約為30%多一點。以下是具體的分成細節:
國家扣除部分:國家會從票房中直接扣除5%作為電影專項基金,以及3.3%的稅款,總計8.3%。
電影院分成:在扣除國家部分後,剩下的91.7%中,大約一半的票房收入會被院線和影院分享。其中,院線通常能獲得總票房的5%左右。
發行方與製作方分成:發行方會從剩下的票房中收取5%至15%的發行代理費,這是在扣除電影基金、稅款和影院分成後的可分配收入中扣除的。製作方最終能拿到的凈收入往往只有票房收入的30%多一點。
其他因素:發行方還得為導演、主創明星的獎勵、墊付的發行成本以及必要的稅金買單。此外,海外市場的分成模式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據具體合同條款來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分成比例並非固定不變,可能會因電影的類型、熱度、宣傳策略以及合同條款等多種因素而有所變化。
D. 電影院怎麼分票房
電影院一般拿票房全部的50-60%。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即電影院)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