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片人一部戲多少薪水
大概在75~150萬美元左右。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近日發布《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范行業秩序的倡議書》,提出影視行業「復工」的六大倡議。其中提到疫情對影視製作業的沖擊很大,全行業面臨資金短缺、生產周期延長、疫情防控困難、購片價格銳減等一系列困難。
因此建議電視劇、網劇製作成本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以內,攝制人員酬勞應同步降低30%。同時需要進一步調整主創和主演人員酬金過高的現象,避免造成主要創、演人員與普通專業工種的收入失衡。倡議書中明確寫道,一部電視劇、網路劇的編劇、導演和男、女一號主演的酬金,各自最高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10%,全體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
相關信息
早在2018年6月,五部委就曾聯合發布通知,稱每部網路電影,電視劇網路劇,網路視聽節目全部嘉賓、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之後三家視頻網站聯合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大影視製作公司發表聯合聲明。
共同抑制明星不合理片酬: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公司采購獲製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也有製片人對限薪成果不太滿意。
坦言限薪令發布之後,行業還是處於畸形狀態,5000萬片酬還是太高了,隨便一個知名度不高的二三線男演員也要二三百萬起步,導致其他環節賺到的錢還不到演員薪資的零頭,與此同時,底層演員薪資又過低。
2. 《長津湖》票房突破40億,製片人能掙多少錢
製片人到底獲得了多少的利潤,我們無從算起,但是一部電視劇的製片人就是最大的,可以說,他們就是投資者,而其他的那些人都是打工的。
除了電影的場景製作之外,以及院線上映的錢,還有各種工作人員的工資,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純利潤了,而有一部分的網友算過這部電影最終的利潤,除去成本還有演員的工資之外,製片方靠長津湖這部電影能夠獲得至少兩個億的利潤。
我覺得長津湖這部電影就已經做到了問心無愧了,因為每一個演員都特別的認真,雖然他們本身並沒有經歷過那種戰爭的殘酷,但是卻帶著這種情懷去做的,而看他們跟那些老戰士隔空對話的場景,很多人都想哭了。他們用血肉之軀來保家衛國,卻享受不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真的應該跟那些人點一個贊。
3. 關於製片人的收入問題,如果我有個概念,一個創意,想拍成電影,那我應該是製片人了吧,我自己寫出故事大
沒有宣傳費用,電影很可能虧損。投資是否可以算作宣傳費呢?假設電影的成本為3000萬元,宣傳費用為2000萬元,最終票房收入達到一億元。扣除宣傳費後,凈收入為5000萬元。如果除去稅收,扣除50%給電影院後,剩下2500萬元。投資方凈得利潤可能在1500萬元到2000萬元之間。而製片人,在這種情況下,稅前可能僅剩500萬元到1000萬元。
以上是美國製片行業的運作模式。在中國,這種情況下的製片人通常賺不到這么多錢。大部分情況下,製片人只是掛個名頭,可能更像是一個監制的角色。真正賺大錢的往往是投資方的老闆。
如果想成為製片人,通常需要自己提出一個故事大綱。當然,也可以找專業的編劇來創作劇本。但是,這背後需要解決的難題是拉到投資以及找到合適的導演。除非你是非專業人士,但你的故事大綱極具吸引力,能夠吸引投資。或者你就像電影《飛行家》中的好萊塢大佬,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電影項目,不在乎票房收益,只為娛樂和樂趣。
中國電影市場的運作模式與美國有較大差異。在投資和分紅機制方面,國內製片人通常所佔比例較低,更多利潤流向了投資方。因此,如果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製片人,不僅需要擁有創意,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洞察力、談判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