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山大地震怎麼寫觀後感
昨天晚上去電影院看了下「唐山大地震」,回來後心情異常壓抑,躺在床上,我在想,為什麼我有這么強的壓抑感,
是為死去的那麼多人嗎?還是為活著的這些人?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就是片中徐帆扮演的母親元妮以及女兒方凳,地震時,她和丈夫在外面,在地動山搖之際,
看到女兒和兒子在即將倒塌的房子中哭喊的時候,作為母親那種本能以及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促使她不顧一切沖入瞬
間即將坍塌的房子,可就在這時她的丈夫一把拉住了她,然後自己沖進房子中,不幸的是就在他剛沖進 房子的時候,
整棟大樓就轟然倒下。淅淅瀝瀝的小雨灑落在夾雜著屍體的廢墟中,整個天空灰濛蒙的,滿身泥土的元妮絕望看著
人們抬出自己丈夫屍體,悲痛欲絕的 哭喊聲盪漾在彌漫著塵土的空中。就在這時,她突然聽到人說看到她的女兒和
兒子了,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於是她立馬渾身充滿了希望,然後求別人趕緊救她的孩 子。可是難題出現了,因為
水泥板上面實在太多東西了,根本無法移開,只能撬開水泥板,可是兒子在水泥板的一頭,虛弱的喊著,媽媽救我,
女兒在另一頭,已經說不出話,只是拿著石頭輕輕敲著地面,撬左邊,右邊的孩子就保不住,撬右邊,左邊的孩子
就保不住,大家讓她趕緊拿主意。看到這時,我的心不經一痛,我的天 啊,這是個什麼樣子的難題啊,竟要母親選
擇自己兩個孩子的生死!於是元妮哭喊著都要救,都要救,我的心中不僅也在吶喊,都要救啊,都要救啊~~可是旁邊的 人說,不行啊,只能救一個,趕緊選擇,就在這時又有人喊著,發現有另外活著的人,於是要去其他地方救人
去了,萬般無奈下元妮小聲地說道,救弟弟。即使如此 小的聲音,可女兒方凳還是聽到了,於是鏡頭給到了女兒,
小方凳放下了敲擊的石頭,眼中噙著淚水,此刻這個孩子心中那種經歷災難恐懼的心靈又再次被母親的選 擇重創了。
不一會,兒子被救出來,女兒也被抬出來了,元妮抱著女兒,大聲哭喊著,對不起凳,對不起凳!旁邊的人提醒元妮
趕緊抱著兒子去附近的救助站。傷心欲絕的元妮只能背著兒子搖搖晃晃的走去救助站。也許是蒼天悲憫這個漂亮的小
女孩,被雨水打濕的她醒來了,睜開眼睛發現躺在自己身旁的爸爸屍體,放眼望去, 滿地都是一片狼藉。小方凳搖搖
晃晃站起來,茫然地走在慌亂的人群中。
故事的後來就是小方凳被人領養了,可是她心中一直有個心結,再也不願去尋找失散的親人,是因為怨恨?還是其他?
元妮帶著殘疾的兒子艱辛生活著,她一直以為 女兒和丈夫一樣,也沒了,她一輩子也沒有再嫁人,別人勸他,她只說了
一句,「這個男人為了我願意把命付出來,還有誰能像他這樣對我好?給他做媳婦我不 虧!」,在兒子發達了後,她也不願意
離開原來住的地方,因為她怕女兒和丈夫的魂魄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不知道她的活著是痛苦還是快樂,也許是都有吧,痛苦
失 去了自己最親的兩個人,快樂看到了兒子生活美滿!
當然故事的大結局,肯定是女兒和母親和好如初,然後一家團聚,再怎麼樣的心結又怎能比得上親情呢?
有個兄弟跟我說,干嗎看這種讓自己很不開心的電影,我跟他說,人生就像一個熔爐,其中有酸甜苦辣,有悲歡離合,
人生的任何一種滋味,一種經歷都是寶貴的,地震這種災難我們沒有經歷過,這種苦痛我們沒有見證過,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活著對那些被壓在水泥板之下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渴望。當我們在感嘆生活的不公時, 當我們在感嘆工作的勞累時,當我們在感嘆感情的不順時,想想那些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人們,也許我們的這種痛恨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② 怎麼寫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電影是興奮劑,能將心中的烏雲一掃而去,電影是顆催淚彈,總是讓人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淚;電影就像個朋友,在獨自一人時,把心靈的空虛填滿。
在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時,頓時,四周變得很寂靜,只剩下電影中的對白與配樂。演員精湛的演出,搭配著憂傷的音樂,淚珠就從眼眶不停地滑落到臉頰,原本毫無波動的心,也因此而悸動。唐山大地震講述的是一個因地震使家人分離許久的故事。大地震後,唐山的房子無不倒塌,有一對姐弟也被壓在其中,但母親卻只能選擇就他們其中一個。「救弟弟!」當母親百般掙扎地脫口而出時,淚水如大雨般傾瀉而出,他們離開後,姐姐卻大難不死,竟然存活了!二十年過去,姐弟都平安地長大了,在因緣際會下,他們一家人最後又重逢了,母親不停地向姐姐道不是,也和她說那些年心靈的痛苦,真是感人啊!
看完這部電影後,讓我回想起當年四川大地震家破人亡的場景,讓我看到親人離散是如此的難受,更讓我見識到了大自然的破壞力,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感動將永存在我心中。
電影是沉澱心靈的良葯,它使我激昂的心平和,我也體會到平沒有注意的小事物。看一部電影,就多了一分的感動,並使郁悶的心靈療愈。
③ 唐山大地震 電影 觀後感 800字
今天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看到之前知道這是一部大製作的影片。影片上映之後也聽說了這部影片的感人程度,據說電影院里傳來陣陣哭聲。看了這部影片之後,我也濕了眼眶,雖然未經歷過,但是但是還是感慨頗多的。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 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1976 年的唐山對於經歷過的唐山人來說真是永遠的留在心裡 ,32年,32年後,又一個災難降臨,對於唐山人來說,可能更加的能夠理解,他們也沒有忘記當年社會各界對他們的幫助 都自告奮勇的加入了唐山救助隊,也是因為這樣,方凳和弟弟重逢了。那時候方凳明白了,自己怎麼能么能夠有恨呢,那是自己的親弟弟啊,能活著多好,他也原諒和體諒了母親。
這段親情貫穿整部影片,當然這也只是唐山大地震中故事的一角,也許戲劇化了,也許這就是一件真實的事件,或者是最典型的一件。無論如何,我們被這樣三十年的親情所感動。媽媽說,我要是過的花紅柳綠的就更對不起你們了。32年的傷痛沒有因為時間而磨平,反而越發的加重了。是啊,一個女人能有多少32年,一個人能有多少32年,全因為一個災難毀掉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像明天就會災難來臨一樣對待,這樣,我們會過得更幸福,也不會有遺憾。
是啊,這部影片給了我們警醒的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的祖國是個有愛的國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傳承了我們傳統美德。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受災的人民。我們的人民也是很有愛心的,不管身在何地,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也有義務來承擔責任,我們可以捐款捐書。現在我國又有了災難,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還是一貫的作風,解放軍人沖到了最前線。所以,我們要向解放軍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好少年。
這是我原創的 ,你在自己該改的 應該沒問題 希望採納
④ 作文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作文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作文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我早就聽人說過這場電影,可我一直沒有時間去看。來到電影院,電影開始時,我目不轉睛的盯著大屏幕,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母親,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們一家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災難卻降臨在她們頭上——大地震發生了!短短幾秒鍾的時間,美麗的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這位母親本來准備沖進去救他們兩個,可是,她的丈夫拉開了她,自己沖進去了,喪了命。此時此刻,她的女兒和兒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的兩端,板上壓了重重的石頭。救援人員問這位母親:他們兩個只能救一個,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位母親面臨著生命的抉擇,最終選擇救弟弟,觀後感《作文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本來這個女孩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堅強的活了下來。當她被救援人員救出的時候,全身黑黑的,但她並不想認媽媽和弟弟。為什麼呢?因為她發自內心的恨媽媽,恨媽媽當初沒有選擇救他……
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如果是我,我也會救弟弟。因為他小,抵抗力不強。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也不願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親當時的心情,那麼痛苦的抉擇就像鋒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親的心。當時如果不做選擇,兩個孩子都會失去生命。那位母親抱著女兒屍體時撕心裂肺的哭聲久久在我耳邊回盪……
在汶川大地震時,女兒終於理解了母親……
看完這部電影,我懂得了: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也許有時會做一些不得已的選擇,但是我們知道,他們始終是為我們好。我們要支持他們,理解他們,愛他們!
福建寧德蕉城區寧德市師范附屬小學四年級:蔡?華
⑤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開頭怎麼寫
今天晚上,我們全家坐在電腦前觀看最新出來震撼大家的《唐山大地震》的電影。是馮小剛導演的最新作品,這部電影震撼了許多觀眾,剛上映3天就突破了一億的票房,以我們也決定看看。1976年7月28日,上帝給唐山一次嚴重的懲罰,發生了7.8級地震。影片開始很震撼人心,無數的蜻蜓在空中橫沖直撞,我們知道,連動物都知道要逃命了,當主人公在車上聊天時,一對龍鳳胎還在屋裡睡覺。突然,天空發紫,接著就發生一場巨大的地震。因此,弟弟和妹妹都被壓在了同一個石板上面。
主人公一直說著:「兩個都救!」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於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重男輕女,馮小剛導演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為什麼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之後發生的情節令人感動至極,親人的相認,怨恨的解除,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覺得我們要珍惜好身邊的親人,珍惜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好好把握身邊短暫的幸福。也許只是親人的一個眼神一句關心,也會是我們存活的巨大力量,我永遠記得影片的那句話「親人,永遠是親人!」。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給點分
⑥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電影院人頭涌動,因為22日是我盼望以久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日期。
1976年7月28日,上帝說,給他們一次小小的懲罰,讓他們清醒一點。地表的震動,驚醒了茫然無措的人類,也不知道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地平線上幾乎就沒有一絲靜謐的地方可言,民不聊生,放下自己的尊嚴去求救。
徐帆飾演的那個母親,說實話,在我把整部電影全看完的時候,我才發現,懺悔其實可以在堅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化成愛。那個母親,在救孩子的時候,不停地重復,救兩個,救兩個。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於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
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重男輕女,馮小剛導演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為什麼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
把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時間,十年,九年,十三年,時間過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覺,電影取名為唐山大地震,講述大地震的時間連一半都沒有。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問,他在放映完畢之後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這部片子的主旨在於:親情撕裂以後,怎樣去挽救,怎樣去撫平傷口。
電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讓我很震撼,可能阿凡達都沒有這樣的效果。內容也不能說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夠讓我有所感觸的就是海雲台。海雲台中的情感元素比較到位。
在大地震之後,痛苦流涕,向死去的人懺悔。懺悔之後,就開始清醒,要將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發揚光大。
這部電影中,最感動我的是那個母親無時無刻想著自己的罪過,無時無刻不感到心痛。整整三十二年,她說了二十年,回家的路怎麼走,這可能是導演發掘了人心最溫暖的一面。回家的路怎麼走,這個母親真的很偉大,女人的青春沒幾個三十年,她卻寧願孤守清寡,不願離開。
希望大家能在看完之後有所感觸,擁抱一下身邊的親人,這是放映員最後說的話。。。
今天我在電腦上看了一部新紀錄片,這影片使我獲益匪淺,我感受到生命誠可貴,我感悟到大愛人間,我領悟到生命真諦。
電影先介紹了一家人,姐姐覺得爸媽偏愛弟弟。地震了爸爸遇難了,兩個孩子被壓一塊板下,只能救一個,母親無奈選擇弟弟。姐姐後被解放軍夫婦領養,卻原諒不了母親。她長大後和一外國人成婚,,巧合她弟弟也結婚了,他們孩子都叫「點點」。看見唐山又地震就走向唐山,巧合看見弟弟,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看了這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震撼。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是偉大的母愛。父母在災難發生時首先想到孩子!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做出痛苦抉擇。震後奶奶、姑姑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反映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摯的愛。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在自然的災害面前,我們人類顯得多麼渺小;而在團結起來的人們面前,災難又顯得多麼不堪一擊。而親情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關系,就像鐵鏈把我們連在一起,在中國的土地上,大家都是親人,這是怎麼也無法抹去的血緣,大家的身體里都流淌著中華的血液,每個人都是中國這條龍的一片鰭,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阻擋不了我們向前。
⑦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電影一開篇,屏幕上湧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難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生命從這個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我趕緊向某人要了兩張手紙,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幾分鍾,我感覺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張著嘴在喘氣,心在嗓子眼,感覺下一口就提不上來了。樓房倒塌的那些鏡頭我感覺很有內涵:「偉大」、「高舉」、「萬歲」、「戰無不勝」,多麼崇高的神聖詞彙,多麼偉大的革命理想,在災難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蟲子一樣被上帝抹平,然後當大地平靜之後,無數扭曲的屍體被留在了這個世界上,身上還帶著血跡,就像我剛剛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對命運,甚至連反抗的時間都沒有。
1976年解放軍在唐山抗震救災的那段我很喜歡,流淚了,但是並不滿意。我對這些展示國家力量的鏡頭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據家裡老人們講,當時解放軍救援的效率並不是很高,很多倖存者是災區人民自己從廢墟下面挖出來的,比如電影裡面的方達。解放軍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倖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當時很急,於是成了一生的殘廢。但是他們當時看見解放軍,看見一車車連綿不斷的解放軍,他們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來了。唐山人民對於解放軍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電影裡面卻用簡單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環播放車流、人流、飛機空投的救災物資。那些戰斗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普通士兵,他們為了毛主席的指示,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為了這座城市的重生,他們獻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然而這一切都被這部電影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對善良的軍隊幹部夫婦領養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兒,這名孤兒據說以後可以做文藝工作。這是真實的,但是這是對解放軍抗震救災偉大精神的抹殺,也是對這對夫婦善良初衷的抹殺,更是對那個充滿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殺。
好了,到此本電影的災難片部分結束,進入倫理苦情電視劇階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過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覺像是在話劇舞台上。也許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壓得住火,我想我會哭的很厲害。她送方達的那段戲應當是整部戲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車停下了,方達回到了她的身邊。鏡頭一轉,汽車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達帶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強母親的心卻早已死了。看著徐帆佝僂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親也經常顯露出佝僂的老態,眼淚刷的一下就下來了。
此後的電影完全的進入了電視劇時間。支線情節有頭無尾,結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達加元妮,方登加養父母這兩條線並行不悖,基本沒什麼關系。張靜初一如既往的表現出她的花瓶演技,時不時的秀幾句英語(在《拉貝日記》里她就是這樣),以此顯示顯示她的國際范。陸毅一出場就一臉無辜的壞相。你不想演壞人,我懂的,但是導演讓你跑送子觀音的龍套,沒辦法。賈媛媛他爸賈志國也打了一回修電話的醬油,二十年過去了,你胖了,歲月無情的為你留下了富態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溫哥華更美。社會主義拆光了再建設,蓋廣場,蓋百貨大樓,然後留下你的小屋,等著死去的親人們回來。你說買了房,搬了家,他們就找不到了,於是她還真就找回來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墳邊,突然起身,然後慢慢的走兩步,找個清涼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說,陳道明和陳瑾演得很好,很穩很自然。陳道明演戲很有爆發力,給陸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發上突然拍起來「你到哪去了」,都很流暢。陳瑾淡淡的酸氣,和她臨終前對張靜初的愛的表白都很到位。這讓我恨得牙癢癢,養父母都這樣了你也不回來看一眼,就忙著和陸毅在寢室里,抓被單造小人,太不是個東西了。
說一下這部電影穿幫的地方吧,其實這裡面很多不是穿幫而是廣告。以前找穿幫是樂子,現在找穿幫,正中了廣告商的下懷。
1988年(電影說是86年後的兩年),陳道明和陳瑾商量給張靜初報志願的事。陳道明穿87式軍服帶中校軍銜沒問題,陳瑾帶文職幹部軍銜就不對了。1988年4月,中央軍委下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暫行條例》,規定文職幹部不授軍銜,不著統一的制式軍裝,只佩帶統一的胸章符號,胸章背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胸章符號」字樣。直到1992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為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佩帶文職幹部肩章、領花。 1992年,陳瑾飾演的養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記兒子,花了5000塊裝了個電話機。這個情節沒大問題。我們家那邊88年前後電話還在按級別裝,要不就的有錢排著。我家94年裝的,還花了2000多。但問題是,誰聽說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電話機通話的電不是從電話線里來的么?賈圓圓他爸,你這醬油打得太有才了。
軍隊的房子,尤其是軍區宿舍那種,在過去是嚴格按照級別給分的。1976年舊軍裝,看不出陳道明的級別,但就兩屋一廚來看已經是不小的幹部了,從後面倒退,我估計是營連職幹部。88年中校軍銜,縣團級;90年左右大校軍銜,師局級。可這房子怎麼就一直沒換過呢?是怕張靜初找不回來呢,還是真的像傳說中的安德羅波夫一樣在做總書記前一直住70幾米的公寓?這是多麼優秀的共產黨員啊!
90年工商銀行的存摺什麼樣?是那個紅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樣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摺是藍色軟皮的,上面畫著人民儲蓄的標志。工商銀行,你作為贊助商,花了那麼多錢,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譜一點?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車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絨服。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圖斯的隊服,那時候斑馬軍團的贊助商還是SONY。根據kappa的官網介紹,kappa是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96年你有錢了,可能是去歐洲買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攤買的么?看來那時候杭州的山寨貨很新潮,不負溫州義烏之盛名。
方達96年有錢了,於是在劇組的安排下買了輛寶馬。那時候寶馬賓士林肯凱迪拉克,沒個一百多萬根本下不來。可能你太有錢了,不在乎這一百多萬,可你這香檳色的寶馬樣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鑽進車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說到開車,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傷。根據19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殘一肢的方達是不可能申領駕照的。這么些年你無照駕駛,就沒被警察逮著過么?
為了表現海外華人的愛國之心,編劇安排張靜初在溫哥華看CNN的新聞。一洋大叔說,「有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你」,然後張一臉的無知狀。CNN的新聞,災區一片狼藉,連個人影都沒有,主持人一個人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就像是在拍國家地理的紀錄片一樣。外國記者進入地震核心災區已經是地震發生將近一周之後,那時候總理都二赴汶川,寫下「多難興邦」了。在這之前的幾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這再買機票趕回國,從北京買票去成都,里外里折騰幾天,廢墟下的倖存者還等得了么?歸根到底一句話,《唐山大地震》的劇組,你們找找CNN最早播發的汶川地震的新聞會死啊!你們拍的是電影不是電視劇,道具就不能准備的精良一點么?
這部電影一共140分鍾,頭40分鍾,我一直在看電影,並時不時感到眼眶濕潤。後100分鍾我一直在找這樣的樂子。沒辦法,情節太鬆散了,跟不住。有人說,《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公司准備投拍的同名電視劇的超長宣傳片,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么一個偉大的題材被馮導浪費了。據說在此片開拍之前曾有專門的紅頭文件要求「避免引起傷痛回憶」。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殺一樣,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深處的心痛。以仇恨掩蓋受傷,以親情化解痛楚,難道是我們這個民族缺乏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勇氣?電影結束的時候,隨著王菲的歌聲,出現了一望無盡的人名牆,那不是一堵堵牆,那是幾十萬意外逝去的生命。說句題外話,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設計的,蓋房的,買房的,把樓蓋好,把橋修好,設計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徑的鋼筋,多用些高標號的水泥,不要急著趕工期,該養護好的的一定養護好。工程中層層扒皮的現狀我們改變不了,但希望每層都少扒一些,多留一點給工程,給工人。我們花兩三萬一米買來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災難來臨之時能保我一命。這是我看過本片之後最真切的感想。電影頭二十分鍾太恐怖了,當年多少唐山人是因為簡陋的預制板樓房而喪命,這樣的悲劇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這樣的悲劇能夠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絕跡。
我還希望中國以後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強烈的地震,遇難者的名字無法刻滿一堵牆。所謂「天佑中華」不過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國人當自強」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結束時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樣,我是真誠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二十四萬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⑧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00字即可!!!
影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2010年7月22日)
朋友:
你經歷過災難嗎?
你經歷過地震嗎?
你看見過大地震嗎?
如果你覺得今天住著高樓,開著靚車的生活還不舒適安逸,還覺得事事不如意的話。那就請到電影院看看剛剛公映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吧。在那裡你可能就會感覺一點什麼,如果你是50歲以上的人,你一定能感到這部影片的真實和震撼,如果你是80後、90後的話,那你就好好感覺一下父母親所經歷過的那些難忘的歲月,接受一次生死考驗的教育吧。
今天,是影片《唐山大地震》公演的日子,當我滿懷激動的心情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思緒已經久久不能平靜了。頭腦里首先覺得應該感謝導演馮小剛,感謝他為全國人民奉獻了又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好電影,感謝他把34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的悲烈地情景又一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受到了一次強烈地震撼和教育。又使我們面對當今的太平盛世有了一種更加強烈地憂患意識,面對著影片中兩次大地震,我們還不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今天的生活嗎?
在影片中我們彷彿真的看到了當年那場大地震的場景。由於導演和劇組人員高度的敬業和真誠,使整個影片無論是演員感人的演技,還是用高科技展現出來的恢弘的場景,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巷,還是返撲歸真的家庭院落,擬音是那麼的震撼,道具是那麼的真實,尤其反映那些年代的生活,都是那麼貼切可信。
影片一開始就把觀眾帶到那朴實無華的生活當中。使我們不得不跟隨著電影又回到了當時的中國,人們的正常生活由於大地震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得到了超常的升華。災難改變了人們的命運,也激發了人們對生活更加地熱愛。《唐山大地震》將兩場巨大的災難——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放入了一部電影之中,在災難面前,人性和親情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正是中華民族面對強大地災難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不怕困難,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作為一部反映災難的影片,導演並沒有讓我們在災難面前望而生畏,而是從人們面對著災難而表現出來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真摯,讓我們從影片中得到了又一次的人性教育。……
總體來說,影片《唐山大地震》對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是一次很好的警示。它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怎樣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近期發生在全國大范圍的洪澇災害,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破壞環境,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的最有力地回報。如果我們再不珍惜生態,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那麼影片中的災難必然會再次發生。人類必然會受到大自然應有的懲罰。
為了和平的生態環境,請珍惜和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⑨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怎麼寫(400個字)
教你一個好辦法吧,
去找唐山大地震影片的影評。
多找幾個串起來加點自己的感想,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