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院跟影片是怎麼分成的 比如一張電影票為30元,那麼電影院拿多少 導演能拿多少,製片人和演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線拿約5元,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本人就是編劇)
Ⅱ 電影編劇收入怎麼分賬
編劇的收入因節目類型而別。國內編劇分成幾個檔次。
第一檔:一線導演影視劇作品的編劇。要是給張藝謀做編劇,收入可以。其他熱門電視劇每集也動輒數萬,但此為少數。靠經驗和人脈。
第二檔:二線導演影視作品編劇。電影在5—10萬之間。電視劇在1—3萬元/集之間。
第三檔:三線導演影視作品編劇。電影在3萬左右,電視劇在1萬元/集左右。
第四檔:動畫節目編劇。電影在2—3萬左右,電視劇在3000元/集左右。
第五檔:課件、多媒體節目。1000元/集左右。
電視劇的定位
電視劇從根本上要受到社會經濟基礎的影響,相應的,電視劇絢麗多姿的熒屏世界也在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這種反作用需要經由視覺思維的培養和審美意識的啟迪來實現。
在所有非文學的藝術門類中,電視劇因其敘事性,離文學最近,其他藝術門類,諸如美術、音樂、舞蹈、雕塑、建築等則離文學較遠。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電視劇
Ⅲ 《你好,李煥英》票房這么高,高級寫手能從中賺到多少錢
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到今天已經39億,突破40億不在話下,總票房突破50億也有可能!高級寫手能從中能夠賺到多少錢呢?這個題目中高級寫手有點「歧義」。這里的高級寫手指的是什麼?編劇?還是寫過報道過這部電影的自媒體創作者?
作為一個在娛樂圈工作了十多年的影視工作者,我來分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三類就是媒體渠道。媒體渠道又分得很細,有電視媒體,平面媒體(報紙、雜志等),網路媒體。最後就是自媒體!自媒體就是前面說到的高級寫手!這樣來看,自媒體寫手能夠分得的份額很少。
一般來說,一個作者在電影《你好,李煥英》播出前後最多能夠發三四篇稿子,已經是算多的了!即使是大V作者,他們稿費一篇也就在一千左右!所以,即使能夠發四篇,他們收入也只有幾千塊錢!
自媒體寫手的收益,與電影票房高低也並沒有半毛錢關系!雖然《你好,李煥英》票房3.40億了,但是自媒體寫手稿酬還是那麼多。你看《侍神令》票房不高,但是你同樣看到很多自媒體作者在發稿!
Ⅳ 一部電影,編劇能分片酬的多少
①、收視率/票房/瀏覽量(電視/電影院/網路)
②、電影本身的定位是否大電影(微電影、電影/紀錄片、情感片、科幻片、喜劇片等)
③、自身名氣(新生編劇、金牌編劇、網路小說寫手、家)
④、因此名氣低,網路、電視形式的電影或微電影,片酬大概1-4萬(收視率百萬或瀏覽量上千萬+5萬),基於微電影以及電視網路形式的電影成本本來就不高。(小編劇還是得靠片酬吃飯的,畢竟很少網路、電視收視率、瀏覽量能上很高的數值)
⑤、名氣高、電影院、大電影,這就不得了了,片酬最低80萬+票房上百萬+10萬,上千萬+200萬以上、上億+700萬左右。(大電影編劇還是得看票房才賺)
Ⅳ 編劇工資大約多少
做編輯首先要考慮自身情況,這包括很多方面,並非單純文采和創意,如果毫無經驗與人脈那多半就是影視策劃,即使你在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中承擔了很大工作但名譽屬性還是別人的,但是你的報酬事實上不低,假設一集電視劇六萬,你能夠提成三千的話,(打個比方,這要根據你所參加的團隊,我說的已經是最低的情況)那四十集便是十二萬,當然這里說的還是稅後已經除去影視公司的提成。如果你只是去一家影視公司做影視策劃,那初期實習最多八千,這還是在你有關系的情況下。如果跟工作室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工作室是允許你獨立接劇的,這個你能力強就賺得更多,總之,要是想按月拿工資那種,並非編劇,而是影視策劃,個人覺得前途渺茫,真正的編劇是不會問這種工資的問題的。
Ⅵ 十億票房,編劇能分多少
600萬。根據查詢電影薪資分配顯示:電影在分配票房賺取時需要根據0.6%的分紅來分配給編劇,其餘由導演和出版方和各方演員進行分配,十億的票房按照分配規則*0.6%也就是600萬人民幣。
Ⅶ 一個票房十億的電影編劇能拿多少錢
利潤的百分之十極限了
Ⅷ 編劇的酬勞是多少
編劇酬勞
美國好萊塢編劇的罷工事件近日鬧得沸沸揚揚,近日記者采訪了海岩、王海鴒等多位編劇,他們透露出國內大多數編劇同樣遭遇不公平待遇,「國內沒有編劇協會,沒有相關的法律去規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很薄弱,所以拖欠、抵賴稿酬,劇本遭剽竊的事情時有發生。」
編劇酬勞占投資不到10%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國編劇的報酬僅佔一部戲預算中的5%至10%。一般說來,北京的影視劇公司對劇本投資約占總投資的6%至8%,而上海比重更低。一般成熟編劇的費用,北京每集在2萬至4萬元間,上海每集則只有1萬至2萬元。
只有知名編劇能在稿費之外獲得播出利潤分成,比如海岩,他可以獲得總利潤的20%至30%。而許多電影編劇更是只掙名不掙錢。記者從某電影製作公司處獲悉,有一部投資千萬元的電影,編劇的酬金才幾萬元。另外,行業內潛伏著大量被稱為「槍手」的人群,他們大多是影視專業院校未畢業的學生,替一些知名編劇寫劇本。製作公司一般開出每集1000元的價碼給這些「槍手」,但作品不會署其名字。比起大明星動輒上百萬元的片酬,編劇智力投資的回報無論如何都顯得有些微薄。而對於不成熟的劇本或不夠「腕兒」的編劇,投資方還可能隨時撤資或者丟棄劇本。
Ⅸ 一部票房上億的電影,寫劇本的人有多少報酬
不同情況不同報酬
1、買斷,最常見,談好報酬後編劇或工作室開始製作劇本,並完善所有文學部分。國內電視劇大致是每集數錢或全集數十萬的價格浮動,主要看作者或該劇本的影響力。
2、改編,將已有的成功或流行小說、傳記商談價格後,進行改編。費用視情況而定,改編方不一定是原作者,一般的改編費用與版權費相比也幾近於無。這種是以小說銷售盈利為基礎進行的一種評估,價格可能幾萬,也可能幾百萬,全球改編版權什麼的可能會到數千萬,但能不能賣出去這個兩說。
3、原創,編劇和導演或策劃是同一人,那麼在引入投資方的時候,會商談比例問題,又或者是無償提供初始劇本,然後尋找編劇或工作室進行完整創作,這種只需要付出工作室或編劇工作費用,其他則是按比例分成。這種比例分成通常會佔到10%以上至少,也就是說,扣除雜七雜八的費用後,純盈利或毛利收入會以比例進行提成給原創方,票房一千萬的話,10%是多少呢?
4、國外有一些特殊情況,諸如漫畫作品改編OVA或電影,這種可能是作者在盈利後自行尋找工作室進行製作的,這種盈利最終是以作者本人為最終收益對象的,這種並不是很常見,大抵多見於低成本聯合製作或自成本投入製作,之後可能會經由獨立電影節、音像製品商、網路視頻商等不同渠道進行營銷。國內常見於短片或實驗電影的製作,通常在電影節被買斷,可能會被二次改編。這種價格同樣很難預計,可能製作方低賣,但購買方缽滿盆滿的賺著,也可能恰恰相反。所以這種是很少被發行商所看重的。
Ⅹ 一個電影編劇按電影票房分成,一部電影大約能分百分之多少一般化。
無論什麼
電影故事
先行,一部電影故事不好,導演再牛也白搭。
所以我認為編劇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國編劇往往被忽視,得不到應有的地位。
所以在我國編劇大概只有那些大牌演員
片酬
的幾百分之一吧,高的也就幾百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