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了會哭的感人電影都有哪些
韓國電影不只是犯罪電影拍得好,近年更進化的奇幻特效和喪屍片等各種新嘗試也步上了軌道。不過,純粹劇情片且觸動人心的韓國電影卻不少,下面我給大家推薦幾部。
1,熔爐
這也絕對是看了心情不會好的電影,電影也跟真實事件相同,該罪犯聲稱自己是喝醉無意識行為,更私下威脅小女孩家人快和解,還堅持讓小女孩出庭當面對證,意圖造成小女孩二度傷害。當最終判決12年時,母親崩潰喊出:「你知道12年後我的孩子才幾歲嗎」,彷彿正為這世界上無數性侵案件最悲痛的控訴,傷害是一輩子,這點懲罰怎麼算夠?
⑵ 評價一部電影、一本書籍好壞的標準是什麼
隨著電影《無極》和《千里走單騎》的票房數據陸續公布,陳凱歌和張藝謀的賀歲PK輸贏已辨,在這場半真半假的PK大戰中,商人、導演與媒體合謀造勢,張藝謀和陳凱歌既是對手,也是演員,還可能是合夥人,在大幕即將落下之際,張藝謀和陳凱歌到底誰打敗了誰?本報將對張藝謀和陳凱歌這場PK大戰作出最全面的分析,並一一決出輸贏。不過,這場PK大戰絕對不是他們兩人的終極PK,他倆的對決,仍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影壇的重頭戲,更會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做大做強的良方。今年賀歲檔空前高漲的票房證明,他倆的PK大戰沒有輸家,兩人是對手,是演員,更是合夥人,一度萎靡的中國電影市場,經這兩位頂級大廚的精心烹飪,正開始變得誘人。
賽前實力PK
狀態:語言名家VS視覺大師
勝方:張藝謀
記者分析:
陳凱歌與張藝謀在電影《黃土地》中曾親密合作,一個導演一個拍攝,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各自的天分:前者是語言名家,後者是攝影大師。陳凱歌為人講究,野心也更大,他的話語中帶著平地炮響般的睿智和感染力;張藝謀則善於捕捉機遇。陳凱歌的眼睛朝上,他的電影是自己的電影,希望與觀眾分享,他認為「好電影是誠意電影」;張藝謀的眼睛向下,他的電影是大家的電影,為市場而拍,他認為「好電影觀眾說了算」。張藝謀電影、舞台劇兼收,活躍的領域比較多,而且張藝謀更懂得市場運作;陳凱歌在市場運作上顯得有所欠缺,他之前的幾部影片,像《荊軻刺秦王》製作大,但是不賣座,為好萊塢拍的《溫柔地殺我》也名不見經傳,《和你在一起》也反應一般。
就競技狀態來說,兩人此次都背負了極大的壓力,《英雄》和《十面埋伏》帶來的鋪天罵聲,讓張藝謀此次視《千里走單騎》的口碑為生命,新畫面公司的一位副總曾向記者證實:此次《千里走單騎》口碑第一,票房第二。但陳凱歌的壓力似乎更加巨大,既要用票房來打敗《英雄》獲得商業勝利,又要用奧斯卡小金人來獲得藝術的勝利。商業與藝術都想兩全的陳凱歌,相對輕裝上陣的張藝謀,挑戰要更加巨大。當事人語:
陳凱歌:我們首先不是Player,更沒有互相Kill,所以不叫PK。我們之間只能是一種競爭關系,有競爭才能促進我們的電影蓬勃發展。
張藝謀:我喜歡這種熱鬧,大家把我們放在一起比較,製造一點電影之外的題外話,這對電影票房有好處。
投資:3億多元VS5700萬元
勝方:陳凱歌
記者分析:
《無極》是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的重點實驗項目,也是「有史以來中國電影集團投資額最高的影片」,大投入、大製作、大陣勢、大明星,3年花掉了3億多元的《無極》一舉超過張藝謀前年大片《英雄》,成為「中國最貴的影片」。確實,就投資規模上講,一部《無極》,可以拍5部的《千里走單騎》。就作品本身而言這本來就不是一個級別的競爭,但是就張藝謀和陳凱歌來說,雖然兩人未必情願將彼此的對峙和較勁弄得舉世皆知,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PK概念成為製片人熱捧的營銷利器、票房靈葯時,陳凱歌也終於半真半假地喊出「這個世界誰怕誰!」
舉世矚目的PK大戰,被商人、導演與媒體合謀造勢,但是真正的緣起也正是陳凱歌和張藝謀兩人長達20年來的較勁和比試。早年,陳凱歌的文藝大片《霸王別姬》贏得了張藝謀夢寐以求的戛納金棕櫚獎之後,陳凱歌一直安居廟堂之上固守文藝陣營。2002年張藝謀的鴻篇武俠巨制《英雄》再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並廣收票房之利,把張藝謀推上了成功的商業導演平台;而同期陳凱歌的文藝製作《和你在一起》卻反響平平,大失市場優勢。從此,商業思維開始刺激著陳凱歌的眼線,在競爭的壓力下,他最終被張藝謀拉下水,涉獵商業戰場並參與「競奧」,三年磨一劍造出《無極》,以更大的風險投資規模並直接向《英雄》叫板。3億多元對5700萬元,從投資上而言此次陳凱歌動用的資源數量絕對超過張藝謀。
當事人語:
張偉平:他們兩個人PK沒問題,但不能是文藝片和商業片的PK,PK應該是等量的,就好比你不能讓泰森和一個輕量級的拳王打啊。《無極》假如和《英雄》PK,《千里走單騎》和《和你在一起》PK是有道理的,今年的這種PK是沒有道理的,沒有說服力的。其實如果非要比,那麼《無極》壓力會很大,因為它的投資很大,《千里走單騎》則是較小的製作,不是商業大題材。這樣,《無極》就有種被夾擊的感覺,張藝謀前面已經有《英雄》、《十面埋伏》票房熱賣,身邊又有《千里走單騎》取得深刻的回歸,《無極》如果票房不好,壓力會很大。
陳凱歌:我覺得做大片在世界范圍是一種時尚,是一種潮流。這裡面有幾個元素的大,一個是演員大,有明星參與投資就高;另一個就是製作規模大,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我們應該注意到電影產業潛移默化的變化,美國是電影第一強國,它對於題材的選擇的取向會影響全球市場,它為了輸出或推廣技術,必須要通過大片才能形成一體化的趨勢。因為小電影不能體現技術含量,所以就有了大片時代的來臨。法國拍《天使愛美麗》的導演,他也在拍《漫長的婚約》這樣大製作的電影,你中國電影對此置若罔聞是不行的,所以做大片與其說是救市,不如說是順應潮流。
賽中營銷PK
大片營銷VS口碑營銷
勝方:陳凱歌
記者分析:
在這個營銷為王的電影年代,營銷比電影本身更決定著電影的成敗。對於在中國電影百年之際有某種「獻禮」意味的《無極》,更是中國電影營銷模式的里程碑式影片。據中影集團總經理韓三平透露,《無極》事實上是在廣電總局的特別關注下進行商業化的嘗試。希望能借《無極》探索出中國大片的典型性營銷模式。
回首《無極》的營銷線路,這部拍攝製作時間長達3年的作品,前期,劇組故意低調拍攝,對角色造型嚴格保密,成功調動起媒體與觀眾的期待心理。而當影片進入推廣階段,《無極》則高調出擊:戛納推介會一擲千金、官方網站高調啟動、演員造型全面亮相、代表中國電影出征奧斯卡、成都點映安檢嚴密、小說改編權花落郭敬明、反盜維權誓師會、海選影迷參加首映式……密集宣傳猶如海浪,一個浪頭未息,下一個浪頭又涌來。觀眾的期待一次次被調動,好像大壩蓄水,只等12月15日公映時,觀影熱情如同開閘泄洪,轉化為巨大的票房利潤。同時,《無極》也在盈利模式上全面開花,在衍生產品的開發上可謂登峰造極,請郭敬明編寫小說《無極》圖書、各類游戲相繼推出,以及受張藝謀的《圖蘭朵》啟發,嘗試把電影中的精彩片斷和艷麗服飾搬上舞台,與知名演出公司合作到全球巡演等等。據估計,投入3.4億元的《無極》啟動了將近20億元的市場份額。而且其投資早在今年夏季就已經收回,因為其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發行權賣給了頂級電影發行商韋斯汀兄弟公司和IDG亞洲公司。此筆交易的數額之大足以讓陳凱歌「把所有的投資都回籠」。
跟《無極》的大片營銷線路相比,《千里走單騎》此次在口碑上大做文章,初期一直低調,之後借東京電影節預熱,隨著12月15日《無極》正式在全國上映,低調已久的《千里走單騎》突然發起攻勢,和《無極》進行了一場幾乎是面對面的肉搏戰。在《無極》廣州上映前三天,《千里走單騎》在廣州、重慶等地進行了口碑場放映,以「眼淚」拼得頭彩,而12月16日,正當《無極》在全國上映最火爆最需要媒體造勢的時候,《千里走單騎》又把全國各家媒體的電影記者一股腦兒拉到了麗江,在麗江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首映活動,其矛頭所向自然是和《無極》PK,深諳炒作之道的張偉平,給老友張藝謀撐足面子。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無極》和《千里走單騎》的營銷案例中,PK式營銷模式被發揮到極致,就像當初的《天下無賊》藉助和《功夫》互相炒作大票房一樣,此次的《無極》和《千里走單騎》的PK大戰,不僅在爭吃市場,更重要的意義是,陳、張二人藉助PK,一起把中國的票房蛋糕做得更大。當事人語:
張偉平:《千里走單騎》整個首映式花費已經突破2300萬元,占影片總投資的40%,這個宣傳費用比例也遠遠超過了之前曾創下紀錄的《英雄》和《十面埋伏》。
張藝謀:電影的宣傳、推廣、發行是中國電影最薄弱的環節,而新畫面公司從《英雄》開始,想方設法變著花樣來宣傳電影。我常跟張偉平說,我是種蘿卜的,他是賣蘿卜的,現在中國好像是賣蘿卜最重要,要不就算有蘿卜,也會爛在自己家裡。尤其是現在面對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壓力,我覺得宣傳和推廣,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科學,新畫面公司採取不同的做法宣傳電影,對中國電影的發展是一個刺激,如果不管是哪個導演拍的電影,都能被發行公司用各種方法包裝去跟觀眾見面,那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可以提升中國電影在觀眾心目中的熱度、關注度,讓觀眾對中國電影有著一份熱情,這是很重要的。
《無極》片方:影片最終作為一種工業商品必須要進入市場,任何一個導演拍攝任何一部影片,商業、市場元素一定隱含在產品的血液當中,無論專家們如何評價影片、觀眾喜歡與否,都不能把電影藝術本身與市場一刀切開,這也是電影運作中的本質。《無極》的意義在於電影市場不僅可以爭奪,還可以製造。
賽後戰果PK
票房:1.4億元VS未知數
勝方:陳凱歌
記者分析:
截至上周末,《無極》全國票房已經高達1.4億元,高居賀歲檔榜首。在這場賀歲大戰中,《無極》贏得毫無懸念,目前看來,《無極》希望達到2億元的票房已經不再是「神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無極》第二周的票房比第一周下降了60%,廣東省電影公司的趙軍告訴記者,票房下滑其中口碑影響的因素佔了一半,另一半則是因為《千里走單騎》和《情癲大聖》等新片上映分流了觀眾。
與之相比,22日上映的《千里走單騎》的首周票房與《無極》首周7452萬元的票房數字相比,差距甚遠,不過對於一部投資為6000多萬元的文藝片來說,《千里走單騎》已經創造了文藝片的票房紀錄。
正如這場PK大戰的導演者和參與者希望看到的一樣,陳凱歌和張藝謀的PK大戰最終在票房方面實現了雙贏,《無極》和《千里走單騎》在爭奪票房的過程中,也在同時把這個票房蛋糕做得更大,隨著賀歲電影熱潮一直持續到明年初,兩部影片也會再次沖擊各自的票房高峰。當事人語:
陳凱歌:這么多年來,大家好像對陳凱歌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觀念,我只能拍文藝片,只能揭示深刻的真理,其實不是這樣的情況。我希望通過《無極》讓媒體和觀眾對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的電影一直有市場的考慮,因為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只有把市場做大了,才能談多元化。
張偉平:據我所知,現在國內95%以上的導演在拍文藝片,但80%的片子沒人看。這是個事實,文藝片市場是不盡如人意的,我希望通過《千里走單騎》進軍賀歲檔,創造文藝片的最好票房。張藝謀在連續兩部商業大片取得成績後,他的這種轉身是他的一種膽識。
口碑:遭遇冰極VS贏盡眼淚
勝方:張藝謀
記者分析:
《無極》無奈地重溫了當年《英雄》的宿命———吃票房蜜餞,飲輿論苦茶,享海外風光,受國內尷尬。中國的兩位大導演,雖然較勁已久,但都先後遭遇了票房高口碑差的窘境。而張藝謀的智慧也在此窺豹一斑,把陳凱歌拉入吃力不討好的商業渾水後,老謀子卻一轉身進入了自己擅長的文藝片綠草地。在《千里走單騎》中,張藝謀用最擅長最保險的溫婉煽情,贏盡了觀眾的眼淚。
其實,在《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後,張藝謀早已經明白,拍武俠大片,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他曾經感嘆「中國人武俠情結濃,創造一部契合大多數人口味的武俠電影很難。」可惜這句話直到今天才引起了陳凱歌的共鳴。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無極》以及之前的《英雄》、《十面埋伏》備受質疑實際上是所有國家的電影走向國際市場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不管評價如何,近幾年中國電影40%的票房都是這幾部動作片創造出來的。為了吸引高投資,具備市場號召力,演員配置、台詞、情節都得向商業因素低頭,藝術性就會降低。」而廣東省電影公司老總趙軍則認為:從《無極》來看,中國大片還不成熟,觀眾對之已經產生愛恨定律:愛之切恨之深,鮮花和棍棒齊加,票房和罵聲齊漲。當事人語:
陳凱歌:《指環王》的單集投資是1.5億美元,它用在電腦特效的投入超過5000萬美元,我們的總投資只有它的五分之一,所以不要拿《無極》的特效跟《指環王》比。
張偉平:陳凱歌有點把大家弄怕了,他的電影總是塞得很滿,有一種思辨的感覺在裡面。張藝謀比他朴實,思考方式更直接。
張藝謀:對所有的電影來說,最重要的商業元素就是你一定要有感情,要有真情實感,要讓觀眾在感情上有共鳴,不管大製作的電影還是小製作的電影,如果可以把感情拍得很充沛,能夠感動在座的每一個人,其實它就具備了最主要的商業元素。《千里走單騎》是文藝類型的電影,我希望它能賣錢,希望它能在文藝片里有一個好的票房。
新聞鏈接
三部大片票房你追我趕
《情癲大聖》成「黑馬」
12月24日、25日是對12月賀歲檔電影票房影響沖擊最大的兩天,《無極》、《情癲大聖》、《千里走單騎》三部片子都受到很多觀眾的關注,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共收得450萬元,其中旗下的飛揚影城共收得90.4萬元,成為廣東票房冠軍。
從上周四片方公布的票房統計結果看,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的《無極》票房已過1000萬元,在24日和25日兩天,票房更是不斷攀升,現票房累積共計1200萬元,已穩超去年影片票房冠軍周星馳《功夫》的總票房。除了《無極》之外,《情癲大聖》的實力也不容忽視。搞笑類型的影片《情癲大聖》在廣州受到了熱情的追捧,眾影院經理都表示,本片的票房空間非常大,雖然遇上多部大片在一個月內同時上映的壓力,但票房實力確實給大家都吃了一顆定心丸。除了影片口碑非常好的原因外,不少觀眾都是奔謝霆鋒、蔡卓妍等青春偶像而來,許多觀眾都說,就是想來笑一笑,消除工作壓力。據悉,《情癲大聖》上映首周在全國已創造了1500萬元的票房佳績,證實了其賀歲黑馬的預言。而張藝謀導演的文藝片《千里走單騎》也沒有受到觀眾冷落,票房緊跟在《情癲大聖》之後,各大影城對該片都寄予非常大的希望,影片極好的口碑相信會讓票房最終「極地大反擊」。
即將到來的2006年元旦也恰逢在周末,廣州各大影院的經理們紛紛表示,對元旦電影票房成績充滿了信心,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元月還將上映北美票房冠軍影片《金剛》以及喜劇片《楊德財徵婚》、《天生購物狂》、《野蠻必殺技》等,屆時廣大觀眾又將多一些觀影選擇。
⑶ 從何時開始,韓國電影開始風生水起,大超涌動
80年代香港電影苗根正紅,日本電影風生水起的時候,韓國電影還是一副扶不起阿斗的模樣,79年韓國剛結束獨裁統治,但電影依舊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上映要挨刀,與中國總菊一個調性,嚴厲禁止色情、暴力和政治題材,這直接影響到電影產業的發展,整個韓國電影產業呈現低迷狀。
韓國電影的發展與90年代的一系列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1998年韓國官方廢除了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採用西方的分級制度。1999年的光頭運動促使韓國電影的本土保護機制誕生,每年本土播放146天本土電影。這兩起重要的事件使得韓國電影的發展呈現一種井噴狀,使得韓國電影市場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韓國電影的崛起並非由於電影審核制度的解禁,也不只是因為本土保護機制的產生。
韓國政府對電影的支持從側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韓國就讀影視方面的學子有非常多的機會參加各種藝術投資的電影拍攝,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和社會實踐,政府為這些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注重文化產業的投資,電影節遍地開花。大企業的財務支持,國家層面的重視,對國產電影的優惠,政策上扶持新人導演,增加出國交流的機會,引入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這一系列的發展為韓國電影的崛起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韓國電影的創作更自由,制度完善,許多有良知的電影拍攝了大批具有具有批判性質的現實主義電影,由於韓國電影對本土的包容,韓國電影的題材不局限於商業和娛樂,大量具有自揭傷疤題材的電影應運而生。
題材方面的解解禁後,韓國電影人不斷探索類型片和本土文化的結合。獨特的文化構成,特殊的政治環境,改革中的矛盾和犧牲,正式這些特殊的元素,為韓國電影製造了特殊的表達方式。也使得韓國電影人另闢蹊徑,韓國電影不但在國際化的類型片上獲得成功,在藝術上絲毫沒有減弱。
韓國近些年的北韓題材電影大量涌現,南北韓高度僵持,戰爭危險的一觸即發,促使反戰類型的影片獲得成功,這其中包括99年的《生死蝶變》、00年的《共同警備區》03的《實尾島》、04年的《太極旗飄揚》。當然韓國電影人在自揭民族傷疤的同時,也關注的弱勢人群,這種題材的創作算是創作者的良心,一批諸如《熔爐》、《綠洲》、《馬拉松》等影片的成功,不得不說是韓國電影人關於社會的反思。類型逐漸多元化的韓國電影市場在犯罪題材上更是風生水起,《朋友》《殺人回憶》、《老男孩》都是風格清晰,黑暗氣質濃郁,但是這一類電影成功後,韓國的犯罪類型片大量涌現。
朴贊郁、金基德、奉俊昊、洪尚秀、李滄東、崔東勛、姜帝圭、康佑碩等一些優秀導演的涌現為韓國電影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00年後這些導演在題材的創作和拍攝的手法都達到了相對穩定的成熟期,並開始走向國際,拍攝過《共同警備區》、《老男孩》的朴贊郁後來拍了《斯托克》。拍攝過《殺人回憶》、《母親》的奉俊昊拍了此時正在上映的《雪國列車》。沉默的金基德用他的語言為韓國電影增加了新鮮的血液。拍攝過《薄荷糖》《密陽》的李滄東用他精緻的電影語言指導了《詩》。
這些優秀的導演並沒有盲目的追求大格局大視野的商業電影,初期從底層視角看待社會變革,思索經濟發展對於價值觀帶來的沖擊,批判現實的黑暗,他們用現實主義的路徑打開了韓國電影的新世界。正是有著這樣一批優秀的導演及素質過硬的編劇創作,韓國電影才真正的在亞洲博得一片天空。
韓國電影優秀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小格局大視野,精緻不花哨,接地氣不媚俗,往往一個普通的故事拍的扎實穩健,一個犯罪類型的電影充斥著諷刺和批判,《黃海》和《恐怖直播》中一黑到底的小人物的掙扎,以及最後的反抗,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反類型片,韓國電影在近幾年已經不僅僅是個別的成功,是一個市場的進步,反觀國內,幾乎慘不忍睹,或許中國電影依舊在進步,但與韓國的成熟相比,我們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分級制度。文化氛圍、編劇素質、導演能力、電影市場、我們幾乎沒有一點領先與韓國,從《漢江怪物》到《線蟲入侵》在到《流感》韓國災難片在亞洲的領先程度已經毋庸置疑,從編劇到導演都是以好萊塢水準作為標桿的,而我們還在拍《超強台風》.....從《追擊者》到《黃海》再到《恐怖直播》,犯罪類型電影已經趨向於國際化水準,甚至代表了亞洲電影的制高點。當我們嘲笑韓國電視劇雷人,愛情片狗血的時候,我們的影視劇產業不但都像一個媽生的怪胎,而且甚至拿不出幾部有誠意之作,而當韓國人不玩狗血偶爾玩下熱血的時候,我們生生的被甩出了幾條街。
http://i.mtime.com/eilonr/blog/7760871/
⑷ 韓國歷史票房最高的電影
NO.1:《奪寶聯盟》;有好萊塢電影式的俗套與純真,香港電影式的過火與深情,《奪寶聯盟》撐著好萊塢的肩膀,跨過港片之身,又港又好萊塢,再粘上本土的泡菜風味,大體的娛樂效果不錯。當初韓國院線比內地開放許多,《奪寶聯盟》的「抗塢」戰績,值得內地影人觀摩學習。
NO.2:《釜山行》;韓國電影特色在這部電影里表現的足夠,各種人性的考驗,各種驚險但不合邏輯的呆滯,把容易入戲的觀眾一次次帶入揪心的體驗中,然而我看著代入感一般,題材是我喜歡的,但劇情是我不太感冒的。最後男主救贖般的一跳讓人理所應當,不跳就不是韓片了。這部電影是一部猜的到開頭也猜的到結尾的好電影。畢竟亞洲拍災難僵屍片也就這么難得一部,總體來說,觀感還是不錯的,算個爽片吧。
⑸ 韓國變態殺人犯罪電影排行榜是怎麼樣的
1、《老男孩》
黑色詭異,血腥暴力,驚世情色是導演朴贊郁的風格,這也是他復仇三部曲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受人喜歡的一部,關於偷窺與流言,亂倫與原罪。老男孩不僅在韓國犯罪電影排行榜前十居首,也在韓國懸疑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中排名第三。
他來到黑市,想用自己的腎換取能給姐姐移植的腎,結果被人騙走了腎臟和所有錢財,在姐姐有適配的腎臟時,他卻身無分文。女友提出讓他去綁架有錢人的小孩換贖金。
於是他盯上了工廠老闆的女兒,老闆得知女兒被綁架後,並沒有報警,決定用贖金換回女兒,但是事情並沒有朝著預想發展。
4、《追擊者》
本片是韓國導演羅泓軫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改編自韓國一起真實案件,上映後反響空前,剛剛三十歲出頭的羅泓軫一舉成名!
而片中的兩位主演金允石和河正宇也憑藉此片名氣飆升,特別是塑造罪犯的河正宇,絕對貢獻出影帝級別的精彩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他不似其它影視劇中的「壞人」形象一樣將「惡」流於表面,而是讓自己在犯罪時都顯得漫不經心甚至還有點不知所謂,這種處理令人物性格極具張力。很多觀眾看完本片後都對河正宇產生「陰影」,可見他的演繹十分深入人心!
⑹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與神同行1》
先不評價電影的內容,當《與神同行:罪與罰》在韓國本土上映的時候,票房一路高歌登頂韓國電影票房史的第二位!僅次於排行第一的《鳴梁海戰》。電影《與神同行:罪與罰》的播放量在韓國高達1440萬余次,相當於每五個韓國人就有一個看過這部電影;可以說,《與神同行:罪與罰》從最開始的「票房黑馬」上升到了話題級別電影,最終上升到了現象級電影。
⑺ 韓國的很多影視作品都很好看,你喜歡哪些
自韓國電影由審查制度轉分級制度後,無論是製作水準還是抨擊力度上都迎來了全面的爆發期;尤其在這種制度下韓國創作出的《熔爐》、《素媛》、《辯護人》等一系列的足以推進司法制度健全的電影。讓我們不得不承認。韓國電影就迎來了令我們難以逾越的奇幻題材高峰。
那就是《與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