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完韓國電影《追擊者》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近期看過多部韓依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視劇,《回家的路》《孩子們》《殺人回憶》這些,皆是感受深入。感覺韓國的電影拍的比韓劇好看多了。提到殺人回憶更多的是感覺惶恐不安無力而崩潰,並沒有分毫案件線索壓根不知道從何去追捕兇手,千辛萬苦握緊的希望之光被一紙文書狠狠地粉碎,一切又沉靜回黑喑,沒有方向。而這一部追擊者是一開始就將罪犯純粹的展現在粉絲的視域下,但即使如此,警員的軟弱無能失職瀆職,執法司法的盲點好像都是在促長著兇手的氣魄。
攝像鏡頭一直拍著該輛歪停靠在著的車,天亮,下大雨,前後左右的車都走人了,車體上也逐漸地面上貼滿了各種各樣應召女郞的廣告紙了,任由降水沖洗著越來越污濁的車體,它再也不會啟動過去了。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攝像鏡頭。整潔簡約又無失細致。令人免不了感覺有點兒獻給寓意。刺目地恐怖與揪心的傷感相融,讓《追擊者》水平超過了過去追捕種類的違法犯罪主題,殘酷的末尾震撼人心而令人辛酸,男主金允石與小女孩的對戲也是這個厚重小故事的一種溫暖緩存,為影片加了許多情感分。
❷ 追擊者的影片評價
正方觀點
《追擊者》不僅是對當代韓國社會的一次真實寫照,也是對兩位演技派明星實力的一次檢閱。影片體現其中的速度感和緊張感,即使影像畫面粗狂,拍攝的生動又真實片中每一個細節生動細膩,華麗和黑暗並存的都市首爾,影片以環環相扣的情節和快速變化的節拍營造多變的視覺沖擊,令人窒息的緊張感,細膩影像中甚至在一場畫面的拍攝中連續拍了200次。豐富的影像畫面體現了連環殺人事件的真實感和主人公忠浩的緊迫感,通過主人公的追擊線索同時帶出社會條理混亂、冷酷殘忍的一面。 (新浪娛樂評)
拍攝短片的點子在該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看似普通的退役刑警追捕連環殺人犯的故事在他的創造下成了韓國犯罪恐怖片的新的類型。影片不再把懸疑和緊張的戲碼擺在追查兇手,抓捕的老套路上,一開始就量出兇手的身份,通過描寫他對生命和刑警的藐視成功塑造出冷酷的人物特徵,再一點點帶出他高智商犯罪的過程,而退役刑警忠浩成了犯人唯一的天敵,在兩人爭分奪秒的殺人和解救受害者的過程中,解開事件的所有謎團,情節銜接緊湊,場景變化急速,讓觀眾一起緊張受害人的命運。片中看到了一個只用眼神就足以讓人冒冷汗的惡魔。兩位演技派在戲中鬥志斗勇,觀眾在戲外享受二人飆戲的過程,實在過癮。 (網易娛樂評)
《追擊者》這部極具好萊塢風格的商業片中,導演採用了希區柯克式的敘事手法,讓觀眾通過畫面了解到比男主人公,即「追擊者」忠浩更多的真相,由此來帶動他們的情緒,使觀眾處於一種更為緊張的狀態。尤其在影片的後半部分,在環環相扣的情節和快速切割的鏡頭中,觀眾一直對忠浩能否找到失蹤的按摩女而感到焦灼不定。這部被稱為「韓國式」的現實主義寫實作品,在對現實的批判和反思 。(國際在線評)
《追擊者》突破了傳統的犯罪驚悚片,影片中,無論是忙於競選無暇顧及市民疾苦的市長候選人,還是釋放罪犯的虛偽當權者,抑或是毫無作為的辦案人員,在面對「善」與「惡」時所呈現的生動嘴臉,可謂是一幅風格寫實的韓國社會自畫像,而這亦是近期韓國同類型作品所缺乏的 。(搜狐娛樂評)
反方觀點
《追擊者》導演沒有靠營造什麼特別氣氛來增加影片壓抑感,相反,是因為導演超乎想像的冷靜處理,令觀眾時刻擔驚受怕。不是野心勃勃的大製作。誠意是有的,但是它被扭曲地表現出來。少量的行為暴力,大量的語言暴力,一切都根源於那個陽具 。(金鷹娛樂評)《追擊者》影片因涉及過份恐怖和血腥的案情,因此而被定影視局定為「18禁」影片。(網易娛樂評)
❸ 如何評價追擊者
由羅宏鎮導演執導、編劇,演員金允石、河正宇主演。影片於2008年2月14日上映。故事根據轟動整個韓國歷代最殘忍的殺人魔柳永哲真實個案改編,主人公英民(河正宇飾)和為了拯救一個女人追擊他的唯一一名追擊者忠浩(金允石飾)之間驚心動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