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訂閱2007《中國電影報》
《中國電影報》周四齣版
每期2元 全年100元
郵發代號1-139
破季訂閱 郵局辦理
廣告及證訂 13501232612 62273439 鄭先生
報社地址:北京海淀區文慧園路三號中國電影資料館院內
《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
由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電影報的前身《中國電影周報》創刊於1989年,為對開四版,1997年更名為《中國電影報》,2000年擴為對開八版,彩色印刷,2005年中國電影報改為《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為四開32版,彩色印刷,擴版後的《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將全方位擴充影視及傳媒產業各環節相關內容,以更廣闊的視野,更敏銳的觸覺,更深入的分析關注投資環境,聚焦產業走向,探尋營銷策略,追蹤市場趨勢,縱覽環球狀況,用同質報紙中獨一無二的超大容量繼續搭建與中國影視產業一起成長的咨詢平台。
《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將一如既往地依託政府背景,立足影視產業背景,立足影視產業,涉獵和涵蓋傳媒產業,力求以最權威、最專業、最快捷的方式,向讀者報道國內外有關影視產業的信息、政策、法律和行業動態,突出權威性、指導性、時效性、創新性和服務性。其中全面准確的電影製作信息及分析、中國電影市場各類排行榜獨家發布、電視的製作營銷動態及其特點解讀,與美、英、日、韓等國專業媒體的互動合作,將成為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的主打版塊、重頭內容和全新亮點。
《中國電影報產業周刊》融政策權威發布、產業資訊超市、現象深度透視、資源融通平台於一體,是為業界專業人士提供具有服務功能和指導意義的必讀周刊。
2. 7月深圳電影院免費電影報名方式及影片
在深圳目前是有活動的喲,大家可以免費去看電影了,就在這幾天,不過要注意的是電影想要免費觀看是需要提前預約的,所以大家要記得預約喲,具體預約信息如下。
影讓拍片:《柔情史》
時間:7月24日(周五)15:00
影廳:深圳戲院三號廳
《柔情史》這部影片講述了北京胡同中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兒小霧和與她針尖對麥芒的母親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對抗、防禦、相愛相殺的生活,用犀利的角度剖析了「中國式母女關系」。
影片:《創客兄弟》
時間:7月25日(周六)14:00
影廳:深圳戲院三號廳
《創客兄弟》講述了以科技創冊敏新大本營華強北為背景,展現五位年輕人創業過程中的困難與成長。故事起源於州滑枝商業大佬林有成招募創客團隊為兒子製造「童年玩伴」——
智能陪伴型機器人,研發機器人的過程中,幾人絞盡腦汁終於自主研發出了串聯舵機克服了技術難題,卻被外國公司以侵犯專利權為由告上了法庭,林有成也借機讓他們停止研製??
影片:《風聲》
時間:7月25日(周六)16:00
影廳:深圳戲院三號廳
《風聲》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汪偽政府及日軍方面多名高級軍官接連被刺殺,日軍重要軍事基地遭到重創,日本特務機關長武田(黃曉明飾)認為這一系列暗殺破壞活動都是地下抗日組織策劃的,並欲在返回日本之前將這個組織一網打盡。
影片:《夢想之城》
時間:7月26日(周日)14:00
影廳:深圳戲院三號廳
《夢想之城》講述了1978年至2018年40年間,生活在佛山市的人們,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中,各自的不同際遇和經歷;為觀眾展現這波瀾壯闊的40年中,風雲激盪的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們在創業之路上,經歷不同的人生,在艱難抉擇下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故事。
影片:《中國合夥人》
時間:7月26日(周日)16:00
影廳:深圳戲院三號廳
《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後將企業在海外上市的故事。
1、為配合疫情控制需要,本次搶票系統已開啟實名認證,搶票時請按要求添加真實身份信息。(*以上身份信息僅供深圳戲院搶票、驗票及入場核對使用)
2、每個身份信息僅限搶一張門票。一人一票不得轉贈,深圳戲院將實施對號隔座入座措施,座位間隔在1米以上,每人一票,對號入座。
3、觀眾需全程佩戴口罩、持「健康行程卡」綠碼及個人身份證,在安檢處測量體溫後方可入場。
本次公益活動免費對外開放,觀眾可通過深圳戲院官方微信號獲取放映影片訊息,並報名。
特別提示:
1.根據國家電影局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的要求,每場名額24個,請報名成功的朋友一定要實名制,未實名制的觀眾禁止入場哦。
2.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到場,請提前一天在搶票後台取消;若無取消而未到現場,將不能再次參與深圳戲院之後的一系列福利活動。
3. 中國電影報道的播出時間
該欄目前身是《中國電影動態》,從1999年7月正式播出,每周日一期,每期10分鍾。2000年7月,該欄目改版後擴展為30分鍾,增設了「電影新聞」、「特別關注」、「明星在線」、「新片現場」、「背景快遞」等板塊,每周日播出一次,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現每期30分鍾, 播出時間:每日:18:00 重播:次日:12:19
目前,《中國電影報道》在電影頻道幾大欄目中的收視率處於領先地位,在中央電視台所有節目的收視率排行中,也長期處於前30名行列。該欄目的主體受眾年齡從18歲至50歲,囊括各類影迷、電影工作者、電影專家以及普通觀眾。
4. 中國電影的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電影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5. 2020年中國電影報訂閱
2020年中國電影報刊訂閱可以通過郵局或網路渠道訂購!
6. 中國電影製作成本詳細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
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6)中國電影報一期多少錢擴展閱讀:
剪輯技巧
1、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2、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3、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