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計算一部好萊塢電影的凈利
大概成本得算上劇本 道具 場地演員,後期宣傳,等等等等
收入不好算 除票房還得版權(比如愛奇藝買播放權)電影下映後的cd
那麼怎樣計算盈利呢
一般來說,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是很不願意透露影片具體的製作成本的,就算透露了,也只是一個摻水的數字。因為一部電影的實際花銷可能遠遠超過了被披露的數字,除了製作費外,往往還有推廣和營銷費用。
一部電影的推廣費可能十分驚人。拿一部2000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來講,其推廣費甚至可能比影片本身的成本還要高。這是因為小成本電影的題材一般都是浪漫喜劇或兒童電影之類的,其本身不需要龐大的製作經費,但要是涉及到推廣費用,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一部製作費為3500萬至7500萬美元的電影,其推廣費就很可能達到製作費的一半。2010年在北美上映的3D動畫電影《超級大壞蛋》(Megamind),全球票房3.2億美元,其製作成本為1.45億美元,而推廣費就達到了6500萬美元。要是電影是大製作的話,那推廣費就更高了,因為電影公司為了收回成本,往往會大量投放廣告。
但是,要是一部電影拍得太爛的話,電影公司也就不太願意下血本推廣宣傳了。惡搞電影《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上映後IMBD評分僅4.7,被不少人詬病為「虎頭蛇尾」。該片的製作費在1.3億美元左右,但最後只拿下了2億多一點的全球票房。當年電影的製片方20世紀福克斯可能早就預料到了《格列佛游記》不會太吸金,故而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不然按照最後的票房成績來看,八成得賠。
有時候,製片公司的經費少的可憐,根本不可能燒錢拍大片,這時候發行方就會選擇發行製片公司已經拍好的其他小成本電影,加上少量的推廣費用。在這種情況下, 就算電影票房成績不佳,製片公司也一樣能夠獲利。
電影票房的分賬比例是什麼?
製片方和院線的分賬比例並不像中國一樣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電影公司和院線達成的具體協議。當然這還要看電影公司本身有多強勢,比如前幾天迪士尼公司就獅子大開口,要影院把票房收入的65%都上交。
過去,電影公司相當強勢,一部電影在首映周取得票房的90%都落進了他們的口袋,院線的收入則主要來自爆米花和飲料的售賣利潤。但是隨後幾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會增加。一般而言,在電影上映第四周的時候,製片方的收入會逐步下降到50%左右,影院收入的分成比例將上升至48%。
但是隨著21世紀初大批院線的破產倒閉,電影公司的霸王條款也繼而被棄用。如今,對於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講,無論是電影放映的第幾周,院線得到分成的比例都有標准可循,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都希望自家影片在首映周就能奪得頭籌,以最大程度賺取利潤,於是他們大大增加排片量,使得更多的觀眾能夠走進影院。一個典型的大製作,其首映周的排片一般會達到4000場,而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排片量只有區區幾百場。
與中國製片方分賬相對較少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一部電影票房高的話,電影公司所分得利潤的比例往往高於院線。比如說,一部票房3億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就可以分到高達60%的收入。但是對於一些票房成績不佳的影片來說,院線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比如說,一部票房僅1000萬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雖說現在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都很強勢,但也不能過分壓榨院線,否則要是遭到了院線的聯合抵制,就沒有那麼好玩了。
總的來說,對於一部美國電影的本土電影票房來說,電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好萊塢電影的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哪個更重要?
如果一部片子在美國本土票房失利,而在全球大賣,這對於電影公司來講,算是票房成功嗎?實際上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但是一般來講,好萊塢電影的本土市場相對還是比較重要,因為電影公司在本土票房取得的收入佔比往往都更大。對於一部好萊塢電影來說,製片公司從海外票房上拿到的分成僅有40%左右,並且由於美元的匯率不斷變化,使得收取海外票房分成變成了一件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事情。同時,政府徵收關稅也會削減電影公司的分成。所以,比起海外票房收入,電影公司真正獲得收益還是得靠國內票房。
但這並不是說海外票房就不值得關注了。尤其是當電影票房在本土失利的話,就格外需要仰仗海外票房了。另外,海外市場驚人的消費能力,也讓電影公司不得不重視起來。2010年的《阿凡達》創造了驚人的27億美元的票房神話,這一紀錄至今沒有電影能夠超越,但是其本土票房只佔到了總票房的27%,這足以說明海外票房的重要性了。還有就是,一些影星靠著出口大片在全球刷臉攢人氣,比起那些僅在美國本土有名的影星來說,電影公司更需要這樣的人來幫助其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電影公司從DVD、流媒體和視頻點播中能賺取多少受益?
對於一部大製作來說,從DVD租賃、流媒體轉播權和衍生品銷售業務中獲得的利潤可以達到6000萬至1億美元。而且電影公司從DVD等數字媒體業務中得到的分成要遠遠多於從影院票房收益中得到的。這是因為數字影像和衍生品零售商們的話語權不像影院那麼大,影院一方面運營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到底放映什麼電影,最終的決定權還是院線自己的手中。另外,通過DVD和衍生品渠道銷售毋需支付高額的推廣費用,這也有利於電影公司增加營收。
近幾年,DVD市場在流媒體的沖擊下逐漸萎縮,但是通過DVD發行依然有利可圖。一些特定題材的電影諸如恐怖片、獨立紀錄片、藝術片通過DVD銷售時,表現相當搶眼。當然,要是一部電影恰好擁有強大的IP和可觀的粉絲數量,那麼銷售預期就更加樂觀了。2012年的《飢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在其藍光DVD發行的第一周就拿下了380萬張的銷售量。因此,要是影片本身足夠吸引人,電影公司仍然能夠通過DVD發行賺上一筆。
2. 愛奇藝收購一部正常的美國大片版權要多少錢像速度與激情,銀河護衛隊這種
像速度與激情,這些電視劇比較新潮的,想收購他的版本都是價格仰貴的,一般都在上百萬左右的話才可以收購到他的版本,因為太多的粉絲,所以它的價錢跟價值性很高的
3. 我就不懂美國為啥一個拍一個電影要1億美金
美國電影作為大眾文化典範,一方面是為了獲利而向大批消費公眾銷售的娛樂產品,另一方面由於製作資金的充足也形成了電影文化的良性循環發展。應該承認美國電影為大眾文化的發展與提高做出了貢獻,它的這種旺盛的生命力及其不斷的發展是有其內在的規律性的。
首先,美國電影充分認識到了電影的娛樂性本質,並採取各種方式和技術手段去張揚電影的娛樂性。實際上,我們應該拋棄用純藝術的觀念去看待電影的傳統做法。要認識到,電影自誕生起便是一門大眾化的視聽文化形式,同時也是一項工業生產。作為一項特殊的生產形式,首先應滿足人們的審美娛樂的需要。美國人在電影發展的早期就已經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把電影定義為娛樂,並通過經營這種娛樂行業,來獲得商業上的利潤。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的經歷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他的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引起了世界的轟動,也為製片人、投資人賺足了錢,然而他的另一部名片《黨同伐異》雖然拍的也相當得出色,但由於電影的藝術理念太超前,缺乏相應的娛樂性,觀眾接受起來較為困難,最後影片的票房收入以失敗而告終,格里菲斯也從此一蹶不振。這充分說明電影創作要佔領市場,就必須贏得觀眾,滿足觀眾的審美需要,也就是說電影作為一門大眾化藝術首先應該重視大眾的審美心理,它應該盡可能地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年齡大多數觀眾的審美需要。不管何種類型的影片都應該拍得精彩好看,要讓觀眾在流動的五彩繽紛的銀幕世界裡,得到一種身心的愉悅和審美的滿足。人類有追求娛樂的天生本能,電影作為一種大眾的審美藝術形式,它自然不能忽略人類內在的娛樂生理機制。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娛樂性電影,也不難理解人們對一些喜劇性的、獵奇性的、刺激性的、槍戰武打的娛樂性大片趨之若鶩了。因為人們在這類影片中所表現出的情與愛、生與死、沉與浮之中,釋放著一些被抑制的潛意識,或者激起對現實環境缺憾的一些幻想,從而在影像視聽藝術世界之中獲得某種娛樂性的審美滿足。由此可見,電影藝術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精神愉悅,然後才是認知世界、闡釋人生和表達理想的審美思考。
其次,美國電影以各種視覺造型和高科技手段打造了影片的奇觀性。好萊塢電影的奇觀性更多地體現在它的文本構成和視覺形象的創造上。也就是說,美國娛樂影片的製作大多是一系列奇觀元素的綜合,並最終形成一種沖擊力極強的視覺效果。所謂奇觀性無非是指電影構成因素的非常規化和宏大化,它具體體現在影片的結構、情節、人物、場景、畫面等諸多方面。電影的奇觀性來源於大製作和大投入,早在上世紀初,由於大金融資本的介入和電影公司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好萊塢就開始製作大規模豪華影片。如米高梅電影公司推出的《亂世佳人》,影片對美國南北戰爭進行了史詩性的反映,對主人公跌宕多姿的愛情處理也非常有特色,還有火車站廣場那龐大的傷兵隊伍、亞歷山大城那場映紅了半邊天的熊熊大火等宏大場景,以及克拉克·蓋博、費雯麗等靚麗明星的出演,再加上當時還很少見的彩色技術的使用,無不使影片充滿了令人驚嘆的視覺奇觀,使電影這一大眾化的娛樂形式對觀眾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此後電影的奇觀性一直是好萊塢電影獲得票房的殺手鐧。在當代,電影面對電視的擠兌,更是以其眩目的奇觀性提供一種電視無法望其項背的獨特的視覺體驗。一些巨型的災難片、科幻片和劇情片大量地涌現,如《大白鯊》、《外星人》、《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珍珠港》等影片,以高科技的優勢,創造了令人瞠目的電影奇觀,吸引了世界各國觀眾的眼球,並為之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潤。
美國電影作為大眾文化,其影片內涵往往具有超越性。好萊塢電影的商業策略是全球化的,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觀眾以獲取商業上的更大利潤,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美國電影首先在影片的思想內容上打起了所謂「人性」大旗,試圖以超越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各階級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差異的電影文本,來實現其全球化的目的。如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是以一個典型的德國人良知的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而營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為底本創作的影片,顯然人道主義精神是這部影片重要的思想背景,沒有這個背景,猶太人在戰爭中所經受的非人的磨難就缺乏強有力的理性沖擊;沒有這個背景,也就不能夠引起世界不同民族和階級人們強烈的同情感。美國人善於將帶有普遍意義的人性化做為影片中的視覺造型,將消費群影像轉變成人性的對象,從而使影片魔力般地吸引了世界各國不同的觀眾。為了實現電影的超越性,美國人還採取了多元文化雜合的方式來進行電影創作,以試圖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傳統人們的審美需要。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多民族的到來和融匯使得這個國家從建國開始就具有很強的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就決定了美國電影文化的多樣性。隨著20世紀後半期全球國際化步伐的加速,多元文化元素的聚合就迅速演變為好萊塢電影的主要生產方式,從而使美國電影的生產不僅能夠為本國觀眾提供娛樂文本,而且也讓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文化因素,並從而喜歡上這種電影文化。為了實現電影文化的多元性,好萊塢早就以開放的姿態聚集了世界各國大批的影藝人才,如來自瑞典的英格利·褒曼、英國的費雯·麗、澳洲的梅爾·吉布森,以及中國的成龍、李連傑、吳宇森等著名藝人。這些不同國籍、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們匯集到好萊塢,為美國電影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在影片的敘事選擇和人物塑造上,美國電影除了描繪和反映本國的現實之外,也在極力地去描繪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生活現實和故事,以吸引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觀眾。如美國電影中有關中國歷史和現實的影片《末代皇帝》和《花木蘭》等就是典型的例證,在動畫片《花木蘭》中,迪斯尼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演繹了中國這個家喻戶曉的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美國電影還推出其他民族和國家文學名著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如《理智與情感》、《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影片,採取這種方法去向海外推廣美國文化,真可謂取得了文化輸出和商業利潤的雙豐收。
可以說美國電影正是牢牢抓住電影的大眾文化本性,並依靠其娛樂性、奇觀性和內涵的超越性等特點形成了其電影在世界市場商業上的強勢地位,使用這種策略,不但形成了美國電影的良性循環,也大大促進了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
4. 在國內賠得「一塌糊塗」,到了國外卻賺瘋的電影有哪些
在國內票房慘淡,但是國外卻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也不乏其數。中國電影最近幾年在國外的發展雖然緩慢,但是依然有進步。來說一說這些在國外賺瘋了的電影吧。
5. 投資1.1億美元的電影最終的全球票房為2.3億美元!這種情況電影公司能收回成本嗎還賺的著錢嗎
樓上講的還不夠准確
具體來說,電影和其他商品銷售流程差的不多
電影公司和院線有個博弈的過程
1,比如拍了個不靠譜的片子,不指望能大賣的,院線方一般會要求票房分成,賣多少分多少,大家心裡都沒底
2,一般的片子,舉例,重拍的四大名著之類的,這種片子有一定噱頭,製作上有一定保證,但是票房多少誰也不敢保證,一般有點底,電影公司會推銷或展示試映之類的,讓院線方買拷貝,還有可以讓其他公司買斷某地區的版權,比如新三國就讓某海外公司買斷海外播放權(版權)有保底的,基本上能有人買拷貝或版權之類的都能回本甚至賺錢
3,大熱的片子,比如阿凡達,變形金剛之類的,電影公司就拽了,不會賣拷貝的,就是賣也是相當滴貴,一般是分成的,版權一般也不賣,等著同期或後期的周邊產品開發,比如DVD,玩具,漫畫等,這種情況院線方為搶上映還有加錢滴,這種大片電影公司是不急的,節奏控制的往往非常好
其實買播放權也好版權什麼滴,就像正常商品的總代理一樣,往往幾個地區的代理一簽,根本就不會虧了,
所以很多好萊塢的大牌演員或導演也是看片子的,好的就要分紅不要片酬,不好的就要保底片酬, 哈哈
電影公司也一樣,比如克魯斯的碟中諜3就是他本人沒有片酬(電影公司要求滴),只有分紅,說明心裡沒底,結果克魯斯以前片酬是一線標准千萬級的,那時已經有點過氣了,只有同意,結果拿到手的很少,後面的碟情危戰就更可憐了,幾乎就是血本無歸,成本1億2,票房2千萬,嘎嘎
名導卡梅隆就硬正了,人家阿凡達就不要片酬要分紅,結果票房現在累計有22億+了吧,數錢數到手抽筋,
6. 引進一部外國電影多少錢
好萊塢的進口大片不是直接用錢買的,而是參照國際通行的分賬形式來瓜分票房,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其中宣傳的費用由製片方承擔。當然為保護本國電影工業,每年引進的數量都有一定限制。
當然也有一些外國電影不是走這種形式的,主要是一些非好萊塢的影片,數量較少。
7. 請問,克里斯托夫,諾蘭拍一部電影,能得到多少錢比如說蝙蝠俠黑夜騎士,致命魔術,星際穿越,這些請大
克里斯托弗·諾蘭在新片《星際穿越》里片酬高達2000萬美元,他另外還有20%的票房分紅。而《星際穿越》的全球票房一共是7.55億,可想而知。。。
8. 為什麼好萊塢的電影,到中國可以一張票賣到近一百元
不少的人都是十分喜歡電影的,微微對電影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是電影中的老大哥。十分地受到人位的歡迎,它的票房極高。但是它的影票也是一點都不便宜的,在中國它的一張電影票可以賣到近一百元的人民幣。可不是受到人們的歡迎,這就是讓不少的人想,為什麼好萊塢的電影是這么地受到人們的歡迎,它的成功之處到底有哪一些呢?
是一般的電影都達不到的效果,這也許就是好萊塢電影的過人之處吧。不得不承認好萊塢電影的特效是相當地優秀,超燃的畫面,炫酷的動作,讓人彷彿就是身臨其境一樣。所以這就是好萊塢的電影,到中國可以一張票賣到近一百元的原因。
9. 目前世界上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是什麼
1.阿凡達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最終篇章,全球票房13.41億美元。這部電影比起之前的《哈利·波特》電影更有張力,是一部高水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