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真正反映青春的電影應該是怎樣的
一、青春題材電影需要有明確的主題
B. 青春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這樣的青春片都應該是什麼樣的
簡單說幾句:我們需要的不是青春電影,而是青春觀念。
所謂的青春,指的不是青春期。
真正的青春是一種心態。什麼是青春片?
如果這個片也包含了動畫片的話,那麼日本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涼宮春日的憂郁: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女的青春戀愛故事。
叛逆的魯魯修: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革命故事。
新世紀福音戰士: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擼管故事。
哪怕電影中的青春美得不真實也沒關系。
電影不就是夢么?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講好青春這個概念的青春電影
C. 青春片(電影)為什麼依然這么火
1.對美好青春的追憶,引發共鳴
對於那些70後,80後來說美好的青春已逝,他們正是職場中的白領達人,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難免會覺得心煩和焦慮。因此有人就會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簡單單純的生活。在《老男孩》、《那些年》引起的「懷舊」情緒的影響下,趙薇的《致青春》沿著懷舊的路線將這種情緒一走到底。懷舊的結果也並不像《老男孩》、《那些年》那樣溫馨動人,不再是停留在對物品、對青春的懷舊。而是走向了對「精神」的懷舊,引發我們對生活的深度思考。
對於正值青春的90後來說,青春是明媚的憂傷,我們追憶已逝的大學時光,高中時懵懂的暗戀或甜蜜的初戀。青春與愛情,總是永恆的主題。對青春的懷戀無疑成為了見證我們也曾瘋狂過,愛戀過,冒險過的方式。
2.黃金檔期的上映安排,天時地利人和
一部電影營銷的成功,不僅要有優秀的發行團隊策劃、好的話題、還要選擇合適的檔期。檔期的選擇也是電影發行策劃的重點。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節點,有特定的消費人群才有了特定的檔期。 《致青春》上映幾天後就是「五一黃金周」,年輕人都有閑暇時間來影院觀影。另外《致青春》上映的時間也恰好遇到學生們的畢業季。在畢業季學生往往會對校園生活戀戀不舍,面對校園青春帶有一點悲傷情緒。這部電影的主題正好可以讓他們發泄一下這種悲傷情緒,藉助這部電影來懷念青春告別校園。也就是說電影《致青春》「在合適的時間遇上了正確的人」。
3.導演演員明星陣容強大,微博營銷影響大
微博是一個新興的、重要的的新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第30次發展研究報告》,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已經達到 2.74 億。在微博的已注冊用戶中有大批的明星,他們擁有超高的人氣,他們所發布的微博具有強化效應,他們發布的信息傳播效率更高,傳播量超大。趙薇作為國內著名的明星,在微博(截至6月18日微博粉絲數量:41846316)上影響力較大,關注、支持她的粉絲很多,她所發布的信息可以迅速被粉絲傳遞並分享。「致青春」這一話題本就在懷舊的潮流中引人熱捧,再加上微博的影響讓它的受眾人數直線上升。這便是作為新媒體之一的微博營銷對電影票房的巨大影響。
D. 中國電影的現狀與趨勢
中國電影的現狀與趨勢如下:
在現在的國內文化影響下,中國電影的主旋律漸漸發生了變化。觀察以往的電影,總有一些電影粗製濫造,渾水摸魚。但是,在國家電影進行了整改之後,中國電影行業的不正之風在一步步消除,而且,近幾年的主旋律也逐漸明顯。
發現從年度票房冠軍的《集結號》到 刷新中國電影歷史記錄的《戰狼2》,主旋律大片已經成為了我國的票房賣點之一。認真品味,《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系列、《水門橋》等一系列電影都是在以愛國主義為題材進行演繹。
無論是對歷史的再次回憶,還是現代戰爭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都是國人所希望看到的,是趨勢。
但是,從票房與電影數量的比例來看,現在市場上依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金字塔結構。不到總產量10%的塔尖作品可基本與世界上一流電影作品的思想觀念和製作水平接軌,顯示出整體競爭力的嚴重不足。這就是絕大多數的中國電影為什麼難以走向世界,而僅僅局限於國內。
從演員的專業角度來看。很多演員還在吃青春飯,導演也是選擇這一方向,這就導致很多電影我們都能看到「小鮮肉」的背影。
他們毫無演技,表情僵硬,對話嘴裡只會說著「1234567」,遇到有丁點危險動作的片段便要用替身。這樣的電影之風,可謂不正之風,曾一度影響中國青少年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成長,發展。
E. 怎麼看待國內現在越來越多的青春電影
我沒經歷過社會上的青春,但是校園中的青春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有感同身受。而青春的電影題材基本都會選擇與校園有關的,因為大家都上過學,大家都有一段青春的故事。與同桌間的打鬧,自習甚至考試期間傳紙條,暗戀某個同學,下著雨也要去打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校園期間產生最懵懂的愛情,那時候的情感可以說是最純潔的,彼此之間沒有因為利益,僅僅是喜歡著對方。而電影製作方就是抓住了這一點,通過電影畫面展現給我們,感覺自己就像是電影中的主角,自己似曾經歷過與電影相似的情景,觸發了自己對那段青蔥歲月的緬懷之情。
F. 為何國內現在越來越多的青春電影
國內的主流消費群體慢慢地在改變,70後80後正在變成最有消費能力的主體,而他們印象中最珍貴的就是回憶,青春只有失去的時候才更寶貴。所以很多青春類的電影實際上是針對這部分消費群體的。
G. 你覺得中國的電影市場應該怎麼發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於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並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徵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於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正處於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後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於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於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集中度:頭部效應明顯
整體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頭部效應明顯,行業集中度較高。隨著檔期競爭加劇、口碑宣傳作用凸顯,國內電影票房集中度加劇。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影前五名票房達到全年總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況外,2018至2021年電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佔比穩步提升,這意味著影視行業的龍頭公司能夠分到更多紅利。
2、企業競爭:萬達影院市場份額最高
從各院線票房情況來看,我國電影產業市場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線的票房合計僅為2020年電影總票房的47%。其中,萬達院線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為大地院線,其票房比重為10%,上海聯合院線(8%)、中影數字院線(7%)和中影南方新干線緊隨其後(7%)。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2021年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針對內地目前電影市場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導性方針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體的數字指標要求,也有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規劃部署。整個規劃書近萬字,基本涵蓋了內地電影近幾年發展出現的問題和症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針政策的進一步執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