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寫電影人物分析

如何寫電影人物分析

發布時間:2023-10-19 16:15:52

⑴ 影片中人物分析怎麼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⑵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輯技巧、道具的作用、轉場流暢度等都可以進行評論。

例:《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

而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



(2)如何寫電影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

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⑶ 電影《千與千尋》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
千尋:記得住自己名字的人,逃離。
父母:貪吃而變成住的人,被帶逃離
白龍: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後被提醒想起,未逃離。
無連男:無自己的立場,與隱居生活
錢婆婆:隱居生活,隱者
湯婆婆:做著大生意,拜金者
寶寶:與千尋歷險之後,會自己站著走路。
基本劇情分析:

可以理解成一個孩子(或者說是「人」)的成長與獨立的過程。

父母吃多了變成豬,可以理解成」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許多人被誘惑,享受物慾,過著豬一樣的生活。

「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要不然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這里不勞動是不行的」「湯婆婆會引誘你,讓你不工作直接回家,千萬不要受引誘」,——白龍的話,裡面的意思不需要多說了

白龍最後無法走出那個地方,可以理解成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的人,是無法走出物慾
的。雖然可以藉由「記的住自己名字的人」(也就是千尋)找到「回家的路」,但是那也只是憧憬而已。(故事的最後沒說他回去沒)

惡臭的河神暗喻了「因為貪欲而『吞食』太多的現代人(或者現代文明)」,「惡臭」表達了作者的態度。不怕惡臭的千尋代表「記的住自己的名字的人」,河神給了「記得自己的名字的人」丸子,丸子的特點是「難吃」,這暗喻想要擺脫「那種環境」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中間的過程可能是痛苦和惡心的。

錢婆婆和湯(貪?)婆婆是雙生姊妹,這暗喻了兩個不同的文明走向。強大繁榮與純真簡朴。錢婆婆送走千尋「你叫千尋?很好的名字啊!」,語氣中一絲落寞。落寞的是「知道自己名字的人太少了」。「用魔法做的一點用都沒有」,是日本90年代泡沫經濟後留下的民族暗傷,也是對所有人的告誡。

無臉男在劇中的角色可以說是一個鏡子。作者的暗喻方式是「本來不會說話,在吃了會說話的東西後變的會說話」。在貪婪的湯婆婆那,他奉獻的東西是金子,變的「餓」,想要「吞食」一切的活物,最後連湯婆婆自己也無法應付。在錢婆婆那,他奉獻的東西是勞動,變的非常勤勞,錢婆婆留他下來一起生活,他欣然答應。代表了社會中的一部分人。

煤灰暗喻著的東西,讓我很郁悶,不說了

片名分析:

千與千尋,雖然之有一字之差,卻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與人生方向。

個人感受:片子很美,但是美的過頭了。雖然成熟有圓滑是兩回事,如今我也是在堅持,但是很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垮,這么大的人了,現實點好。忘記掉不該記得的東西,會讓人更幸福一些,反正還是有SB會提醒你想起來的。

⑷ 影評到底怎麼寫

一篇應試的影評文章,要學會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思考和寫作。例如:如何正確觀影?如何選擇影評寫作角度?故事情節是我們去理解電影的基礎,在寫作的過程中,故事情節卻不是我們重點去分析論證的內容。

我們要去分析的是電影如何表現主題的?電影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去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

那首先,你要知道影評寫作能評什麼?評電影的哪些方面?所以,「我應該怎麼寫影評?」也可以轉化為「我應該選擇什麼角度寫影評?」


1.主題角度

主題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電影的外在故事講什麼?內在涵義是什麼?」一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是多方面的,但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只需要提煉出最核心、最重要的那個主題層即可。

關於寫影評這件事,同學們可以參考範文書集《影評高分範文集》,裡面收錄了許多歷年來高分學員的影評文章,值得大家借鑒參考。

⑸ 寫影評 怎麼分析電影人物

人物的外表 性格 所做的事 和你覺得這件事他那做得好,為什麼你今後要向他學習 在電影中的作用,與其他人的關系,與影片發展的關系,人物的性格以及導演要通過這個人物表現…………

給你個範文:先說一下劇情梗概:20世紀末,擁有AI(人工智慧)的機器和人類展開了一場大戰,最後人類以失敗告終,期間人類把天空弄得黑暗一片,處處閃電,因此也使機器無法利用太陽能作為能源,所以機器只好利用人類的生物能作為他們維持正常運作的能量。機器把人類像種莊稼一樣培養在某個基地,當人類發育到一定階段時,再把人類運載到提供機器能量的基地,但是為了蒙蔽人類的意識,機器用器件控制了人類的大腦和神經中樞,使人類產生幻覺,讓人類感覺好像自己還生活在只有人類本身的正常世界中。而模擬、控制人類世界的系統就叫Matrix(即影片片名)。但是被Matrix控制的某些人類總會感覺某些地方不對勁,所以有些人覺醒了,從Matrix中回到真實世界中,他們不斷去喚醒更多感覺異樣的人類,而後就組建了人類基地——Zion(錫安),而同時這些人中會有一個是The _disibledevent="EN-US">Matrix本身安排好的,最終救世主只能回到Source(代碼源)去升級Matrix,而在Zion的人類會被機器烏賊消滅。而後救世主在Matrix中選取23人(16女7男)去重建Zion,自己就命喪黃泉。整個人類斗爭的過程其實就是Matrix自我升級的過程,如此這樣循環反復了五次,直到第六次,由於Oracle(先知)和Neo(尼奧)的共同努力,打破了循環,人類最終和機器和解,迎來了暫時的和平。

設計師是Matrix之父,是他一手創造了Matrix,他可以被理解為機器大帝在Matrix中的軟體影射,而先知是Matrix之母,由於她的出現使得Matrix能夠順利的存在下去。接下來講一下在Matrix中那部分還沒講完的,到了第三代的Matrix,由於設計師意識到一個完全決定性的系統是無法完整描述人類的生活,所以他用了一些不太完美的思路,即由一種直覺性的方程來調查人類的心理某些層面,這個就是先知誕生的原因,其實先知就本質而言只是Matrix的一部分,只是她沒有實體作為載體。先知使系統讓人類有選擇性,有點偶然性,而不是決定論。由此導演又拋出一個問題,我們人類或者整個宇宙到底是被決定的還是有偶然性,也就是說佛教中的宿命論是否正確。前五代的救世主最終挽救不了人類,而只能去重建錫安城也是佛教中宿命和輪回的體現。先知不確定性系統的應用也出現了某些問題,就是有1%的人類感覺異常而逃離了Matrix,去了錫安城,當錫安城逐漸強大後就會對Matrix造成危險,所以Matrix造出(這個詞不恰當,姑且這么用,詳見尼奧和史密斯部分)了救世主這個人物,並放出假預言說一旦救世主來到源代碼,戰爭就會結束(這也是墨菲斯所堅信的),而事實是救世主只能回到代碼源,將身上所攜帶的代碼重新插入主程序,升級Matrix,而同時機器烏賊攻陷錫安城,殺死裡面的所有人類。但為什麼救世主只能這么選擇呢?因為一旦Matrix系統不穩定因素增多,系統就會崩潰,然後連在Matrix上的所有人類都將死亡,再加上錫安城中被殺的人類,就等於全人類的死亡。看看,人類在強大的機器面前是否顯得很渺小,本以為勝券在握的人類沒想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機器事先安排好的,是另一種控制機制,是Matrix自我升級的一個步驟。導演這里也順便諷刺了那些盲目自大的人類,別總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物種。

以上是《黑客帝國》中設計師的形象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電影人物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電影蜘蛛網怎麼做 瀏覽:603
為什麼老公不愛看小電影 瀏覽:103
剛上映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好看的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3
產後多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瀏覽:334
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 瀏覽:691
姜棟元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40
恐怖電影叫紅什麼女孩 瀏覽:478
電影木乃伊二免費 瀏覽:864
下載的電影怎麼放apid 瀏覽:176
和閆妮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好看的的電影網站 瀏覽:856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瀏覽:54
臨潁電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訂票 瀏覽:382
女生好聽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668
男女在酒店看什麼電影 瀏覽:234
考中央電影學院要多少分 瀏覽:533
外國好看電影剪輯動作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