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出來熱映的電影一般能上映多久才下架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一般來說 電影院上映後的最快2星期 遲的大概3個月吧 音像店 就有賣的了(盜的)不過畫面很好 不是槍版 要看高清的話 只能去各個影視論壇 具體是哪個 密我告訴你
『貳』 電影票房一般都是算多久的阿,是只要不下線就都算還是有幾天的規定的,我感覺電影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下線
是算一星期,一個月。... 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幾天.電影映期下線後在統計的是他的累計票房,也就是票房總收...望採納
『叄』 電影票房一般算多少天
票房統計方法:
現在影院都實行的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
分成統計和票房統計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不能分為兩個體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數據,跟票房沒有關系的單位隨便去統計,能設計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線和發行公司,統計也是院線發給發行公司首先,普遍意義上的電影票房指的就是電影的門票收入,比如你說的賣了10億人民幣。同時也統計觀影人次。
只要電影還沒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為單位計算。
分利潤:
這里只說國內的情況,國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繳5%到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其次要拿出3.3%交營業稅,剩下91.7%的錢由電影發行(製片)方和院線方對分,具體如何分要看雙方在上映前的具體協議。
目前國內的分賬比例是發行方拿43%,院線方拿57%。當然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逐步要與好萊塢接軌,個別大片已經開始階梯分賬了,具體分賬方式不盡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釵》,發行方拿45%,票房如果過了5億,則超出的部分發行方拿41%;
《一九四二》,發行方拿43%,票房如果過了3億,超出的部分發行方拿45%,如果過了8億,超出的部分發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發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類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萊塢階梯分賬模式是發行方開始拿大頭,類似《王的盛宴》這種方法,這樣越往後院線方越賺,自然會延長放映時間,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線方的歡迎。而像《一九四二》這么反著玩的必然是對電影有足夠的信心,但院線方會失去放映的動力,減少上映時間。
『肆』 為什麼電影檔期不能超過一個月,廣電總局制定這樣的規定的原因是為什麼
今年暑期檔有很多影片到第三周就基本沒有什麼觀眾了。所以暑假檔期不超過一個月也是為了更多好電影上映供人們觀看。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今年暑期檔的票房低迷更暴露出我們或許連基本的供給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持續產出優質且有票房號召力的作品。距離 2016 年結束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目前全國累計票房還不到 390 億元,別說完成 600 億的樂觀預期,就連打平去年 440 億的成績也成問題。電影局或許為了「年底沖業績」,在 11 月一口氣引進八部好萊塢大片,這種近乎拔苗助長的做法,也進一步壓縮這些電影原本該有的生命周期。
作為資方的愛奇藝享有網路獨播權外,更重要的是該片在院線的迅速「失寵」,被迫提前終結壽命。平心而論,龐大的平台優勢、成熟的付費會員體系、針對特定人群的線上推廣,這都能有效延長類似的小眾文藝片在網路平台的存活時間。
『伍』 一個電影能上映幾天
十幾天到兩三個月不等,
主要看市場需求,要是一直單日票房居高不減,肯定會一直放,直到最後
『陸』 一般來說電影院放映一部電影可以放映幾天
好的片子會放很久的,普通的片子15左右,大片一般是20-30天.
『柒』 電影一般上映多久才會下架
電影一般情況下上映一個月會下架。
一方面,電影發行公司與電影院的公司簽電影發行合同,一般情況下電影上映時間基本上都在一個月左右。如果一部電影在一周到三周內獲得的票房較低,電影院的公司就有理由選擇提前讓電影下映,因為電影院的公司是擁有主動權的一方,所以即使是一個月時間不到,電影院就可以讓電影下映了。
當然有些電影比較慢熱,電影首周票房不高,看的人也不高,電影就會被電影院的公司下架。但是因為電影慢熱的特性,擁有這種特性的電影就會被很多電影院重新慎脊啟上映,並且因為觀看的人數越來越多,就會上映近兩個月,有些特別首歡迎的影片甚至能上映近三個月。
影響因素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中國電影集團:中國電影界的巨頭,國內大部分電影野余院的公司都會把中影發行的各種大大小小的電影排好檔期,並上映滿一個月,因為中影掌寬如握了內地絕大部分的進口大片。所以絕大多數電影院的公司為了保證每年進口大片的拷貝數量,會把中影發行的所有電影排好檔期,就算觀看人數不多,也會讓電影上映滿一個月。
國內對於電影放映這一方面把控的相當嚴格,電影上映是由電影的製作方發行方決定的,根據電影的類型選擇電影日期,考慮節假日、電影類型等合理安排電影的上映日期,而提前、延期上映也是電影發行方常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