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實現電影的民族化中國化

如何實現電影的民族化中國化

發布時間:2023-08-13 04:38:43

① 中國影視藝術是怎樣體現民族風格

我們民族影視藝術自身最大的優勢和特點,就在於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特徵。正因為如此,中國影視藝術能否在世界上佔有它應當具有的地位,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創作出經得起世界性比較、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為各國觀眾所接受的影視作品。這一論點,已經被20世紀80年代大陸、香港、台灣兩岸三地電影藝術的成功經驗所證實。從根本上講,影視藝術的民族性就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體現民族文化的問題。一方面,影視藝術越具有民族性也才具有國際性,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影視藝術民族性的沃土;另一方面,影視藝術更需要對於民族的歷史和現實進行深刻反思,運用現代意識對於傳統文化進行觀照與超越則是影視藝術時代性的需要。顯然,這種繼承性與超越性,正是構成了中華民族影視藝術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深層內蘊。

② 如何打造民族化電影 論述題

當代中國電影民族化創作的實踐應用表明,要使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形成有影響力的民族電影流派,創作出具有國際水平的優秀影片,就必須使影片既具有濃郁的本民族特色和本民族風格,又要具備現代意識和創新的電影語言。應該在傳統表現的基礎上善於融合新技術、新元素,用現代電影語言去表現民族特質,使之具有國際化色彩,符合時代的審美需求。中國電影要不斷走向世界,民族電影要生存、要發展,只有具備開放性的電影觀念,將民族風格視為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不斷地吸收異域文化和先進的表現方式、把民族美學傳統和現代電影語言融會起來,創造具有時代感的民族風格,才會使中國的民族電影在世界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③ 如何在電影方面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對於觀眾,提升其藝術鑒賞能力,即積極引入國外價值觀優秀正確,有一定社會意義的電影,或者獲獎電影。
對於市場,提升電影文化消費,引入國外大製作、商業大片等,同時加大對本土電影人的扶持政策,完善電影審查制度。(我們的制度存在漏洞,不然也不會有手撕鬼子、蝙蝠車大戰日軍陣地這種不是太好的影視作品面世)
對於本土文化,電影人製作電影時可考慮讓電影承擔起除商業之外的責任,比如通過電影加大本土優秀文化,傳統文化的宣傳。等等

④ 中國電影要怎樣改革

第一,建構既能滿足中國觀眾精神需求又能為全球觀眾帶來價值共享的電影文化「通用體系」。我們知道,好萊塢一直「避諱」自己的「美國電影」身份,總是願意宣稱為全球而不是美國生產所謂的「世界電影」。即便某些帶有明顯國家意識的電影作品,都必然會用自由、平等、正義為核心的人道主義價值觀進行包裝來「遮蔽」其作品的「國家符號」,實際上就是用這種普適性文化來達到最大限度的全球共享性。同時,好萊塢還大量與歐洲、南美以及亞洲的印度、日本、中國合作拍片,《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指環王》《哈利波特》等等,題材來自全球而不僅僅是美國本土,這些影片還使用其他國家編導、明星來吸引不同市場的觀眾,通過這些策略,穿透文化壁壘,使跨國傳播的「文化折扣」最小化,令不同國家、不同市場的觀眾意識不到這是一部「美國電影」,而是將其作為「通用」文化產品來接受,甚至還會帶來某種文化「親近」的想像。比如中國觀眾也許很難自覺意識到好萊塢主導的《功夫熊貓》《長城》《尖峰時刻》等許多電影的「文化」差異,這些電影的中國文化元素甚至讓觀眾產生更加強烈的自豪感和認同感。而像《阿凡達》《2012》《銀翼殺手》這樣的影片,更加模糊其「國家性」,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電影」,影片所包含的復雜而隱蔽的意識形態系統往往並不能被普通觀眾所覺察,其政治和文化影響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相反,中國電影在這方面,可以說還完全處在「本土性」階段,我們缺乏將中國故事「全球化」的能力和信心。中國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國情的復雜性,必然會催生一大批以滿足國內市場為主的電影,但是中國還需要生產出更多具有全球共享價值的電影產品,才能真正成為世界性電影強國。在這方面,無論是文化觀念還是制度設計,無論是文化自信還是文化融合力,中國電影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還有艱辛的道路要走。長期以來,我們只習慣於用中國眼光看世界,甚至過度強調「中國中心」,這種「自我優越感」在傳播過程中往往很難被其他國家觀眾所接受。我們還需要用世界眼光看中國,用世界眼光看世界,將中國利益納入全球共同體之中來思考,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真正做到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甚至中國就融匯於世界之中,在保持世界文化多元中維護人道主義核心價值,在人道主義的核心價值中體現文化多樣性。

第二,建構完善的互聯網化電影工業體系。應該說,中國電影目前還處在快速而粗放的發展階段,產業邊界模糊,行業規范缺失,版權意識不足,領導性企業缺乏,行業結構也缺少集中度,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急功近利的行業行為比較普遍,各產業環節發展很不均衡,因而導致電影整體藝術質量和工藝標准不穩定,市場風險難以規避和控制,企業缺乏培養人才和其他產業要素的耐心和恆心。如果企業規模難以做大做強,就不可能出現好萊塢六大公司那樣的企業,更難以出現包含了好萊塢公司在內的如同時代華納、迪士尼、維亞康姆、新聞集團、索尼這樣的跨國、跨媒介的綜合性文化集團。中國電影行業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優勢,深度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CG技術、生態系統相互融合,形成與好萊塢相比更加互聯網化、更加智能化、更加全媒體化的工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完成原始積累,在公平競爭前提下,形成互聯網與影視相互結合的產業鏈完整的領導性企業,制定並遵守行業和市場規則,參與全球競爭,培養人才、培養品牌,為中國電影建構既能減少無序競爭又能帶來創新活力的工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生產出達到國際標準的電影產品,並且使中國電影形成國內影院—國際影院—網路—電視—音像—授權的完整市場窗口體系。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真正完成從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的轉變,才能使得電影版權價值最大化同時,實現對經濟社會文化帶動作用的最大化。互聯網作為新媒體對電影的介入,很可能成為中國電影彎道超車的重要動因,互聯網所提供的分享、共享、集約、整合、精準等優勢有可能幫助中國電影走在建基於傳統工業的好萊塢前面。

第三,建構適應全球市場的國際傳播體系。電影強國重要標志之一,是全球傳播能力和效果。雖然好萊塢電影目前還具有比較明顯優勢,只有中國有可能形成一種新的全球制衡力量,一方面中國有即將超越北美廣闊本土市場作為堅強的發展「根據地」,另一方面中國又有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崛起」背景支撐,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電影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因此,通過更加積極的開放合作機制,通過培養跨國性文化和電影企業,通過吸引大批海外境外優秀電影人才,通過大膽採用不同國家和傳統的故事題材,通過重要產業環節的全球介入和深入,我們完全有可能在滿足本土觀眾、華人觀眾需求的同時,生產出更多能夠滿足世界不同市場觀眾需求的產品。當然,中國電影在全球傳播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當年美國電影「全球化」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採取不同區域的差異性策略,分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東亞、亞太、非洲、中東、東歐、北歐、西歐、南美、北美以不同的模式逐漸產生更大的影響,用10年左右的時間,形成全球性電影傳播體系。這樣,中國電影才能真正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不僅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而且用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去豐富、完善世界文化,讓中國與世界人心相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性電影文化,中國電影不再以「走向世界」作為目標,而是成為能夠被世界接受和尊重的全球電影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現電影的民族化中國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奇幻類電影國外 瀏覽:575
內地關於青春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416
電影特效什麼幕布 瀏覽:713
院線電影用什麼軟體剪輯 瀏覽:51
什麼漫威電影好看推薦 瀏覽:809
寶葫蘆的秘密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199
電影中有五個字的電影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248
陳青雲最好看的武俠小說電影 瀏覽:222
如何訪問小電影 瀏覽:882
如何添加電影音頻 瀏覽:111
蘋果這個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331
理查德麥登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768
英雄無淚電影票房多少 瀏覽:212
女主叫提什麼的電影 瀏覽:254
什麼在線的影院好看電影 瀏覽:606
女兒和玩偶互換靈魂是什麼電影 瀏覽:859
吳麗珠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32
女孩進山洞變巴掌大小是什麼電影 瀏覽:766
在電影院旁邊的英文單詞怎麼寫 瀏覽:887
imax電影屏要多少錢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