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如何呢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2021年中國觀影人次、2021年中國觀影人年齡分布
2021年,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基本完成以及新冠肺炎疫苗的普及,電影行業也逐漸從2020年的寒冬中恢復過來。全年累計實現票房470.3億元,較2020
年同比上升231.6%,復甦跡象已逐漸浮現。但從觀影人次的區域以及時間分布來看,後疫情時期,電影消費者的需求結構依舊因為疫情的原因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電影觀影人次大幅度回升
2016-2019年,國內觀影人次不斷增長,但增速逐漸放緩。2019年全國電影觀影人次為17.3億人,與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中國觀影人次出現斷崖式下跌,僅為5.5億人,較2019年下降近68.21%。而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信息,2021年全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達到了11.67億人次,同比上漲112.2%。
一、二線城市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三、四線城市在全國電影市場中的份額一直在穩步提升,與之相應的,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中。在平均票價低於一、二線城市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更顯得難能可貴。可見,我國電影消費區域正在逐漸下沉。
男女比例分布較為平均
從性別方面看,根據往年經驗來看,我國電影觀影人群的性別分布較為平均,男女比例接近五五開。2020年全年國內觀影人群中男女比例較為平衡,分別佔比51%和49%。
註:截至2021年12月31日,燈塔專業版尚未發布2021年數據。
80、90後為我國電影消費主力軍
從年齡方面看,2021年電影消費人群以95後和80後為主,分別占總購票人數的27%和29%。而90後的購片人數佔比則為23%,排名第三。
假期檔成為人們觀影首選
縱觀2021年全年,電影觀眾多傾向於在節假日選擇觀影,且比例大幅度上升。根據貓眼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假日檔期票房的比例大幅度攀升至36%,較2019年上升了14個百分點。
整體來說,受益於我國強有力的疫情管控,電影行業在2021年迎來「觸底反彈」,各項指標均繼續延疫情前趨勢發展。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⑵ 清明檔票房同比驟減86%,疫情下電影行業還活得下去嗎
無論是電影院還是其他實體行業,在疫情的影響下都遭遇了重創,尤其是疫情剛開始的時期,電影院的上座率和排片率非常的低迷,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火爆的電影出來。電影院想要在疫情下生存,非常的困難,但仍然可以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最後一個是發展私人影院的前途可能性,因為現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對觀看電影的體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私人影院成了現代時代的產物,非常適合情侶去觀看。
⑶ 近年來,國內影視行業發展如何
——一文帶你看疫情下全球電祥正影產業經營情況 中國票房首次登頂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電影票房、各國票房金額、全球判吵票房結構
疫情下全球電影票房下跌近7成
受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流行的影響,2020年各國電影的全球票房市場為120億美元,比2019年減少了72%。與2019年相比,國際票房市場(98億美元)下降了68%,而美國/加拿大票房市場(22億美元)下降了80%。2020年,國際票房市場占總票房市場的81%,比2019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
整體來說,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對全球電影行業來說是一記重創,各地區票房均有大幅度的下跌。同時,受益於我國國內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對美國實現了反超。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⑷ 國產電影的發展現狀如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簡槐兆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明培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攔租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於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並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徵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於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正處於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後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疫情快三年了,影視行業目前的處境如何
影視行業目前的處境是非常差的,因為這一段時間全國的疫情已經變得更加嚴重了,在巨大的疫情防控的沖擊之下,影視行業的發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網路上的視頻依然擁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但是對於電影行業來說,目前的發展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電影行業的盈利就在於售賣電影票,但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由於疫情的管控已經不會再去電影院了,所以電影行業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我認為對於影視行業來說,面臨最大的一個壓力就是來自於疫情防控這一段時間上海的疫情是比較嚴重的,並且上海的疫情已經擴散到了全國多個省份,很多地方都已經加緊了對疫情防控的工作力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電影院的生意是非常慘淡的。
雖然影視行業在短時間之內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但是對於這個行業來說,在疫情過後肯定是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的,因為很多普通老百姓依然是有潛在的需求的。
⑹ 隨著近期疫情形勢有所反彈,國內影院營業率再度下跌,如何拯救電影行業
想要拯救電影行業,可以先開放一些低風險地區的影院,同時要做好影院內部免接觸措施,除此之外,還可以開放電影線上觀看許可權。
由於疫情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這導致國內電影院線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而如果不想辦法拯救電影院線行業,那麼必然會給國產電影的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出一些好辦法拯救電影院線,才能夠保住國產電影的未來。
由於電影院屬於人員密集區域,在疫情高風險地區,電影院屬於明令禁止開放的場所。而在一些低風險區域,因為疫情發展並不是太過嚴重,所以及時開放低風險區域的電影院,對於拯救電影院線行業才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只有及時開放電影院,電影院線才能夠真正迎來收益。
⑺ 你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的現狀如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2021年中國票房結構
疫情後電影產量大幅度回彈
2016-2019年,受益於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燃搜陸我國電影生產規模總體呈現波動增長。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國產影片數量大幅下降,僅為301部。2021年,受益於全國疫情的有效管控,行業復甦較快,截至12月底,國產影片數量突破新高,達到740部。
總體來說,2021年我國電影產業在疫情後恢復較好,但在收入結構來看,對於票房收入的依賴程度依舊較高。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⑻ 你覺得中國影視業發展現狀如何
我覺得中國影視業發展的十分好,但是在最里邊可能有一些內幕,但是我覺得在以後中國的影視行業會越來越好。我希望我們國家也可以拍出那些很好看的電影,也可以拍出那些像美國一樣的大片。我希望中國的影視行業蓬勃發展。
⑼ 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
2020年3月13日,隨著《花木蘭》突然宣布撤檔,疫情或將造成全球電影業損失近350億元;而中國受疫情的影響,損失大約在100億元,約佔30%。
春節前後,原本定於2020年春節檔播出的《唐探3》、《囧媽》、《姜子牙》、《奪冠》、《緊急救援》、《急先鋒》、《熊出沒》等七部電影,陸續宣布撤檔。春節檔對國內全年票房舉足輕重;集體撤檔,將意味著70億元左右的票房損失。
緊接著,整個2月院線出現首個空檔。有專家預計,清明節或者五一檔,電影市場或許才能回暖,這意味2020全年票房或減少近百億元。
受疫情影響,各地影視拍攝基地也被迫關閉。2020年影片減產,已成定局。
同時,疫情造成影視公司及上、下游產業停工、停產、項目停擺,也對投資方、宣發及藝人等整個產業鏈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作為電影從業者,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
面對疫情,行業從業人員除了按照各地政府的要求做好隔離、有序復工以外,還應借這個時間檔口研發劇本、苦練內功、調整策略,來迎接行業的復甦。
⑽ 疫情中對電影院的影響,它還能挺過去嗎
我個人覺得它還能挺過去,從數據中看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新冠疫情暴發後,繼初期停工的半年,電影院的第二次危機已經到來。今年3月,中國內地電影票房超低位運行。3月24日,內地總票房跌破1000萬元,止步於965萬元(不含服務費)。這是十年來,除疫情復工初期之外,內地單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每個影院平均每天賣出50張票,平均每場只有1.8人。
再從長期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電影產業的長期還是值得看好的,因為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看電影依然是家裡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個重要的選擇,但是從短期的角度來看電影產業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比較大的洗牌,一些小的電影院和資金維持能力不足的電影院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所淘汰,最後留在市場之上的將會是一些具有穩健生產能力的電影院,但是電影產業整體的發展也會因此出現一些節奏上的變化,之前大規模擴張的玩法也將會逐步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說在企業的改革下,是可以挺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