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龍之戰的影片評價
《龍之戰》在宣傳相對低調的情況下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令不少業內觀察家大跌眼鏡。(人民網 評論)
《龍之戰》用90分鍾交待了韓國文化中關於龍的傳說,再用500年一次的輪回轉世把整個故事的背景從古代的韓國鄉村挪移到了現代的美國都市洛杉磯,現代軍團對戰古代戰隊,這樣的素材絕對能給這部電影贏取足夠多的眼球和關注。(騰訊娛樂 評論) 《龍之戰》的特技效果雖然炫目,但單薄的故事情節、滑稽可笑的台詞削弱了影片的品質 。(新浪網 評論)
❷ 電影龍之戰的效果大家覺得如何
只是特效好而已,沒有劇情
❸ 主旋律電影《龍之戰》值得一看嗎
值得一看,但是不值得去電影院觀看。這是一段不應該被後人忘記的歷史,正因為如此才說值得一看,但是看過之後總感覺少點什麼。
如果你對於這部影片抱有很大的幻想,那就不必了。因為,一部戰爭電影能夠把故事說明白就很不錯了,人物的塑造上肯定會減分不少。
❹ 看過《龍之戰》的朋友要知道,是中國人的恥辱,這部電影狗屁不通,垃圾一堆!!
老生深有同感,2007年就已寫下如下的博文……
《龍之戰爭》(D-WAR)這部在幾個月前就被某些哈韓族吹捧為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韓國電影終於在網際網路上現身了,喜歡湊熱鬧的老生自然也不甘人後,看後的感覺卻是--------失望,以及隱隱的憤怒。
《龍之戰爭》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老套的英雄救美然後救世界的故事。
影片一開頭就打出了「韓國傳說」的招牌,但是老生近視而不老花的眼睛看到的分明是中國水墨丹青風格的畫面以及優美無比的象形漢字,而且中國元素自始至終貫徹於整部電影,並在影片結尾以一條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中國龍嘯吟天宇而劃下休止符。
顯然,我們中華文明的圖騰被高麗棒子無恥地剽竊了。
不僅如此,《龍之戰爭》還無處不在地充斥著歐洲「騎士與惡龍」古老傳說的碎片:怪獸、巨蛇、飛龍和黑暗軍團,某些場景活脫脫就是《指環王》的翻版,更遑論影片99%的場景和演員都來自好萊塢的事實。
韓國?哪裡韓國了?
就憑那僅僅10分鍾的古代朝鮮場景嗎?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遠古的朝鮮半島一片蠻荒,高麗棒子的服裝式樣、建築造型都淵源於偉大的中華文明,直到100年前朝鮮還是大清王朝的附屬小國。
電影里除了聽不懂的嘰里呱啦的鳥語老生感受不到任何韓國的痕跡,而那些鳥語也只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方言,古代朝鮮的貴族都以講漢語寫漢字為榮-------幾千年來他們甚至沒有自己的文字,高麗棒子的歷史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還有一點老生百思不得其解:近年來極度膨脹的高麗棒子在自己掏錢拍攝的電影里怎麼能容忍金發碧眼的山姆大叔又一次充當了救世主的角色,僅僅是他們不希望首爾被怪獸肆意破壞嗎?
至於故事情節,漏洞比比皆是,老生懶惰,就不一一列舉了。
想想去年那部風靡一時以煽情為賣點的《漢江怪物》,再看看眼下這部不中不韓不歐不美的《龍之戰爭》,老生只能有一個結論:這是一個急功近利賣弄特技而又毫無文化根基的雜交怪胎,它唯一可取的就是特技,而且深深打上好萊塢烙印的特技。
❺ 龍之戰這部電影怎麼樣
當然是垃圾。不現實的劇情,完全就是叫人看特技畫面,可是畫面做的又不算上乘。
最搞笑的就是所謂的邪惡軍團攻擊朝鮮古代村莊的那一幕,完全就是垃圾。
❻ 你覺得國產電影《龍之戰》描述近代戰爭怎麼樣
最近讓我感到振奮的國產電影很多,像古裝戰爭大片《龍之戰》,以精良的製作,恢弘的熱血,打造出暑期檔最大一場光榮的狂歡。
大概是因為卡司的原因,之前並沒有太多人關注到《龍之戰》,以至於險些錯過這部佳片,該片由高峰執導,劉佩琦、曹雲金、羅昱焜、羅雲琦、修慶等聯合主演,並沒有一線的巨星或小鮮肉,綜合實力卻很強。影片所講述的鎮南關大捷則在中國近代史上鼎鼎有名,1885年,清軍在廣西鎮南關打敗了強大的法國軍隊,這是清朝與世界列強的戰爭中唯一的一場勝利,其意義不遜於鳴梁海戰之於朝鮮、諾曼底登陸於盟軍,值得所有中國人牢牢記在心裡。
影片把這樣一場著名戰役搬上大銀幕,在戰爭場面上的還原上極為用心,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❼ 電影<龍之戰>觀後感
我是被海報和預告片給騙了
看過正片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拍給學齡前小朋友看的。
❽ 電影龍之戰的評價怎麼樣
《龍之戰》改編自中國近代史上的「鎮南關大捷」戰役,由高峰執導,劉佩琦、曹雲金、羅昱焜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電影。
在藉助藝術手段聚焦熱血歷史、展現真實震撼的戰爭場面之外,還在故事中詳盡描述了馮子材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兼具極高的軍事價值,故事是好故事,還可以。
❾ 電影龍之戰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首先,跨界敘述使影片的觀賞性更強。既有東方的柔媚凄婉,也有現代的西方社會的奇觀,觀眾在一部電影中可以滿足雙重口味。其次,它也明顯是一種製片策略。《龍之戰》的這種跨界敘述其實正應和了影片製作者來自韓國和美國的事實。影片韓美聯手製作的事實,不能不考慮各自的觀眾,於是通過跨界敘述,影片將韓國和美國兩地聯系起來,在這種敘述策略下,既滿足了韓國觀眾對本土神話故事的欣賞需求,發生在美國的故事更容易讓美國的觀眾感同身受,也為影片在美國的傳播提供了基礎
相對於精彩的特效,影片人物塑造顯得有些意念化。影片在敘事方面的孱弱,人物塑造的不盡人意,使得電影並沒有上升到足夠的高度。因此,在我們為影片亮點擊節的同時,也深深地為影片的缺憾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