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瓣8.8分《悲傷逆流成河》: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暖以待
「暴力」,「欺凌」最早曝光在公眾人物身上,可現在慢慢的出現在社會中,工作中,甚至發生在校園中。
小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欺凌,被高年級的學長學姐索要財物;與高年級打架或者無意中聽到別人在背後的辱罵,這些頂多算是欺負,忍忍就過去了。
在我們的成長環境中,在校園里都會聽到或看到這些,但沒有人真正的去關注。
直到新聞爆出,某某學校學生被扒光衣服拍照傳到網上,被毆打被虐待的視頻,這才引起社會的關注。
身為學生,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接納,只知道一味的、單一的、粗暴的發泄,完全不考慮對方的感受。
悲劇往往起源於惡意 。影版《悲傷逆流成河》的原著作者郭敬明,將悲傷和歡樂交加,在希望和失望中尋求著平衡,也許校園欺凌就發生我們身邊。
欺凌這個詞,前幾年並沒有很流行,只是這幾年剛剛出現。「欺凌」分開來看可以分為「欺負」和「凌辱」。欺負這個詞一直存在,但並沒有人真正敢用凌辱來說自己。
頂多就是跑來告訴家長:誰誰誰打我家孩子了,你好好管管你的孩子。在那個年代的家長眼裡,最多就是孩子間的打鬧。
欺負和凌辱比起來,凌辱顯得更加令人心痛,更能殺人於無形。
一個輕蔑或嫌棄的眼神,一句骯臟的綽號,一段被拍下扒光衣服跪在地上哭喊著卻沒人來幫忙的視頻,一個只為看笑話裝「無辜」的表情,都能感覺到被攻擊,都能感覺到人性的冷漠。
影片中齊銘是易遙黑暗生命中唯一的光亮,即使知道她的身世還依然願意每天早上送她一杯牛奶,願意每天早上等她一起上學,願意在她生病時送她去醫院。
在易遙的黑暗的生命中,齊銘是她的光。就是齊銘的好,讓易遙眷戀,想要得到的更多。
但是一切都是在自己得了那種病時都變了。那時還用著翻蓋手機的高中時期,「性」這個詞彷彿是大忌,只要沾上一點,就被無限放大。不好的詞,不屑的眼神全都落到自己身上。
自己明明是無辜的,卻要承受著不該承受的誤解和壓力。
她不敢讓齊銘知道,怕他誤會她是那種女孩。更不敢讓媽媽知道,在她媽媽的眼裡,她就是個「賠錢貨」,原生家庭已經讓她烙下自卑的烙印,這世界的一切美好,都不配得到。
但易遙是喜歡齊銘的,可是這種喜歡很卑微,我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而你卻無時無刻都在被光包裹著。 我們的出生就註定了我們的差距。
被誤解、被欺負,易遙默默的承受著,從來沒有跟齊銘說過。她反抗,在齊銘眼裡卻是無理取鬧。慢慢的這束光不在為她照明黑暗。
此時的易遙是孤獨的,而孤獨的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
為什麼被欺凌,是因為一個人太弱小了,面對欺凌,如果無法用一顆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那你將永遠無法從這陰影中走出來。
後來易遙反抗了,是顧森西給的她信心,反抗後的她是快樂的,陽光灑在身上她能感覺到溫暖,而不是終日對著冰冷的湖水。
每段欺凌的背後總有一個領頭人,承擔了人性的惡。 每個人都有選擇善與惡的權利,而對於高中生,是非對錯對他們而言都很模糊,沒有明確的界限。
面對純粹的惡,我們都沒有責任去承擔 。相反,要義無反顧的反擊,化被動變主動。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贏來向陽的資格。
在《少年的你》中,同樣面對校園暴力的陳念,選擇了報警,她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她是聰明的。後來遇到了小北,小北的一路保護,讓陳念有段很安心的日子。
法律是扼殺一切惡的武器,也只有法律才有公正的判決。
面對校園欺凌,追根溯源已不現實。在這個早熟的年代,青少年的成熟速度往往超越我們的想像。而有些聰明的青少年還會鑽法律的空子。
就像新聞中播出的青少年殺人案一樣。「你還是未成年,你殺了人頂多就是被拘留,沒有其他責任的。」他人的蠱惑,心智的不堅定,往往會做一些自己本不想做的事情。
就像影片中的旁觀者一樣,當易遙遭受校園欺凌時,沒有人會問為什麼?更多的人會隨波逐流,認為她就是這樣的女孩。
人們都會趨利避害,遠離她,甚至是傷害她。可易遙也是幸運的,顧森西的出現,給了她信心和面對這些人的勇氣。
有些人就是這樣,你越好脾氣,越是退讓,他們就越會步步緊逼。只有反抗才能為自己博得一線生機。
凡是都有兩面性,也許這正是繽紛世界的另一面。
愛是世間最強大的武器,它能融化惡,勸人向善,只要你肯接納愛。
不管是《少年的你》中的陳念,還是前途無光的小北,還是片中的易遙。她們的青春都摻雜了遺憾和傷害。但不論是誰他們都是受害者,並不是某件事情的發起者,所以無論是誰都值得被關愛。
電影從一個受害者的角度剖析了什麼是欺凌,深度揭示了人性的惡。
蔡依林曾經說過:「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尋求著認同,被教育什麼是對的,什麼是正常的,很少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包容,什麼是接納。 」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很多人都會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管你曾是影片中的哪一種人,都應該被接納。
影片的最後,易遙被誤解,想要跳海時說那些話,「粉筆末塞到嘴裡是什麼滋味,打火機撩頭發是什麼滋味,你們對我做的一切,如果我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
人終究是善良的,當他們的行為被放到陽光下時,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只有接納這樣殘缺的自己,才能看到希望,迎來一個更完美的你。
⑵ 《悲傷逆流成河》的評價
首先這本書是值得你去看的。
1、書中有些情節確實極端,讓人難以共情,但還是要感嘆郭敬明華麗的詞藻,還有他的細致入微的情感表達。書中有相當多的殘酷描寫,充分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在那鉛黑的傷害弄堂里,生活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家庭和一眾愛嚼舌根的中年婦女。
2、這本書帶給筆者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現實,赤裸裸而又血淋淋的現實。易遙四歲時被父親拋棄,生活在骯臟嘈雜的弄堂里,做皮肉生意的母親對易遙的非打即罵,冷嘲熱諷,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這個本應無憂無慮的小姑娘,只剩一顆布滿裂痕即將破碎的心。
3、這本書感覺挺壓抑的,真的就如一句話說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易遙的生活里沒有光亮,好不容易遇到的以為是依靠和溫暖的人卻是壓死駱駝的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在家裡母親愛她但因一系列原因並沒有給予太多溫情,在校園里同學的的蔑視欺凌和污衊暴力,最後自己夥伴的嫌棄。唉或許死亡是她做的最難最簡單的決定吧。
1、《悲傷逆流成河》以憂傷筆調講述了四個中學生的青春故事,故事背景是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核心人物是易遙和齊銘,主要場景在上海某中學,及主人公所生活的一條普通上海弄堂之間展開。書中幾個中學生組成的少男少女的世界,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青春像野草般瘋長。
2、郭敬明把成年人的世界隔絕在外,從青少年世界的窗口望過去,那是一個對立的世界,也是一個陌生的、冷漠的世界。無論是易遙母親的絕望,還是齊銘母親的勢利虛偽,又或是班上同學的冷漠,這幾個青少年全然感受不到來自成人世界的理解、援助和愛。
⑶ 有哪些電影評分高或評分低是你不能贊同的
影響一部電影的評分的因素是很多的,絕不止電影本身的質量水準。
即便是被廣泛認可的高分電影,依然會有人不買賬。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老牌高分經典: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
可以看到,這部廣受好評的影片在豆瓣上依然有0.2%的人打了一星,0,5%的人打了兩星,也就是說打了4分以下的有0.7%的比例。如果把打了6分的6.1%算上,那麼這個比例會上升到6.8%。
即便是最初對黑幫題材影片無感的我,在數次放棄觀影又完整看完後,雖然不覺得這部作品有多偉大,但起碼四星是有的。
一般說來,對於一部電影的打分我會先從電影本身做考慮,其次是個人的主觀喜好,一部「好電影」也可能會和我「屬性不合」,但我也不會去否定它存在的「好」,那麼我也就不會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取悅我而打低分。 不過。還有部分的評分者把喜好放在了首位,類似於「他們怎麼沒有在一起,差評!」和「怎麼能比~評分還高?差評!」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
這部分人的打分是很情緒化的,他們孩子氣對把自己對某個橋段的不滿發泄在打分上,他們以自己的喜好打分,反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水平。
不過,個人的主觀喜惡在評分中的影響也有其積極的一面,豆瓣用的是五星十分制,在一部電影你認為在9分水平時你會怎麼辦?給五星還是四星?
這個時候起作用的就是你個人對影片的喜惡了。
類似於讓你深受感動、引發強烈共鳴、觀影過程愉悅等主觀感受就會起作用,慫恿你打一個五星。 反之,如果片子有血腥、變態、令人不適的其他鏡頭和情節時,你會更偏向於打四星,甚至傲嬌的打的更低——因為這部電影讓口味小清新的你受驚了。
所以,一些讓多數人感到不適的限制級影片,或者是內容晦澀、冗長拖沓且劇情沉悶的片子,是很難在同等水平上獲得更高評價的,因為這種類型片子的真正喜愛者畢竟屬於小眾,遠無法像愛情、喜劇、科幻之類的那麼"喜聞樂見"。
所以,較高的分值也能體現著更多人的認可,這意味著這部電影更可能是一部"好看的大眾片"。
而且,一些高分高質量的影片有些確實是很沉悶的,他們篇幅較長,偏偏又沒有強烈的感官刺激,那麼一些欣賞不來的觀眾打低分也或許是真的覺得影片"不好看"。
有哪些電影評分高或者評分低是你不能贊同的?
這是台灣一部文藝電影,當中包含了青春,劇情,家庭等元素。劇情以簡單為中心。竹子因在大地震中失去了父母與有精神病的弟弟一起生活,所以她在手臂上紋了和父親一樣的曼珠沙華圖案。 想要以此來維護與弟弟的感情,銘記逝去的親人。而小綠想要利用刺青留下愛情,小綠是色情網站中的網路情人,常常幻想金錢下的愛情故事。直到那天,一個午後陽光的下午小綠來到了小竹的紋身店。牆壁上那金色的花蕊強烈呼喚她內心低的愛情故事。此後,她開始每晚上網去尋找她嚮往的愛情故事,每次總是被狠狠的大臉。她哭了,難道這就是錯愛的懲罰嗎?
竹子永遠忘不了那晚,在情人溫柔懷抱里,失去了真摯的親情。自此竹子在愛情和親情中選擇壓抑自己的感情,不僅在手臂上刺著代表悲傷回憶的曼珠沙華,也成為了一名紋身師。但是,當小綠無意闖入她的生活後,那份濃烈似曾相識,挑逗著她沉睡已久的心房,竹子想要接受這份愛,想要勇敢的生活。
不說劇說起電影,也可以說是劇就是時間長點。因為諜影重重1到5了,估計還有後續。演員沒有不斷變換,精彩程度卻一直升,不服的來辯論下。
劇中沒有高 科技 ,就是失憶特工,找尋自我..。例如,碟5賭場中,把老虎機搖把卸下來當武器,擺脫追蹤來的殺手。看著就過癮,覺得遇到這種情況我也能。漲知識的感覺啊。
馬哥表演的也到位,覺得馬哥經歷過一樣,。諜4表現一般演員演技可以,情節不錯。
最後,想說的是沒事刷一遍諜影重重系列,肯定漲知識。從日常的事中,發現不一樣,觀察力得到鍛煉看了第一部,就想麻利點出第二部。
人何以活著—呂頌賢《活著》
「人生,有苦、有樂,有失、有得,活著,怎會沒有挫折?」這是微電影《活著》的結束語。
主人公李森原本擁有成功的人生,富裕幸福的家庭和賢妻乖女,但是不幸沒有預告就降臨了,先是小舅子挪用公款禍及己身,接著妻子車禍昏迷不醒,公司宣布破產債主臨門,父女兩躋身於老城的暗屋中相依為命,一夜之間嘗盡人生百態。
人有三衰六旺,沒有哪個人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屹立不倒,面對苦難與低潮,有的人暗淡隕落,有的人歷經挫折而後獲得新生,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活著》。
呂頌賢主演的這部微電影《活著》在豆瓣上也僅有4.6的評分,看過的人寥寥無幾,而且評價也偏低!
的確,片子的劇情略顯老套,人物對白有時脫離人物身份,本土演員的表演也略顯生澀,客家話的表達也不太符合口語語序,甚至燈光,甚至音樂都不是最完美的。
但作為河源地區本土創作的一部微電影,其對於河源地區電影文化的影響以及意義也是非同尋常的。
當然,評分的高低表明了片子的受喜愛程度,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就覺得它的評分低了,沒別的意思,就是任性!
《飛馳人生》沈騰的賀歲新片,這部電影目前豆瓣評分7.0,雖然7.0不算低,但我覺得還是低了,畢竟和周潤發的那部《阿郎的故事》豆瓣評分8.5相比低了不少,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看是比較最適合的。
《阿郎的故事》是89年上映的,很老的一部電影。講的是阿郎一家三口的感情,劇中高潮部分阿郎復出賽車,最後意外死了。雖然《飛馳人生》沈騰演技情節等都遠遠比不上發哥,但兩部片相似度特別高,阿郎有個小孩,張弛也有個小孩,阿郎有個老搭檔達叔真心幫助,張弛也有個領航員不離不棄,兩部中主角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從風光無限跌落到人生低谷。阿郎混的時候也曾風光過,因犯了錯誤加上丈母娘不喜歡他,導致老婆被騙離開了他,出獄後阿郎在工地開貨車掙錢一個人撫養孩子。張弛五連冠事業巔峰的時候也玩過許多女人,認識很多商界大亨,人生很得意。但犯事後那些順境的朋友都離去了,最後街頭賣炒飯掙錢,一個人扶養不是親生的孩子。
賽車是兩部電影的交點,阿郎重返賽道的原因劇中沒有明說,但為了愛情為了孩子為了錢是可以肯定的,有錢了可以帶孩子去美國找他媽。張弛回到賽道的目的很明顯,為了贏回屬於自己的榮耀,雖然兩部電影主角回賽道的目的不同,但在賽道上那種傾盡一切的精神是相同的,為了贏這場比賽,兩位主角都不顧一切,甚至不惜性命。阿郎意外翻車,更被撞的頭破血流,還不顧一切的駕車沖刺,最後傷太重撞死在了護欄上。(那首悲傷的歌響起的時候,再也控制不住淚流滿面)張弛因為領航員帶傷不能參賽,成了最孤獨的駕駛員,獨自參加拉力賽。車速太快路上的一顆石頭碰傷了車,不能再滿負荷跑。但張弛沒有回油,最後車崩潰失控飛出了懸崖。兩部片都到此結束了。
這部電影雖被定位為喜劇片但有點牽強,笑點有點冷,就像星爺的《新喜劇之王》一樣。再也沒有早期喜劇的味道了,國產喜劇片大不如前是比較遺憾的。《飛馳人生》雖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整體上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完結~
《悲傷逆流成河》,豆瓣5.8。這部電影改編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悲傷逆流成河》,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自己的學生時代,看過這本小說,很多人對這本小說了都抱有著一些情懷,雖然幾位主演的演技青澀,妝容讓人看著跳戲,但揭示校園霸凌,這是校園存在的一個大問題,現在我們還能時不時在新聞里看到某某高中女生跳樓、某校聚眾斗毆、某校女生被猥褻等,電影較真實的還原現實生活中校園歧視、暴力,其他人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開玩笑會對被害者產生多大的傷害。我覺得這部電影評分打低了,看完我是真的感受到了悲傷逆流成河
2001太空漫遊,豆瓣近9分?看不下去,本想給7分,看在它什麼里程碑的份上,給7.5分吧!
蜘蛛俠平行宇宙。豆瓣評分高達8點幾分,信了豆瓣我才去電影院的,結果看不下去,我看6點幾分差不多。
無名之輩,豆瓣8.1分?不值,我打7.2分吧!
狗十三,豆瓣分挺高,沒意思,我給7分吧!
神偷奶爸2,豆瓣評分8.0。個人認為評分有點過高了,第二部題材和第一部沒法比,空洞無聊,往往第一部都是經典
驚奇隊長,這部電影看了一下,感覺沒什麼意思,我感覺飛馳人生,還有大人物應該比她評分高!因為這兩部電影歪果仁看不懂,所以才會給這么低的評價,或許是歪果仁永遠不會懂儒家文化,但是中國人必須懂儒家文化!要不然,怎麼稱的上龍的傳人呢?你們說呢?
羞羞的鐵拳和前任3,真心實意地無法忍受
⑷ 2020年十大雷人爛片,郭敬明只排第八,第一沒想到是六小齡童,還有誰
去年,不少知名演員和導演為了求生,開始接無下限的影視製作。
這些憑借一己之力改變網大生態的爛片,也構成了2020年的中國電影生態圈。
站在21年,番茄君給大家盤點下2020年最雷人的十部爛片。
前方高能,請注意保護你的眼睛。
十:《如果聲音不記得》 豆瓣評分:4.0
記不記得那部令人驚艷的《悲傷逆流成河》,這次這部4.0的片子,也是郭敬明和落落搗鼓出來的。
六老師,您真的是本色出演嗎?
好在,放在整年的影片數量里,這樣的低分爛片自然不算多。而時至今日,大多數電影觀眾已經有了最基本的辨識爛片的能力,這也讓不少圈錢片避之不及。
要知道,中國電影的大方向是好的,我們也看過不少高質量的作品。
希望今年2021年,中國電影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⑸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片子怎麼樣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很值得看,當時我看《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的時候自己都看了眼淚水下來了,這部電影主題非常明確——揭露並呼籲堅決抵制校暴,讓大家了解這些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了解現在社會上還有這些負面風氣,我們需要扼制這些不良風氣。
真的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上來了,我們真的要滿足點,對待家人、同學要真誠一些,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各方面都可以滿足真的沒有必要互相傷害了!
⑹ 《悲傷逆流成河》好評再多,也逃不過評分5.8的命運
比起郭敬明其他電影,這部《悲傷逆流成河》評分的確高很多,《爵跡》低至3.8分,《小時代》系列最低低至4.3分。但這幾部電影的額票房竟然還行,一部分大概是因為粉絲追逐,一部分是沖著當年的看書情懷,還有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而有一部分卻是奔著黑電影的想法去看的,想來《悲傷逆流成河》能拿到5.8分,已經算是創了新紀錄了,但是這部電影郭敬明並不是導演,導演是他公司的落落,這不是落落執導的第一部電影,2015年她就已經導演了與她小說同名的《剩者為王》。
但這部電影卻和郭敬明有著不可磨滅的聯系,畢竟原著就是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導演不是落落而是郭敬明,觀眾會不會私心給電影打一個更低的評分呢?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能拿到5.8分的原因。
落落的改編確實讓電影擁有了靈魂,如果電影像小說那樣拍,那這部電影的結局估計就跟其他幾部電影差不多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內地的青春電影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大多數的青春片都是一個套路:早戀、打架、墮胎....《悲傷逆流成河》的小說正好是這樣一個套路,女主作為一個學生,年紀輕輕就不小心懷孕,不敢告訴母親,自己偷偷吃葯流掉,而電影改為了女主是無意間換上了性病,沒有性行為,也沒有去公共浴室。
整部電影的主題更是將青春疼痛愛情故事改為了校園霸凌的故事,各大社交互聯網上頻頻爆出校園暴力的視頻,而大家在校園的時候,恐怕也多多少少接觸過校園霸凌,甚至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而這一塊的電影空缺太大了,難得有一部電影將校園霸凌的殘忍和對學生的上海展現出來,使得電影有了一定的教育意義。「郭敬明這次逆襲了」,「郭敬明不再是青春片代言人」,是的,這部電影的確不同於其他青春片,校園霸凌這一主題使得電影受到不少好評。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能拿到5.8分的主要原因。
人類有一個頑固的審美趨勢,凄慘的就是美的。《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故事悲慘,主角的命運萬分坎坷,惹得觀眾直掉眼淚,這部電影是感人的,感人自然能讓觀眾給電影加分,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能拿到5.8分的原因之一。
再來說說這部電影為什麼才5.8分。
首先還是要說說第一印象這個事,觀眾們不喜歡郭敬明以往的電影,而郭敬明又飽受爭議,使得電影一出來,不管質量怎麼樣,先給電影打了一個不太好的印象分,這樣說起來,郭敬明的確挺委屈的。這是其一。
因為電影是青春片,但好在這部電影沒有像有的青春片一樣,讓老演員勉強出演未成年,而是大膽地用了年輕的新演員,所以演技上自然稍遜一籌,有人吐槽說演技方面全靠女主在苦苦支撐,這也是電影不能拿到高分的原因之一。
再次,這部電影的確是講了校園霸凌,但是主角和配角們的悲劇太過刻意,所有的壞事都刻意地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好像是在為了悲傷而悲傷。雖說凄美也是美,但過分的悲慘也會顯得不真實。實質上校園霸凌的外衣之下隱藏的依然是疼痛青春片。我認為這是這部電影拿不了高分的主要原因。
最後,這部電影的柔光和台詞讓人出戲,顯得十分不真實,反倒像在拍歌曲mv,矯揉做作的台詞顯得太過矯情,這也是電影拿不到高分的一大原因。
《悲傷逆流成河》好評再多,也藏不過他並不是一部好片的真相。
⑺ 郭敬明最好的作品,也還是一部爛片!
在中國電影圈,郭敬明導演絕對是最獨樹一幟的存在。
拋出他本人在寫作和生活上的爭議和緋聞不談,郭敬明出品的電影同樣是締造了 一邊被輿論炮轟一邊票房大賣的怪現象 。
他拍《小時代》系列,用意淫出來的撕逼式青春和泛濫在其中的狗血矯情與拜金主義,開啟了青春片的的不正之風。
他拍《是!尚先生》,讓觀眾見識到了無聊無腦的劇情搭配上毫無演技的演員究竟能有多可怕。
而他的巔峰之作《爵跡》,號稱國內首部純真人CG電影,請來了一票大牌演員,可呈現效果卻只有頁游級的特效和全部死魚眼一樣的面癱角色。
有人說,郭導演憑借一人之力為中國美術電影製造了一種全新的片種—— 蠟像電影!
所以,當郭敬明放棄執導自己的代表作《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不少人甚至表示了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
事實也正是如此,《悲傷逆流成河》成為了 郭敬明影視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盡管它的豆瓣評分也才 5.8 分。
但當迷影君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更確信了這種說法——
確實是郭敬明個人最好的作品,但也還是一部爛片!
Cry Me a Sad River
電影改編自郭敬明寫於2006年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典型的「 郭氏傷痛青春故事 」。
相貌平平、家境貧寒的 女主角易遙 (任敏 飾)與家境優沃、品學兼優的校草 男主角齊銘 (趙英博 飾)從小青梅竹馬。
兩人家住同一條弄堂,一同長大,感情很好。
而這一切,在 轉學生唐小米 (朱丹妮 飾)出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郭敬明的小說中,總是需要一個能夠各種做妖的女反派,唐小米就是這樣的典型。
她嫉妒齊銘對於易遙的關心和照顧,又因為易遙曾經目睹過自己被校霸欺凌,所以對於易遙懷恨在心。
當唐小米意外得知易遙感染了不可言說的性病之後,便大肆宣揚易遙「 私生活不檢點 」的謠言。
一夜之間,謠言成為摧毀易遙生活的殺人凶器,她的生活隨即墮入黑暗,遭受著校園內的各類殘酷欺凌。
一般而言,這時候女主角的生命中就會出現一個暖男來保護他,對方叫 顧森西 (辛雲來 飾),是個調皮的壞學生。
沒有任何來由,顧森西就開始幫助易遙,溫暖她的生命,他的出現給了易遙一絲曙光。
他教會易瑤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偶爾也會情話滿級,承包笑點。
可陰差陽錯,顧森西的 姐姐顧森湘 (章若楠 飾)的意外墜樓事故卻將她的生活再度推入黑暗……
和原著相比,電影對於故事做了不小的修改,去掉了一定程度的原著中的狗血戲碼,但同時也為電影找准了一個更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
聚焦校園霸凌。
不得不說,這個主題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郭敬明原著中的深度,讓電影不再是一部單純的校園青春片。
迷影君相信,不少觀眾對於此片的一部分好感或許正是來源與此。 電影有意去除郭敬明以往作品的風格,沒有小說中打胎、撕逼的狗血情節,單從劇本來看內容是過關的。
但很可惜的是,電影也就止步於劇本層面的一些亮點了。看過成片之後,觀眾會發現——
這部《悲傷逆流成河》本質上仍然是一部矯揉造作的郭氏青春片。
作為原著作者的郭敬明雖然不再擔任導演,卻依舊是本片的編劇、監制和主要出品人。
而本片的 導演落落 不愧是郭敬明一手培養起來的作家,完全精準得領會了原著小說的精髓——
毫無來由的情緒波動,毫無鋪墊的故事轉折,堆砌著無效華麗的鏡頭和詞藻,完全是MV式的柔光攝影加上俯拍慢鏡頭。
原著本身就是一個校園青春偶像劇的套路,本質上仍熱是一個「 他愛她,她又愛他 」式的多角虐戀故事,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導演和編劇為電影加入了校園霸凌的主題。
這當然是郭老師的精明之處。
畢竟,傳統的狗血青春片的套路早就被拍爛了,不如將故事植入一種正能量的社會話題和人文關懷,今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葯神》就證明了立足於現實題材的商業電影的成功並非偶然。
而到了郭敬明編劇的電影中,這種現實主義的元素在類型化的任務面前,變得非常的蒼白和套路。
如果說郭敬明自己執導的《小時代》是加長版MV,那麼這部《悲傷逆流成河》則更像是MV中間穿插PPT,同樣的暴露著影片內核的空洞和劇情的干癟。
當易遙遭遇校園霸凌的時候,一向對愛照顧有加的班長齊銘卻消失了。作為同班同學,又是班長,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易遙所面臨的遭遇?
當唐小米和易遙發生爭執的時候,齊銘身上曾經的暖男屬性瞬間消失,他不問原因地教訓起來易遙。
而在整個易遙所遭受的幾乎全校都參與的校園霸凌事件中,學校的老師更是全程不聞不問,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學校?
但電影到了最後卻突然來了一幕,任重飾演的班主任主動寫了一份事件調查報告,呼籲學校抵制校園霸凌。
這樣的劇情轉折簡直生硬無比,強行升華,最為致命。
除此之外,影片的另一大問題在於 電影的現實主義主題和郭敬明小說風格的不兼容。
盡管影片投機地蹭了一個有關校園暴力的現實話題,卻在故事細節和人物設計上又非常缺少實感,這種問題也是郭敬明作品一貫的問題。
郭敬明的文字本身是停留在傷春悲秋式的矯情,這作為青春文學當然無可厚非。因為小說就是面向年輕群體的,說文藝也好,說矯情也罷,至少它的定位和受眾明確的。
但放到電影里,這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別忘了,這是一部套著現實題材外衣的校園青春片。
可在一部聚焦現實的電影中,所有角色卻幾乎都不說人話,台詞一水兒的郭敬明式的矯情對白讓人實在出戲。
電影的前一場戲還刻意保持著冷色調的寫實感,下一場戲突然就變成了柔光攝影下的影樓美學風格, 前後顯得電影割裂無比。
電影中有一句台詞,讓迷影君印象深刻。當易遙憤怒地質問齊銘生活對自己為何如此殘忍之時,脫口而出:
我也想像別的女孩一樣,用的衛生巾都是帶香味的!
WTF???
這樣的台詞大概只有在郭敬明的作品中能看到如此淋漓盡致的表達和發揮了!
此外,相比於尷尬做作的台詞,更尷尬的可能是片中幾位年輕演員的表演, 尤其是電影中的兩位男主角的表演,簡直是一場災難。
由選秀歌手出道的趙英博全程面癱,僵硬機械的念著台詞,而飾演顧森西的辛運來,更是全程都不入戲,怕是陳學冬都能當他老師。
回想當年輿論抨擊郭敬明的《小時代》,是因為它呈現的是意淫出來的的90後青春,而如今的《悲傷逆流成河》則更像是一種投機取巧,為觀眾製造一場虛假的現實關懷。
更尷尬的是,誰能想到我國第一部講校園霸凌的院線電影,居然是郭敬明寫的。
你說這是不是一種諷刺?
⑻ 2018年最火的5部校園青春劇,最後兩部豆瓣評分5.8的成為大贏家
《無問西東》豆瓣評分7.6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吳嶺瀾、沈光耀、王敏佳、陳鵬、張果果,幾個年輕人滿懷諸多渴望,在四個非同凡響的時空中一路前行。
吳嶺瀾(陳楚生 飾),出發時意氣風發,卻很快在途中迷失了方向。沈光耀(王力宏 飾),自願參與了最殘酷的戰爭,他一直在努力去做那些令他害怕,但重要的事。王敏佳(章子怡 飾)最初的錯誤,只是為了虛榮撒了一個小謊;最初的煩惱,只是在兩個優秀的男人中選擇一個。但命運,卻把她拖入被眾人唾罵的深淵。陳鵬(黃曉明 飾)把愛情擺在了理想前面,但愛情卻沒有把他擺在前面。他說,「我有人要照顧」,縱然這意味著與所有人作對,意味著要和她一起被放逐千里。張果果(張震 飾),身處爾虞我詐的職場,「贏」是他的習慣。為了贏,他總是見招拆招,先發制人。而有一天,他卻面臨了一個比「贏」更重要的選擇。這幾個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並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
《你好,之華》 豆瓣評分6.8
《你好,之華》是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編劇並執導,陳可辛監制,周迅、秦昊領銜主演,杜江、張子楓、鄧恩熙、吳彥姝、譚卓主演,胡歌特別出演的電影。
袁之華代替去世的姐姐之南參加初中同學會,遇見了彼時傾慕的學長尹川。陰錯陽差地,之華開始透過沒留地址的書信重拾失落的年少歲月,向尹川傾訴心事。另一廂,收到信的尹川把回信寄往之南的老家,被之南女兒睦睦收到。睦睦也以之南的名義回信,希望探尋母親的青春時代。一連串錯位的傾訴與追憶,塵封往事在字里行間慢慢蘇醒,漸漸揭開了兩姐妹、三世代之間交相纏繞的故事。
《後來的我們 》豆瓣評分5.9
大學生林見清(井柏然 飾)與同鄉方小曉(周冬雨 飾)在春運的火車上相識,兩個北漂青年開始了共同的奮斗生活。東北小城的除夕夜、中關村的電腦配件城、下雪的北京街道、地下通道的小販、出租屋的各色租客都見證了他們的喜怒哀愁,在情感上屢次被騙的小曉終於與剛畢業的見清走到了一起,一年又一年,不管生活再不如意他們都一起回家,在見清父親(田壯壯 飾)開的小餐館里吃年夜飯,親密的就像一家人。可是隨著時間的消逝,兩個人開始有了分歧,戀愛、分手、錯過、十年後重逢.......後來的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悲傷逆流成河》豆瓣評分5.8
多組校園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主角本應該美好的青春校園生活。齊銘(趙英博 飾)清俊帥氣,是人人稱頌的優等生,而易遙(任敏 飾)卻是大家口中的「賠錢貨」。兩人一同長大,感情很好。而這一切,在轉學生唐小米(朱丹妮 飾)出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流言成了毀人利器,處處對易瑤進行刁難,易遙的生活開始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顧森西(辛雲來 飾)教會易瑤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他的出現給了易遙一絲曙光。可陰差陽錯,顧森湘(章若楠 飾)的意外卻將她再度推入黑暗。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快把我哥帶走》豆瓣評分5.9
擁有一個每天耍賤整蠱妹妹、毫無家庭感的哥哥是一種什麼感受?油炸還是蒸鍋?時秒只希望哥哥時分徹底消失!連珍貴的生日願望都是「快把我哥帶走」。不料願望成真,哥哥變成閨蜜妙妙的哥哥,時秒同情妙妙的同時心裡暗爽擺脫「大魔王」!變成獨生女的時秒感覺生活無限美好,但卻發現時分除了整天和好基友甄開心、萬歲插科打諢、整蠱妹妹妙妙之外,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習慣了國產青春片的車禍、墮胎、三角戀,突然出現一個不講愛情,講兄妹之情,講校園霸凌的校園劇,除了給人眼前一亮外,也能給人更多的思考,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青春電影的一匹黑馬,希望多拍點有深度教育意義的電影,少些無病呻吟的愛情劇,你們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⑼ 對於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我記得《悲傷逆流成河》是郭敬明在2018年9月推出的一部郭敬明式的傷痛青春電影。導演是他的作家的落落。但即使導演是落落,郭敬明本人也參與了不少拍攝進度。不得不說,郭敬明作為一位以青春傷痛小說聞名的知名作家,他的電影仍有很多人要買單。作為一部沒有著名演員和小成本投資的電影,它可以達到3.57億票房,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我相信很多看電影的人都能在電影中感受到一些熟悉的經歷。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個病態呻吟的故事,更是一個悲劇中的悲劇。作為一個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我知道它根本沒有放大校園暴力,但現實可能更加殘酷和黑暗。大家對這部電影還有什麼看法,請到留言區里探討探討。
⑽ 悲傷逆流成河,如何評價這樣一個影片
小說《悲傷逆流成河》曾經創造了一周銷量突破百萬冊的驚人成績,也是郭敬明「疼痛青春」小說系列的代表作。
但是當時看完感動得一塌糊塗的讀者,如今卻往往對此感到尷尬。
究其原因,此類小說沒有扎實的底,而是用「疼痛、悲傷」的表不斷消費讀者。
看起來華麗,實則空洞。
所以當這篇小說要改編成電影時,觀眾們大多是看衰的。
對於校園霸凌這一主題蜻蜓點水,停留在一個粗淺的層面,並不深入,缺乏反思。
新人演員的表演也明顯能看出基本功缺乏,表情較呆滯,台詞呆板。
不過,作為國內第一部涉及校園霸凌主題的電影,創作團隊有著足夠的野心與誠意。
只是能力尚淺,還需要不斷打磨不斷成長,才能將近期詬病較多的青春類型片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