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電影

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電影

發布時間:2021-06-04 16:12:35

⑴ 《1894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導演是馮小寧。
觀影歸來,我心裡有一股敬佩感油然而生。這部影片描述了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國家落後。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了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鐵甲艦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可卻還是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看完這部電影,我非常敬佩這些名族英雄。就像鄧世昌,他誓與艦同沉,艦沉時,他明明可以上岸卻不願上岸,表明了他視死如歸的決心。可他的愛犬--太陽,卻捨不得他的主人,便跳入大海中去救鄧世昌,可他還是不願上岸。於是,鄧世昌狠狠心把愛犬一同帶入海中。我看到這一幕時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場景令人十分感動!
我敬佩英雄,同樣也憎恨小人。那些日本人甚是可惡,想方設法佔領中國的領土。當時的清政府軟弱無能,受盡了列強的欺辱。現在,我們的祖國強大了!可是,日本還想搶我們的釣魚島,他們難道還認為我們的國家是一百多年前那個任人宰割的時代嗎?別再痴心妄想了!
我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以鄧世昌這些民族英雄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後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⑵ 關於甲午海戰電影

※ 電影名稱: 甲午風雲
※ 英文名稱: Jia wu feng yun
※ 地 區: 中國
※ 片 長: 95分鍾
※ 出品年份: 1962
※ 影片類別: 戰爭/
※ 導 演: 林農(Nong Lin)
※ 主要演員: Wenbing Zhou(Wenbing Zhou)
Qiuying Wang(Qiuying Wang)
龐學勤(Xueqing Pang)
李默然(Muran Li)

※ 影片簡介:

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鴻章,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該片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後借《十面埋伏》抒發內心的深沉悲憤,到撞沉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為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價值。

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於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進入我國銀幕藝術典型的行列。片中王國成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

⑶ 文人對甲午大海戰的評價

由於慈禧的驕奢淫逸導致了國庫空虛 海軍裝備不足 雖然眾將士浴血奮戰 還是不敵外國的炮火 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的一頁

⑷ 誰能幫我寫一篇1500字關於甲午大海戰影片的觀後感,1054729689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走出電影演播廳,思緒仍久久不能平靜,一部反應清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海上激戰的電影,令我無限感慨。
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中國閉關自守,國家落後,政府腐敗的背景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鐵甲艦隊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但是,最後甲午海戰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童年講起,基本尊重、還原歷史,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
看完影片,我思緒萬千。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打的落花流水。與同事交流,我談到,看這樣的影片,太沉重,太壓抑。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技落後,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清朝統治的腐敗無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增強自身力量上來。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北洋水師多年無錢置辦裝備。而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款,日本各界競相傾囊。 制度的差異,領導者的思想,致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必將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落後就要挨打」,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會想起這句話。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歷史的總結,它更是告誡我們當代年輕人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不計其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落後局面不斷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距離一個發達國家的標准還差得太遠太遠。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就應該立足於發揮自己的微薄力量,團結奮進,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首次從執政黨戰略的高度確立「文化強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它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傾其所有,無私奉獻,用我們的全部力量去澆灌祖國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鋪路石,用我們的青春建設祖國,祖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因此,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看完電影,我還被一種力量震撼著,那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對祖國的摯愛。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愛國志士,他們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提督丁汝昌,撕毀日軍的勸降書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管帶劉步蟾信念堅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們與敵人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是那些愛國將士,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情到深處,我的淚水流下,為了那些英烈們,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聯想現實,在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氣勢恢宏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在鐵甲艦的殘骸旁破浪駛過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熱愛祖國,關心中國海軍發展的人們。一百多年前,洋務運動中興起的北洋水師迅速成軍,擁有世界一流的戰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今天,幾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嶄新而強大的海軍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古老的東方。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動萬分!
感謝《甲午大海戰》這部能夠滌盪我們靈魂的影片,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的再現,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⑸ 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

影片用看似無意實為刻意的筆調描寫了鄧世昌那條殉主的義犬,照我看,它表現的不是狗的忠義,而是揶揄某些人還不如牲畜。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故事,創作者信手拈來,作為象徵藝術,運用得恰如其分,無法不予喝彩。

一聲「太後有旨,我船不得先開炮!」,撕心裂肺,即便是蠻夷一腳踏進家門口耀武揚威,你也得裝聾作啞;聯想起我們政府一直以來秉承的決不先亮劍的作派,原來這是有傳統的。除了窩心落淚,還能咋地?

陸毅、夏雨、楊立新等人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陸毅,有前輩李默然深入人心之標桿,一個慷慨激昂,一個張弛有度,各有千秋,值得宣揚。新老《甲午海戰》,拍攝時代不同,資料取捨不同,雖有差異,同樣經典!

《甲午大海戰》的上映,不僅給觀眾帶來一次視覺享受(當然指場面、表演、感染力和表現手法),也是有現實意義的。人們從過去的歷史中可以觀照出今人許多的言行舉止,也可以從歷史鏡鑒里打造出一桿稱,衡量歷史與現實的孰優孰劣?什麼樣的決策是符合國家的核心價值的?什麼樣的舉措是順應民心的?當有人將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領土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時候,隱忍、退卻、甚至分汝一杯羹,不就是又在延續甲午海戰的悲劇嗎?中國人民太需要用一次揚眉吐氣的決戰來提振久捺的精神了!

「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影片結尾的畫外音繞梁不絕;1974年的西沙之戰不是使南海太平了好多年嗎?為了中國人民的長治久安,讓應該到來的命運早一點到來,也未嘗不可。

⑹ 電影《甲午大海戰》主要內容解讀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以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

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同樣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古老的紫禁城裡,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公然在朝廷上「垂簾聽政」,整個中國充滿腐敗。

長崎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國一心發展海軍,尤其發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軍實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國,為了討好慈禧太後六十大壽,一座富麗堂皇的園林——頤和園已近完工,用來修建頤和園的錢竟是中國海軍的軍費!

「致遠」管帶鄧世昌是北洋艦隊中一個不嫖賭不貪私的艦長,右翼總兵劉步蟾的表妹早在英國時就愛慕他的一表人才,而鄧世昌堅守著傳統的忠孝倫理,不為其所動。

這次小妹從英國帶回一個喜訊,英國願將一艘最新式的軍艦賣出,但眾人的喜悅很快化為泡影:朝廷因修頤和園早已無錢購艦,而修築頤和園的費用足以買上二十艘新式軍艦。當日本知道這一情況後,天皇再次帶頭捐款,搶購下了這艘新式軍艦,並命名為「吉野」號。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是為甲午戰爭,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並在旅順進行了滅絕全城的大屠殺,全城只剩下36人。而此時的北京頤和園里卻是一片歡歌,慈禧太後的六十壽典進行得如火如荼。

1895年1月14日,日本在明知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的情況下,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將釣魚島改名為尖閣諸島,歸為己有。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鴻章屈辱地踏上碼頭,昔日威風的總理大臣如今卻低頭俯首的哀求對手,卻不知日本早已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

而且自己的國力也早就空虛,打不下去了。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日本要求中國割讓台灣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又提出了賠銀兩億五千萬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條件。

李鴻章憤然離去,卻被日本民眾襲擊,子彈打入臉部。不久後身在醫院的李鴻章收到軟弱腐敗清政府的答復,同意日本提出的全部條件。

4月17日,李鴻章顫抖地在恥辱的條約上簽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關條約》。直到五十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多萬人的犧牲換來日本在二戰中的無條件投降,台灣及附屬島嶼才回歸祖國。

又過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輪駛過平靜的海面,一幅當年少年學子的照片飄落大海。而在那深藍色的海底,靜卧著一艘鐵甲艦的殘骸。

(6)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簡介:

1、鄧世昌

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北洋水師中軍中營副,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將致遠快船管帶。

2、李鴻章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⑺ 求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原創,,急求

「世界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看完《甲午大海戰》之後,這句話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是啊,電影里講述的正是那一場決定了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命運的——甲午大海戰。

我不得不說我是一個十分感性的人,也一直自認為是一個愛國情懷很重的人。看到船政學堂的孩子們在廣場上服裝整齊、精神抖擻地大聲報著自己的班級名字,我那麼強烈地感受到了他們滿腔的熱血,他們堅信: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的事情。就像影片中的小鄧世昌在回答洋先生的問題時說的:「任何君主,如果只有陸軍,他就只有一隻手,加上海軍,才是雙臂齊全。」其實這真的不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畫面,但是課下我再次觀看影片,第二遍、第三遍、每一次看到這個畫面,看到他們大聲說著「駕駛班第一期劉步蟾……駕駛班第一期鄧世昌」淚水都會止不住地沖出我的眼眶。我知道,我是激動的,激動與在那個年代,這些年少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愛國之志,他們的肩上承載著那樣沉重的護國之任。但是,今天的我們也深深的知道,在清政府那腐朽的政治下,他們……最終以身殉國,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中國前進的道路,警醒國人。

鄧世昌——歷史上甲午海戰中無可爭議的英雄,他率船誓要撞沉「吉野號」。他與艦同沉終以身殉報國之志,以血醒華夏之人。這部影片也著重描寫了鄧世昌。他豪情萬丈,眼光獨到,正氣凜然,他的船是「致遠」寓意「走向遠海」。本來他們是可以走向遠海的,北洋艦隊號稱當時亞洲最強的海軍。可是他們的政府是腐敗的清政府,內務府買雞蛋都是「十兩銀子一個」的清政府啊!有銀子要先滿足慈禧太後奢侈慾望的清政府啊!各方軍馬推脫不前毫不作為的清朝政府啊!所以他們沒有銀錢購買有速射炮的新軍艦,沒有銀錢買彈葯。所以他們的彈葯是放不進彈筒的,是不炸的,是要了他們命,毀了中國的彈葯啊!

我忘不了電影中這樣幾個畫面:

「定遠號」上的水員們在戰場上奮力銼著炮彈,日本人的炮彈就在他們的身邊炸開,他們撥開隊友的手臂,繼續銼彈,最終一顆炮彈再次在他們身邊炸開,讓那僅余的銼彈的水源發現炮彈不響,他高舉著手中的炮彈向劉步蟾忿然喊道:「大人,打不響,炮彈打不響啊!」

還有就是「定遠號」打進日軍「松島號」的穿甲彈竟然不響,我不能忽視松島號長官金幣的雙眼,那顆打進松島彈葯庫的炮彈如果響了,松島就完了……

影片中許多地方都向我們顯示了這場大海戰,決定了兩個國家的命運,可是決定這場大海戰結果的,真正決定國家命運的其實是國家的政府、政權、政治形式。

當時,日本是較先進的君主立憲制度,他們經過明治維新政治清明,全國人民愛國為國,不自私自利。而清政府呢,腐朽的封建制度,末路王朝上下挪用公款中飽私囊。北洋水師如何不敗呢!我只能感嘆當年船政學堂的那些孩子們,當年北洋水師的列位英雄們生不逢時,如果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他們一定會在海軍中發光發熱,為祖國和人民貢獻他們的力量,而且我們的國家也需要像他們一樣為國為民的人才。

今天,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穩定幸福的國家,我們有中國共產黨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那麼我也希望我也可以成為鄧世昌他們那樣的人,想成為我們這樣偉大的政黨中的一員。當然,我現在還是一名學生,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學好自己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將來可以以更大的能量投入到對祖國的建設中!

歷史逝去且已走遠,但我們不能忘記血的教訓,不能忘記那些曾經有過的恥辱,今天的中國以雄獅之姿、翔龍之勢屹立在世界東方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是中國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崛起帶來的。我們的民族,我們民族的人民,只要團結起來,就會產生無可估計的力量,無法匹敵的力量!

在德國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你就是德國」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只要每一個德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就會讓德國更強大、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同理,只要每一個中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就會讓中國更加強大、美好,人民更加幸福。

我們都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每一個中國人加在一起組成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偉大的祖國。作為一名中華兒女,中國人民,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我將盡我所能努力學習,努力成長。雖然我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部巨大的國家機器身上的一顆小小螺釘,但是我也要深深釘進我的位置,知道耗盡全身的力氣。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可他求,背負民族之未來。求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這是劉步蟾離國求學時留給鄧世昌的話,雖與今天國情不同,但與我愛國之心別無二致,藉以此句結文表我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⑻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觀看了電影《甲午海戰》,一時間好像穿越了百餘年時光,回顧一番中國人被鞭打的歷史,頗有感觸。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直至一年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著遼東半島被無情地割讓,三千萬兩白銀交付給了日本,中華民族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中國歷來地理位置就相對封閉,北部西伯利亞是荒蕪地區,西邊沙漠和高原阻隔著歐洲大陸的文明,南部的海峽難以穿越。中國因此不受干擾地享受著自己文明的發展,但也圈住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認知。清朝甚至「閉關鎖國」,不接納外來的先進的事物,卻固守著迂腐的觀念。封閉是可怕的,他盤踞在統治者的心裡,落後的只會更加落後。

那麼,中國人想過要改嗎?是的,曾經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北洋水師的成立是標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跡斑斑,那時的中國早就雜草叢生。科學技術的更新只是件華麗的衣裳,而中國的制度不改,又怎麼面向世界?官僚腐敗的現象不杜絕,又怎麼迎接外來侵略者的挑戰?慈禧愚昧至極,挪用海軍軍費只為建自己的頤和園,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滅亡相比,究竟哪個更重要?北洋海軍戰敗,天降大雪,頤和園里的那艘石頭做的精緻的船真是個極大的諷刺。

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了中國受外來侵略者的凌辱,關上了統治者做的關於天朝的夢。

中國的夢早該醒了。敲碎夢境的,是日本這個極富野心的民族,他們用接近殘忍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們譴責日本人的罪行,同時也悔恨當時中國的落後。歷史證明,落後,是要挨打的!

釣魚島問題曾一度被擱置,現在卻被日本再度拋出。無論這是國家利益的搶奪,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壞,還是醜陋的黨派政治斗爭,甲午海戰中日本竊據的釣魚島,21世紀的中國絕對不會有半步退讓!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崛起,是龐大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中國可以與世界首腦平起平坐,是美國在稱霸道路上意識到了「中國威脅」。

如果說曾經的中國不夠強大,對抗外來侵略時失敗了,而現在日本再次顯現出這種佔有的野心的時候,中國用最堅決的語氣說不!因為我們有實力面對肆意的侵犯,也絲毫不畏懼!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為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著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為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群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湧上,為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著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盡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後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為慈禧太後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松島」號彈葯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著海軍為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著「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著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

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裡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蛇電影如何拍的 瀏覽:478
有情節日韓電影中文免費 瀏覽:533
追捕電影好看不 瀏覽:25
加菲貓電影怎麼下載 瀏覽:161
怎麼在醫院拍電影 瀏覽:438
店名是電影的店有哪些 瀏覽:141
拷貝在u盤里的電影為什麼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693
鄭州微電影價格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769
王晶拍的電影怎麼樣 瀏覽:822
講上海電影有哪些國家 瀏覽:217
好看的3d動漫大電影 瀏覽:872
被中國禁的外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119
電影解說好看看嗎 瀏覽:221
推薦超級好看的愛情電影 瀏覽:950
泰國搞基電影哪些 瀏覽:868
秋霞看電影怎麼打不開 瀏覽:877
最好看的陀螺電影 瀏覽:140
陳小春好看的恐怖電影 瀏覽:19
近期正在有什麼電影上映 瀏覽:116
么哥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