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時期,就是大染坊里邊,一個大洋值現在多少人民幣啊
盧家駒從德國留學回來,盧老太太要給兒子做點好吃的,拿出一毛錢,吩咐翡翠去買2斤花肉。按現在的行情,一斤豬肉10元錢,一塊大洋能買20斤豬肉,相當於現在的200元錢。
陳壽亭的兒子福慶到街上遊行,臨走前周采芹給了他1分錢,囑咐中午買兩個燒餅吃,按現在的市價,一個燒餅1元錢,摺合起來,一塊大洋也相當於現在的200元。
我對象給我買棉布做西服,需要2.7米,大約要200多元。陳壽亭的棉布賣價是1毛5一尺,我這樣的身材做一套衣服需要8尺,就需要花1個大洋另2毛,相當於說1.2個大洋約合人民幣也是200多元。
由此,可以粗略的認識到,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約合現在的人民幣200元,至多不少。
這樣,我對民國時期的物價就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
周村、張店的土地,好一點的地的價格在每畝12元,差地每畝8元,既現在的1600——2400元之間。
陳壽亭初到青島時,在馬路上溜達,遇到一個拉洋車的,拉洋車的說他送一個客人要二分錢,第一天剛干,一分錢也行,陳壽亭給了他一毛錢,那一天他又掙了一毛二。他一個月的收入應該是三塊大洋,在今天他每月的收入是600元,朋友前幾天到北京,摩的的價格是3元/次,一天若拉8-10次客人,一個月的收入也就600-800左右。與古代的車夫收入差不多。上海的高級技工每個月5塊大洋,即現在的1000元,確實不太尊重人才。陳壽亭把他們挖到濟南後,給他們的工資是每人30個大洋,約合現在的6000元。
巴黎和談後,學生們反對將青島割讓給德國,陳壽亭借機做了一次廣告,宴請記者時花了5塊大洋,按今天的市價,吃一頓高檔次的的飯局,十個八個人,需要1000元左右。
由此我們可以推算出其他高檔商品的價格。沈遠宜從沈陽到青島尋找霍長鶴將軍,當時身上穿的衣服是花了300元大洋買的,價值6萬元,確實價格不菲,卻被車夫以1.5個大洋,即300元當了。
陳壽亭的宏巨染廠在濟南開業時,青紅幫頭領白志生每個月要300塊大洋的保護費,即6萬元,不愧為民間稅務局,怪不得陳壽亭要跟他拚命呢?
當然,有些東西的價值與現在相比,有很大的出入。陳壽亭為了掌握染布時水的溫度,買了6根溫度計,每個花了3塊大洋,即現在的600元左右。物以稀為貴,溫度計在那時是稀罕的物品,只有德國才能製造。後來陳壽亭每天買一簍子魷魚放在車間,根據魷魚打卷的程度來判斷水溫,一簍子魷魚估計要30斤左右,需要花一毛錢。現在如果要買20斤魷魚,價格應在150元左右,看來現在海產品的價格比以前上漲了許多。估計那時候的海鮮一是很多,二是基本沒人吃。
還有一些東西的價格就有點離譜,比如有人到地痞白志生的葯房買感冒葯,一盒感冒葯要價6個大洋,我們什麼時候見過1200元一包的感冒葯?
沈遠宜的敘情館,一個小時收費50塊大洋,相當於10000元人民幣,這著實高得離譜了,現在到練歌房去唱歌,好一點的也就200元.
陳壽亭到底掙了多少錢?我們不妨大約計算一下。
盧老爺子花了一萬塊大洋買下了大華染廠,包括一台全新的海德堡印花機和新建的廠房,摺合成現在的價格,應該是200萬元。盧老爺子說,陳壽亭一年掙了三個廠子,又准備買新機器。陳壽亭購買的新機器,日本人報價是4萬大洋,這樣看來,陳壽亭第一年賺了7萬元,相當於人民幣1400萬元。後來,日本人買他的廠子時,陳壽亭使詐,欺騙了一下藤井,藤井花了14萬大洋,即現在的2800萬元水平。
陳壽亭發家在日本人的一船布上,由於日軍佔領東三省,要用青島的商船運輸軍糧,加上學生抵制日貨,藤井原值每件77元的一萬五千件布被陳壽亭以35元吃掉,轉手以56元賣給濟南三元一萬件,凈賺21萬,摺合現在四千二百萬。陳壽亭空手套白狼,由此發了大財。
陳壽亭遷址濟南時,給了盧家駒一張支票,盧家駒說,他這些年拿了八、九十萬了,當初合夥時,雙方之間有約定,陳壽亭拿6成,盧家駒拿4成,算起來,陳壽亭的財產有150萬,摺合到現在就是3億人民幣。陳壽亭是九一八事變後一年遷址濟南,應是1932年,至日軍1937年佔領濟南,經營年限是5個年頭,書中沒有具體記載他的財產總量。他最後一次從上海進坯布,總數是3萬件,恰逢青島陷落,車至徐州,林祥榮害怕坯布落到了日人手裡,通過關系將貨物截住。林祥榮給陳壽亭的坯布價格是每件67元,這一車坯布總價是200多萬大洋,合現在4個億,怪不得林祥榮後怕得說:這一車貨如果落到日本人手裡,六哥一輩子的心血就全完了。而這應該是陳壽亭的三分之二的家底,做企業,除了留下少數流動資金,發放工資外,一般都會傾其所有來購買原材料,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總的看來,陳壽亭的全部資產應該在300萬大洋左右,摺合現在的物價水平,如果在今天,陳壽亭的資產總量是6億元人民幣。
2. 70年代一個電影票多少錢
一般都是5分錢。80年代到了1毛錢。呵呵一毛錢的《少林寺》票房過億!那時候還有很多露天電影,不要錢的呢,當時是電影史上的奇跡。
3. 民國時期7.8萬元是現在的多少錢
要看什麼時期的,一塊錢在民國早期相當於50多元,晚期只相當於30多元。
以平均40元算,8萬元相當於現在的320萬左右吧
以大米、豬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場的價格為例(民國元年是1912年,民國成立以前的大洋沿用清朝的):
1872年上白米為每舊石(音擔)2.7銀圓,計算大米的容量單位1舊石=10斗=160舊斤=177.7市斤(許多人通常誤認為1石=100市斤是搞錯了),就是說當時每斤上白米價格為1.5分銀圓。這時期1塊銀圓大約摺合今人民幣1百多元。
1901年米價為每舊石4銀圓,也就是每斤2.2分錢。這時期的1塊銀圓大約摺合今人民幣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30斤上等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市尺1角錢,1銀圓可以買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錢,植物油每斤7-9分錢;食鹽每斤1-2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今人民幣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9.5銀圓,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8斤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1角4分錢,1銀圓可以買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今人民幣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10.2銀圓,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錢;或者說,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豬肉每斤大約2角-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5分-1角8分錢,1銀圓可以買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錢,植物油每斤2角錢,食鹽每斤3-5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今人民幣30—35元左右。
當時上海的物價比北京(1928年以後稱為北平)高出大約10-20%,一般說來,南方的物價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價更比鄉鎮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塊銀圓(大洋)可以請一頓「涮羊肉」;在上海,一塊銀圓(洋鈿)可以請兩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園,一塊銀圓可以買20張門票;要看演出(戲劇或電影)一塊銀圓可以買10張入場券。至於精神食糧,一份報紙零售3分,一塊銀圓可以訂閱整月的報紙;一部《吶喊》售價7角,一塊銀圓可以買一本比較厚的書,或者兩本比較薄的書。
4.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買到什麼東西呢比大洋小的錢又叫什麼啊看一場戲大概花多少錢謝謝
您的問題,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買到現代的300元左右的東西;比大洋小的錢元銀毫子、銅圓;看一場戲一般在一個銀毫子(20文),名角的要1個大洋左右!
5. 在中國。1982年。看一場電影要多少錢
1982年,看一場電影要1毛錢。不過,大多數電影是公映,不需要花錢的。
6. 民國時期 人民幣500萬 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20世紀頭30年以銀圓為本幣
20世紀頭30年,以銀圓為本幣(銀本位)的幣值是比較堅挺的,沒有此後40年代國民黨政府發行的「法幣」和「金圓券」那樣的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揚。所以我們可以對「一塊錢」的實際購買力有相對穩定的描寫。
1911-1920年間,上海的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 30斤大米;豬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這時「一塊錢」大約摺合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幣45-50元;摺合今(2007年)人民幣60—70元。
1920-1926年間,在上海的大米價格為每市石(160市斤)9.5銀圓,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 銀圓可以買18斤大米;豬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幣40元;摺合今(2007年)人民幣48—55元。
1927-1936年間,在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160市斤)10.2銀圓,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豬肉每斤2角-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幣30元;摺合今(2007年)人民幣36—40元。
而當時在北京(北平)的物價普遍比上海低些。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銀圓可以買8斤好豬肉,或買兩丈(6米)「藍士林」布……
我定義1934—35年間(法幣改革前夕)的銀圓為「基準銀圓」;定義1955—56年間新人民幣為「基準人民幣」。
根據一系列史料考證和研究成果,我有充分把握指出——「基準銀圓」1圓 =「基準人民幣」3元。
以此兩者為基本坐標,可以計算出歷年銀圓與人民幣購買力的比值。
舉些形象的實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塊銀圓可以請一頓「涮羊肉」;在上海,一塊銀圓可以請兩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園,一塊錢可以買20張門票;要看演出(戲劇或電影)一塊錢可以買2-3張入場券。至於精神食糧,一份報紙零售3分,一塊錢可以訂閱整月的報紙;一部《吶喊》售價7角(優惠價5角),一塊銀圓可以買一本比較厚的書,或者兩本比較薄的書……當然,各種物價漲落並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貨幣購買力有復雜的計算方法,茲不詳述。
7. 八九十年代的電影票一般都多少錢一張,幾毛錢嗎還是幾元的,哪位知道的介紹下,都忘記過去的事了
80年代最便宜5分錢,後來1毛;90年代就一路上漲了,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的時候最高也到了80塊了。
8. 1985年新塘電影院,當時如需看一場電影需要幾角錢
大概是,2角
9. 七十年代電影票多少錢一張
一角錢左右。差別不大。那個時候電影院基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