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視改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集中敘事法
編劇保留小說中大部分敘事元素,將這些元素分別集中在電影劇本的開場、中間或者結尾處,將新創作的元素添加到電影其他地方。
2、分散敘事法
編劇保留小說中的大部分元素,將新創作的元素,或者對小說的擴展,交織進已經存在的元素中。
3、出發點敘事法
編劇削減掉小說中的大部分敘事元素,保留情節的前提、人物名字,或者只是標題,以這些元素作為出發點,拓展為一個新故事。此類電影需要編劇和導演對小說重新解讀,創作人物動作動機,構建合理的故事邏輯。
⑵ 電視節目怎樣改編成電影劇本求解
要想改編劇本,首先要弄清楚劇本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結構。劇本有故事劇本和分鏡頭劇本、演員劇本,故事劇本與小說類似,是完整的一個故事,分鏡頭劇本則是根據故事情節安排鏡頭拍攝內容、故事內要求的時間 等。演員劇本就是有台詞的演員用的。通常是主配角用,群眾演員一般是沒有台詞本的。
改編一個節目就要先寫故事,有了故事且情節也能吸引人,則根據電影的特點改編為劇本,然後組建拍攝團隊、尋找投資、辦理許可證、找好發行渠道等等,就可以正式開拍了。拍完再根據故事情節等做好剪輯、配樂、音效等後期製作,最後由發行機構發行。
香港的電影在開頭經常會有Story字樣,這個就是提出故事大綱的人,而香港電影經常是有個故事大綱就能夠拍攝電影,雖然有粗製濫造的,但是也有精品,比如王家衛的2046,也是只有一個故事大綱,在拍攝的時候現填台詞和具體情節。所以有個好的故事,就是一部電影拍攝的好的開始。
⑶ 為了過審,電視劇和電影需要怎麼改編
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影視劇都是要宣傳正能量為主的,所以有非常多的影視劇尤其是根據小說而拍攝的影視劇,都是需要改編一下才能夠過審的。這些電視劇和電影一般都採用美化,或者隱喻以及明褒暗諷的手法來拍攝的,唯有通過這些方法才能夠過審。
一、電視劇和電影採用美化來改編。有一種情況就是把原本要拍攝的那些不好的東西給剔除掉,這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把這一部分內容給剔除掉然後換成其他美好的內容來拍攝,這樣子就可以容易過審了。
綜上,都是電視劇和電影能夠改編過審的方法。對此。你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
⑷ 好萊塢影視改編標準是怎樣的
好萊塢電影在拍攝之前,首先需要有一個好的概念,比如高智商犯罪。製片人可以拿著它去找投資人,告訴投資人,我們要拍的是高智商犯罪類型片。如果投資人感興趣,就會要求製片人將這個核心概念不斷擴展為故事梗概。整個故事脈絡基本清晰,就剩下其中的細節處理了。這時候開始請優秀的編輯團隊對各個細節充分展開想像,最後對各個細節進行完整編排,形成劇本雛形。這是一個頭腦風暴的過程,在編寫電影劇情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見。等到完整劇情基本確定之後,再從商業角度確定演員和導演等人選,最後開機拍攝。
⑸ 影視改編是一個什麼概念
影視改編是將其他文學體裁的作品,如小說、戲劇、敘事詩等,根據其主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充分運用電影的表現手段,經過再創造,使之成為適合於拍攝的文學劇本。
改編既是把一種文學體裁的作品轉換為電影文學劇本,就必然對原作有所增刪與改動。而改動的幅度、情節各異,大致上可分為3種類型:
一是基本上忠實於原著,如影片《祝福》、《青春之歌》等。
二是接近於原著,即原著的主題思想不變,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保留,如《駱駝祥子》、《復活》等。
三是改動較大,如根據P。梅里美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塔曼果》,對原作的主題與人物的精神面貌作了相應的改變。改編歷來是電影劇本的一個重要來源,既佔有相當的比例,也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有的名著已先後改編過多次,如V。雨果的《悲慘世界》等。
影視是獨特的語言系統
從創作實踐方面來看,眾多優秀的甚至經典的影視改編作品並不符合原著,甚至存在很大出入;從理論上說,許多影視行業工作者認為,影視改編作品根本無法做到與原著嚴絲合縫,也沒必要對原著絕對依從。
就拿電影和文學作品來說,導演張榮華認為,雖然二者都有敘事性,電影從文學那裡學習借鑒了很多優點和經驗,但它們更有著本質區別。
「電影與文學有著不同的語言系統,文學作品建立在文字基礎上,讀者通過文字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關於故事、人物的脈絡和形象,想像空間很大。
而電影是視聽藝術,使用的是與文字完全不同的技術手段,其畫面、聲音等是被創作者製造出來的、具有唯一性的,視聽語言更加立體化也更加具象化,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也相對較小,觀眾對影視作品的接受,是比文學更加被動的。」張榮華說,電影與文學有著各自不同的邏輯,用電影改編文學,就好像用漢語翻譯希臘語,能表達出大概意思,但不可能分毫不差、一一對應。
「況且,原著的篇幅可能與一部電影或一部電視劇的理想容量相差甚遠,影視創作者必須學會增刪、取捨。」張榮華說。
⑹ 影視片段如何改編
樓主你好,
首先你要改變影視片段,你們需要影視片段的素材,這個素材可能是你拍攝的,可能是你網上下載的,這個是第一步,當你有了影視片段的素材後,那麼將素材導入到視頻編輯軟體裡面,推薦會聲會影,這個是比較簡單的視頻編輯軟體,稍微專業點的是PREMIRER.當素材調入進視頻編輯軟體裡面後就可以對其進行非線性的編輯了,當然視頻和聲音都是可以進行編輯的。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⑺ 文學作品如何翻拍成電影
下面介紹購買一部文學作品電影版權的兩種基本形式。其中第二種方式更加具有實操性。它相當於將版權交易分割成不同的進度,在買賣雙方的協議中約定版權交易的總金額,但是先支付一部分的費用,購買一定時間內的一部分權益(可能非常短,只有幾個月,權益也非常小,比如一段時間內的改編權)。如果推進的比較順利,再支付第二步的費用(可能是改編成劇本後順利拿到第一筆融資)。當最終非常確定時,再支付版權交易的全款。如果到規定時間未完成約定的進度,支付後續的款項,那麼之前購買的權益便會自動被取消。
我們在這里參考維基網路的專有名詞 Option【Option (filmmaking)】,這里所說的期權與金融領域的期權意義相近,在維基網路中有相應的解釋:
在電影產業,版權交易存在一種「期權」概念。「期權」又稱選擇權,電影期權交易主要是指出品人(電影製片公司)通過在一定時間內以一定價格預付部分版權,購買到版權持有者的部分義務。合同細則上要明確規定在這段期間內,出品人享有的權利以及版權持有者應履行的義務。出品人在考慮是否支出預付金額前,應當考慮到幾個因素,比如該作品的潛在價值和經濟效益等。
同樣的,出品人也可以對小說、文章、游戲、音樂,甚至任何可利用的作品,通過期權交易的方式購買知識產權。但是如果是出品方花錢讓編劇去編寫劇本,這種不屬於期權概念。
從經濟學角度上來說,得益於實物期權理論的拓展和延伸,這種「期權」交易模式將金融概念和電影市場學良好的結合起來,並得到廣泛運用。這種形式同樣活躍於好萊塢電影工廠,比如派拉蒙電影公司就用期權交易購買了美國小說家菲利普迪克的部分短片小說。
希望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
⑻ 如何把自己的小說作品改編成電影
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小說作品改編成電影,我們就要現實一點,有一些小說中的內容是沒有辦法在電影的拍攝中展現出來的,我們就要靈活的改變,這樣可能會更加吸引讀者和觀眾。
⑼ 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基本原則是尊重原著,就是可以適當改編劇情或人物,但是主題思想以及表達的情感應該與原著保持一致。文學作品,指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達優美並表現具有永久或普遍興趣的作品。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改編作品因為是「創作出」的「新作品」,所以我國著作權法給予了比較完整的著作權,編輯作品中的詞典、教材等常常具有這種改編的性質。如果改編、改寫、編寫得很成功,就很有資格得到創作了有獨創性新作品的待遇。
改編的具體形式:
1、原汁原味:忠於原著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設定,力求把人物內涵忠實的表現出來。
2、局部改編:分為節選、取意、復合。節選就是在原著中選擇一部分改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取意就是保持原著的主題內涵,而在細節上與原著不同。復合則是幾個內容不同的但內涵相同的故事進行改編,成為一個新的完整的故事。
3、顛覆:挑戰傳統原著的主題內涵,故事框架,人物設定。從根本上解構原著主題,表達一種叛逆的個性,起到諷刺一類的作用,使人耳目一新。
⑽ 把科幻小說改編成電影製作需要注意些什麼
把科幻小說改編成電影製作需要注意些什麼
作為頭頂「年度最佳」桂冠的太空巨作,《火星救援》其實是由一部口碑極佳的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眾所周知,一般一部巨作要改成影視版,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但《火星救援》能在小說界和電影屆取得雙豐收,本身也值得討論。為此,我認為這種成功的小說改,無疑也給了《三體》等中國科幻小說以啟發,那就是:如何在不改變原作精神和科學內核的基礎上,既能符合電影本體規律,又能適應全球市場和呢?
好萊塢電影,政治正確最重要?
熟悉好萊塢電影的都知道,「政治正確」是一個比宗教、比母親教育協會還要具有統治力的東西。當然,電影本身作為一種商品,為了滿足多種文化團體的需求,自然對於政治敏感問題採取迴避責任的中立立場。
1、這件事體現到小說《火星救援》中最明顯的,就是引入了大量的少數族裔演員,且大反派一定不能是有色人種(其實也沒反派)
比如說,小說里沒有明寫膚色的NASA官員文卡特·卡波爾由切瓦特·埃加福特扮演,沒錯,就是那位在《2012》拯救了世界的那位黑人科學家,這一次他仍舊是對上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堅持拯救馬克·沃特尼。
小說里用奇思妙想拯救了馬克的太空宅男里奇·普爾內爾也是黑人——而且這個角色比小說里更加萌點滿滿,古怪卻又不屈服於權貴的性格能讓人輕易記住。
另外雖然小說里就有華裔科學家吳(本身就很符合華裔在美國科學界的高佔比),但電影里加重了他的戲份,讓這個永遠被逼著加班的胖子看起來更加可愛了。
2、除了有色人種增加劇情之外,電影對女性的劇情也有所增加
赫爾墨斯號的船長劉易斯,是赫爾墨斯號上的船員們中最花力氣塑造的,有勇有謀心有大愛,另外就是陳數的角色中國航天局官員朱濤,這個角色在小說里是男性。對於為什麼女性有這么重要的地位,據說這是製片方應協拍方美國宇航局的要求,目的為了鼓勵更多的女性投身宇航事業。
當然,導演斯科特的作品中一直不缺強悍的女性,異形里的Ripley就是最早的女性英雄代表。
增加女權色彩,這的確是一種政治正確,但也能看出好萊塢思想上比較進步的地方,裡面的女性角色不再局限於被拯救的地位,而具有以自己能力拯救他人的地位。
對《三體》的提示
那麼讓我腦洞大開,聯想一下《三體》……如果為了全球發行考量,可能它需要加大原著已有的外國人的劇情,比如第一部的反派伊文思,最好就讓他成為一名中國黑心科學家吧,而第二部的其餘幾名「面壁者」,也可以加入一名黑人角色嘛。
還有女性角色,眾所周知,《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不太會塑造女性角色,《三體3》的女主角程心簡直可以入選史上最不受歡迎女主角之列,在電影版中應該處理好這個問題。
不要得罪票倉市場!
都知道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除北美外的第二票倉,因此各大好萊塢公司才瘋狂的在各項電影中插入中國元素,而製造了類似於《鋼鐵俠3》這樣的「特供版」,關於中國的負面角色,更是一律改為俄羅斯或朝鮮籍。
在《火星救援》中,有關中方的政治問題也有所迴避:
電影中,中方參與火星救援任務看上去是出於人道主義,再加上彰顯自己國力,而小說中有更多政治上的考慮,中國航天局決定用自己的「太陽神」幫助美國是出於這幾個原因「體現國力、與美國在太空中平起平坐、與美國宇航局進行置換使中國宇航員能夠搭乘美國的飛船登上火星。」
而且在小說中,中方對幫助馬克·沃特尼的計劃並不是百分百滿意的,認為為拯救馬克損失的科學發現對人類的科學發展是劃不來的。
可以說,小說中的寫法的確更符合大國之間利益的交鋒,讓中方看似不那麼「人道主義」,因此這一點也進行了改動。
對《三體》的提示
中國科幻電影想走向世界,真正在全球播映,或許要與《火星救援》擁有相同「政治正確」的思路了,再加上國內對電影的審查更為嚴格,小說中大篇幅出現的政治內容可能需要刪除。比如《三體》第一部大篇幅的「文歌」描寫,人性喪失;《三體》第二部中聯合國的「面壁計劃」,就有很大政治博弈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