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做一個好導演
真佩服你,沒有基礎呢,就想成名,但很有雄心,首先你得是科班得,譬如說北電,中戲,上戲,最好是北電,氣態的都沒什麼含金量!得參加高考,等真正進入這個行業,你會發現競爭多殘酷!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ucla,nyu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還是要考,在一個圈子裡你會學到很多,我也學這個,希望共同進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㈡ 導演電影拍攝技巧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揮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更能體現出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導演電影拍攝技巧,歡迎閱讀。
1、平攝角度 平攝角度指機器的高度位置與被攝對象同等高度,對人物來講攝像機高度位於肩部稱為平攝角度,簡稱平角度。
平角度具有以下造型特點:
①由於機位處於人眼高度,畫面具有平視平穩效果,是一種紀實角度。
②垂直形態的對象能得到正常再現,水平線條則容易重疊。
③透視關系正常不變形(用中焦鏡頭)
④適合拍攝圖案、照片。
⑤平攝,前後景物容易重疊而看不出前後景及背景的景次關系,故不利於空間層次、空間深度的表現。平 角度適合拍攝人物近景特寫不變形。
如果追求構圖平穩,不要大的透視關系,用平角度拍攝最為合適。
2、俯角度(俯攝)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
(1)有利於表現對象的立體感。表現物體的立體感關鍵是表現其多面關系。平面拍攝可以表現物體的'正面側 面二個面,俯角拍攝可以表現正、側、頂三個面,從而增強了物體的立體感。
(2)俯角可以增強平面景物的線條透視。俯角度離鏡頭近的景物降底,遠處景物升高,從而展視了視野,增加了空間深度。比如列隊行前進、車隊的賓士、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縱橫線條的場景,大多採用俯角拍攝 ,其目的在於表現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緒。造成壓抑的氣氛。根據規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緒,採用俯角處理,能使地面擴大,人 物變小,還可以使人物壓縮變形,產生萎縮、矮低的視覺效果,造成一種情緒上的壓迫感。
(4)俯角度用於拍攝人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徵,也可以醜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標准鏡頭,稍俯的角度,可 使圓臉,高顴骨,胖臉型,得到適當拉長和校正,在肖像攝像中經常用這 種角度稍許改變人物的臉型。
(5)俯角度(俯攝)經常用於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攝戰斗場面第一個鏡頭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攝遠景畫面, 用來確定敵我雙方地理位置及雙方的運動方向。
㈢ 怎麼當導演拍攝電影
導演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清晰的口頭表達和良好的文字表達,思維清晰,表達的意思邏輯嚴密,(語速不能太快, 口音不能太重)文學修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演的藝術修養。
2、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從容的面對職業壓力)
3、獨立判斷能力(在藝術創作中的獨立以及獨特見解)
4、藝術的感受能力(有敏銳的感受力,並能用語言清晰的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5、細致的生活感受能力(善於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對生活敏感)
6、形象思維能力(不僅是抽象的概念描述,還應具有生動的形象性)
7、結構故事的能力(用形象的手法講故事)
由於導演的地位特殊,責任重大,因此學習導演和培養導演,都必須注重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要有點靈性
靈性,主要指藝術感覺好。感覺是最直接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基礎。對藝術的處理常常不經過理性的分析,而通過直覺做出判斷,獲得理想的效果。人們常說:「跟著感覺走」就是因為感覺到的東西最新鮮、最誘人,常常能把人帶入佳境。
2.要有點悟性
悟性,主要指對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能夠深刻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發現和悟到常人不易發現和悟到的哲理層次。加入導演悟性差,自己尚未悟到的東西,或者悟得很淺得東西,如何能夠讓觀眾悟得到或者悟的深。所以導演的悟性不好,必然會影響作品內涵的深刻性。
3.要有點韌性
韌性,主要指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有人說作家要出作品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懶散和放縱。而導演要出作品,不僅要與自己斗,克服自身的弱點,而且要與別人斗,大家同心協力攻克難關。
以上的素質我個人以為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只要細心努力。阿默多瓦說:「電影可以學」。
你還可以在網上查詢北電或中戲的網頁,或許會有收獲.
盡管我認為考導演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如果你不放棄,堅持到底,我相信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真的,如果時光可以倒轉,我也一定會選擇考導演系,做導演要比做演員過癮多了.
㈣ 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熱愛電影的人不少,學習電影導演的學生很多。但是學成後做上導演工作的少之有少。為什麼呢?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因為不會拍電影,所以就無法加入電影創作隊伍。道理很簡單。
於是抱怨學院。於是舉出若干沒有進入專業院校成為導演的人的例子,試圖證明院校學習無用,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導演們該拍戲拍戲、該得獎得獎,然而這些導演絕大多數都出身於院校。
學院有沒有問題?
有。主要問題是,所有的中國大學都被安排了大量文化政治類基礎課,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此類課程都占據了1/4~1/3的課時總量。反觀國外電影類學科,此類課程少之又少。專業課程量不足,是學院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北京電影學院總是能夠保持業界內的優勢呢?其實,他們也有相當多的課時被硬性劃分給文化政治類課程所用,但是大量的電影資料、每周例行的影院觀摩、來來往往的電影大師、周邊便利的電影環境,令電影學院的學生們在「二課堂」中補充了大量的 營養 ,足以補上課內的損失。
在所有學生作品比賽中,電影學院的作品都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其他學校不是也經常得獎嗎?
那是因為:一來評獎很多,全球每年好幾千,國內也有好幾十;二來大部分評獎都有鼓勵、普惠的性質,獲獎面大本身就是評獎的目的。
在學生作品的含金量方面,差距可就太大了。這絕不是請一個電影學院 攝影 師就能夠解決的,也不是自己搞幾個沙龍就能夠解決的。一些師生常說:「電影學院也沒有什麼神秘的!」這話一出口,就已經承認自己的差距了。
戰斗機能夠飛上天,風箏也能飛上天。這種比擬太殘酷了。但就是這么回事。
電影學生的畢業後成團成組地加入電影產業,其他學生中只能零星加入。所以就有一些說法滋生:「他們有門路。他們有背景。」這種思維習慣令人瞬間獲得了心理平衡。
如何學會做電影導演?
其實,大部分院校都提供了足夠的教育資源,就看自己學不學。
不用參考羅伯特·羅德里格斯的 經驗 ,國情不一樣。
不一定非要去北京電影學院。以及在國際上排名低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那些外國學校。在中國的省級大學的電影專業學習,都可以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主要問題,是學生學不學,怎麼學。
你要先學會寫電影劇本。
你要先搞清楚什麼是電影劇本。
我們的很多學生,到了畢業也沒有見過什麼是電影劇本!你能相信這樣的學生熱愛電影事業嗎?
哪裡有電影劇本?以前的《當代電影》,現在的《世界電影》上每期都有電影劇本,並且都是當年最重要的世界各國電影劇本。圖書館里,還有許多舊劇本的出版物。中國電影資料館和首都圖書館以及地方的圖書館中,都有大量的劇本收藏,復印也很方便。
閱讀100個以上電影劇本,仔細分析其中的3~5個,你就基本上掌握了劇作的很多竅門和技巧。
再看看悉德·菲爾德的書。
可惜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連劇本的格式是什麼都弄不對。
你要閱讀小說。
圖書館里的小說千千萬,免費可以借到。
沒有幾百本小說(文學)墊底,就沒法講故事。中國的《紅樓夢》、《水滸傳》,外國的《紅與黑》、《簡愛》,古典的《荷馬史詩》、《史記》,現代的《1984》、《蝸居》,這個功夫不下,故事講不好。
再有一個竅門就是,讀戲劇劇本。全世界重要的戲劇無非500種,拿下其中的100,就算大功告成了。中國電影導演普遍敘事能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小說讀的不少,戲劇劇本則讀的太少。
文學底子打好了,再看看《作家文摘》、《讀者》,補充大量社會、地方知識,敘事功力自然就上去了。
然而,我們那些能夠通過本科、 研究生考試 的高分學生,卻實在沒有看過幾本書。熱愛張愛玲的沒看過《誘僧》、《色誡》,研究文革的不知道《隱形伴侶》、《血色黃昏》。更不要說旁的了。
你要看電影。
這個實在是無話可說。在一個所有電影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的時代,想要做電影導演的人們看電影的數量居然稀少。每一次開題、答辯,老師們說的影片學生們都要唰唰唰地記錄,因為聞所未聞。見識低,就固執,他不知道的就不存在,老師說也沒用。
看還得往細里看,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反復看。我給08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梅蘭芳》、《色誡》、《建國大業》,給09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因父之名》、《風聲》、《驚天動地》。大家的收獲都很大。10研究生的第一堂課是《無人駕駛》,我們要腳踏實地地研究你即將面臨的問題,而不要遠眺喜馬拉雅山。
但是這一定是大部分研究生們一生中僅有的拉片經歷,他們課下一次都不會再做。
所以,導演應該其他人當。
基礎的搞明白了,你去寫劇本。反復寫,多寫,敢於寫大題材。
劇作也有訓練方法。我們先脫離開課堂,就在實戰中提要求。
假如,華誼兄弟給你5萬塊,請你寫《集結號》劇本。這活你接不接?估計肯定接,接了,又怎麼寫呢?就是拼了命的寫唄。
但是我們研究生開題交的劇本,沒有一個是拚了命的。
你不跟世界拚命,就不會有自己的天下。
你要去進行長期的圖上作業。
一個是各類表格。分場景表,分場景表,日夜晨昏戲表,內外景表,貼在牆上,一遍遍地比較、琢磨。一個半小時短片,夜戲佔了一半,合適不合適?三個日外景是不是能夠合並拍攝?一個窗口鏡頭是不是接著27B的窗戶翻過來就拍了,用不著去磕一飯館?都得琢磨透了。琢磨的不僅僅是製片計劃,是你對整個作品節奏、氣蘊的把握。
然後就是分鏡頭劇本。寫三個長篇分鏡頭本,你就都明白了。
然後是「故事板」,也就是畫面小人書。一定自己畫。自己動手一畫,畫面里要什麼不要什麼就都清楚來。光看,一輩子也不明白。
先擇你最喜歡的電影,找出兩三場,分鏡頭畫小人書。畫完了,自己片子的圖也會畫了。
然後畫平面圖。如何將小人書拍成活動的。平面圖一畫,問題就都出來和暴露了。這邊有扇門要堵死,那邊有扇窗要打開,沒地方放鴨子可以在後期畫外補聲音,用移動軌就得卸門檻。
如今有很多用過的A4紙,抱回去,整夜整夜地畫吧,畫三年,就明白了。
畫圖比寫劇本用處還大,因為圖是立體的,活的,直接轉換到銀幕上的。
你要找一個合適的團隊。
要最合適的,不要最好的。
因為你不是在一個最好的環境中拍最好的電影。
你正在努力製造一個合適的機會,拍攝一部相對合適的作品。
戰斗中,連長指導員都陣亡了,隊伍被火力壓在窪地里,幾分鍾後就會全部被消滅。一個戰士出的主意,隊伍分路突破,不僅僅脫離死地,還殲滅了對面的敵人,這個戰士,戰後基本上就是新任連長了。
導演就是這個戰士。
你要在第一時間發出准確的命令,明確指出方向,解決問題。有這么幾回,自然就是導演的威望了。
至於罵人摔劇本之類的,都是下三濫的招術。真碰上了混的給你來倆嘴巴,你也是干吃虧。告到法院,也無非是讓人家罵一頓你回給他倆嘴巴,都是孩子氣的事。
到了現場,導演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機位擺在哪裡?
大部分導演不知道。
他真不知道,因為他不畫圖。
第二件事就是:怎麼給演員說戲?
大部分導演也不知道。因為他們以為,電影是不需要表演的。
所以導演工作都被那些會畫圖懂表演的給做了。
「你們都是什麼爛人!太差!什麼都不懂!」
「我要是有呂樂做攝影,霍霆霄做美術,王丹戎做錄音,久石讓做音樂,張進戰做執行,張紀中做製片,早就拿奧斯卡獎了!」
你拿不了。你還缺男主演德尼羅和女主演波特曼哩。
你要有一個嚴格的拍攝計劃。
詳細的全面的前期准備,如同攻打一個山頭前偵察,哪裡是溝渠,哪裡有山洞,哪裡是火力點,通過暴露山脊需要多少秒,開闊地能夠容納多少人展開。
拍戲的道理完全一樣。
堅決執行拍攝計劃。到了計劃的期限,甩了戲也要進入下一環節。
可以丟掉一個連隊,但不能讓整個團壅塞在泥濘里畏縮不前。
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就要事先留有預案,哪些部分是可以丟掉的。
哪個部分都不能丟!那就會丟掉整個作品。
沒有製作拍攝計劃的經驗怎麼辦?
到其他同學的劇組里,免費給人家做計劃。做三次學生作業統籌,最多五次,對付一個低成本電影的經驗就差不多了。
你要掌握技術。主要是攝影技術。
首先要了解器材,特別是運動器材和照明設備。
對於攝影機性能不必有特別的了解,那裡有攝影師。告訴他你的美學要求,讓他去實現。你不必全面掌握色溫、景深、色階、反差等等,因為你沒想成為一個大腕導演。
但你要知道你所需要的運動和光線效果。表述不明白,就把你的樣本電影的截圖搞到筆記本電腦上給攝影師看:照著這個拍!做學生不丟人的。
竅門就是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蹭課,很多老師的課都不錯的。再有就是去參加柯達、SONY所有的會議,那些會議都是公開報名免費的。當然也包括其他技術會議。
你要懂得剪接點。
這個能力的來源也很簡單,就是拉片。拉片一千,就是剪接師。
你要手握一個筆記本,把學習和創作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一個在開拍前展開筆記做工作安排,在拍攝結束後看回放做筆記的學生,未來才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導演。
請你在(作品)畢業答辯時,帶上你所有的筆記、圖表、分鏡頭本,他們會幫助你通過答辯,如果你有這些東西。
做導演很簡單的。
就是看你做不做。
寫完了,發現這也就是一段廢墨。忽然明白,為什麼人家給角色起名叫廢墨了。又明白,每一次開題、答辯,很多學生總是滔滔不絕地訴說著和電影無關的事情,百般制止也是無用。不過電影人的生活,怎麼說得出電影的話來呢?
「我要是有呂樂做攝影,霍霆霄做美術,王丹戎做錄音,久石讓做音樂,張進戰做執行,張紀中做製片,早就拿奧斯卡獎了!」
你拿不了。你拿了,那才叫天雷滾滾。
㈤ 電影導演技巧
電影導演技巧
電影導演要掌握哪些技巧?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電影導演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開始要晚
一個電影故事一定要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從故事盡可能晚的時刻開始講起。一個電影如果用太多的時間去建立角色們生活的普通世界,用三周的時間去描述一個三天內就能講述的故事,整個影片就會顯得鬆懈無神。
在一些場景里,不要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那些不必要的進進出出和打招呼上。試試看這個場景是否可以從中間開始。一個喜歡自己剪輯的編劇或導演經常發現:如果一個場景剪掉開頭的兩句對白,特別是剪掉結尾的兩句對白後,這個場景的力量反而加強了。
2、用畫面「展示」,而不是用對白「告訴」
電影首先是一個視覺媒介;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需要表現的內容都最好通過畫面展示而不是用對白或旁白解釋的方式來呈現。當影片布下的視覺線索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時,會額外表現出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內在的心理、潛藏的歷史以及情感的沖突——這些遠比直白的解說要表達的更好。而且,如果你在影片中展示而不是告訴,你將會把更多的銀幕時間留給那些更重要的內容。
3、隱藏動作
有時,讓觀眾與影片中的動作保持一定的距離,會極大地喚起觀眾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如果我們在摔門聲中聽到門縫後面一場重要的對話,會比親眼目睹對話更讓我們關注。一場肢體沖突如果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會增加其暴力程度。一個詭異的角色,如果經常被提及但從未完整的暴露於觀眾面前,會得到一種巨大的甚至神話似的表現。
審慎的展露和揭示會激發觀眾想要了解更多的慾望,積蓄觀眾的懸疑,直至稍後全面揭曉的時刻,巨大的沖擊也隨之誕生。
4、探尋動作
探尋鏡頭(discovery shot)可以有選擇性的展示動作,同時讓觀眾宛如身處電影場景之中。
動作的探尋鏡頭經常傳達一種偵查的感覺,彷彿觀眾正小心翼翼的在房間里躡手躡腳的行走並環視四周。通常,視野從動作之外的地方開始,隨著躡手躡腳的移動逐漸展示出場景中的主要事件。例如,一個平搖鏡頭(panning)先展示出一處空落的床角,然後緩緩搖到床上一對夫婦在翻雲覆雨,鏡頭繼續搖,漸漸地,一個持槍的男人出現在門口。利用手持攝影機,可以更好的暗示有人走進了場景中,他仔細地掃視房間中的物品,彷彿在挑選最終落入他視線的線索,手持攝影機的這種效果更加強了這種即時感和懸疑感。
固定的探尋鏡頭更有一種竊x聽的感覺,彷彿占據了一個有利的隱蔽位置在偷偷見證角色的生活。攝影機不動,人物不斷地走入走出畫面,攝影機從它固定的'位置發現了角色的秘密。
5、開頭,中間,結尾
不管是在構思一個新故事的大框架,還是在製作過程中設計故事的某個具體情節,抑或是在後期製作剪輯一個故事時,你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建立和加強這種
三幕敘事結構。
第一幕:形成問題。展示和介紹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展示打亂這一日常生活的激勵事件,並讓主人公即將面臨的風險和危機盡可能的清晰和引人注目。
第二幕:加重問題。沖突越來越深,影響面越來越大。主人公最開始的反應和應對已經顯得遠遠不夠了。
第三幕:解決問題。事件逐漸到達不可避免的高潮並最終得到解決。創造一個強烈的「但是」。
6、什麼是生死攸關的危機?
盡早並盡量清楚地讓觀眾意識到影片中的危機是什麼——主人公他(她)日常生活中最重視的東西——或者說如果反派角色勝利了,主人公失去的東西。主人公為保持他(她)的世界而對抗反對勢力的進攻時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就構成了電影的核心張力。如果一個電影缺乏張力,往往是由於以下原因:
①危機並沒有被很好地闡釋;
②危機的嚴重程度不夠高;
③反派角色的威脅性還不夠強。
7、情節是客觀的事件,故事是有情感的事件。
情節指的是電影中發生的事情;故事指的是角色對於所發生的事件的感受。在《黑暗騎士》中,情節的設置是:好人對抗壞人,蝙蝠俠要從精神錯亂的小丑手中救出高譚市。而影片的故事設置則是:蝙蝠俠要面臨損毀名譽的道德危機。
故事與電影中的角色有關;主題則與普遍的人類境遇有關。主題是嵌入在影片中,並隨著觀眾對影片的體驗而逐漸顯露的關於生活的真相。主題往往與人類精神世界的斗爭和力量相關,例如:誠實是最好的策略;愛會戰勝一切;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小心你的慾望。
一個電影可能含有不止一個主題;事實上,影片作者和觀眾對一部影片的核心主題可能有著不同的理解。
8、每場戲都必須有新信息
可能沒有任何類型片能夠像喜劇一樣得到觀眾如此明確的回報,觀眾的笑聲即刻證明了成功。但是如果編劇和導演僅僅靠插科打諢和詼諧話來支撐一部喜劇可能很難長久的取悅觀眾。一個喜劇可能通過外在給人以體驗,但是它也需要優秀的講述、結構和角色。好喜劇最終是脫生於它的支撐基礎——創造有趣的情境,讓人們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9、讓演員干點什麼
導演要記住這一條:讓演員在一場戲中總是有點動作——比如熨衣服、塗指甲油、修車——即使劇本中沒寫這些內容。這個動作應該是具體的、揭示角色的、補充對話或與對話完全相反的或揭示潛台詞的。
10、便利或不便利的巧合
讓你的主角通過努力獲得勝利或導致勝利的信息。不要利用偷聽或偶然地發現重要信息這種便利的情節來幫助主人公解決他面臨的兩難選擇。如果你確實引入了一個偶然的巧合,那麼在巧合之後讓主人公面臨一個更艱難的困境,這樣觀眾才可以接受。
11、掛燈籠
在兩個小時內講清楚一個復雜的故事是很難的;這時使用情節巧飾有時是在所難免的。一種方法就是「掛燈籠」——讓電影中的某個角色提出觀眾看到此處時產生的疑問。當角色意識到這不可能時,觀眾很可能也會贊同。
12、高潮就是真相
影片中的高潮並不是那些最激烈的動作或陰謀被揭示的時刻;真正的高潮是主人公認識自己真正內心本質的時刻。主人公之前被秘密、謊言、恥辱、恐懼等支撐的虛假自我會被完全剝除,一個完整的真實自我顯示出來。
一個英雄人物會面對真相並在真相中成長。而在悲劇中,主人公無力自我發展,最終導致一個悲劇的結局。
㈥ 導演電影拍攝技巧
導演電影拍攝技巧
一位好導演如何拍出好電影?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導演電影拍攝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1、平攝角度
平攝角度指機器的高度位置與被攝對象同等高度,對人物來講攝像機高度位於肩部稱為平攝角度,簡稱平角度。
平角度具有以下造型特點:
①由於機位處於人眼高度,畫面具有平視平穩效果,是一種紀實角度。
②垂直形態的對象能得到正常再現,水平線條則容易重疊。
③透視關系正常不變形(用中焦鏡頭)
④適合拍攝圖案、照片。
⑤平攝,前後景物容易重疊而看不出前後景及背景的景次關系,故不利於空間層次、空間深度的表現。平 角度適合拍攝人物近景特寫不變形。
如果追求構圖平穩,不要大的透視關系,用平角度拍攝最為合適。
2、俯角度(俯攝)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
(1)有利於表現對象的立體感。表現物體的立體感關鍵是表現其多面關系。平面拍攝可以表現物體的正面側 面二個面,俯角拍攝可以表現正、側、頂三個面,從而增強了物體的立體感。
(2)俯角可以增強平面景物的線條透視。俯角度離鏡頭近的景物降底,遠處景物升高,從而展視了視野,增加了空間深度。比如列隊行前進、車隊的賓士、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縱橫線條的場景,大多採用俯角拍攝 ,其目的在於表現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緒。造成壓抑的.氣氛。根據規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緒,採用俯角處理,能使地面擴大,人 物變小,還可以使人物壓縮變形,產生萎縮、矮低的視覺效果,造成一種情緒上的壓迫感。
(4)俯角度用於拍攝人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徵,也可以醜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標准鏡頭,稍俯的角度,可 使圓臉,高顴骨,胖臉型,得到適當拉長和校正,在肖像攝像中經常用這 種角度稍許改變人物的臉型。
(5)俯角度(俯攝)經常用於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攝戰斗場面第一個鏡頭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攝遠景畫面, 用來確定敵我雙方地理位置及雙方的運動方向。
㈦ 電影導演需要哪些能力
庫布里克曾經說「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很模糊,很籠統,究竟好的導演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能力呢?在你拍片之前,還是不要急於下手,看看成功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從這些能力出發,培養自己,才會離導演越來越近。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的能力。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方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的名單》,其中有個獨臂工人被殺的段落,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成4個情節,相互穿插,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理解和組織的能力,嘆為觀止。其實仔細研究經典作品的話,你會發現,能夠經久流傳的好電影,其故事情節組織的都比較嚴密,這也是中國電影目前亟需提高的地方。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會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達不到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一個成功的導演,不要指望攝影師、美術師等等做更多,你可以不會攝影技術,不會美術設計,但是你一定不能不懂怎樣用攝影畫面表達某一特定內涵,怎樣的色調可以幫助加強電影主題......成功的導演,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導演對攝影、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積累的基礎上的。
4、文學感悟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文字寫作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人性、情感的把握,我們暫且稱為文學感悟能力。最高明的藝術作品是做感覺的,一部電影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應了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觸動了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或悲或喜或勵志,無不從人性出發。導演要有能力把握這種人性,感悟情感,並且准確的表達,豐富的生活閱歷及文學閱讀、導演個人的思考可以幫助導演培養這種能力。
5、「造型」表達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很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導演的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將不能准確執行,有時候甚會曲解你的要求。所以,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造型表達能力,當你感覺不好時,也會什麼都說不出來,這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
6、剪接能力
這是後期剪接的技術性工作,導演不必有很高的剪接技術,但是必須有敏銳的剪接思維,只有具備這種思維,導演才知道現場該如何拍攝,拍出的素材怎樣才能在後期進行有效剪接組合。當然還有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
㈧ 怎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導演
在中國做導演有四條路,一是科班畢業,即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等藝術院校導演系畢業,畢業後有機會進入電影廠工作成為專職導演.二是通過關系或自己的勤奮努力,從劇務開始做起直至成為導演的助手,憑借關系抓住機會導一部片子.三是你擁有很多很多的錢,將電影作為愛好自己導著玩.四就是你必須是名演員名攝影師或明製片人,這樣也有機會導戲的.無論你走哪種途徑,都必須得找到投資方.
拍一部電影的成本是很大的,即使拿普通dv拍二十分鍾左右的短片也要在三萬元左右.電影器材一般都是租用的或借用單位器材,如果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錢,不介意你去買.
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並不是僅僅通過鏡頭角度來區分,那是攝影師的工作.電影藝術是由畫面 聲音 剪輯組成的.創造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才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標准.
"而且有很多劇情很好的電影我認為都在拍攝的角度上和時間上有很大的缺陷……"這話說不通,可見你根本不懂什麼是電影.建議你多讀一些關於電影的書籍作品.依你目前的情況最好從"電影館"系列讀起.至於電影符號學等理論性著作最好不要涉獵.拍攝角度無非就是平仰俯,鏡頭的運動也就是推拉搖移跟.不知道你還想怎麼玩攝影機,期待中^
把影視業帶到高峰?我估計你可能是小孩子,我不知道你所認為的高峰是什麼樣子的,但電影不是靠一兩個發展起來的,它需要幾代電影人的共同努力.
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是電影導演專業中最好的.當然,中戲也不錯,但它的導演系主要是戲劇方向.北電的導演專業考試一般在每年三月份進行,根據當年不同的專業方向,其考試內容也會不同.不過試卷基本會涵蓋電影常識 文學作品常識 智力題 影評或社會評論 散文,面試一般則是小品表演 故事編講 音樂美術作品分析等等 導演專業一般分為記錄片方向 剪輯方向 故事片方向等等,可是具體的專業方向需要看你的老師怎麼教.即使你很幸運的考進去也不要太樂觀,因為導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不好!如果你有關系有錢那無所謂了.不然等到畢業的那天起你就要考慮改行的問題了.
等到你明白電影是什麼,並且做好時刻失業的准備後,再來探討導演這一工作吧.
㈨ 導演拍電影需要什麼條件 有什麼要求
1、申請書,載明電影發行單位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以及申請的主要事項。
2、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3、市州文化行政部門意見,章程,發行或代理發行過2部以上國產影片的證明材料。
4、注冊資本數額及其證明文件,經營場所產權證明或者租賃意向書。
5、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材料。
6、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