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電影主要弘揚的是什麼樣的價值觀
電影是一種要在市場上流通的大眾文化產品,如果在文化價值取向上脫離了時代的普遍要求,在文化心理上偏離了社會的共同認可,其市場前景必定黯淡
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產品,與一般的商品相比,其特殊性在於它的內容層面必定會涉及人類的情感、道德、文化、精神等諸多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又都涉及特定的文化價值觀。基於電影產業的這種特殊屬性,我們必須對電影產業的發展設定相應的價值傳導目標,這個目標既應當包括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植入」電影的敘事體系之中,同時,也包括將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進電影的故事情節之中。
不尊崇「叢林法則」——
表現正義與人性的世界才能得到觀眾認同
文化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文化所體現的關於生活方式、社會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決定著人們在政治、社會、倫理、藝術領域對於是非、善惡、正邪、美醜的基本判斷。什麼樣的東西值得珍惜,什麼樣的東西不值得珍惜,什麼樣的生活有意義,什麼樣的生活沒有意義,什麼樣的思想能被認同,什麼樣的思想不能被認同,都是由人們的文化價值觀所決定的。
一部影片不管講述的是什麼時代的歷史故事,不論採取的是什麼種類的敘述方式,文化價值觀都會深深地「嵌入」影片的敘事內容中,都會「浸入」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在許多情況下,電影所承載的價值觀是從觀眾並不在意的故事情節中流露出來的。就像影片《趙氏孤兒》,在孤兒從屋頂上縱身跳下的那一刻,屠岸賈收回了他張開的雙臂,故意讓孩子重重地跌在地上,讓他從肉體的痛苦中明白:這個世界上誰都不能相信——自己的乾爹也不例外——能夠相信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刀劍,這就是屠岸賈灌輸給孩子的以「叢林法則」為核心的價值觀。他要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一種冷酷的功利哲學,並以此作為他安身立命的處世之道。此後,在孩子重新回到屋頂上想拿回寶劍並且再次從屋頂跳下來的時候,程嬰走上前牢牢接住了他!程嬰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刀劍更值得信賴的力量,這就是父愛!趙氏孤兒沒有信奉其乾爹的功利哲學,因此在人生的價值路口沒有選擇強權,而是選擇了人性。他體現出中國電影所嚮往的人類理想是一個與「叢林法則」的價值體系相背棄的正義的人性的世界。
現在,我們不能將人性視為好萊塢電影的專利,在人類價值觀的天平上,中國電影同樣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如果說,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敘事主題是為了讓一個普通的士兵在慘烈的戰爭中活下來,那麼,中國電影《集結號》的敘事主題則是為了讓那些死去的普通士兵擁有生命尊嚴;一個關注的是普通人存在的生命價值,一個關注的是普通人犧牲的意義;一個是通過防止人的自然死亡來強調生命的意義,一個則是通過拒絕人的符號性死亡,來強調人的精神價值。
不信奉「娛樂至上」——
電影市場競爭的關鍵是價值觀的被接受度
電影體現的價值觀,歸根究底要落實到作者對於人物性格、人物命運的表現上。《歲歲清明》中富家子弟尹逸白與農民的女兒阿敏之間的情感是這部影片最成功的敘事玄機。在尹逸白犧牲後,阿敏與父親厚葬了這位抗日英雄,這里看似並沒有什麼令人震驚的舉動——令人震驚的是這厚葬的儀式竟然整整延續了阿敏的一生!從17歲的阿敏在墳塋前深深默哀,到中年的阿敏在墓地旁靜靜陪護,一直到弓腰駝背的阿敏在墳前的默默敬守……影片用十幾秒鍾的鏡頭語言展示的是阿敏用其一生守護著的感情。在此之前,他們連手都沒有拉過,可是,他們之間朦朧的個人感情在尹逸白為國捐軀的瞬間得到了驟然的升華!他們對真情的忠誠使我們從內心為之感到驕傲。
一部電影的價值觀能不能被觀眾所廣泛接受,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競爭的關鍵。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了電影在敘事邏輯方面的差異,敘事邏輯的差異又形成了心理認同機制的差異,而不同的觀眾心理認同機制則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消費取向,不同的文化消費取向最終導致了電影觀眾市場的分流。在這個由文化價值觀所造成的市場格局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觀眾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及這種價值取向主導的審美趣味。為此,處於市場競爭中心地帶的電影產業必然同時處於文化價值表達的核心地帶。
在影片《畫皮2》中,妖狐小唯曾經為了救人而自毀妖靈,違反妖界的禁令,被冷凍在寒冰之中達五百年,這表明她在影片敘述的前史中已經站在了與人類相同的價值基準線上。在神雀兒將她從冰天雪地中救出來後,她一直都夢想變成人。小唯曾經問雀兒:「你有過人的體溫嗎,有過心跳嗎,聞過花香嗎,看得出天空的顏色嗎,流過眼淚嗎,世上有人愛你、情願為你去死嗎?」這些只有人才能擁有的感覺,是小唯最想得到的生活。她最後不惜用自己美艷的皮膚換得靖公主的人心,下嫁到天狼國與虎狼為伍,就是想要體驗那種雖然短暫但卻幸福的人類生活。對人類世界的神往成為影片突出的敘事主旨,也成為影片著意表達的一種價值取向。由此可見,就是在娛樂功能佔主流的商業電影中,中國電影依然在講述著自己珍視的價值觀念,而沒有完全信奉「娛樂至上」的商業取向。
一部影片在文化價值觀方面的正確與否,對於這部電影市場營銷的成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設定一部電影的文化趣味,如何確定一部影片的文化主題,這些其實都是影響一部影片市場盈虧的重要因素。電影,歸根究底是一種要在市場上流通的大眾文化產品,如果它在文化價值取向上脫離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普遍要求,在文化心理上偏離了我們這個社會的共同認可,其經濟市場的前景必定黯淡。所以,建構中國電影強國的時代使命,並不僅僅是一個電影的經濟學命題,同樣也是一個電影的文化價值建構與傳播的命題。
㈡ 《女性的談判》獲影評人稱贊,影片輸出了哪些正能量的價值觀
影片傳遞出要在受到別人欺負的時候奮起反抗,不為自己也要為自己的後代反抗。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那麼作品在播放之後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評。通過這部作品我們也感受到了滿滿的真誠感,在這位女主角飾演這個角色,是很多人都覺得就應該找這么一個美好的角色,給人們帶來一些正能量的價值觀。這些女主角們將會繼續加油,感受到不一樣的奮斗精神。
正能量的價值觀,奮斗的精神
很多人都通過這裡面的角色展現出了一個女性的勇敢,而且展現出了滿滿的真誠感,但女主角飾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很多人說就應該找這么一個形象的人來幫助我們。這部作品給人的感覺太好了,而且是那種滿滿的正能量,我相信這些女主角們也會繼續加油,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內容和精神。
㈢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想要詮釋什麼價值觀
詮釋的一個價值觀應該就是,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靠著自己的努力去獲取,還有就是雖然說有錢特別的好,但是也不如靠努力去獲得的一切。《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一部經典小說。由該小說改編為的電影更是圈粉無數。該作品主要圍繞傑伊.蓋茨比與黛西兩個主要人物展開的一系列故事,講述了「美國夢』所具有的虛幻性以及演變和幻滅的過程的同時也揭露了人性中的丑惡嘴臉。
這兩種價值觀看似沖突相悖實則卻有著必然聯系,從積極進取到消極腐朽的過渡並不是人性的變化,而是在社會的影響之下人性的體現,換言之,人性本身如此,只是不同的地位也體現了不同的價值觀。
㈣ 從影視作品淺談美國文化價值觀
]影視作品就像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透過影視作品我們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觀念與態度。美國的影視作品之所以俘虜了全球人的眼球,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將美國文化價值觀巧妙地貫穿於其中。本文從捍衛夢想、追逐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輝三個方面對美國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價值觀進行了分析與總結,讓我們在通過影視作品了解美國文化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新的定位與思考。
美國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選用親情、友情、愛情、正義以及科幻為線索。大規模耗資製作的華麗場面,再加上其政治、經濟、文化的優勢,使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自由與民主藉助影片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由此引起人們的思索與探究。美國影視作品傳達出的道德關懷和人道主義,物質進步和增長以及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價值觀都值得觀眾借鑒和學習,而這些不僅是美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支柱,同時也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樂意標榜的完美價值觀。
一、美國的文化價值體系
美國文化體系的構建大多數來源於它的移民文化,所以美國的文化被稱作一個“大熔爐”。美國的傳統文化大多數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從他們的原住地所帶來的,盡管融入了許多移民國的文化,大體上還是以英國的傳統文化為主。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國哥特式》,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被視為美國傳統文化的五大象徵,由此派生出的民主政體、自由原則、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也就成了美國傳統和主流的文化價值觀。由於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傳統文化保留的時間也相對較短。美國的現代文化也是由傳統文化逐漸過渡而來,主要表現在美國夢,自由與平等,道德主義與人道主義之上。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亞洲和拉美人,他們都把美國看成是實現夢想的搖籃,並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片土地上有所獲。同時,作為一個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國家,自由與平等同樣在美國文化體系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這是由於早期的美國殖民大多數來自殖民國的中下層階級,他們嚴格反對“舊世界”的許多不平等現象,希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即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大多數美國人都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因此道德主義和人道主義也被視為美國文化價值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美國的現代文化正在從隔閡走向統一”。當然這與美國的社會體制的改革密不可分。
二、從影視作品透視美國文化價值觀
(一)捍衛夢想
1.不同人的不同夢想
電影雖作為一門視聽藝術,但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大多數電影也不過是人們在閑暇之餘以供消遣娛樂的玩物。但是對於真正讓人看後有啟示、有收獲的電影還是一樣會得到觀眾的熱衷與好評。美國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在造夢,它並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小小的部分。有希望實現種族平等的夢;有渴望過上富足生活的夢;有盼望登上萬眾矚目的舞台,成為明星的夢;也有期望拯救全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夢。而這些無一例外地都從另一個角度彰顯了美國人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價值觀。無論是哪種意義上的夢,人們都籠統地把它稱作現代意義上的“美國夢”。盡管不同的人對這個詞語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他的軸心始終不會改變,美國這塊土地提供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平台給人們,即“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創造奇跡的可能”。
2.從《阿甘正傳》淺析阿甘的永不放棄
美國的許多電影都對“美國夢”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詮釋。影片《阿甘正傳》和《當幸福來敲門》就是展現美國夢的典型。在《阿甘正傳》中阿甘由始至終都貫穿著“笨有笨的作為”這一思想。盡管他是一個智障兒,但是憑著對生活永不放棄的信念,他順利地完成了大學學業並參了軍,最終還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戰斗英雄。命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未知數,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等待我們的下一站會是什麼。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記得幫你打開一扇窗,透過窗戶,陽光依然可以照進來。阿甘的故事教會人們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3.從《當幸福來敲門》中解讀克里斯是如何捍衛夢想
另一部將現代意義上的“美國夢”詮釋得很完美的電影就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取材於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今著名的投資專家Chris grander。這部電影屬於勵志電影,但是卻與簡單地描述個人了奮斗與夢想的勵志電影截然不同。它成功地刻畫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棄家,只有和兒子相依為命的窮酸落魄業務員的形象,最後是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故事,而這一過程沒有堅強的意志與精神的支柱,常人是很難做到,兒子就是他不斷奮斗下去的動力。克里斯在影片中說:“我生活的這一部分叫做搭公車;我生活的這一部分叫做冒傻氣;我生活這一部分現在的一部分叫做疲於奔命,我生命中這個階段的階段叫做幸福。”這部影片不是一味地強調個人的奮斗,腳踏實地抑或是憑借聰明的才智去獲得成功。這里的幸福不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權利。追逐夢想不是一味地行走,偶爾也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有夢想就要好好地去捍衛它。
(二)追逐民主自由
1.美國文化價值體系中的自由與民主
平等與自由是美國人一直以來普遍認同的觀念,美國人雖然沒有統一的思想,但卻有普遍認同的觀念,即以平等和自由為中心的價值體系。美國的《獨立宣言》更是將平等與自由放在了首位,他明確地指出“我們認為以下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而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逐幸福的權力。”美國的自由與民主似乎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光環。在好多美國電影的開始,都有過這樣的`一幕,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一個象徵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的女神像高高地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島上。因此民主與自由也就被反復地穿插在影視作品中。
2.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和瑞德對自由的追求說到美國文化中的追求自由,同樣也會把大多數觀眾的視覺拉回到1994年上演的《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部電影用第三人稱的旁白描繪了肖申克監獄所發生的故事,以瑞德的視角描繪了安迪的所作所為和因為他而得到救贖的肖申克監獄的人們。本片最能吸引觀眾的還是主人安迪公強大的內心的力量和對自由生活的執著。他說人生可以簡單地歸於兩個選擇:忙著活,或者忙著死。影片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渴望自由的執著從來沒有停止過。花19年用石錘鑿出一個洞,是什麼給了他動力,是內心的希望的火種。“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這也是作品本身所要告訴人們的。
(三)人性的光輝
1.人性的光輝是美國電影持久不衰的秘訣
美國的電影自始以來雖然在極力製造各種英雄神話,以各種視覺效果打造影片的獨特文化。如《真相至上》《戰馬》《泰坦尼克號》《2012》《驚濤大冒險》《危情時速》等。但無論是法制題材的電影抑或是一些巨型的災難片、科幻片,他之所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將人性的光輝巧妙地穿插在了整部影片當中。
2.《綠里奇跡》中黑人死囚約翰及監獄長的身上所呈現出的人性的光輝
拍攝於1999年的《綠里奇跡》,它同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同屬監獄題材的電影。監獄,是最陰暗恐怖的場所,充滿恐懼又令人毛骨悚然。盡管在這樣的地方,也不乏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在《綠里奇跡》中,黑人死囚犯約翰·科菲相貌恐怖,體形碩大,但卻身上有著溫暖的愛心和神奇的力量,他和監獄長保爾·艾治科姆一起誠心地幫助死囚們平靜地、安心地走過了人生最後的旅途,演繹出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中國恰巧相反,盡管監獄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因為教條主義的影響,很少有人去觸及。
3.《泰坦尼克號》中人性的真、善、美
影片《泰坦尼克號》是一部里程式的電影,自1997年上映至今,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這部電影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僅僅是因為偉大的愛情,還有人性。“讓婦女和兒童先上”而不是“領導先走”。這是在船沉沒的那一刻,霍利克用錢收買大副要求先上救生艇這一戲劇沖突強烈地表現了出來。在生死面前男士們自己浸在水中,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他們克服了人性的自私,他們都是英雄。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個瞬間,船上相擁赴死的老年夫婦,母親講著故事和兩個孩子一起葬身海底,牧師在最後一刻還不忘給予人們精神的安慰,這都顯示出人類那無與倫比的偉大和無畏,他們就像會思考的蘆葦在自然的毀滅中迸發出了撼天動地的力量。一場災難,見證了人的脆弱,但也同樣見證了人性本身所含有的真、善、美。關於人性的主題,無論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總會讓人看後有思考、有收獲,也會成為人們永久歌頌的美話佳談。
4.從《拯救大兵瑞恩》中看硝煙彌漫中閃爍的人性的光輝
《拯救大兵瑞恩》在大多數觀眾眼中,它不過是一部精心製作的美國愛國主義宣傳片。但如果仔細觀看,將會領悟影片其深層次的含義。一個母親有四個兒子參戰,三個同時戰死,於是美國參謀總長下令無論如何要將身陷前線的第四個兒子安全撤回。作為現代民主的發源地之一,美國的立國精神就是強調個人價值。盡管“戰爭沒有仁慈,殺戮沒有良知,但硝煙彌漫中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4]。八個去救一個人,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兒子都命喪戰場的噩耗,相信看過此片的大多數男性也會在此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5]
三、結語
美國的影視作品憑借其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標桿。美國影視作品所反映出的尋求夢想,追逐自由以及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等價值觀已成為全球文化價值評判的標准。欣賞影視作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對美國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掌握語言本身的應用能力。大多數影視作品中都對中美文化的差異及沖突進行了描寫和探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和地理區域的差異,可以有效地促進跨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㈤ 劉三姐電影體現了我國哪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
在電影《劉三姐》中,傳唱的大量歌謠中蘊含著「自由、平等」的核心價值觀,大致有以下兩種集中體現:一種是抨擊黑暗,一種是歌頌美好。
㈥ 美國勵志電影的價值觀
關於美國勵志電影的價值觀
歐美影視作品擁有獨特的拍攝方式,不但畫面震撼的科幻電影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內容精彩的勵志電影也能使觀眾沉醉其中。經典的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向觀眾展示了美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依靠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電影初期的大力宣傳和精彩的劇情,使該影片贏得了全世界的廣泛好評。影片本身敘述了一件平凡的故事,一個營銷員為了自己的夢想而苦苦追求,也許這樣的故事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但影片本身卻被好萊塢的影視導演賦予了歐美社會勵志精神的價值觀,體現出社會意識的走勢。本文從多方面進行探討,來解析美國勵志電影的價值與影響。
一、電影本身的情節魅力
作為經典的美國尋夢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向人們展示了營銷員成長背後的心酸歷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以真實的生活為背景,以現實人物的親身經歷作為劇本改編而成。克里斯?加德納,作為電影中小營銷員的他,在現實生活中早已成為一位有名的投資家,通過他的自我敘述,也使得電影中自己的形象更加豐滿而具有魅力。電影背景發生在陷入經濟衰退的美國,每個人都渴望能夠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而為自己的夢想堅持努力著,這是當時美國社會新的轉折和起點,使得此部影片擁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影片刻畫了在當時被失業與碰壁籠罩的社會中,美國人民流離失所,多數人民為了生活四處求職。作為一名黑人的克里斯?加德納,同樣也遭受著如此悲慘的經歷,更加痛心的是他的老婆琳達忍受不了如此慘淡的生活,拋棄了他與五歲大小的兒子,生活的黑暗就這樣纏繞在克里斯?加德納的身上。
面對各種挫折與失敗的克里斯?加德納,為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著,然而上帝也並沒有拋棄他,而是給了他一個選擇的權利。一個需要半年的時間來實習的公司,在這期間他沒有工資,20個人當中也只有一個人將被僱用,他可以選擇堅持或者放棄,他看到與自己一同受累的兒子,想到他們父子倆的將來,毅然接受了如此嚴酷的考驗。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在這半年的時間里,他走遍了所有醫院推銷並賣掉自己的骨密度掃描儀來換取生活費用。
殘酷的生活總是對他不依不饒,當他左右奔波掙錢來養活父子倆時,一份突如其來的稅收單出現在他的面前,由於他無法支付租房子的錢,被房主從公寓攆了出來。父子兩人無家可歸,就睡在地鐵站、收容所、公共廁所,任何一個可以暫且棲身的地方。生活的窮困讓克里斯無比沮喪,沉重的壓力也迫使他流出淚水,但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信仰,克里斯咬緊了牙關,依舊努力堅持。他拚命提前結束自己在公司的實習,為了能有一個好的容身場地,他日復一日地到教堂祈求住所。克里斯期盼能夠早日結束這痛苦的生活,而現實卻殘忍地玩弄他一次又一次。對於克里斯的遭遇,在尋求夢想的道路上的重重失敗,他不時地會思考,上帝為什麼對他這樣不公,為什麼生活會如此狼狽?但是他始終堅信,只要自己今天足夠努力,幸福終究會來敲自己的房門,即便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無論如何也要堅強地邁出自己的每一步。克里斯用他能夠想出的所有方法來節約生活費用,但老天卻故意讓他的掃描儀失竊,讓他再次受到殘酷世界的打擊,逼他走上一條通往絕望的道路。然而再殘酷的現實都無法擊破克里斯堅強的內心,憑借他心中堅守的信仰,為了自己孩子今後的幸福生活,他再次無視現實的殘酷,靠自己的雙手推開殘忍生活的阻擋,深信自己終有一天能夠到達幸福的彼岸。
他挺過了半年的艱苦生活之後,終於贏得了公司的認可,在眾多的競選人當中脫穎而出,被公司聘用。他也通過了上帝對他的重重考驗,在這黑暗的時期中茁壯成長,終於成就了自己的股票經紀人一職,並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在結尾,幸福來到了克里斯的面前,為他的執著和堅強,敲出悅耳動人的響聲。
二、電影中時代背景的透徹解析
放眼其他類似的勵志影片,例如《洛奇》敘述了一個無名拳手洛奇?巴布亞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突破重重難關,終於獲得與世界拳王阿波羅?克里德爭奪冠軍的故事,和《奔騰年代》中生活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查爾斯?霍華德,從一名自行車修理工成長為汽車富商的艱辛歷程一樣,都是典型的歐美追夢電影。如同大多數的歐美勵志電影,這部講述營銷員成長的影片,在內容方面也並沒有給人太強的新鮮感。生活艱辛的克里斯,在起點方面就遠遠地落在了別人的後面,加上他本身是一名黑人的身世,使得他在周圍人的`眼中顯得如此渺小,殘酷的現實還不斷地給他沉重的打擊,在多重困苦的情況下施加壓力。盡管生活如此不盡如人意,克里斯都沒有想過要停止對自己夢想的追求。在這樣追逐夢想的道路中,充滿了噩夢與荊棘,克里斯滿身傷痕,只要還有最後一口氣,他都要支撐著自己殘破的身軀堅強地走下去。他也曾流下過絕望的淚水,但每當他看到自己懷抱中的孩子,心中都會燃起昂揚鬥志。現實也將會臣服於他的腳下,依靠堅實的信仰與無數的付出,他終於成就了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幸福也來到他的面前,給了他美滿安逸的結局。
然而許多的勵志電影在內容方面都顯得相似,各種追夢的故事被導演們反復改編,而亞洲導演的思維也受到了歐美的影響,拍攝出了中國版本的歐美勵志電影,並無創新可言。在外國文化的入侵之下,中國電影導演並沒有進行深刻的反思,歐美勵志電影之所以如此成功的關鍵究竟從何而來。好萊塢電影導演的頭腦總是睿智的,他們將美國人民的現實生活融入電影當中,描繪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替代了美國社會的精神面貌,體現出社會意識的大概走向和每個人思維的方向。影片的上映有利於增強社會民族的自信感,擺脫現實對自身的約束,增強人民心中積極向上的意識,成為每個人對自己夢想追求的基礎。也為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人民,敞開了堅強與自信的大門。 經過各部勵志電影累積而成的台階,使得《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榮獲勵志經典的冠軍稱號,然而如此平凡的勵志故事為何卻擁有著如此之大的影視魅力,這是每位觀眾心中類似的疑問。這一切都與電影背後的時代背景有著極為重大的聯系,電影講述的故事處於美國社會陷入衰敗與蕭條的時期,每個人都被社會的失落和絕望所籠罩。在這樣的背景與氣氛的烘托之下,每個人心中的夢想都變得極為渺茫,社會急切地渴望能夠有一盞燈來引領人們內心前進的方向,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克里斯堅定的信仰與頑強的精神便是這盞引路燈。如同克里斯在流下絕望的淚水時,進行了關於自己人生夢想的思考,當時的社會也應如此進行一次大徹大悟的反省。正因為當時國家毫無目標的發展,帶給了人們迷茫的生活,才使得這部影片更加具有現實的價值和意義。影片里的主人公遇到了挫折,與其他勵志電影相比,是最為嚴重和殘酷的,折射出現實社會將會步入一個更為黑暗的時期。除了電影中克里斯與殘酷生活的相抗爭之外,好萊塢電影導演也將親人之間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相比於同級別的影片中所不具有的故事情節,也使得這部影片的魅力大大增強,引起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對美國社會的衰敗而感到默默悲哀。
三、電影中主人公的精神內涵
此部影片講述的是克里斯?加德納作為一名營銷員時悲慘的人生經歷,通過好萊塢電影的精緻刻畫,讓該部影片具有深刻的社會精神觀念,更為輕松地融入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擁有著多重的含義與價值,需要以獨特的分析方法來進行研究。影片情節向觀眾展示了逐漸陷入衰敗的美國現狀,城市隨處可見失業與碰壁的現象,人們頭頂巨大的壓力艱苦地生活著,克里斯也是其中的小角色,他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並且作為一名黑人的他顯得格外悲慘。這樣的情節引起了觀眾對主人公的理解與同情,對於當時社會面貌的責罵與不滿,這也正是此部電影的獨到之處。當觀眾對社會現實進行思考的同時,電影還表達出渺小的人物實現夢想的不可能性。如此絕望的故事情節,使得克里斯強大的精神面貌變得尤為重要,體現出主人公對自己人生思索的正確觀念。
克里斯不僅擁有著常人難得的奮斗精神,還擁有著對自己的兒子默默付出的偉大父愛。他所追求的夢想是希望自己與兒子同樣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在每個人的眼中,這樣的精神是無私的,這一精神在如此的社會生活中也顯得十分寶貴。在美國社會被迷茫所籠罩的這個時期里,人們心中的信仰也被殘酷的現實所動搖,而作為黑人出身的克里斯來說,他沒有如同他人一樣的學位憑證,而他卻能將自己的信仰堅守得如此牢固,全得力於他本身的頑強不畏挫折的精神,這是當時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支持與學習的。
四、電影中社會價值的趨勢與方向
每一部勵志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是應該被贊賞的,無論內容情節真實與否,電影都會在結局給人以深刻的道理和反思。好萊塢導演將這部電影用多重鏡像的方式,來向觀眾呈現出克里斯與生活中的惡魔相抗爭的過程,作為經典勵志電影的代表作,無論是情節方面還是事情本身,都使得這部影片無可挑剔。觀眾在對影片中所表達的社會價值趨勢做透徹分析時,也應對像克里斯一樣的追夢人做出思考。
從影片的多方面分析,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主人公克里斯對自己理想中生活的不懈努力。他的付出與父愛,一直伴隨在他成長的每個過程當中,即便他所遇到的困難是如此巨大的,他都沒有停下過前進的腳步。從如此悲慘的經歷中,折射出了一位黑人父親自身所擁有的強大精神,他接受生活對他的挑戰,他也同樣堅信,如此殘酷的現實能夠使他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偉人,於是他目光依舊向前,毫不猶豫地走下去。他所擁有的人生價值,也將代表著當時美國社會的價值;他所做出的選擇,也預示著社會價值的趨勢。如果沒有人民心中的崛起精神,社會也將會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從一方面看,主人公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執著向前;從另一方面看,克里斯的頑強體現出一個社會乃至整個民族的不息精神。通過影片的多重藝術手法,無論在票房方面,還是在電影本身的魅力方面,都使該影片取得了勵志電影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
五、結語
克里斯用他在追尋夢想道路上的經歷,面對失敗與絕望的態度,來向我們闡釋如果心中懷有夢想,就要堅定追求夢想的信念和勇氣。即便自己所處的時代如何黑暗,也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機遇,如果因害怕現實的殘酷,而放棄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才華也將無法展現出來。像名人所說的,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只想告訴你如何放棄;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社會生活的價值與意義也將呈現在自己身上,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信:幸福也會來敲響我的門!
;㈦ 如何在電影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電影是藝術,藝術忌諱直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電影創作,電影體現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影傳播要尋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跟電影市場的契合點,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藝術概括 和藝術創造,真誠而生動地表達廣大民眾的理想、願望和追求,以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並在觀賞中接受影片所傳播的價值觀,當然還要注重培養與藝術精品相匹配 的觀眾
㈧ 談談你最喜歡的電影為你傳遞了怎樣的價值觀
義大利的《美麗人生》。另一部都熟悉了,《辛德勒的名單》。樓主為什麼一定要國產?國產還真沒啥真正觸動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