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賈玲票房50億可以賺多少
按照國內電影票房分成,需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剩下票房電影院要拿走大半,而投資方拿小半。這樣算下來,50億的票房,能落到電影投資人手中的錢也就20億左右。
但是,要知道,這20億盈利的背後,是7個出品公司,和18個聯合出品方,其中阿里影視、中影、華誼、北京文化、新麗傳媒等資本都在座等分賬。
其中,賈玲的「大碗娛樂文化傳媒公司」也是投資方之一,不過根據曝出的投資公司排序來看,僅僅能排在所有投資方的第六位。顯然不是主要受益方。
除此之外,賈玲當時還犯下一個巨大的失誤,就是為了穩妥,簽訂了保底協議,保底票房15億元,超過15億,的部分就要分走一部分票房收入。看來,賈玲此前還是不夠自信,不過,電影沒有上映前,誰又能知道會爆還是會撲街,賈玲首次執導電影,本就心裡沒有低,穩妥一點也可以理解。
所以,賈玲總共的收入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板塊,「大碗娛樂」的票房分賬,賈玲參與導演、和演出的工資,以及票房超過15億會有相應的分紅。有圈內比較權威人士稱,賈玲可能會憑一部電影賺2億。
B. 賈玲票房50億可以賺多少
按照國內電影票房分成,需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剩下票房電影院要拿走大半,而投資方拿小半。這樣算下來,50億的票房,能落到電影投資人手中的錢也就20億左右。
但是,要知道,這20億盈利的背後,是7個出品公司,和18個聯合出品方,其中阿里影視、中影、華誼、北京文化、新麗傳媒等資本都在座等分賬。
其中,賈玲的「大碗娛樂文化傳媒公司」也是投資方之一,不過根據曝出的投資公司排序來看,僅僅能排在所有投資方的第六位。顯然不是主要受益方。
除此之外,賈玲當時還犯下一個巨大的失誤,就是為了穩妥,簽訂了保底協議,保底票房15億元,超過15億,的部分就要分走一部分票房收入。看來,賈玲此前還是不夠自信,不過,電影沒有上映前,誰又能知道會爆還是會撲街,賈玲首次執導電影,本就心裡沒有低,穩妥一點也可以理解。
所以,賈玲總共的收入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板塊,「大碗娛樂」的票房分賬,賈玲參與導演、和演出的工資,以及票房超過15億會有相應的分紅。有圈內比較權威人士稱,賈玲可能會憑一部電影賺2億。
C. 暑期檔電影票房已突破36億元,誰是暑期檔大贏家
暑期檔電影票房已突破36億元,暑期檔大贏家是阿里影業。今年3月份以來,央視相繼出台了扶持電影院發展的政策。全全國電影院超過8成的員工復工。營業數額也不斷的突破,營業數據一直保留在上升的趨勢當中。這也為暑期檔的開展提供了條件。
在多部影片的加持下,這個暑期檔的預期表現將會是持續高溫當中,積極的業績將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支持,盡管宏觀的條件還存在著許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是憑借著多元化的布局,相信未來的互聯網營業將會越走越好。
D. 唐人街探案3的發行公司是哪個
相信很多人對於《唐人街探案3》並不陌生,在這部電影沒有出品之前,很多人對它抱有期待。因為《唐人街探案1》和《唐人街探案2》的精彩,讓很多網友對《唐人街探案3》的出品及上映非常有期待。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唐人街探案3》的出品公司有哪些嗎?對於《唐人街探案3》來說,最主要的出品公司是由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和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聯合出品的。
但是隨著疫情過去了之後,這部電影又重新上映,仍然受很多網友的期待和好評。在新的一部《唐人街探案3》當中又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情節。而這部《唐人街探案3》所拍攝的取景地點在日本。在這部電影當中,很多地方都突出了日本的特色文化及風俗。這部電影還是跟《唐人街探案1》和《唐人街探案2》一樣延續了幽默有趣的特點。
E. 馬化騰在知乎發布的一條提問暴露了他的什麼
馬化騰在知乎發布的一條提問,暴露了他的焦慮。
近日,馬化騰在致全球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說,當前互聯網正在由表及裡地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這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當前發展的最優選擇。「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未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馬化騰一直關注的事情。小馬哥還曾在知乎上發布提問:「整個人類處於互聯網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互聯網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Mergermaket的報告顯示,騰訊過去5年總並購投資額為625億美元,其中2016年投資213億美元,即1400億人民幣,相當於拿其當年總收入的97%做了投資。
VC Saas的數據顯示,騰訊投資額最大的5個行業分別是:文化娛樂(870億)、金融(302億)、電商(114億)、汽車交通、生活服務。
哪些領域是未來的方向
幾天前,馬化騰在一封給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提出了騰訊的「詩和遠方」——「數字生態共同體」。
對騰訊而言,將經濟和社會視為其所處的生態,而非僅僅局限於傳統上狹義的騰訊生態。既是化解社會化壓力的需要,又是公司下一階段增長動力的來源:
「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這意味著,如今,巨頭不但要自己足夠強大,還必須讓整個經濟和社會變得更為強大,然後它們從增加的社會總價值中分得一部分。那麼,未來哪些領域會是巨頭看好的方向呢?
從技術角度來說,在今年,馬化騰多次提及用雲量這個詞,其背後隱藏的含義是推動數字經濟,這是「互聯網+」之後,騰訊新造的趨勢,也是騰訊在尋找下一個技術浪潮中所能「連接」的方向。
如果說騰訊依靠微信強大的社交功能實現了連接人與信息、那下一個環節人與服務要如何完成。中國的網民大約有7.4億,中國有多少企業在網路上,在雲端?
騰訊想要連接行業、企業,只不過這次,騰訊不是以一款超級應用去連接,而是以底層技術。承擔這個功能的載體是騰訊雲,以及騰訊優圖、AI Lab等人工智慧團隊。
從行業角度來看,過去5年,騰訊和阿里不約而同重資布局了3個行業:文化娛樂、電商、金融。
其中,文化娛樂將是騰訊和阿里在接下來5年爭奪最激烈的領地。原因很簡單,數字內容同時處在騰訊和阿里兩個公司核心業務的通路交叉口。騰訊的社交業務所帶來的流量必須發展除了游戲以外的變現渠道;而阿里的交易平台從銷售實體產品到銷售數字商品也只有一線之隔。
在文化領域,騰訊和阿里全資控股的子公司近年來也在高速地對外進行投資。騰訊在2017年的前7個月投資了10家動漫公司;阿里在影視行業的投資包括了Amblin、博納、光線、華誼等多個影業巨頭。以上所提及的都是少數股權投資,不是並購(事實上,傳言騰訊曾試圖並購快看漫畫)。所以,以上7個文化娛樂的子行業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現下一個准巨頭。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動漫、影視和體育這三個行業將會出現高速增長的新興公司,它們將獲得來自騰訊和阿里的巨額資金以及資源支持,最終會成為股權高度分散的准巨頭。
最重要的是,由於身處數字內容這一重要領域,這些新的准巨頭產生的顛覆效應可能會比現有的滴滴、美團等企業更大。事實上,我們很容易發現,滴滴、美團這些線下互聯網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在BAT中任何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鏈條中,也沒有對BAT的業務構成實質的威脅,它們的高速增長除了來源於消費互聯網的在特定領域的普及外,更重要是,獲得了來自BAT的資本和資源的助推。
而那些即將出現的新巨頭可能不一樣:它們處在騰訊和阿里主營業務的重要交叉口上,如果巨頭允許它們在文化娛樂和數字內容領域進行顛覆(甚至通過注資加速這個過程),它們很可能會從深處動搖騰訊的業務根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看來他正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F. 預虧6億 阿里影業靠什麼支撐300億市值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阿里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網路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志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志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制。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里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台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台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台。「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台,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里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游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沖擊,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台: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G. 春節檔背後電影投資江湖,貓眼微影投資5部,到底誰會稱霸
一部作品的播出,與各方面的聯系都將影響到最終的票房,而春節檔的反應更是關系各立面的利益,所以在春節檔各類型電影均會想要前來分一杯羹,而電影投資更是如同一個復雜的江湖,存在著各種情況。春節檔將有大量的電影上映,有最新拍攝的電影,同時也有去年積壓的作品,所以各大資本均聚集在春節檔。
貓眼和微影兩大資本成功合體,攝及五部電影作品的拍攝,而抖音作為新生的平台,也參加了三部作品的拍攝,而最終哪個資本可以在春節檔稱霸,不僅是靠資本的力量,同時還要看演員陣容以及作品本身的質量。
當然其他演員也在部分作品當中出演,並與作品存在一些資本關系,隨著娛樂產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演員看中了其中的利益,開始投入到電影投資當中。他們出演作品可以帶動票房,作為電影背後的資產,又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最終新春檔電影哪一部可以稱霸還未可知,但是從這些千絲萬縷的關系來看,背後的較量應該是相當精彩的。
H. 《長津湖》票房超56億,吳京在這部影片中賺了多少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理清幾個關鍵點或者說細節。
根據官方公示的資料,吳京的北京登峰傳播文化有限公司也在電影出品方之列。《長津湖》的主要出品公司共有7個,除了北京博納影業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兩個領銜出品方外,華夏、中影、上影集團、阿里影業以及吳京的登峰國際也參與了該部影片的投資。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吳京之所以能有這么高的收入,他自身的努力付出也是關鍵——吳京從影這么多年來,因為拍戲奮不顧身,他全身都是傷。在拍電影的敬業程度上,吳京可能僅次於成龍。
I. 阿里創投有意62億入股《浪姐》公司芒果超媒,高位接盤還是中途上車
各大電視台不斷的推出不同形式的綜藝節目,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自己電視台的收視率,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電視台擠身到一線。顯然芒果台在此方面表現的相當出色,自綜藝節目大火以來,該電視台推出的綜藝形式可以說是層出不窮,雖然有部分最終夭折,但是卻有一部成功的大火。
就如浪姐的播出效果就是相當不錯的,當然為了可以讓節目的收視率增加,芒果台也是下足了功夫,單就請到30位姐姐就已經說明了實力所在。而阿里創投在看到節目的效果後,果斷投資62億到節目當中,顯然阿里是想要藉由該平台增加更多的收益,但是最終是高位接盤還是中途上車還要看最終的業績。
這也是為何資本市場如此看好該電視台的主要原因,而阿里會投入這個平台也在意料當中,本身阿里的所有項目就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投資電視平台自然也會選擇最優質的。顯然芒果台的表現已經符合了阿里的要求,接下來形成合作關系後就是強強聯手了,相信後續兩大強者聯手後,會給觀眾帶來更大的視覺沖擊效果。
J. 阿里巴巴的發展歷史,詳細的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集團的首個網站是英文全球批發貿易市場阿里巴巴。同年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專注於國內批發貿易的中國交易市場(現稱「1688」)。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投資機構融資500萬美元。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2000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舉辦首屆西湖論劍,匯聚互聯網界的商業和意見領袖討論業界重要議題。
2001年12月,阿里巴巴注冊用戶數超越100萬。
2002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實現全年正現金流入。
2003年5月,購物網站淘寶網於馬雲公寓內創立。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一線投資機構融資8200萬美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屆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
2004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舉辦網商大會,期間舉行首屆十大網商頒獎典禮。
2008年9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淘寶網和阿里媽媽合並發展。同時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成立。
2009年7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阿里軟體公司與原先隸屬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研究院正式合並,合並後的公司名稱仍為阿里軟體。
2009年8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口碑網拆出中國雅虎注入淘寶網。
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慶祝創立十周年,同時成立阿里雲計算。同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購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基礎服務供應商中國萬網。
2010年3月,阿里巴巴更改其中國交易市場的名稱為「1688」。同月,淘寶網推出團購網站聚劃算。
2010年4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全球速賣通,讓中國出口商直接與全球消費者接觸和交易。2010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會將每年收入的0.3%撥作環保基金,以促進全社會關注環境問題並支持保育活動。
2010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合夥人制度,以保存其使命、願景及價值觀。
2010年8月,阿里巴巴收購兩家服務美國小企業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Vendio及Auctiva。同月,手機淘寶客戶端推出。
2010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購國內的一站式出口服務供應商一達通。
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家公司一淘網、淘寶網、淘寶商城。
2011年10月,聚劃算從淘寶網分拆,成為獨立平台。
2012年1月11日,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同月,阿里巴巴集團成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並向該會撥款,以支持不同范疇的公益活動。
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代碼1688)在香港聯交所退市,市場矚目的阿里巴巴私有化落幕。
2012年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從原有的子公司制調整為事業群制,把現有子公司的業務調整為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雲七個事業群。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購並重組與雅虎的關系。
2012年1月,淘寶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為天貓,加強其平台的定位。
2013年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旗下的阿里雲與萬網合並為新的阿里雲公司,合並後「萬網」品牌將繼續保留,成為阿里雲旗下域名服務品牌。
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現有業務架構和組織將進行相應調整,成立25個事業部,由各事業部總裁(總經理)負責。
2013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
2013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園區遷往杭州市西溪。2013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推出社交網路手機客戶端來往。
2014年2月,作為天貓平台延伸方案的天貓國際正式推出,讓國際品牌直接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
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收購移動瀏覽器公司UC優視並整合雙方業務。同月,阿里巴巴集團開始以阿里電信品牌在中國提供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服務。
同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收購電影及電視節目製作商文化中國傳播(現稱「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約60%股權。
2014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銀泰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發展O2O業務。同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數字地圖公司高德的投資。
拓展資料: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