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沙漠之花為例,談談電影是怎樣反映社會生活的
通過描述索馬里「割禮」對女性身體戕害這一社會陋習,揭露男女社會地位嚴重不平等現象,同時,女主人公被迫遠走他鄉,表現的則是廣大女性為掙脫桎梏所做的反抗以及犧牲,當然還有體現社會最底層廣大女性的樸素、善良之美,這是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值得觀看。
Ⅱ 每三分鍾吐槽一個社會現狀,《若是如此》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這是一部喜劇,請讓我大笑一下。昨晚上正好在B站看了一些片段,太搞笑了。
開篇幾集的梗特別有意思,後面有些略有點水,就是感覺特意惡搞了。但是總體來說這部片也算是中國式黑幽默電視劇的代表作了吧。
Ⅲ 電影《素媛》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象
我是一個母親,我有兩個女兒,自從看來了這部電影,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著女兒的安全健康成長,而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也開始驚醒我們是否應該無底線的讓孩子善良。
而我看過這部電影以後,真的是整個人冷汗直流,有一種後怕的感覺,因為幸好我看了這部電影,幸好我的孩子沒有受到傷害,幸好我還來的及告訴她們這個世界是有黑暗存在的。
Ⅳ 電影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電影對社會的影響很多,主要集中在對人類思想方面的影響比較的大,其它方面的小一些而已。如現在一些城市裡,一些不良少年,有事沒事,那把刀上街當古惑仔......
Ⅳ 電影能夠說明這個社會的一切問題嗎
電影確實能反映一些社會,但為了使電影更具觀賞性和更能震撼人心,就需要進行必要的藝術加工,所謂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嘛.
但是在放大和提煉了某些問題時又忽略了一些客觀存在的其他問題....所以電影具有很大程度的主觀性,所以任何電影都不可能反映社會的一切問題...
而且社會中的問題是在社會的不斷進步中不斷變化的,永遠也沒有止境....所以對於沒有止境的增加和變化的問題本身就不可能由一件事物來反映...
再說不同時代都有不同時代的敏感問題,這些問題是受到限制的,所以也不會在電影中反映出來...
如果lz的問題去掉"一切"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是多了個詞就太絕對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Ⅵ 傳播學理論分析社會現象
你好的,我的回答如下,僅供參考
傳播學按范圍可以主要分為5個部分,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和大眾傳播。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主要從人內傳播和人際傳播來分析。(電影看的時間太久遠了,具體細節記不清了,也許還可以從群體傳播上聯系聯系,這部分你就自己弄吧)
人內傳播:
1.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論
自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主我(I)和客我(me),主我是自我意願和行為主體,客我是社會期望及社會評價的代表。通俗點說,人的自我就是在「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和「社會對你的期望形象」之間互動形成的。結合電影,媽媽和女兒互換身體之後,雖然形象變了,但是兩個人的自我沒有變,拿變身後的女兒舉例子,雖然她是一副成熟外表,但她在心裡仍然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她以為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仍然是一個時髦的、拉風的、叛逆的歌手形象,所以,即使她變身後仍然穿著少女的衣服,奇形怪狀的發型和少年化的語言舉止。
2.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
人們可以認識社會,同時在與社會的互動中認識自身,他們通過了解社會對自己的期望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這個社會。當媽媽和女兒變身後,他們都通過不同的身份認識到了社會對自身的期待,比如變身後的女兒意識到媽媽原來有那麼多的工作還有人際關系等等復雜的關系要處理,壓力很大;媽媽也意識到女兒要面臨的種種問題,比如和朋友們的關系等等,從而更理解對方。
人際傳播:
1.人際傳播是真正的多媒體傳播。人際傳播也可稱之為親身傳播,主要有語言傳播,體態語傳播,符號傳播和信號傳播。在人際傳播中除了對方的語言,我們還可以從對方的神態、動作、服飾等得到有關對方的信息,從而判斷對方的身份、地位、職業等。這一整套的判斷標準是我們以往的社會經驗和從大眾媒介中學習到的經驗的綜合加工。比如,當提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時,我們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形象,在傳播學中我們稱之為「心理基模」(或框架或圖示,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媽媽和女兒變身後,我們看到的形象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穿的老氣橫秋,說話古板,這與我們的「心理基模」產生了嚴重的偏差,因此才會導致了無論是她們的朋友還是路人,對她們兩個都投去好奇的目光。
Ⅶ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正所謂,看電影,所以當然是從「看」,眼睛開始。動作片,那就緊緊的盯住他們的動作,情節片,那就要看他們的表情。但是,還要看到一點,那就是他們每個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奧,可其實並不難。電影為了表達出人物,演員們都會把表情盡可能的真實。好的演員,會把那個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邊一個朋友一樣。通過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內心。是痛苦?掙扎?還是開心?幸福?跟著人物的內心,一起體驗電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
2
電影,不僅僅只是想讓我們看,還需要我們聽。傾聽什麼呢?配樂,人物說話的語氣,還有出現在其中細微的聲音。配樂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比如宮崎駿電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配樂,也讓我們記住了久石讓。)配樂,主要為了烘托氣氛的,成功的電影中成功的配樂,總能帶著大家一起進入電影,配合著人物說話的語氣,混合出或者悲傷,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們要帶著我們的心去看電影,說的高雅些,就是欣賞。看懂了情節,聽著音樂,了解每個人物的心之後,總會有一些感慨。走馬觀花的同志會評價這是部好片還是爛片,而真的用心去體會的,會從電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會現實,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許是自己從前的夢想,也許是和其中某個人物相似的生活經歷。接著——會感情洶涌。那看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給我們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瀾,一些感動,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記住一些事,忘記一些人,然後輕裝信心滿滿的繼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