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攝像機怎樣拍兩個人對話
用三個機位拍攝:即內反打、外反打、頂角三個機位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既有主觀鏡頭又有客觀鏡頭。
② 電影拍攝中對話場景的分鏡頭是如何完成的
一段對話可能分好幾個段的 一台攝像機就可以 拍A說話之後需要拍B 暫停 拍另一個人 B開始說
③ 電影中兩人對話的場景如何實現鏡頭切換是多部攝影機同時拍攝,還是只用一部攝影機拍過之後剪輯
一般是不少於兩部機子同時拍攝,然後做剪輯。
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在剪輯中聲音對口形的問題就不好解決。
④ 電影中多人對話的機位有什麼擺置的技巧
一個人一個機位還要各種側面什麼的鏡頭,技巧肯定是有的。
⑤ 在人物談話場景的拍攝中,能夠有重點的交代談話者之間交流關系的機位是什麼
外反拍機位。
外反拍機位常應用於電影製作,表現甲乙兩個演員之間的交流。以乙為前景拍甲,在拍近景和特寫時,位於前景的演員只帶一部分,以突出主體。內反拍、外拍角度的組合,是拍攝中最常用鏡頭調度方法。拍主持人或記者出鏡的鏡頭,采訪某人經常用這種角度拍攝。
從宏觀的意義上講,電影中的機位有如下的意義:
1、機位就是視點。是決定我們從一個什麼樣的角度看到影片敘事的發展。
2、機位就是構圖。每一個機位拍攝的畫面,由於位置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和構圖效果。
3、機位就是調度。每一個機位反映了導演在空間上,在調度上是如何完成電影的敘事的。
⑥ 如何進行對話場景的鏡頭分組和拍攝順序
摘要 描寫雙人對話的場景,多採用正反打鏡頭,正反打鏡頭指的是兩個人面對面的時候鏡頭對人物進行互相切換。一般的取景為「越肩」,即越過背向攝影機的人的肩膀拍攝說話對手的正面,也叫過肩鏡頭,作用是提示角色的存在,增加故事真實性。
⑦ 新聞電視攝像 兩人談話的拍攝方法----標准三角機位
「兩人談話」的拍攝方式
(一) 1)、所有的拍攝對象都可歸納等效為「兩人談話」靜動場景,因此處理好兩人談話場景鏡頭是攝像機機位安排的基礎。
2)、常見的兩人談話拍攝:定位—內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3)、兩人談話的面向:常見的人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
(二)標準的三角形機位
1、基本圖形: P113圖4-1
2、定位鏡頭機位:一般為全景或中景,從而起到確定人物空間位置關系的作用
3、平行機位:與定位鏡頭相比,拍攝角度幾乎不變,由定位鏡頭變為針對某一人的近景或特寫而成
4、內反拍機位:獲得幾乎正面的近景或特寫
5、外反拍機位:一般為近景的過肩鏡頭,由兩部攝像機完成。
6、同軸鏡頭:通過攝像機焦距變化或機位移動來實現
7、常見的兩人談話拍攝:定位---內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8、兩人談話的面向:常見的L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人的正、側、背面的鏡頭在構圖上稱開放、半開放、封閉性姿態
(三)穩中求變
用標準的三角形機位拍攝,同時尋求新的變化,會給觀眾既有條不紊又生動活潑的感覺
1、機位的范圍內變化 2、人物姿態的變化
3、人物位置的變化 4、構圖比例的變化 5、鏡頭焦距的變化
實際上,兩個以上或群眾的鏡頭可以簡化為等效的兩人鏡頭來處理,比如,可以把所有聽課學生等效為「一個」學生集合,來安排教室場景中老師和學生的鏡頭關系。在一個多人參加的對話場景中,往往會有兩個主要演員或其他類型的出鏡人物處在對話的中心位置上。而追逐也不必是兩個人的追逐,亦可以是兩台汽車或不同人群之間的來來往往。簡言之,我們可以把談話和追逐的鏡頭統統看成是表現兩個對象之間關系的鏡頭,他們的差異只在動與靜的不同而已。
⑧ 多個鏡頭拍攝時,演員如何確定哪個機位在拍自己的
在多機拍攝時,都會有一台主機位。主持人是經過訓練的,他(她)知道視線方向。談話節目時,嘉賓看主持人就好了。
在1號機位當中,我們經常稱1號機位為是安全條,為什麼呢,因為往往在拍1號機位的時候,他會從頭到尾完成整個對話的拍攝,所以又叫頂角機位或主機位,交代環境與人物關系。
4號和5號機位我們稱之為外反拍機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帶關系拍攝,過肩鏡頭。就是攝像機處於關系軸線的同一側,向里對著主體,把兩個人都拍入畫面。表現為前景是談話一方的肩膀,畫面的主體是另一方談話者。前景的演員背對著鏡頭,處於後景的演員是畫面表現的主體。
電影的場面調度則更為豐富,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因素:
人物在場景空間中的調度與處理。
人物在場景中的調度處理應該體現敘事的需要,導演風格的要求。人物的調度既是任意的、主觀的,又是受一定限制的。
攝影機機位在場景空間中的調度和處理。
電影場面調度的核心是攝影機機位的調度。攝影機機位的設計、運用、具體方式、變化的規律,都反映了導演的鏡頭意識和視覺語言的形式。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機位的設計與運用既反映了導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導演的敘事風格。
⑨ 導演怎麼樣才能拍好對手戲場景
對手戲場景,是構成一部影片的基礎部分之一。導演和攝影師、剪輯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就是讓觀眾通過兩個演員表演狀態正確地領會劇本的目的,並感同身受。
對手戲場景拍攝的絕不僅僅是台詞,那樣的話錄音就可以辦到。也不僅僅是演員的表演,那樣的話,固定機位拍攝舞台劇也可以辦到。更不能理解為隨意的表演與鏡頭的組接,那樣導演的場面調度和鏡頭的組接語法也無從談起。
對話場景,是被嚴謹設計的,周密安排的,反復排練取捨的一組事件的有機組合。
在拍攝對手戲場景時我們要考慮的核心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對話內容;一個是典型氛圍。在這個前提下導演要設計合理的事件,為對話和典型氛圍的烘托服務。那麼導演設計的這一系列合理的事件就涵蓋了:演員走位、動作表情、說話時機、拍攝軸線、表演、機位、鏡頭運動等。
以下要談到的關於對手戲的調度拍攝問題,也都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導演和攝影的工作技巧。為了方便理解,將對手戲的場面調度依其特點做簡單分類,相信會有所幫助。
平行的敘事
平行敘事的方式更有利於觀眾理解場景內容,因為信息交叉呈現,所以結果的出現也就很順暢。
動作和反應是整部影片都在考慮的問題,從拍攝到剪輯的過程中,導演始終要將鏡頭有機地組接起來,有的時候甚至是多條線索中的動作和反應並列組接,最後這成為了整個故事結構的並列組接。
在操作中,應用平行組接的方式來講故事和突出典型氛圍,方法有兩種:
第一,短的單鏡頭的組接:即幾個動作,不同角度,短鏡頭,多機位,連續剪輯。
第二,長的主鏡頭的組接:即整個動作,不同角度,長鏡頭,多機位,選擇片段平行剪輯。
第一種方法必須要在所有鏡頭都組接到一起後才能看清楚整個事件的邏輯關系。第二種方法其實是將多機位拍攝後的素材中最好的片段並列剪輯起來。無論是哪一種方法,在操作中都會讓拍攝出來的鏡頭富於動作性。
在對話場景的拍攝中,平行的敘事讓對話的雙方動作和反應相互交替,相輔相成,交替提供故事發展所需的信息,以後成完整故事。平行敘事是把需要的信息傳遞給觀眾的最好途徑,畫面感覺比用一個鏡頭記錄整場戲要精彩得多。
剪輯理念的介入
剪輯是以時間基準點的,鏡頭是空間區域內的畫面,它由電影銀幕的景框和攝影機拍攝到什麼而限定。
現在電影很少有用單獨長鏡頭來敘述故事情節的,需要鏡頭和剪輯結合,去構建真實有靈魂的故事,創建場面調度的空間和時間。剪輯已經提前進入拍攝視角,用剪輯的思維去指導拍攝調度。
剪輯要符合觀眾的思維方式和影視表現規律,符合生活的邏輯、思維的邏輯。不符合邏輯觀眾有可能看不懂,或是理解的內容與導演想傳遞的相違背。
剪輯還要注意動接動、靜接靜的原則
如果畫面中主體動作是連貫的,可以動作接動作,可以讓觀眾清晰地感受到流暢的動作和視覺畫面。
如果兩鏡頭中的運動效果是不連貫的,在拍攝時要拍攝一個完整動作後帶有落幅的鏡頭和帶有起幅的鏡頭,使這樣的兩個鏡頭相接,起幅就是在拍攝運動鏡頭前保持靜止狀態的兩三秒鍾畫面,落幅就是運動鏡頭即將結束時停止的兩三秒的畫面起幅與落幅就是相對的靜止,這就是靜接靜。
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接,同樣需要遵循這個規律。如果一個固定鏡頭畫面要與一個搖鏡頭畫面相接,那麼搖鏡頭的開始畫面要有起幅,相反一個搖鏡頭畫面與一個固定鏡頭畫面相接,那麼搖鏡頭結尾畫面要有落幅,否則畫面就會給人一種跳動的視覺感。
有時為了在內容或是畫面上有強烈的個性與突出感,也有靜接動或動接靜的鏡頭。
鏡頭長度的把握
鏡頭長與短是畫面中想傳遞的信息與內容決定的。所包含的內容較少,觀眾只需要短時間即可看清,所以畫面停留時間可短些,可以選擇近景或特寫。
鏡頭大的畫麵包含的內容較多,觀眾需要一定時間看清楚這些畫面上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就相對長些,可以選擇遠景、中景。
鏡頭時間的長短是導演對內容的把握,是他想傳遞給觀眾的一種感受。如果在5秒鍾的畫面中,已經完全體現了導演想傳遞給觀眾的內容,那麼10秒鍾的畫面除了會讓觀眾感覺到拖沓,而且可能會使觀眾解讀出與影片主旨相悖的內容。
鏡頭色彩的統一
畫面組接時要注意上下鏡頭的色彩關系是否統一,把明暗關系或者色彩關系對比強烈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就會使觀眾感到跳躍和不舒服,影響內容通暢表達。
帶著剪輯思維去拍攝的導演,在場面調度上就會考慮到攝像機機位、景別的設計是否合理,對後期剪輯是否有利。取景框中光線的色彩,道具與演員服飾的色彩這些是否符合剪輯的要求。
場面調度已經徹底顛覆和延伸了它的本身意義,更在影像技術的傳情、表意等特性上,超越和正在超越其內涵和外延的運用,特別是在影像藝術和視覺藝術范圍內,拓展和提升了場面調度的畫面語境。
-END-
上期回顧
《水形物語》吉爾莫德爾托羅:他花了二十五年,給怪物寫一封電影情書
劇本的故事梗概該怎麼寫?
⑩ 人物對話拍攝的場面調度和鏡頭組接有哪些經驗或技巧呢
我這就說兩人對話的吧。兩人對話中,演員一般可有2種方位:直角(兩人相鄰,形成90°角)和平角(即180°,面對面坐)。要剪出一個完整的對話場景,一般要拍3條:首先是主觀角度,全景拍完一條;其次,過A肩拍B的說話鏡頭,一般用近景,這是第二條;再反過來拍A是第三條。需要特寫的地方也可以特寫,如演員對話中有情緒需要表達,就需要再拍一條。在剪接的時候,全景、近景和特寫可以根據對話內容的輕重緩急選擇景別。我們老師給我們講這個的時候,說在拍對話場景時你可以想到那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全景),山上有座廟(廟全景)),廟里有兩個和尚(可以用近一點的景別),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是 什麼呢,講的是:從前又做山(在把鏡頭打開)……PS: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越軸拍攝。如果對話雙方的高度相差較大,如:一人坐著,一人站著,就要注意視平線的原則,就是說,你拍較矮一方說話時時站在較高一方的視點拍的,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