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末路狂花》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女性主義電影的經典之作
首先以下是我對電影的簡評
《末路狂花》以理想化的女權主義思潮,呈現著一場令人難以釋懷的公路旅程,自由的追尋與牢不可破的友誼,是電影最為奪目的光芒,而那因除惡所蒙上難有歸途的宿命,在狂歡後悲劇色彩的詠嘆,是瘋狂下的沉澱,更是女權極致的體現。——夢里詩書
在這一段看似亡命天涯的旅程中,塞爾瑪與路易絲兩人純粹的同行之誼也是電影不可多得的看點,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尤為細膩的情感勾勒,形成了電影真摯的情感羈絆,於此中其所完成的是兩位女性的蛻變,尤其對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塞爾瑪來說,她從一個家庭主婦到搶劫犯再到逃犯的蛻變,並不是一個走向罪惡的過程,相反正是這一幾乎代表了當時廣大美國婦女的形象,她的覺醒,甚至於她對路易絲的鼓勵,使得電影構建起了一條尤為清晰的女權覺醒之路。
『貳』 教師要看的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哪些
1. 地球上的星星
導演:阿米爾·汗
主演:達席爾·薩法瑞 / 阿米爾·汗
年份:2007
片長:165 min
簡介: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
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通過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
但始終不渝的是,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後,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叄』 請列舉女性主義的電影
女人必看的10部電影
女人內心的十個方面對應的十部經典電影
1、Gone with the Wind / 亂世佳人 / 飄
1949-06-16 / vivien leigh / Clark Gable / 美國 / 維克托 弗萊明 (Victor Fleming) / 亂世佳人 / 本 赫特 (Ben Hecht) / 大衛 塞爾茲尼克 (David O. Selznick) / 喬 斯沃林 (Jo Swerling) / 英語
堅強-文學名著改編,得到很多女性讀者的喜愛。而影片則同該書一樣出色,曾榮獲第1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接等七項大獎,這些獎項得任何一個都足以引起人們觀看得慾望。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在片中演對手戲,就算你不在乎這些導演技巧,藝術指導什麼的,光是這兩個大明星的表演和耳熟能祥的經典配樂就能夠使這近4個小時的影片變的不那麼冗長。片中突出的郝思嘉的堅強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2、The Piano /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 鋼琴別戀
1993-05-19 / Holly Hunter / Harvey Keitel / Sam Neill / Anna Paquin / Cliff Curtis / Kerry Walker / Michael Nyman / 澳大利亞 / 法國 / 紐西蘭 / 簡 坎皮恩 (Jane Campion) / 鋼琴課 / 簡 坎皮恩 (Jane Campion)
溝通-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第六十六屆奧斯卡最佳。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最佳劇本獎。影片導演簡.坎皮恩(campion jane)也是女性,用女性思維和感受去拍一部女性題材影片,應該更符合女性觀眾口味。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演霍利.亨特(hunter holly)飾演的啞女,只靠動作和表情就能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最後艾達在船上把鋼琴推入海中,她也由於繩子纏繞被拉入海中,在深藍的海水中下沉,下沉……把她的沉寂帶入海底,也把痛苦的記憶沉入海中,給人以很強的震撼。
3、 Breakfast at Tiffany's / Breakfast at Tiffany's / 珠光寶氣
Audrey Hepburn / George Peppard / Patricia Neal / USA / Blake Edwards / 蒂凡尼早餐 / English / Portuguese
虛榮-最初知道這部片子還是源於片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插曲《moon river》(<<月亮河>>)這首歌前不久還入選為「二十世紀最經典歌曲」。奧黛麗.赫本塑造的霍莉性格飽滿可信,魯莽,稚氣而又脆弱,開創了60年代電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男人沒有不喜歡奧黛麗.赫本的,而該片的攝影師是弗蘭茨.普蘭納——這是奧黛麗最喜歡的攝影師,他把奧黛麗拍得十分漂亮。奧黛麗.赫本在片中邊彈邊唱《moon river》的形象被評為是她最令人心動的形象。作為女性觀眾,是不是更應該看看,以便使自己更動人呢?
4、Jane Eyre / 簡愛 / 簡.愛
1944-04-07 / Orson Welles / Joan Fontaine / 美國 / 羅伯特 史蒂文森 (Robert Stevenson (I)) / 簡愛 / 赫克斯利 奧爾德斯 (Aldous Huxley) / Charlotte Bront? / 亨利 科斯特 (Henry Koster) / 英語
尊嚴-她說:「你以為,我因為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我們聽到這個聲音,並且看到時光流逝當中它在如此眾多的心靈中泛起的回響的波紋。雖然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但經典名著並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變的黯淡,當初該片影響了一大批知識女性,如今,它還是擁有大量喜歡簡愛的觀眾(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不美的人也可以有很美的愛情,如果她象簡.愛一樣,愛情會使她變美。
5、 Working Girl / 上班女郎 / 打工女郎
Harrison Ford / Sigourney Weaver / Melanie Griffith / 美國 / 邁克 尼科爾斯 (Mike Nichols) / 上班女郎 / Kevin Wade (I)
才華-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美國又一個女性就業熱潮的出現,好萊塢表現職業女性遭遇和經歷的影片也進入了多產期,由邁克.尼科爾斯導演的《打工女郎》就誕生在這一時期,該片以喜劇的方式為職業女性製造了一個美妙的夢幻。這是典型的上班題材影片,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上班一族,而該片正是一部反映職業女性工作生活的影片。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藉以此片激勵眾多有才華的白領麗人,通過努力,必將獲得成功。
6、 Terms of Endearment / 母女情深 / 親密關系
傑克·尼科爾森 / 丹尼·迪維圖 / 雪莉·麥克雷恩 / 美國 / 詹姆斯 L. 布魯克斯 (James L. Brooks) / 母女情深 / 詹姆斯 L. 布魯克斯 (James L. Brooks) / 拉里 麥克默特里 (Larry McMurtry)
親情-孀居的中年婦女奧羅拉.格林威溺愛女兒艾瑪,但又有些主觀、專橫,對女兒的事干涉過多。女兒渴望過獨立生活,與英語教師湯姆斯.霍頓結婚後,搬到另一個城市居住。後來,奧羅拉與住在隔壁的退休宇航員加勒特.布列德洛弗產生了感情,身心變得年輕起來,可以和女兒象姐妹一樣互相溝通,但不久女兒被癌症奪去了生命。本片獲第56屆(198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男配角獎,並被認為是80年代最感人肺腑的影片之一,看時自備手絹…
7、 The Color Purple / 紫色 / 紫色姊妹花
1986-07-26 / Whoopi Goldberg / 美國 / Steven Spielberg / 紫色 / Alice Walker / 門諾 邁依傑斯 (Menno Meyjes)
苦難-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胡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在片中飾西莉,恐怕當初所有看過該片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飾演如此悲劇性人物的胡比.戈德堡日後會出演搞笑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系列,並以搞笑風格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不過可惜的是該片獲11項獎的提名,最終卻一無所獲,有評論說該片過於情。不過由此也可以吸取一些教訓,那就是--不要試圖包攬奧斯卡所有獎項而兼顧影片的方方面面,還不如只搞幾樣突出的,這樣更容易獲獎。
8、Thelma & Louise / 末路狂花
1991-09-19 / Susan Sarandon / Geena Davis / 美國 / Ridley Scott (雷德利·斯科特) / 末路狂花 / Callie Khouri / 英語
女權-美國1991年夏季10大賣座片之一,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成功地描寫了女主角作為普通婦女,在男性的壓迫下,被迫走向極端……女權主義者和准備成為女權主義者的女性觀眾必看!先看這部影片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的表演,再看她在《漫步死亡線》中飾演的修女,怎麼也看不出是一個人。
9、 Pretty Woman / 麻雀變鳳凰 / 風月俏佳人
1990-10-18 / Richard Gere / Julia Roberts / 美國 / Garry Marshall / 風月俏佳人 / J.F. Lawton
浪漫-朱麗婭.羅伯茨的成名作,90年美國最賣座的影片之一。她成功地飾演了這位熱情,聰明,漂亮,誠實富有個性的妓女形象而更多受到美國影評界贊揚。甚至認為這是繼赫本《羅馬假日》的表演以來最令人鼓舞的演出,這無疑奠定了她明星的地位,同時也為該片大增光彩。反映愛情浪漫史的電影為數眾多,其中就必然形成了一定套路。我們所熟知的有:古老的白馬王子與灰姑娘的愛情傳奇。《風月俏佳人》就是一部這種類型的成功之作,也許很多男人會嫌它「俗」,不過女人說了: 「俗,但是我喜歡!」麻雀變鳳凰是無數女人的夢想,不管什麼時候這種影片……
10、 女人那話兒 / Women's Private Parts
2003-05-01 / 許鞍華 / 邵音音 / 周美鳳 / 唐麗球 / 香港 / 黃真真 / 粵語
性愛-黃真真執導,該片以紀錄片形式拍攝,更找來「性女」鍾愛寶、導演許鞍華、過氣艷星、名模及港姐各不同范疇女性講述對性愛、愛情觀等。完完全全的女性題材電影,如果說這個片子都不被列入「女人必看」,難道該片算是「男人必看」?不過男人也需要看看,以加深對女人思想的了解。
『肆』 尋找一部外國電影。一位女老師去新學校教書,教藝術的,學生全是女生,都很聰明。
應該是《蒙娜麗莎的微笑》
茱莉亞羅伯茨和克爾斯滕鄧斯特主演的
1950年代,美國女性的社會地位表面看來有了明顯提高,然而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學里,教師們教授學生,仍是一切圍繞將來的好姻緣打轉,並不鼓勵她們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不注重培養她們的心裡素質。美麗成熟的凱瑟琳大學畢業,懷揣理想和熱情來到該學校擔 任藝術史教師時,便因想散播自由的種子碰壁連連。然而因為風趣、率直、熱情、淵博,凱瑟琳很快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她的幾個學生,想同男孩一樣干出一番事業的瓊、活潑好動的麗薇等,也慢慢地展露出真性情。然而,另一名學生貝蒂要結婚的消息,又將自由浪漫的氛圍打破。
『伍』 為什麼美國大片中女性形象都是勇敢果斷的
我們看的美國電影中,幾乎看不到裡面的女性柔弱,楚楚可憐的樣子。反而經常可以看到他們搬家修車出力氣,絲毫沒有是女孩什麼不該做的感覺,角色形象都是比較勇敢果斷的!在我們國人眼中很多應該是男性的工作,在美國,女性也可以很好的勝任!
我認為這與兩國的文化傳統有很大的關系,其次就是社會的氛圍。
這樣的環境在潛移默化之中,對所有的中國男男女女形成了約束和習慣!如果一個中國女孩,比較獨立有見解,做事雷厲風行勇敢果斷,我們中國人一定會想,這個女孩怎麼跟男的一樣啊!而不是去想,這個女孩這樣做不是很正常嗎,她是一個正常人,在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已!男性在這樣的環境中,其實也是有些病態的,有的男人覺得讓一個女人在外面打拚或者比自己更加優秀,自己就是失敗的,似乎女性永遠應該比男人低一等,弱一些才行!還有就是讓女孩在不自覺中,從精神上變的更加依賴,也就更加柔弱。她可以甚至是必須用柔弱才能獲取男性的好感和幫助!
『陸』 問一部電影
是《蒙娜麗莎的微笑》
下載地址:http://nnv.dl1.btchina.net/download.php?s=f9594f55b090a306&attachmentid=926615(是用迅雷下的,復制地址再按迅雷的「新建」把地址粘貼進去就可以了。)
演員 Actor:
* 朱莉婭·羅伯茨 Julia Roberts .....Katherine Ann Watson
* 克爾斯滕·鄧斯特 Kirsten Dunst .....Betty Warren
* 朱麗婭·斯蒂爾斯 Julia Stiles .....Joan Brandwyn
* 瑪吉·吉倫哈爾 Maggie Gyllenhaal .....Giselle Levy
* Ginnifer Goodwin .....Connie Baker
*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Bill Dunbar
* 茱麗葉特·斯蒂文森 Juliet Stevenson .....Amanda Armstrong
* 馬西婭·蓋伊·哈登 Marcia Gay Harden .....Nancy Abbey
* John Slattery .....Paul Moore
* Marian Seldes .....President Jocelyn Carr
* Donna Mitchell .....Mrs. Warren
* Terence Rigby .....Dr. Edward Staunton
* Jennie Eisenhower .....Girl at the Station
* Leslie Lyles .....Housing Director
* Laura Allen .....Susan Delacorte
* 托弗·戈瑞斯 Topher Grace .....Tommy Donegal
* Lily Lodge .....House Matron
* Jordan Bridges .....Spencer Jones
* Ebon Moss-Bachrach .....Charlie Stewart
* Christopher Braden Jones .....Bartender
* Chuck Montgomery .....Tall Man
1953年,坐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新來了位藝術史老師,名叫凱瑟琳·沃森(朱莉婭·羅伯茨 飾),她是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剛剛從加州柏克萊大學畢業,在大學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
50年代的美國雖然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仍舊非常嚴重。在衛斯理這所著名的女子大學,學生們大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從小接受過優秀的教育。但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教他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也不重視心理教育,而是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為今後的婚姻,她們學習的目的無非是嫁一個好丈夫。以貝蒂(柯爾斯滕·鄧斯特 飾)、瓊(朱莉婭·斯泰爾斯 飾)和莉薇(瑪吉·吉倫哈爾 飾)為代表的幾個非常好動的女孩子,喜歡在班上賣弄風情,甚至用各種辦法在課堂上向老師發起挑戰。凱瑟琳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沿襲學校一貫的教學做法和風格,她不僅挑戰學校的一些做法、規矩,而且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並且大膽去實踐她們的想法。最終她以青春率直的作風,豐富的藝術史知識以及風趣熱情的授課風格,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被女學生稱為「蒙娜麗莎」。
這樣一位被學校的傳統勢力視做「異類」的女子能否成功達到她的目的,讓她的學生們脫離束縛,找到自我?還是最終等待她的是那些傳統觀念,傳統勢力的猛烈「進攻」……
『柒』 經典公路冒險驚悚片《末路狂花》,被稱為女性主義電影的經典之作的原因是什麼
《末路狂花》是一部以公路片為出發點的,女性主義電影。
這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思維去講述的電影,影片中也是雙女主的出現。片中講述了塞爾瑪和路易斯的一對好朋友一起外出旅行的故事,她們本來放鬆的美好假期,塞爾瑪卻在途中遭遇了壞人的企圖強奸,危機時刻路易斯用槍打死了這個男人。從此她們倆人開始了一出逃亡之旅。
塞爾瑪就是現在標準的傻白甜形象,一個沒有過工作的全職太太,完全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路易斯則是一個有自己主見的女性,有一個藕斷絲連的男友。她們二人的組合,代表了廣大的女性形象,她們有著共同的願望,渴望著和男性一樣的平等對待。然而一路上的旅途,她們遇到的都是一些,如今我們所說的直男癌的典型。大男子主義,控制欲十足的丈夫,企圖強奸的男人,花言巧語騙錢騙色的男人,還有調戲她們的寂寞男司機。這一切都用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些男性形象,是那樣的猥瑣和醜陋。電影在極力的為女性主義發聲。塞爾瑪和路易斯在對丈夫和男友失望過後,被警察逼得走投無路之時,選擇了開車沖向懸崖。
影片代表著女性的獨立,和對社會對女性不公的控訴,在那個美國的60年代,為女性主義發聲還是很少見的,這部影片也被稱之為經典。
『捌』 求《蒙娜麗莎的微笑》電影簡介
影片簡介:一群女人發生在象牙塔里的故事
1953年,坐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新來了位藝術史老師,名叫凱瑟琳·沃森(朱莉婭·羅伯茨飾),她是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剛剛從加州柏克萊大學畢業,在大學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
50年代的美國雖然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仍舊非常嚴重。在衛斯理這所著名的女子大學,學生們大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從小接受過優秀的教育。但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教他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也不重視心理教育,而是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為今後的婚姻,她們學習的目的無非是嫁一個好丈夫(歪曲的人生觀"學得好不如嫁得好")。以貝蒂(柯爾斯滕·鄧斯特飾)、瓊(朱莉婭·斯泰爾斯飾)和莉薇(瑪吉·吉倫哈爾飾)為代表的幾個非常好動的女孩子,喜歡在班上賣弄風情,甚至用各種辦法在課堂上向老師發起挑戰。凱瑟琳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沿襲學校一貫的教學做法和風格,她不僅挑戰學校的一些做法、規矩,而且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並且大膽去實踐她們的想法。最終她以青春率直的作風,豐富的藝術史知識以及風趣熱情的授課風格,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被女學生稱為「蒙娜麗莎」。
這部影片被譽為《死亡詩社》的女性版,是大嘴美女朱麗婭·羅伯茨繼《永不妥協》之後的又一最新力作,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女性勵志片,旨在教育大眾堅持自己的理想,縱使遭遇困難,也不要輕言的放棄。
『玖』 詹妮弗安妮斯頓在美國是什麼地位.紅嗎.有人說她是"好萊塢喜劇女王".這個形容貼切嗎
安妮斯頓素有"美國甜心"之稱.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安妮斯頓曾當選福布斯最具影響力名人榜第一位,並且曾連續十多年入圍這個榜單的前茅.同時她還曾多次被觀眾評選為"美國人最喜愛的十大演員"並是美國女演員中獲得美國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女演員最多的女明星之一.她的年均收入均在2000萬美金以上.經常蟬聯各種評選榜單的冠軍.2011年.男性健康雜志評選"史上最性感女性",詹妮弗安妮斯頓勇奪第一,同時她還在觀眾評選的"我最想親吻的明星"中排名第一.超高人氣是安妮斯頓能夠屹立娛樂圈二十多年的重要原因.因為安妮斯頓最為偏愛喜劇,也是當今世界最為著名,身價最高的喜劇女星,因此有人送了她一個封號"好萊塢喜劇女王".這個名頭還是比較貼切的.
『拾』 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除了出現了蒙娜麗莎的畫以外,到底與蒙娜麗莎還有什麼關系呢為什麼要以此命名
一、主角是個美女,還教美術史。而蒙娜麗莎無疑是美術作品中最著名的美女。所以用蒙娜麗莎指代女主角(劇中BILL也如此稱呼她)。
二、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多少年來引發無數人的思考和探索。女主角的生活態度與學院的傳統氣氛截然不同,這也指在那個環境中大家都不能理解她的方式。
三、蒙娜麗莎在藝術上神聖的地位也正表現了女主角在影片中的地位。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影片中其他學生、老師,以及校方的教育理念都是守舊且過時的;而女主角的堅持自我,崇尚自由的態度正代表著新一代女性思想的前進方向。(影片的時代是1953-1954,而60年代正是美國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浪潮爆發的時間,內容是擺脫女性附屬於男性的觀念,追求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四、影片中BETTY的婚宴時有一位男歌手在唱蒙娜麗莎的歌曲(BILL被GIESELL拉去跳舞前),歌詞為:
mona lisa,mona lisa, men have named you
you're so like the lady with the mystic smile
is it only 'cause you're lonely
they have blamed you?
for that mona lisa strangeness in your smile?
do you smile to tempt a lover,mona lisa?
or is this your way to hide a broken heart?
many dreams have been brought to your doorstep
they just lie there and they die there
are you warm,are you real,mona lisa?
or just a cold and lonely lovely work of art?
這與最後BETTY和她的母親提出要離婚的那一幕(出現蒙娜麗莎的畫)中她的台詞:「她在微笑,她幸福嗎?」呼應,也包含了對受到傳統觀念束縛並痛苦地生活著的女性們的同情,並同樣在這一幕中擺明了影片的態度:凡事不能看錶面(BETTY語);表面上也代表女主角來到WELLESLEY學院後以一副堅強的態度隱忍處處遭遇的觀念沖突帶來的不快。
五、影片出現蒙娜麗莎的幾次(漏了請原諒我前一段時間看的):主角的室友校護士AMANDA上報紙後的一群學生滾著竹圈賽跑那裡,BILL第一次稱呼KATHERINE為蒙娜麗莎,此時可能只是他單純地認為女主角很美;然後是婚宴上男歌手的演唱曲目(BILL說,在唱我們的歌);50+分鍾的時候(好像)課堂上學生們就蒙娜麗莎這幅畫展開討論,她們已經開始學會了從教條中脫離去獨立思考;末尾時BETTY與她母親的對話。
六、「微笑」暗示了影片以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收場:KATHERINE的精神和生活態度感染了她的學生們,在她走時集體來送她,包括之前沖突最強烈的BETTY。
為什麼要這樣命名的話....其實跟上面差不多....也不完全是因為蒙娜麗莎這件藝術作品本身的性質....也帶有一些作者的想像在里頭....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投射到蒙娜麗莎身上於是就這樣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