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把電影改編成文學作品

如何把電影改編成文學作品

發布時間:2022-08-11 15:34:26

⑴ 有哪些電影電視改編自文學作品,中外不限,越全越好,謝謝!

《第八號當鋪》
《胭脂雪》
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都是的,比如《蕭十一郎》、《陸小鳳傳奇》《天龍八部》等等
外國的名著:理智與情感》強烈推薦,改編完美。《窗外有情天》(推薦)、《簡愛》、《哈姆雷特》(注意版本)、《李爾王》等等,一般莎劇改編很多。
法國《包法利夫人》、《輪舞》、《戀人們》、《茶花女》等
還有《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指環王系列等等等太多了

如何對文學名著進行電影藝術改編

在消費文化和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隨著影視娛樂化、商業化的不斷推進,視覺化、讀圖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尤其是文學名著被改變成影視作品搬上銀幕,這其中包括對世界經典的文學名著的改編、對現當代的優秀文學作品的改編以及近幾年來一些網路文學作品的改編。文學名著改編成影視作品符合了人們淺層次視覺化的審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文學名著的影響,加快了文學名著的普及,但名著改編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惡搞名著、任意篡改名著的現象屢見不鮮。本文將針對文學名著改編中的惡搞等現象,從名著改編的現狀、名著改編盛行的原因、名著改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名著改編的未來之路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解讀。

⑶ 國外的電影作品有改編自外國文學作品的嗎

如果一部電影改編自文學作品,那它就要冒很大的風險,如果這部文學作品的作者享有名聲的話,那它簡直就是如履薄冰,稍一不甚,便招爛番茄,臭雞蛋之苦。
但是越是因為這樣,更多的人喜歡把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甚至不少外國文學作品是因為電影而使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下面列舉幾部改編的比較經典的:

<<遠大前程》(英國)被譽為根據狄更斯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中最為出色的一部。
諾貝爾執導的影片《仲夏夜之夢》(英國)極富詩意,優雅從容地說著莎翁經典台詞的一流演員和一群在串戲時有著滑稽表演的小人物形成了鮮明對比,為影片增添了不少詼諧幽默的元素。
法國影片《基督山伯爵》(法國),傳奇故事和愛情糾葛鑄造了這部永恆的經典之作。
根據大仲馬名著改編的《三個火槍手》(英國)以其大膽的想像、精巧的構思,表現出了一段生動曲折,耐人尋味的故事。
根據霍桑名著改編的影片《紅字》(美國)堪稱愛情影片中的經典之作,著名影星黛米·摩爾和演技派明星加里·奧德曼的細膩表演將人物演繹得絲絲入扣、牽動人心。
根據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波家的苔絲》改編的影片《苔絲》

⑷ 文學作品如何翻拍成電影

下面介紹購買一部文學作品電影版權的兩種基本形式。其中第二種方式更加具有實操性。它相當於將版權交易分割成不同的進度,在買賣雙方的協議中約定版權交易的總金額,但是先支付一部分的費用,購買一定時間內的一部分權益(可能非常短,只有幾個月,權益也非常小,比如一段時間內的改編權)。如果推進的比較順利,再支付第二步的費用(可能是改編成劇本後順利拿到第一筆融資)。當最終非常確定時,再支付版權交易的全款。如果到規定時間未完成約定的進度,支付後續的款項,那麼之前購買的權益便會自動被取消。

我們在這里參考維基網路的專有名詞 Option【Option (filmmaking)】,這里所說的期權與金融領域的期權意義相近,在維基網路中有相應的解釋:

在電影產業,版權交易存在一種「期權」概念。「期權」又稱選擇權,電影期權交易主要是指出品人(電影製片公司)通過在一定時間內以一定價格預付部分版權,購買到版權持有者的部分義務。合同細則上要明確規定在這段期間內,出品人享有的權利以及版權持有者應履行的義務。出品人在考慮是否支出預付金額前,應當考慮到幾個因素,比如該作品的潛在價值和經濟效益等。
同樣的,出品人也可以對小說、文章、游戲、音樂,甚至任何可利用的作品,通過期權交易的方式購買知識產權。但是如果是出品方花錢讓編劇去編寫劇本,這種不屬於期權概念。

從經濟學角度上來說,得益於實物期權理論的拓展和延伸,這種「期權」交易模式將金融概念和電影市場學良好的結合起來,並得到廣泛運用。這種形式同樣活躍於好萊塢電影工廠,比如派拉蒙電影公司就用期權交易購買了美國小說家菲利普迪克的部分短片小說。

希望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

⑸ 試舉一部華語電影史上文學名著改編的影片個案,分析其電影化的轉換方法。

《色·戒》:從文學到電影

摘要:《色·戒》是張愛玲獨特的一部小說,也是一部重要的華語影片.從文學到電影改編,顯示了張愛玲對人性的獨到見識.也表現了李安擅長的電影藝術。無論是文字還是影像,《色·戒》中懷舊的情懷和真實的人性、細節和玄機的鋪陳等都吸引了讀者和觀眾。實現了文學傳播與影視傳播的有機結合。

隨著電影《色·戒》席捲全球,張愛玲再次掀起接受熱潮。作家張愛玲加導演李安,不論對讀者還是觀眾,都是一次成功的演繹和一次完美的期待。《色·戒》這部小說深得張愛玲的喜愛,經過30年不斷修改直到1978年才出版。李安從選擇《色·戒》改編,到選演員、拍攝,也傾盡心力。從文學到電影,《色·戒》值得關注與研究。

l獨特的人性剖析與懷舊情感小說《色·戒》以抗戰時期為背景,女學生王佳芝扮成少婦,施展美人計想刺殺特務易先生。經兩年精心鋪排,成功勾引易先生到一家珠寶店。但關鍵時佳芝對其動了真情,讓他逃跑。易先生脫離險境後,封鎖珠寶店一帶將之趕盡殺絕。一場周密的計劃,因為一枚戒指前功盡棄。張愛玲作品很重要的主題就是對人物情感的探索,通過文字表達個人對婚姻和情感的體悟。在她的小說里復雜微妙的心理刻劃是重點,歷史和時代只作為背景。張愛玲喜歡蒼涼,認為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她筆下的愛情大部分是在人性變態與扭曲中展示的,而且情愛主題隨著歷史的前進而演變,在《色·戒》中「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心理都有某種病態美,佳芝的病態美在於迷戀自己的表演,她甚至願意為這樣的表演犧牲自己的肉體和生命;而易先生的病態美是愛戀為他而死的女人,他陶醉女人為他而生、為他而死,這才是完整的愛,一具女人的屍體更能確保他對愛的佔有與安全感」[1]。張愛玲是決絕的,「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2]l帖。在電影中李安對人物的刻畫無懈可擊,展現人物命運的突轉和感情的百轉千回。相比這下,張愛玲對人物的處理更冷酷無情:「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鍾統統槍斃了』,[2]1踮。在太太們的麻將聲中,就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過。而在電影中,我們感受到了簽署處死情人文件顫抖的手和坐在情人生前床上的傷感。李安對人物的處理比張愛玲寬容溫情一些。

李安的電影與張愛玲的小說遙相回望,電影保留了小說的精髓和意境,再現了舊上海的神韻和真
實的人性關系。影片中通過柔和的光線,把觀眾拉回到老上海黑暗的巷子中。上海那種優雅和矜持淋漓盡致,再加上若隱若現的略帶憂傷的音樂,影片的深度一下子突顯,使觀眾回到當時的年代,讓觀眾深臨其境又感慨萬千,不禁與張愛玲產生強烈的共鳴,「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鞏31。那種對舊上海懷舊意境的想像、真實人性和情感的體悟,使得不論是語言文字,還是影像圖畫,《色·戒》都深得讀者和觀眾的接受與x歡喜

2細節和玄機的精心鋪陳
張愛玲小說的現代性在於把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心理變遷放在現代背景下展開,而歷史隱藏在幕後,並在細節的處理中滲透對時間和歷史的思考。「張愛玲小說的細節描寫是構成電影感的一個重要元素,而這些細節又往往是展現人物處境和心理的象徵性道具」H]細節推動人物的命運和情節的設置,小說開始時麻將桌上一隻只光茫四射的鑽戒正是這場愛與死亡的賭局的暗示,小說為交代此次行動的背景而夾雜了佳芝的很多回憶。如:「這些人里好像只有梁閏生一個人有性經驗「既然有犧牲的決心,就不能說不甘心便宜了他」[2]182。幾句話就交待當年梁和王的關系。王佳芝在學生時代就對鄺裕民有好感,只是在她和梁潤生「積累經驗」之後,她對鄺裕民的無動於衷不滿,漸漸走向孤立並滋長了她畸形的愛情,「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郁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眥1]l船小說中的細節鋪墊在電影中力求達到文本再現、藝術追求與商業考慮的平衡。在影片的結構上李安講究技巧,打破了線性的時間線條,電影中間一段回憶將小說中輕描淡寫的埋怨自然顯現。小說中的細節和玄機在電影中通過剪輯、鏡頭多種手法加以表現,如幾個同學演戲成功後一起喝酒,通過鏡頭的切換實現流暢的剪輯,山東師范大學李超在2007年11月15日山東大眾網《<色·戒>拍攝藝術賞析》接受采訪指出,「這部影片剪輯的節奏也遵循了影片的情感表現節奏,在主人公老易和王佳芝緊張的心理對峙以及太太們打麻將的段落中,短鏡頭的特寫,加上小范圍的快速的搖鏡頭都加快了影片的情緒節奏和心理節奏,把人物不動聲色的交鋒表現得形象、可感。而在那些表現整個時代氛圍以及塑造環境的段落中,長時間的全景鏡頭又給了觀眾足夠的時間去體味某種氛圍。」電影中一個個細節顯示著對故事所處時代的想像和對經典風格的傳承。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兩人關系的處理以及其情感線索的鋪陳很容易就打動了觀眾。

3結語
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指出:「電影藝術的誕生不僅創造了新的藝術作品,而且使人類獲得了一種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這種新的藝術」嘲。電影不僅是一種藝術,而且是一種文化,體現了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的結合。張愛玲的小說有懷舊情愫的想像空間,有真實人性的展示,有很濃厚的電影氣質等等,這些使她的作品一直是影視導演的熱衷的題材。導演李安用它擅長的電影語言對原著完成了一次比較成功的改編。《色·戒》從文學到電影,從電影的熱映再到重讀原著,掀起了又一次接受熱潮。《色·戒》不僅豐富了張愛玲研究視野和空間,也為影視文化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實現了文學傳播與影視傳播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周芬伶.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杜,2003:241.
[2]張愛玲.色·戒·張愛玲典藏全集(第14冊)[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182—195.
[3]張愛玲.惘然記·張愛玲典藏全集(第6冊)[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44.
[4]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再讀張愛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113. .
I5]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M].北京:

⑹ 由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那麼你如何看待電影/電視劇原著魔改

改得好也不是不能接受,比如林青霞版的東方不敗。

作為在網路上有絕對話語權的年輕人,幾乎都有它的陪伴存在。大家大多數接觸《西遊記》就是從這部電視劇開始,有著先入為主的觀念。

⑺ 小說改編成電影的轉化需要藉助哪些藝術手段將某部影視作品和文學原著進行比較,評說一下各自的長短得失

哎 才給這么點分

可能還是復制去做論文 最討厭這類問題了

我是電影行業從業者 簡單說一些

小說是文字 電影是視覺 文字更大的魅力在於它雖然沒有直接畫面
但是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顯卡 想像力 而文字跳動的那種韻律感和巧妙的語言構思
都會讓人或會心一笑 或拍案叫絕 或撫掌贊嘆 就像我剛才用這些詞
在電影中運用鏡頭語言 你怎麼才能把會心一笑這個詞 單這個詞 給表現出來呢

所以我們說 電影和小說 都是講故事 不過是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表現手法
比如你聽說酒吧有人打架 你在現場看 你聽別人說 你在新聞上見到
你都明白這是同一件事 內容你都知道 但是感受是不同的

但是有些東西是共通的 例如對愛情的追求 對人性的探索 對社會的鞭撻
無論是用語言 用文字 用鏡頭 都可以表達出或者說可以做到

只是受眾感受不同 但是最終是殊途同歸的

例如美國文學巨著《阿甘正傳》 電影版和小說 都可謂是其領域的永恆經典

再比如我國著名郭比特人作家小明的《大時代》系列 無論小說和電影
都不是簡單用一句垃圾可以囊括的 看 我用了囊括而不是概括 這就是語言或者說文字的一種手法

電影是在保留小說故事框架走向和劇情的情況下,把內容和故事用鏡頭語言表現出來。
從故事版到分鏡本 從場景到人物 都需要具體的設計和完善 最終才能奉上一部佳作

但是不可否認 有些文學作品 確實很難以鏡頭來描述 比如古龍的武俠小說
全靠文字意境來塑造人物和故事 有些用文字可以明白理解的情節和人物活動
用鏡頭就很難完美表現 我是說 很難 並非做不到 但是很可惜 目前還沒有一部可以說比較好的
古龍電影或者電視劇
也不可否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很多文豪級的人物 也對電影有一定的不信任
比如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正是因為他的拒絕 才沒有能夠被搬上熒幕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阿甘正傳 莎翁情史 啊Q正傳 茶館 雷雨 等優秀作品在大熒幕上同樣輝煌精彩

⑻ 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基本原則是尊重原著,就是可以適當改編劇情或人物,但是主題思想以及表達的情感應該與原著保持一致。文學作品,指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達優美並表現具有永久或普遍興趣的作品。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改編作品因為是「創作出」的「新作品」,所以我國著作權法給予了比較完整的著作權,編輯作品中的詞典、教材等常常具有這種改編的性質。如果改編、改寫、編寫得很成功,就很有資格得到創作了有獨創性新作品的待遇。

(8)如何把電影改編成文學作品擴展閱讀

改編的具體形式:

1、原汁原味:忠於原著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設定,力求把人物內涵忠實的表現出來。

2、局部改編:分為節選、取意、復合。節選就是在原著中選擇一部分改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取意就是保持原著的主題內涵,而在細節上與原著不同。復合則是幾個內容不同的但內涵相同的故事進行改編,成為一個新的完整的故事。

3、顛覆:挑戰傳統原著的主題內涵,故事框架,人物設定。從根本上解構原著主題,表達一種叛逆的個性,起到諷刺一類的作用,使人耳目一新。

⑼ 我的畢業論文想寫文學作品與影視改編

拿張藝謀改編的電影來說,他拍過《紅高粱》《蠶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舉這幾個例子,是因為他們屬於一個體系(這是就作品本身而言,當然作為導演,其自己定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什麼作品)——與性有關。是從強悍自然到萎縮壓抑再到神秘和與其相關的地位之爭。這是張的電影中對性的認識,當然也可以從其他方面的話題入手。
除了話題,再有就是就某一部作品說事。比如就《菊豆》而言,張是從電影本身的要求出發(據說張善於從攝影的角度出發,而不善於塑造人物),對原作進行改動。首先是淡化背景,作為作品,背景當然很重要,可再電影里,背景可能會太佔用觀眾的視覺,而且背景不合適,在電影的審查上也過不去(在我們這個國家就是這樣),淡化背景可以突出故事。再就是壓縮人物的生存空間,由原作的農村改到城裡的染坊,除了便於集中拍攝,還依託背景利用背景為主人公找到歸宿。第三為了突出主題,主人公的歸宿到最後都變了,該死的都死了,因為要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嘛。
要寫文學作品和影視改編,首先這兩方面都要了解,要不然,下筆時總會磕磕絆絆不順溜。除了一般性的之間的關系,就是具體的作品討論,都需要具體了解,比較到底哪些地方不同,通過比較,總能發現,再挖掘一下,就有論文。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電影改編成文學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國榮演了多少電影 瀏覽:858
什麼電影6個字 瀏覽:948
上海電影節劉樺唱什麼歌 瀏覽:334
電影海島緣什麼時候更新 瀏覽:355
如何評價電影鵝毛筆 瀏覽:729
2019最新電影有什麼 瀏覽:741
白雪公主電影普通話免費 瀏覽:39
繼續播放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183
去到電影院怎麼進場 瀏覽:902
2011年上映的電影一共多少 瀏覽:530
有關漫威的免費電影 瀏覽:235
今年新年有什麼新電影上映 瀏覽:227
世界上有哪些動畫大電影最近有哪些 瀏覽:453
好看女間諜電影 瀏覽:77
巴黎百合電影有哪些 瀏覽:149
金毛蛋黃演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487
如何看待牛年電影票房 瀏覽:491
唐昊是什麼電影 瀏覽:226
美國電影密碼風雲免費看 瀏覽:766
老電影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