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爾街之狼影評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述了華爾街傳奇股票經理人喬丹·貝爾福特從發家、鼎盛到衰敗的職業歷程。本片以喬丹的發家致富史為主線,用誇張的方式表現出了人對於物質財富的無盡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所表現出的瘋狂與醜陋。
對待財富的態度,喬丹是這么跟員工們解釋的:財富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樣的。以影片里的例子為例:沒錢你下個月就會被房東趕走、沒錢你的女朋友會看不起你、沒錢你就會支付不起孩子的教育費用等。
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確實是必要的。一個良好堅實的物質基礎會構成我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礎。
但物質能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是有邊界的。諸如金錢、性、毒品所能帶來的刺激與快感需要不斷地維持才能存續,在電影中則表現為主人公的對於性的依賴與吸毒上癮。
物質上的享受從來都不會長久,相反它會像一個黑洞一樣不斷向你索求,不斷驅使你去追求更多乃至於過量的刺激感。在這種情況下的人其實已經失去了理智與自由,轉而淪為了刺激感的奴隸。
2. 電影《華爾街之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一、付諸行動
執行力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對新人來說,並不需要等到一切准備好才開始。喬丹·貝爾福特教導新人應該直接喬裝專業,在電話中聽起來像是個專業的股票經紀人。這樣邊干邊學,模仿的時間長了自然就專業了。
華爾街的大鱷們喜歡賭博,尤其是面對貌似合法的商業機會時,而喬丹·貝爾福特是第一個將想法付諸行動的人。
二、直截了當
貝爾福特盡量把事情講得簡單明了,讓一般的員工也能夠抓住重點。這是貝爾福特把那些經驗不足的新人轉變成老練的股票經紀人的重要方法。
三、狼群戰術
事業起步時如果能和老朋友一起合作,應該效果不錯。一是因為老朋友的可信度比較高,二是因為朋友之間比較熟悉,他們可以給你些忠心的建議,讓你少犯愚蠢的錯誤。對貝爾福特來說,肯尼·葛林和丹尼·波魯這兩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的忠心,雖然他們並不是貝爾福特身邊最聰明的人。
在工作中,人們不僅應習慣於與自己相像的人相處,而且應學會與自己很不同的人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匯聚各方面人才,從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貝爾福特和波魯是個好團隊,就在於貝爾福特是個理性且有遠見的領袖,擅長分派工作,而波魯則是個很好的執行者。
四、注重形象
雖說「人不可貌相」,但是人的思想會反應在外在行為上,同時,外在行為也會影響人的思想。穿著不僅影響別人對你的印象,更是自我態度的流露。穿著正式挺拔代表了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因此,貝爾福特要求所有員工必須穿著整齊,甚至請專家為新員工量身訂制衣服。
五、以史為鑒
經驗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上的成功經驗,並汲取失敗的教訓。然而, 有限的人生不能體驗所有事情,所以通過閱讀向前輩學習就成為我們積累經驗的重要方法。貝爾福特說過:「我總是從過去中學習,而我也深信不疑:若一個人不從過去的錯誤學習,他註定要重蹈覆轍。」
3. 如何評價《華爾街之狼》
如果你對美國非常的嚮往,那麼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華爾街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看了這部電影《華爾街之狼》相信會給你塑造不一樣的華爾街。
當然,最終每個人都是罪有應得,但是這個故事卻引發世人深思。這是一個真實故事的改編,但是我們身邊還有諸多這樣的例子,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我們多少人都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我除了知道不能為了錢而放棄一切,同時,有了錢我們也要低調是不是。
4. 《華爾街之狼》好看嗎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某種意義上,這話也適用於《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已經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不少美國影評人甚至指著導演斯科塞斯和主演迪卡普里奧的鼻子大罵,老導演倒是高貴冷艷的不直接回應那些影評人的批評,年輕氣盛的迪卡普里奧自然不服氣,他直接斥責那些影評人「根本沒看懂」
到底看沒看懂呢?別的先不說,單說一條——據統計,《華爾街之狼》已經成為粗口「F**k」出現最多的故事片,在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影片中,一共有506次「F**k」出現,遠超此前由《山姆的夏天》保持的435次的紀錄,對於這鋪天蓋地的「F**k」,您懂了么?事實上,《華爾街之狼》通篇充滿了吸毒、濫交、群體淫亂、甚至亂倫的氣息,要說「誨淫誨盜」,至少從劇情表面上來看,這么說也不算特別過分,之前MPAA差點就給《華爾街之狼》評為最受限制的「NC-17」級,幸虧後來還是定成了「R」級,不然派拉蒙可就折大發了。要知道,當初為了爭奪《華爾街之狼》的版權,派拉蒙跟華納打得頭破血流,製作日期也延宕了好幾次,好不容易拿到了版權,又盼回了斯科塞斯和迪卡普里奧的組合,派拉蒙就指著《華爾街之狼》沖擊奧斯卡以及票房大賣來著,哪想到斯科塞斯這一次玩了把在「NC-17」邊緣走鋼絲的把戲?
影片根據美國著名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自傳改編,這廝30出頭就成了百萬富翁,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特別能扎錢,賺到錢以後丫就開始各種荒淫無度的生活,直到最後詐騙了一億多美金後鋃鐺入獄,貝爾福特的無恥生活這才戛然而止。要說貝爾福特這人,並非金融專業出身,學歷也不高,就學了點牙醫什麼的,然後開始幹上了推銷,但是他的推銷才華在售賣金融產品(垃圾股票)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貝爾福特迅速糾集了一批手下,將他的推銷技巧傳授給他們,然後把自己的金融公司越做越大。入獄之後獄友們對貝爾福特的經歷都很有興趣,鼓動他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貝爾福特為此還專門研究了美國著名新聞作家湯姆·沃爾夫的著作,才寫出了這本驚世駭俗的《華爾街之狼》。
5.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
《華爾街之狼》敘述的是男主角艾弗森貝福特是怎麼從一貧如洗到靠個股起家變成億萬富翁,最後因涉嫌違法違紀,繩之以法的小故事。充足表述出如今的社會的貪欲與人性黑喑冷酷的一面。
即使日常生活大事小事,零碎的事做得再好,那也不過自己分內的事,非常少有的人會了解。
雖然男人怎麼說我愛你,不嫌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世界非常的大,很精彩紛呈,引誘許多,並不是誰都能禁得起引誘,女人想要強大,還是得依靠自己。
電影中感觸深刻的便是:根據運勢和不恰當方式得到的錢最後依然會失而復得,結局蒼涼。
能在你一無所有時留下陪著你協助你的人一定就是你的貴人,而在你無限風光後碰到的人,不一定會真心實意待你。
有得必有失,沒有感情,僅有權益。要想取得成功,不必徹底寄希望於他人,好好愛自己才算是最合適。
6.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銷售角度
華爾街之狼觀後感:你想說什麼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滿足、創造出別人需要的。
在影片前期,喬登是一位銷售能手。賣粉紅股票時,在所有人一板一眼,毫無激情打電話時,他的一席話抓住客戶心理,說服客戶,短短的時間內賣出股票,讓旁人瞠目結舌。
在影片中期,喬登又是一位有著領導能力且天才般的演講家。他擁有超人的口才,每次和員工講話時,總能把自己的激情傳遞給公司的每個人。
無論是作為一位銷售能手還是一位領導者,喬登總能明白客戶和員工需要的是什麼,並且為他所用。這似乎表明了在銷售和管理上的一個簡單的道理:這里不需要你想說什麼,是別人想聽什麼,他們需要什麼。
《華爾街之狼》這等經典之作,值得各位小夥子們,一看或反復觀看。要學習其精髓,而不是只學習皮毛,因為只學習皮毛,意義不大。
7. 盛譽之下,難符其實,華爾街之狼怎麼樣
《華爾街之狼》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把喬丹當成負面來批判,整部電影看起來還是挺勵志的,但是電影沒有肯定他的行為。這部影片既不會讓我們對華爾街的金融黑幕有更多了解,也無意對影片主人公做任何道德評判。重點在於,通過本片,我們既能真正進入貝爾福特的心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支撐他走向成功的時代環境。《華爾街之狼》的布光與構圖十分平實規整,這種視覺策略與斯科塞斯對攝影師的更替有關,他沒有再次使用自己近些年來最常用的攝影師羅伯特·理查德森,轉而選擇與曾經為《第25小時》和《逃離德黑蘭》等片掌鏡的墨西哥攝影師羅德里格·普瑞托進行首次合作。
8. 華爾街之狼怎麼樣有哪些槽點
華爾街之狼影片從製作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錯,而如果你想把它作為你的人生指導,你會死無全屍的,,就像染上毒癮,性癮等所帶來的副作用,長期處於焦躁、憂郁、神經性衰弱、各種性病等等,沒有毒品和女人的時候,基本就是活在地獄里,沒有人能一直這樣生活,如果有那都是和瘋子沒太大差別。華爾街這種世界,確實適合狼群,你可以選擇像野獸一樣活著,槽點是影片過於戲劇化了,基本看不到任何負面作用。
9. 《華爾街之狼》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在危機四伏的投資界,掌管史崔頓·奧克蒙公司的喬丹·貝爾福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飾)生活侈靡、實力雄厚。1987年,22歲的喬丹進入羅斯柴爾德公司,從接線員做起,在高級經紀人馬克(馬修·麥康納 Matthew McConaughey 飾)指點下,進入了股票經紀人充滿毒品和慾望的世界,半年後因「黑色星期一」,喬丹轉投靠販賣「便士股票」的小公司,憑借巧舌如簧獲得成功,與鄰居唐尼(喬納·希爾 Jonah Hill 飾)和一班朋友另立門戶,遊走在灰色地帶獲利頗豐,獲稱「華爾街之狼」,然而,FBI已經開始留意他……本片根據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個人自傳《華爾街之狼》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