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分析電影人物心理變化

如何分析電影人物心理變化

發布時間:2022-06-30 07:35:16

❶ 電影《雨人》 人物性格/心理分析

患有自閉症,有溝通學習的困難,無法以傳統的方式了解他的情緒。慣例、儀式都是他的自保方式。他不管周圍發生什麼事情,一直活在自己的生活習慣之中,無論是在吃穿住行方面還是在行為習慣方面都似乎有自己的一個固定的模式。

雷蒙德角色演得很成功,如果說你被這部戲感動了,那麼雷蒙這個角色會是令你感動的重要因素。他的角色並不好演,他需要與很多自閉症者接觸才能發把這一角色模仿得微妙微肖。眼神空洞,神態憨傻,不斷的自言自語說復述著自己的生活。如果想把這一角色發揮的淋漓盡致,那麼達斯丁·霍夫曼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事實證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的表演是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的,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

有人說,在這一個片子中,得到最大收獲的他的弟弟查理貝比,一周的相處時間感化了冷漠自私的查理讓他收獲了親情。但是,我認為雷蒙也是有少許的改變的。比如說:在買內衣上,他不再固執的要到某一個地方去買。他開始接受弟弟的一些建議,聽弟弟的話!這些變化很明顯是讓觀眾感動的,因為他證明了自閉症患者應該的到更多的關愛,一定情況下他也可以與人正常交流。

查理貝比:
脾氣暴躁、為人冷漠,不願意把心裡話和女友蘇珊娜說。在出遊時,面對要求的一起聊聊,查理卻一味敷衍:「好吧,你想聊我們就聊聊吧。」而蘇珊娜的感覺就是:「我覺得我被摒棄於事外。」
在他跟蘇珊娜講述離家出走的故事時,蘇珊娜居然說:「我們兩人在一起快一年了,我第一次聽到這故事,很奇怪,你怎麼能把這件事放在心裡不說出來。」這些小小的細節都透露著查理內心的冷峻,不願把心裡話與他人說的性格特點。

耐心,我覺得查理在這七天與哥哥的相處之中學到最多的是應該是耐心,對哥哥照顧的一種耐心,「耐心」的收獲並不是簡單的,查理剛開始的時候耐心是有動機的。金錢是支撐他一直能夠忍受哥哥的「無理取鬧」的動機,查理在這方面的演技非常好,因為他需要多次表現出脾氣暴躁,非常生氣,但是又很無奈的那種表情,同時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他還需要流露出一種內心最柔軟處被觸動的那種驚訝或是傷懷的神情。我想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需要真實,真實的流露,這樣才能觸動觀眾!

❷ 電影《電影就是電影》 通過哪些角度來刻畫人物心理的如何看待本片敘事方法影片中幾組人物關系及變化

你是誰。咱倆肯定一個班的。。。

❸ 周星馳《武狀元蘇乞兒》電影,思考主人公的心理現象,其心理變化過程

摘要 武狀元蘇乞兒,他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最後終於大徹大悟。蘇燦雖然霸道,但他心地善良,連乞丐都能善待,對一見鍾情的女孩即使是青樓女子也想娶回家,有一顆水晶樣的心。當然年少輕狂,也為他日後受難留下伏筆。被抄家從大門走出的時候,父子倆一起哈哈哈,笑著把淚咽下去。有時候我也再想,把人生中所有的痛苦和眼淚都用笑容來替代,是不是會比較不那麼難受。

❹ 如何分析電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1)人物外形表現: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❺ 電影《心靈捕手》主人公性格分析(心理學)的問題

通過性格心理學來分析《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在一個具有保護殼下的主人公有以下2方面:

1、人物的防禦機制(保護殼)

在一部擁有著積極變化主人公的故事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有著明顯的「創傷」的主人公(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在電影的一開頭,主人公們認為他們的生活並不存在著任何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被生活困住的他們必須克服他們原本相信的謊言。

通過改變和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邁向新的人生旅程。主人公的「創傷」通常源於過去的一些經歷,在《心靈捕手》中男主角威爾的創傷來源於童年時虐待自己的父親。這一過去的傷口引發了威爾的自我防禦,他認為對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會導致情感上的痛苦,他怕受到傷害。

作為一名電影的編劇,有時用這種方式思考電影中的人物會讓人覺得抽象,但將軟弱轉化為行為的一種方法是使用防禦機制。那麼什麼是電影人物的防禦機制呢?其實,自我防衛機制是角色們戴著的面具,用來隱藏他們的內在自我。



而他們所迴避的,所害怕面對的這些東西,往往都阻止著他們變得更好。就如同之前所說的旁觀者清,我們在為電影主人公們加油打氣的同時,也是給我們自己鼓勁,因為在電影中,我們或許也看到了自己不願意在生活中面對的真相。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和主人公取得心靈上的溝通,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都需要改變,都需要宣洩。

(5)如何分析電影人物心理變化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

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數學難題難不倒他,但卻對於心理輔導,威爾卻特別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

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❻ 高分求一篇電影人物心理分析!!!急!!!

《尋槍》這部電影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大多是男主角馬山的主觀視角和感受。自「尋槍」行動展開伊始,馬山的意識世界就變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換作馬山的主觀鏡頭語言,則表現為影像和聲音的誇張其辭、如夢似幻――

影像上:畫面的濃烈渲染,鏡頭的搖曳不定,景別的似近而遠;

聲音上:人物話語 分貝量的增強,音響效果重錘猛擊,音樂伴奏或緊或緩。

藉此過分渲染,從而傳達出人物情緒,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

有一組鏡頭是說馬山在夜晚開著摩托追蹤一輛車,尋找槍丟失的蹤跡和線索。此時是由馬山開摩托的一個客觀鏡頭(全景)轉換作馬山的主觀視角鏡頭(近景):(馬山)看見路及路邊的景物(樹、牛、牆屋)都在飄移,晃動不定、朦朧不清,似乎在跟馬山玩捉迷藏。這個鏡頭出神地傳達出馬山由於失槍開始「懷疑」身邊一切事物的主觀情緒,「懷疑」視角此時形象地再現了只能存在於人腦的抽象意識,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接下來幾分鍾的劇情直接都用馬山的主觀鏡頭繼續講述:他開著摩托,視角模糊、景別不清,在行駛的路上也只給出前照燈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過鏡頭對准路面向前推進,漸入一幕幕過去24小時內出現在馬山身邊的人物:妻與子向他揮手告別說明馬山離家已漸行漸遠、新婚夫婦默然凝視的眼神反映親屬也和他有所疏遠。馬山對人「不信任」此時已嚴重影響到他與周圍人正常的交際生活關系,而這一切的導火線僅僅是「丟槍」。

馬山恨不得「槍」馬上就能出現眼前。車繼續前行,不遠處閃現一個拿槍人的背景,這個背景隨著馬山摩托的顛簸一直在晃動,看得出此時給的還是馬山的主觀鏡頭(馬山本人始終沒有出現)。這個鏡頭讓觀眾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馬山)」要找到槍否則人命關天(用警察局長說的話就是「槍裡面還有三顆子彈就是三條人命,如果遇到職業殺手一槍兩個就是六條人命!」)的焦慮急切。

以上三組鏡頭配的均為緩慢極具迷幻色彩的音樂,聲畫結合展現主人翁的「懷疑」心理。這幾組主觀鏡頭也說明,馬山自己已經認識到由於「尋槍」導致他與人的隔閡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了。是否繼續找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如何避免以上諸多「問題」,又怎樣撫慰猜測多疑的情緒以及精神上的創傷?「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國內慣例,大凡人到中年仍舊活得憋屈的男人必有隱疾。《瘋狂的石頭》中的包世宏和《雞犬不寧》中的馬三便是明證!《尋槍》中最明顯的反應在這種精神創傷對夫妻二人正常性生活的影響,以及由此帶出的一系列感情問題。對於馬山,早醒、失眠、多疑、焦慮,等一系列精神壓力的帶出,與其惶惶不安的活著,還不如痛快的死去。我想在片尾馬山靈魂出竅狂笑著跑開,應該算是一種精神境界如釋重負的終極解脫!

❼ 影片賞析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摘要 1.由人物細節入手,進行相應的賞析,從中體會到深切的含義。一些影片注重細節描寫,所以說,我們在觀看和賞析電影的時候,注意一些環境以及人物細節,這個會更好的進行賞析,見解更加獨到。

❽ 電影《藝術家》人物角色心理分析,200字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喬治在無聲電影熱播時,高傲、自大;當有無聲向有聲轉變時,高傲使得他依舊堅持無聲事業,註定了的失敗。。。後面的自己寫

❾ 誰能從《沉默的羔羊》這部影片中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解析出各個主要人物的心理狀態要具體點,謝謝哦!

「羔羊」就是女主人公幼兒時在農場的一段遭遇而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的深深的創傷。家貧,父死,孤兒一樣漂泊的童年,讓幼小的史達琳對周遭的事物充滿了恐懼,她想逃出農場,救走即將被屠殺的羔羊,哪怕一隻也好。可是她失敗了,她被送到了孤兒院,她帶走的羔羊還是逃脫不了被屠宰的命運。從此以後,即使史達琳拚命地讀書,在讀書中競爭,在競爭中取勝,她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隻羔羊在尖叫,可她並沒有意識到,那正是自己內心脆弱的呼號。潛意識中她認為自己是弱者,不敢接受兒時的遭遇,逃避與心靈深處的直接對話。但是她卻在逆境中顯得異常的堅定、老練,靠著意志力將恐懼深藏在平靜的外表之下,她不要任何人知道她的「懦弱」,她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
就在史達琳以為自己已足夠堅強,也認為可以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時,命運再次粉碎了她天真的想法。作為FBI預備警員,史達琳接受了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部委派的一項工作,表面上是給優秀的她一次鍛煉的機會,實際上她只是人手不足時用來湊數的小棋子罷了。這一切都被漢尼撥.萊克特博士一眼看穿了。他就是史達琳這次工作的對象,一個權威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古典文學家(在《漢尼撥》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在下文中會具體分析)。他因涉嫌殺害多名患者而被關押在州立精神病犯罪醫院。由於他是著名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因而不少學者、研究人員,甚至是FBI的行為科學部都想搞到關於漢尼撥.萊克特的重要的精神調查情況。可是他本人卻極不合作,幾年來無數的拜訪者都是空手而歸。千篇一律的調查問卷勾不起他的胃口,枯燥乏味的牢籠生活磨滅了他的耐性,就連遠遠在外的調查者都逃不了他的魔掌,瀕臨垂死邊緣。他高高在上,蔑視著周圍的一切。他永不變的是那雙鋒利的眼睛,任何人內心的想法都逃脫不了他的窺視,他會揭發出你苦苦隱藏的秘密,毫不留情地,將你擊潰在痛苦與絕望中。
史達琳來了,她抱著信心與勇氣走進了那間地下室,是如此的清高,矯健的步伐中看不出隱藏在內心的恐懼,那伴隨了她十幾年的夢魔。只要填完調查問卷,史達琳就算完成任務了,整個過程都在掌控之中,即使博士不合作也沒關系,完成報告是沒有問題的。史達琳依照接受任務時得到的忠告,努力避免與萊克特博士過多的交談。可是眼睛是不會說謊的,萊克特褐紫紅色的眼睛又捕捉到了絕好的獵物——那雙看似堅定的眼神中隱約閃爍著不安與驚恐。一雙迷人的眼睛吊起了萊克特的胃口,他對研究面前這個女孩的經歷充滿了興趣,決定和她玩下去。漸漸地史達琳掉進了他的陷阱,同時她的命運也悄悄地偏離了軌道。
沉默了多年的萊克特開口了,可他不願接受調查問卷上的那些心理咨詢,他根本就對那一套不屑一顧。他最敢興趣的是津津有味地鑒賞別人的痛苦以及細致入微地掠取他人的隱私。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所以當史達琳第一次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爭強好勝的性格。他開始貓玩老鼠似的逗玩這位實習生。他開始吊史達琳的胃口,主動提供行為科學部一直在設法緝拿卻始終沒有成功的殺人兇手,剝了五張人皮的變態兇手「野牛比爾」。這樣一來,倒還真的吸引了史達琳,誘使其慢慢走進了反被利用的圈套。
萊克特是狡猾的,史達琳是單純的。急於破案的史達琳迫切地需要線索,雖然首先的線索是萊克特主動提供的,然而往後他卻又不直接告訴你;更甚至於,善於心計的他,每到關鍵時刻或每當史達琳差不多摸清了頭腦時,他就故意不再往下說,而要史達琳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他作為往下談的條件。於是,史達琳苦苦深埋於心底的那段幼兒時的遭遇就這樣被萊克特一點一點地挖出來了。
史達琳渴望成功地破案,解救重要的人質。她並沒有意識到這不僅是出於職業的本能,同時也是她潛意識中的一種掙扎,她掙扎在羔羊的尖叫聲中!萊克特發現了這一點,他知道史達琳在「野牛比爾」的案件上會堅持到底,因為從她在蒙大拿牧場的那段經歷,讓萊克特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史達琳心中一直有一個無法擺脫的尖叫聲,那便是可憐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對於克拉麗絲.史達琳而言,如果說她幼兒時在牧場聽到的羔羊的尖叫聲是真實的話,那麼她長大後心中時不時聽到的羔羊的尖叫聲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徵的意義,它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徵了這些人在孤立無援中發出的呼號。史達琳無法擺脫心中的尖叫,從前是因為無法拯救那些弱小的羔羊脫離被屠宰的命運,而在心中永無止境地悔恨;現在則是因為受害者都是弱小的女性,這就使史達琳更多了幾分切膚之痛。她想像著她們生前的處境,回憶著她們受害後的慘狀,最後一切便凝聚到一個聲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就是這樣一種召喚,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潛意識中她認為只有親手抓住罪犯,才能平息在心中尖叫的羔羊,停止這種聲音!萊克特十分清楚這一點,同時也利用了這一點。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析電影人物心理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用ipad下小電影app 瀏覽:676
杭州眾安電影大世界怎麼樣 瀏覽:367
洗澡水變成蛇是什麼電影 瀏覽:986
鬼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256
你好李煥英電影門票多少錢一個人 瀏覽:435
洛奇電影的影迷有哪些人 瀏覽:53
推薦點好看的中國動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369
韓國超好看鬼片的電影 瀏覽:395
誅仙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觀看 瀏覽:226
笑林小子1新烏龍院電影視頻免費 瀏覽:630
電影天氣之子怎麼畫 瀏覽:937
機器狗什麼電影 瀏覽:64
鋌而走險電影成本是多少 瀏覽:635
趙文卓醉拳宗師電影名叫什麼 瀏覽:535
電影院門口怎麼買票 瀏覽:758
3d電影有哪些類型的 瀏覽:896
有碼電影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162
怎麼截圖電影片段發抖音 瀏覽:500
V電影怎麼注冊 瀏覽:929
看英語電影怎麼樣翻譯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