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民國人喜歡看電影那時候的追星族是啥樣的
電影作為一門集視覺與聽覺於一體的藝術形式,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與完善,早已經融入了現代人的業餘生活。
事實上早在十九世紀末的英法美等國家,隨著生活水平不斷上升人們的娛樂需求也不斷提高,「電影」這種新興產物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清朝一直都是,腐朽、落後、陳舊的代名詞。但是在其王朝統治末期由於「洋務運動」,以及來自西方列強瓜分的影響,為行將就木的晚清注入了一股,錯綜復雜的新鮮思想與意識形態,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其實就是西方文明。
(2)民國時代年輕追星族
除了這些既多金又有臉面的上層追星族之外,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市民、學生等群體,其實也是民國時期追星族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當時追星只是上游社會的一種消遣游戲,但是在民間其實也有一大部分狂熱的追星族。
很多民國時期的年輕人都對看電影特別著迷,因為電影在當時社會作為一種新奇事物,對正處於人生關鍵時期的年輕人非常有吸引力。大多數年輕追星族甚至還以能模仿,電影中的各種橋段或者歌唱主題曲而受到歡迎。
雖然當時社會依然處於波譎雲詭的態勢之中,但是擅於接受新思想的年輕人,卻依然成為了民國電影最忠實的觀眾。
同時,他們也是電影明星以及歌星的忠實粉絲,其中大多數人甚至還因為熱愛電影,在畢業之後從事了與電影有關的工作。
筆者認為生活在民國時期的年輕人,之所以會對電影這種新鮮事物特別鍾愛。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為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從未出現過一種如此有吸引力的娛樂文化形式,所以當電影出現之後才會讓民國人,如此熱衷。
結 語
如果說二十世紀初一直到四十年代末其,除了戰爭之外還曾留下過玫瑰。筆者猜想這些所謂的玫瑰就應該是民國女明星。因為玫瑰不僅有熾熱鮮紅的外在美,同時還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尖刺。當民國女明星遇到多金多才帥氣的紳士時,或許才會淪陷在愛情的泥淖中。
對於現代人來說電影就是一種普通的娛樂文化,只要有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去看電影。如果說民國時期的電影是一種群體性文化活動,那麼現代社會中的電影就具有一種獨享意味。
因為即使一個人去看電影也不會覺得孤獨,尤其是去看偶像拍的電影時更有韻味。
民國電影文化其實既是中國電影文化的開端,同時也是後世電影文化的重要積淀。以電影為中心而形成的娛樂文化,雖然在民國時期的發展時間並不長,但是卻為香港以及整個中國電影行業,都做出了無法替代的重要標志性貢獻。
Ⅱ 簡要敘述和比較晚清民國時期電影與西畫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提交問題之前請確認問題的分類是否正確,提問的正確歸類可以讓你更快地得到滿意的回答。
Ⅲ 民國的電影有哪些
一、《小城之春》 費穆英年早逝,《小城之春》成為他整個一生探索與追求的巔峰。然而這部影片當時賣座不佳,總體來說影響並不大。在數十年後,它才重新被發現。在一次香港影評人集體推選世界十大名片時,《小城之春》名列第三;在推選的十大中國片中,《小城之春》名列首位;同時也被英國老牌電影雜志《視與聽》846位影評人評為影史TOP250的127名(獲得13票)。
二、《馬路天使》 馬路天使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新現實主義先驅,風格深沉雋永,節奏明快詼諧,描繪活潑市井生活的偉大的藝術傑作,我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中國電影九十年優秀影片」之一。
三、《宋家皇朝》 電影《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由張婉婷導演,羅啟銳編劇,張曼玉、楊紫瓊、鄔君梅主演,1997年公映。
四、《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將傳統故事《鍘美案》置放於抗日戰爭的背景之下,拍攝的一部典型的家庭倫理片。這個故事看似老套,其實是契合了中國人重視倫常的道德觀念,可以說這樣的故事中國人是百聽不厭、百看不厭的,非常適合拍攝成中國自己的類型片。
五、《夜半歌聲》 《夜半歌聲》是三十年代的一部著名電影,1995年再次翻拍,導演於仁泰在電影情節並未做原則上的改動,只是弱化了原片中強烈的抗爭主題,而著重於描寫藝術和愛情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宋丹平可以說是為張國榮量身打造,他的憂郁、他的俊美、他的多情以及他的歌聲都和張國榮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值得一提的是,觀眾不僅能欣賞到張國榮出色的演技,更能在片中聆聽由他創作的三首歌曲。《夜半歌聲》榮獲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等多項大獎的提名。
六、《漁光曲》 《漁光曲》是中國電影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於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以該片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左翼電影關注社會底層,將他們凄慘的生活藝術化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中國最早的有聲影片之一,《漁光曲》上映後頗受歡迎,曾經創造了連續放映84天的記錄,該片同名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七、《風雲兒女》 中國著名電影《風雲兒女》,以宣傳抗日救亡為主題,由著名電影藝術家田漢、夏衍、許幸之為編劇導演。上海電通影片公司拍攝。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人民音樂家聶耳作曲,後被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八、《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的第四部《群》,所述的不再是高家的故事了),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巨制。
《激流三部曲》是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三、四十年代許多知識青年沖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啟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動著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九、《不了情》 《不了情》張愛玲的言情故事,劉瓊、陳燕燕的男女情事,當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資情調」,劇情纏綿悱測,堪稱文藝類型片的代表作品。後來,還有發展到香港的同類片名和不同內容的一種無限延續。
十、《桃花泣血記》 《桃花泣血記》1931,聯華公司出品,卜萬蒼導演。著名金童玉女金焰和阮玲玉聯袂出演,卜萬蒼浪漫悲情風格的代表作品。
Ⅳ 如何理解民國時期的京劇、話劇和電影的發展狀況
你這得去圖書館查書去,戲劇戲曲電影史,書上肯定都有,如果一個學生靠在網上提問來考取研究生,那挺可悲的。
中國京劇史,中國戲劇史,中國電影史,叫這類名字的書就有一堆一堆的,你查過幾本?
Ⅳ 民國時期中國已經有電影了,為什麼卻沒有電視
個人認為:電影的技術相對成熟,易於傳播。電視剛剛興起,技術條件不夠吧,相對電影來說,片源,信號發射,電視機等等等等還沒有完全成熟。
Ⅵ 民國時代,中國電影受到了好萊塢怎樣的影響
中國電影商業類型建設受到了好萊塢的直接影響。
民國時期,中國電影製片產業的興起,逐漸完成了短故事片向長故事片,這為中國電影類型化發展形成了轉化的基礎條件。
中國電影市場的變革,中國電影受眾的思想進步,使中國電影本身變化呈現出必然的趨勢,就近期新出現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一出好戲》和現實主義題材的《我不是葯神》開始獲得社會的普遍關注,雖然這些影片早在西方出現發展並趨於成熟,對於中國本土電影市場來說已經是巨大的改變。
Ⅶ 民國時期電影
壓歲錢、八千里路雲和月、新舊上海、太太萬歲、聯華交響曲二:春閨斷夢、聯華交響曲三:陌生人、春蠶、國風、新女性、桃李劫、天堂春夢、萬家燈火、小城之春、夜店、都市風光、中華兒女、歌女紅牡丹、風雲兒女、漁光曲、銀漢雙星、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剪梅、神女等【國外的我比較推薦像卓別林、秀蘭鄧波兒、克拉克蓋博、朱迪嘉蘭的影片】
Ⅷ 汪朝光的民國電影史研究
1、《泛政治化的觀照—中國影評中的美國電影》,《美國研究》,1996第2期
2、《30年代初的國民黨電影檢查制度》,《電影藝術》,1997第3期
3、《民國年間美國電影在華市場研究》,《電影藝術》,1998第1期
4、《好萊塢的沉浮—民國年間美國電影在華境遇研究》,《美國研究》,1998第2期
5、《國民黨電影檢查制度下的美國電影》,《中美文化交流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6、《戰後上海國產電影業的啟示》,《電影藝術》,2000第5期
7、《戰後上海美國電影市場研究》,16/千,《近代史研究》,2001第1期
8、《民國電影檢查制度之濫觴》,18/千,《近代史研究》,2001第3期
9、《戰後國民黨政府的電影檢查》,15/千,《南京大學學報》,2001.6
10、《漢口法租界電影檢查風波的前前後後》,《百年潮》,2001第10期
11、《抗戰時期淪陷區的電影檢查》,20/千,《抗日戰爭研究》,2002.1
12、《光影中的沉思-民國時期電影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17/千,《歷史研究》,2003第1期
13、《早期上海電影業與上海的現代化進程》,《檔案與史學》,2003第3期
Ⅸ 民國期間有那些著名的電影
1,《孤兒救祖記》
《孤兒救祖記》是我國拍攝較早的長故事片之一,也是早期著名的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2,《火燒紅蓮寺》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3,《姊妹花》
《姊妹花》是鄭正秋根據自己的舞台劇《貴人與犯人》改編,鄭正秋導演,董克毅攝影,主要演員有胡蝶、鄭小秋、宣景琳等。影片以孿生姊妹大寶、二寶的不同命運、不同遭 遇反映了中國 30 年代的社會狀況。
4,《漁光曲》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並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5,《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里導演並編劇,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47年在中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巨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