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國產電影如何創新

國產電影如何創新

發布時間:2022-06-20 11:28:53

『壹』 當下國產劇如何流弊與創新

近日,與電影市場一樣,「開年檔」歷來也是國產劇的必爭之地。製作機構與播出平台都鉚足了勁要製造一些動靜,不少年度大劇也都選擇在此時段播出。這個時間段的劇集,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產劇全年的走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開年檔新劇出現的問題也不是此時此刻才爆發出來的。劇集的製作、上映需要一個周期,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是前面幾年的烙印。從業人員需要直面社會變革中的現實生活,創造出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的品質之作、大氣之作。

問題之餘,今年開年檔也有不少佳作。以《風箏》領銜,《和平飯店》《莫斯科行動》《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等劇集用品質撐起熒屏一角。

『貳』 電影新人想要改變中國電影的面貌,需要做到哪些事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追求得到滿足的同時更多的需要精神追求。電影是最容易走進大眾的,但人們對於電影的追求在各個年代的也有不同的需要。

電影新人要想改變電影現狀,打破傳統的電影觀念,就需要不斷的繼承、發揚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帶動中國電影市場向新的方向發展,但現實世界中要想改變原來的狀況,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時間。

3、現實中,許多年輕人的電影也獲得了成功,但更多的是失敗。

這些在電影上獲得成功的年輕人以後將會成為電影的中流砥柱,而那些失敗的年輕電影人,註定毫無作為。要想改變電影未來的面貌,單靠幾個人是很難實現的。所以現在談改變還為時過早,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隨著年輕電影人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大,他們或許會改變電影面貌。

『叄』 中國類型電影和好萊塢類型電影的比較,中國類型電影怎樣發展創新

好萊塢電影一般都是那些商業片,狠命的砸錢,諸如變形金剛,阿凡達,2012等等,但是還是有些反常規的小成本可是卻有很高的收益,比較突出的是搞笑片,之前的荒野大鏢客就是一個例子,還有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慧,雖然票房不高,不過卻成了科幻片中的經典,有別於黑客帝國和星球大戰,最後就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電影,後來評分挺高,有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哦,對了,還有就是一些懸疑片,如1999年的第六感,2001年的小島驚魂,04年的迷霧,致命id等等。

『肆』 中國電影如何實現現代化轉型

中國電影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過度娛樂化、過度商業化、過度產業化,導致「配方式生產」代替了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創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蘊與文化擔當,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國產電影的藝術品質、藝術質量,降低國產電影的認同度和美譽度眾所周知,2013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新的突破: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超過了62%,創下了近年來同期最高紀錄。同時,上半年票房過億的28部影片中,國產影片占據了其中的16席。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至少從市場層面而言處在良性進步和發展之中,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格局在逐步形成。毫無疑問,市場的繁榮、票房以及觀影人次的大幅度增長都是中國電影全面產業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實績的標志。但是,中國電影一些深層次結構和矛盾、深層次觀念及評價體系和標准等諸多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體制改革推進的難點與市場發展狀態的矛盾、製片產權與盜版泛濫的矛盾、進口片與國產片爭奪市場的矛盾、影片傳統模式與網路傳播的矛盾、院線與影院之間的矛盾、片商與導演的矛盾、製片方與編劇的矛盾等不時凸顯,並且呈現出了某種「亂象」。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電影人在國內電影市場火熱的背景下片面、盲目、過度追求高票房和商業利潤,用「逐利時代」來形容中國電影目前的狀態絕不是無的放矢。過度娛樂化、過度商業化、過度產業化,導致「配方式生產」代替了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創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蘊與文化擔當,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國產電影的藝術品質、藝術質量,降低了國產電影的認同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電影人對於好萊塢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持續性的威脅缺乏清醒認識,對當下中國電影在工業、產業層面與好萊塢電影相比存在的多方面的「短板」缺乏理性反思。有的甚至盲目沉浸在市場層面取得的對好萊塢電影暫時性的「優勢」中,毫無理性地預言數年後中國將會超過好萊塢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但事實上,中國電影產業依然處於電影產業化初級階段,很多基礎性電影工業機制、電影產業機制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行業規范、產業規范也沒有有效形成並且被大家遵循,市場效應尤其是社會效應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果我們不能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和認識中國電影產業深層次的矛盾,中國電影、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可能會遭遇瓶頸,甚至出現混亂和危機。好萊塢不僅僅賣電影產品,而且賣電影產品的標准,它的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趨勢深度地影響了中國的年輕觀眾群體。中國電影要在競爭中獲得地位,要依靠差異化策略,還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好萊塢藉助強大的電影工業基礎、迅猛發展的高科技優勢、強大的資本實力及完善的資本運作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現代電影生產的門檻。經濟、科技相對落後的國家可能有電影藝術,甚至可以有藝術質量較高的作品在國際電影節獲獎,但是,卻很難形成獨立、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電影產業體系,其民族電影也就無法有效、可持續地支撐自身的電影市場。更重要的是,好萊塢不僅僅賣電影產品,而且在賣電影產品的標准。在中國,有相當數量的年輕觀眾自覺不自覺地以美國電影為參照系,甚至乾脆以美國電影為標准來看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產業。從美國最近幾年電影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以《鋼鐵俠》、《變形金剛》等為代表的電影越來越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盡管這種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降低了美國電影的敘事指標、人文表達,但如果單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其傳播影響力的折扣越來越小,傳播空間越來越大。馬克思這樣表述人與社會的關系:「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近期一些高票房的中國電影,也是由於年輕觀眾群體越來越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的口味及其選擇無疑也反過來影響、制約中國電影。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必須從各方面提高國產電影的專業水準和標准,滿足年輕觀眾對電影視聽、電影消費的要求,最大化地爭取未來觀眾。我認為,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忽視故事的講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人性層面的挖掘和表達,其忽視的層面正是國產電影生長的空間和機會。事實上,當下中國電影在與好萊塢影片的較量中,主要依靠的還是差異化路線,憑借與好萊塢大工業規格、高科技水準不一樣「概念」的生活片、青春片,憑借「接地氣」的策略,在本土市場形成了自身的相對優勢。差異化無疑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完全依靠這種策略恐怕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也不能成為戰略。我們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同時體現文化創造力,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表達、獨特的美學氣質和精神。總之,中國電影要真正與好萊塢形成抗衡,必須實現全面的、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必須在創意系統、工業規格、產業標准及規模上有新的發展和突破。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市場競爭將會是一場長期的經濟戰爭、文化戰爭,打不贏經濟戰爭,也就不可能贏得文化戰爭。面對著更加開放的國內電影市場,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各種相應的准備,否則將會陷入長久的被動。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危言聳聽。「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利潤分配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和無謂的內耗等,減緩了中國電影發展進程。中國電影要實現現代化轉型,需要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的建設中國電影要實現全面的、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就必須全面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建設。就電影生產體系而言,中國電影雖然「不差錢」,每年生產影片數量眾多,但國際化、高科技化尤其是專業化水平不能令人滿意。從生產主體而言,必須盡快擺脫「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形成具有行業標準的話語權、控制力,同時又有跨界影響力、傳播力的企業集團。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中國電影要借鑒「好萊塢」為代表的國際電影業的先進經驗和經營模式,如「製片人中心制」、「完片擔保制度」、電影「權益共享」融資模式等,促使中國電影逐步擺脫「作坊式」的運作模式,走向現代化大生產,從而促進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實現質量型、集約式增長。在美國,製片方分成53%,而在國內現行分賬比例中,製作方分成只有43%,利潤向院線和影院傾斜,呈現「一邊倒」現象,嚴重製約了電影製片方的積極性,不符合現代電影生產的基本規則。發行和影院完全可以通過現代電影傳播體系的建設擴大利潤空間和渠道,而不僅僅單純依靠分賬制度擠壓製片方的利潤空間,從而為中國電影的內容製造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最終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與國內市場主要靠票房盈利不同的是,在好萊塢,票房只佔整體收入的20%到25%,其餘收入均來自不同種類的版權和衍生品領域。中國電影要想創新盈利模式、完善電影產業鏈,必須推進電影傳播體系建設,其重點包括家庭娛樂市場、網路手機播映市場,要在衍生品領域發展授權業務等。隨著電影數量日益增加及競爭白熱化,建立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推進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建設,已成為中國電影發行的當務之急。由於沒有建立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中國電影無謂的「內耗」令人痛心,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而由於沒有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使得一大批有特色、有思想、有情懷的中小成本電影得不到更大層面觀眾的接受,得不到媒體的更多關注和報道,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全社會整體上對中國電影的誤讀、誤判、誤評。壞口碑「成就」一部電影的高票房令人糾結、令人心痛,也令全社會質疑電影人的社會責任,質疑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的道德底線。對於一部電影的評價,有的人從導向角度入手,有的人從市場角度出發,有的人從技術質量方面考慮,有的人從社會娛樂角度衡量,應當說也是正常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與電影產業化、電影全球化相適應的電影評價體系和標准,建立不同類型電影的科學評價體系和標准,對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電影做出合理的、恰當的、有說服力的分析和闡釋,盡可能地避免誤讀、誤評乃至誤判。現代電影生產體系與現代電影傳播體系、現代電影評價體系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三個體系建設相互依存、相互推動、相互制約、相互交融。中國電影只有全面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建設,才能有效實現現代化轉型,實現產業整體上的升級換代,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電影、現代電影產業體系,也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饒曙光)

『伍』 國產電影發展快速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是內容創作。

中國電影市場在過去十多年中呈現了年均30%左右的高增長態勢,近兩年來,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產能平穩,票房增速放緩,外部熱資本逐漸淡出,IP熱減退,進入了理性的沉澱期和調整期,開始更多地依靠電影質量、依靠優質內容來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

具體情況

1、打造精品力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電影精品作為立身之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要勇於開拓創新,推進電影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跨越。

2、藉助技術提升電影質量和電影工業水平。未來高格式電影將是助推電影放映市場升級的強大力量,放映技術的升級也將帶動製片技術和內容創作的升級。沉浸融入式的觀影時代將要到來,會大大提升中國電影工業的整體水平。

3、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發展電影相關產業。要嚴格規范電影行業管理,杜絕影院偷漏瞞報票房的行為。要推動區域聯動,增進影片宣傳發行的合作,加強區域合作和企業間合作。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是內容創作

『陸』 國產電影運動如何轉化為商業電影潮流

用可以產生情感共鳴的點觸動觀眾。
2016年起,凡影通過嚴謹的抽樣調研來研究觀影行為特徵等電影市場現象,其中發現觀影普及率在逐年大幅增長,2016年時有30%的城鎮居民每年去一次電影院,在2018年增長到57%,轉換成絕對數字則是4.63億影院觀眾會去電影院觀看電影。另一方面,還有一類雖然不去影院通過網路視頻平台等其他渠道觀看的電影人群為26%的城鎮居民。2018年兩類人群通過絕對數字轉化總和為6.66億人。
2016年-2018年電影市場在年齡結構上呈現較大變化狀態,40-49歲群體在過去三年中增長最快,滲透率與發生率幾乎追平了北美市場。大部分生於70年代,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單廳影院出現時接觸過電影院,目前又重新回歸觀影人群。如何抓住這部分人群將其變為穩定觀影受眾是未來面對的課題與挑戰。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觀影增長十分強勁,目前已達到66%普及率,和北美市場的滲透率差不多。影院觀影人口逐漸向低線滲透下沉,四線觀影人群比例迅速上升,加入低線級城市後將形成強大的增量空間。

『柒』 中國電影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創新什麼樣的中國電影才能走向世界

你的命題有點大,電影這東西本來就是消遣娛樂用的,各種類型電影搭配適中、合理就是最好的。現今的電影追求商業模式,這也是必然的,沒有錢,怎麼拍其它類型的電影?至於說走向世界,中國電影在世界上本來就有一席之地,世界的主流電影是歐美電影,因為他們強盛,他們也不可能接受太多的中國文化的東西,偶爾得個獎還是可以的,你想他們天天圍著我們轉?除非世界到那時是我們說了算。中國本就是世界的,世界沒有中國也不能稱之為世界。

『捌』 從文化創新角度 談談中國電影如何才能打造出精彩歷史大片

首先要尊重歷史這是第一,可以在以歷史為基礎的原則上適當創新,不過分背離歷史為宗旨。另外演員首先要選一些素質較高的,對歷史比較了解,這樣才能把握角色。

『玖』 關於中國影視未來發展和出路

當前,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本世紀頭20年既是整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廣播影視發展非常難得、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時期。可以說,今天中國的廣播影視正處於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期。考察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背景,我想以下幾個方面是不能忽視的。

一是經濟體制變遷。中國已實現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市場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各個領域的資源配置中越來越發揮基礎性作用,這給廣播影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廣播影視不能游離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外,必須適應新形勢確立新的發展觀念,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謀求新的更大的發展。

『拾』 當今電影應該如何創新

如今,隨著電影工業的完善和新時代觀眾審美能力的提高,人為橫亘在政治、商業、藝術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主旋律電影、商業電影、藝術電影之間的邊界正在消融和模糊,越來越多的影片呈現出類型雜糅、藝術和商業並重的融通趨勢:一方面,傳統的主旋律電影日益商業化和大眾化;另一方面,藝術和商業電影越來越主流化,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開放姿態。而這類將主流價值類型化表達並受到市場歡迎的影片被稱為主流大片。
如今,中國主流大片逐漸找准了自身的美學尺度和歷史坐標定位,能夠以更成熟、更智慧的創新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同時在主流價值觀和商業競爭力上能保持一定的平衡,但走出國門依然任重道遠。目前,主流大片在主題和類型上主要側重於表現愛國主義的軍事動作片,還需要在愛情、歌舞、倫理、體育、傳記等多種類型上進行拓展,通過對正義、和平、自由、平等、使命、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精神的傳達來承載國家意志、傳遞中國精神。

閱讀全文

與國產電影如何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愛奇藝電影如何傳電腦 瀏覽:227
ipad8能連續看多少小時電影 瀏覽:753
張國慶導演的電影都是有哪些 瀏覽:548
魔獸背景電影有哪些 瀏覽:654
求最近幾年好看的電影名字 瀏覽:218
常見電影的每秒幀率是多少 瀏覽:601
如何發送下載好的電影給朋友 瀏覽:16
電影院3d眼鏡怎麼歸還 瀏覽:191
毒舌pro如何看電影 瀏覽:140
很久的好看電影 瀏覽:158
吳克群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663
功放用什麼連接看網路電影 瀏覽:116
入門不能碰到鈴鐺是什麼電影 瀏覽:249
好看電影英文版 瀏覽:14
金井龍星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207
電影文件夾用英文怎麼寫 瀏覽:789
如何遠程跟別人一起看電影 瀏覽:242
硬幣什麼什麼穿梭的那個電影 瀏覽:881
怎麼免費獲得電影券 瀏覽:308
電影如何培養辣妹2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