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基斯坦電影的巴印競爭
但是,巴基斯坦的電影業從一開始就遇到了印度電影強有力的競爭。印度影片毫無取制地大量輸入,嚴重阻礙了巴基斯坦電影業的發展,許多製片人和發行人實際上成了印度電影製片人的代理商。從1947年到1954年的 7年裡,整個電影業幾乎為這些代理商所控制。國產影片的賣座率受到嚴重影響。這種情況引起了普遍的不滿。巴基斯坦電影界多次呼籲政府採取措施。保護本國的電影業,為此還發生了有組織的抗議運動。面對這種情況,巴基斯坦政府陸續作出一些規定,如進口一部印度影片,必須同時出口一部國產影片;東巴基斯坦進口的影片不得在西巴基斯坦放映,反之也同樣。後來還規定影院必須以85%的放映時間放映本國影片。與此同時,一些巴基斯坦製片人也宣布要拍出自己的優秀影片。達烏德·姜德導演的《薩西》(1954)和安瓦爾·格瑪爾導演的《隱姓埋名的人》(1954)取得了成功。新的政策和巴基斯坦電影界的努力推動了巴基斯坦電影業的發展。1955年,影片產量上升到19部,一些原來熱衷於發行印度影片的發行人也開始為發展本國電影而努力。如阿迦G.A.古爾於1954年在拉合爾建立了常新電影製片廠。同年,賽義德A.哈龍在卡拉奇創建了東方電影製片廠。他憑借哈龍家族的影響,獲得了「科倫坡計劃」提供的全套製片廠設備。東方電影製片廠很快拍出了《選擇》(1955)、《還是處女的寡婦》(1956)等影片,還拍了第一部信德語影片,大大推動了卡拉奇的電影業。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又決定禁映1954年7月以前進口的618部印度電影,以保護本國電影業的發展。
Ⅱ 印度的良心阿米爾·汗如何用電影改變國家
1965年生於孟買阿米爾汗,從八歲開始電影生涯,可以說他是印度電影的名片他在裡面印度在中國的影響力不亞於成龍在中國」劉德華,中國」它被稱為。他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真誠善良,熱心公益,關心國家社會他對社會弱勢群體充滿同情,多次流露真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因此,他也被稱為「印度良知」。
通過幽默的方式,影片討論了填鴨式教育、拜金主義與貧富差距隨著情節的曲折,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思考教育的最大本質是實踐能力,而不是理論知識這部電影也喚醒了當今社會,教學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個人興趣的發展,不能扼殺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強加於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他們應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權利。
Ⅲ 曾完爆印度的寶萊塢的香港電影,為何如今會反被寶萊塢電影遠遠給超越了
曾完爆印度的寶萊塢的香港電影,為何如今會反被寶萊塢電影遠遠給超越了呢,其實這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結果,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內容:
三、香港電影退步到本地化,印度寶萊塢走向國際化:
香港電影逐漸走入本地化的圈子裡面,沒有和中國文化結合,也沒有結合國際文化,寶萊塢現在開始發展國際化,因此他們的水平超越了香港電影。
Ⅳ 怎樣樂觀的評價印度的電影產業印度的電影產業發現的趨勢是怎樣的
以下答案摘自我回答的另外一個問題。如果題主認為不充分我還可以再補充。
印度電影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一直以來印度對外文化輸出的關鍵就是電影。除了本國國民,還有移居海外的印度人,甚至其他國家的人,越來越多地成為印度電影的受眾並且為影片中悠揚的音樂、動人的舞姿所打動。印度電影不是音樂劇也不是單純的歌舞片,而是流動的鮮活的生命。因為電影是印度百姓娛樂生活的主要部分,可以說基本取代了電視等其它媒體。所以也不難理解依靠這么堅實的群眾基礎,電影業如何不興旺。
近幾年的印度電影,除了年輕一輩的演員還是以題材更為新穎、內容更為豐富的影片出道之外,前輩電影人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了印度社會本身。他們開始意識到電影這么被觀眾所喜愛,這么被觀眾所接受,它發揮的作用就不能只是娛樂,更多的是要讓人們領悟和學習,自己所在的這篇土地,它多麼神奇美麗,又有多少問題讓人心碎。印度電影從傳統的愛情片、宗教歷史題材片開始向一種教育性更強的電影類型在發展。
Ⅳ 你如何看待近些年印度的電影製作
其實並不只是最近很多年的印度電影收獲了許多好評,印度電影一直來說都是一個在電影文化方面上的輸出國,像前幾年阿米爾·汗主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就是印度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印度電影廣泛的為大眾所接受,大概是在《摔跤把爸爸》這部電影上映之後,開始廣泛的引起國人的關注,印度電影中具有兩大特色,一是反抗,二是歌舞。
其次是歌舞,印度這個國家非常出名的一個特色就是非常能歌善舞,而這些也在他們的電影中有所體現,他們的電影中經常會穿插一些歌曲和舞蹈,使得整個電影充滿印度風格,其實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中國電影充滿了中國風一樣,一個充滿民族特色並且表現的非常好的電影,自然會收獲到很多人好評。
Ⅵ 關於二戰保護放電報的印度安人的美國電影
《風語者》尼古拉斯凱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初期,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總能用各種方法破譯美軍的密電碼,這令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42年,幾百名印第安納瓦霍族人被徵召入伍,因為他們的語言沒有外族人能夠聽懂,所以美軍將他們訓練成了專門的譯電員,人稱「風語者」。作為美國海軍的秘密武器,每個「風語者」都肩負著美軍的至高機密,因此,他們也受到了特別的「照顧」——每個納瓦霍譯電員都由一名海軍士兵貼身保護,一方面確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譯電員即將被日軍俘獲,保護者必須殺死他以保證密碼不外泄。 海軍陸戰隊員喬·安德斯(尼古拉斯·凱奇飾)就是一名譯電員保護者,他奉命保護一個名叫本·亞茲(亞當·比奇飾)的納瓦霍士兵。在殘酷的塞班島戰役中,被俘的命運就在眼前,執掌他人生殺大權的喬陷入了道德與軍命兩難的抉擇:他到底能不能、該不該在緊急關頭殺死已經和自己
Ⅶ 為什麼印度的電影不能再中國公映
不是不能,的確有公映過,就近說三傻大鬧寶萊塢,就遠說流浪者....國內的確都放過
只是印度電影在中國放映的太少了 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印度電影相對於其他國家它主要依賴的是國內市場,不太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印度國內有著特別龐大的觀眾群體,再加上南亞東南亞其他國家,基本就能維持。當然隨著拍攝成本的一步步提升近年來的印度電影也開始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
但是那也只是針對,比如北美,比如英國這些有很多印度裔的地方,而非中國。中國市場對印度電影來說真心陌生,也就意味著風險。文化背景觀影習慣觀眾群體都有差異,在中國看印度電影了解印度電影的終究是少數派非主流,所以這些給印度電影走向國內製造了一些困難
還有就是國內這個電影引進...大多都是進比如美國大片..因為有人看有固定的觀眾群體。而印度電影一方面國內看的人太少一方面我猜是不是出於保護國產電影考慮呢...寶萊塢雖然比不上好萊塢但是好歹人家的電影產業比我們健全比我們發達...老百姓一大半看好萊塢,剩下的大多數看寶萊塢,國產的片子怎麼辦。還有就是覺得中印,其實這兩個國家缺少文化上的交流,彼此不了解的太多,就會有隔閡。
Ⅷ 印度電影對我們有何影響
隨著中國觀眾越來越多接觸到域外電影文化,以及印度寶萊塢風格本身的流變,以往國人對印度電影「唱唱跳跳」的觀念正在改變。中國的老鄰居正在用電影改變它的國際形象,背後則是電影作為文化產品融入全球化後的必然結果。
可能很少人知道,現在在印度看電影之前是要起立唱國歌的,因此看到最後賽場響徹國歌一段,我想到印度觀眾為了看場電影要起立兩次,笑場了。而更有意思的是,奏完國歌之後現場觀賽的穆斯林小女孩高呼了一聲「印度必勝」!大家或許不會忘記,帶她來看比賽的父親,正是一直低價給吉塔一家供應雞肉的人。一個崇尚素食的印度教徒的女兒,吃著穆斯林養的雞贏得了國際摔跤比賽金牌。影片的民族訴求,一切盡在不言中。無論從商業成熟度還是社會議題開放度而言,印度電影都堪為中國電影的老師。
Ⅸ 印度為保護本國企業將採取什麼措施
「對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板徵收兩年關稅。第一年收25%,第二年上半年降至20%,下半年降至15%。」印度商工部下設外貿總局(Directorate General of Trade Restrictions ,簡稱DGTR)在向政府提交的報告中提出如上建議。
可再生能源開發公司負責人Sunil Jain表示:「這樣會使太陽能板的關稅上漲54派沙(paise,100派沙=1盧比),每單位的產品從2.50—2.75盧比漲到超過3盧比。」
印度約90%的太陽能板都是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因為進口設備比本地設備價格低25%—30%。
來源:觀察者網
Ⅹ 求一部關於印度殖民地時期的電影
布魯斯威利斯演的
太陽之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