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Dunkirk)》
看電影《敦刻爾克》其實是因為對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個人崇拜吧,因為他是在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政治家,甚至有人認為他的《二戰回憶錄》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勝利國中的一位領導人對自己的粉飾、也可以說是自誇自己的豐功偉績。
《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中,從頭到尾都營造了一種悲壯的氣氛,可能是因為音樂製作人的用心良苦。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覺得是很震撼的。電影首映的時候,我跟幾位好友看了最早一個場次的,早上十點。因為是大學狗,那個時候還沒有開學,所以影廳裡面就只有包括我在內的四個人。因為我們幾個人對丘吉爾的評價近乎一致,可能是因為丘吉爾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發表的那一篇著名的演講,這篇演講,在電影《敦刻爾克》的最後由英國的一名年輕士兵在撤退回國的火車上讀報紙的時候念了出來,以此作為電影的結尾。
諾蘭的最新作其實還是足夠吸引人的,況且二戰這個選題,就決定了這部電影處在一個很高的起點。敦刻爾克大撤退跟中國抗日戰爭(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撤退到西南大後方是同樣的戰術。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戰爭的殘酷,並不是通過德意日聯盟的屠戮,而是用英國人的堅韌來極力渲染一種悲壯的氣息,告訴人們:正義必勝。
影片中,讓人影響最深刻的就是一群年輕的小夥子在戰爭中的各種矛盾和沖突,英法盟軍之間微妙的關系,甚至在結盟的時候,一群英國的士兵在確認當中一個小夥子是法國人的時候,想要把他趕下船,減少負重。我當時是覺得很心酸的,但是影片最後英國海軍上校說:我要留下,去幫助法國人。這就重新燃起一種正義的聯盟之感。
這是一部然人感受到「偉大的英國人」的影片,或許對於每個國家都一樣。英國政府想民眾徵集船隻,因為驅逐艦會被敵軍擊沉。這樣看起來有點像中國的小米加步槍,但是確實有效的。
⑵ 《敦刻爾克》電影解析是怎麼樣的
敦刻爾克海灘危機四伏,德軍的飛機不時地發動襲擊,許多趕來救援的船隻都被擊沉,這導致了大量的船舶機油泄漏到海水中。
船舶機油使用的是重油,含碳量高達85%,粘度也有150左右,主要成分是膠質和瀝青質,非常的黏稠。大量的有機物質在海水的運動中攪動翻騰,形成了泡沫,被沖上了海灘。或許可以將他們理解為:油沫。
敦刻爾克是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城市的形態和地理位置就覺得它是要發展第一產業的了,主要行業包括鋼鐵,食品加工,煉油,造船和化工。
工廠污水、洗滌劑、化肥殘留物順其自然地成為了工業廢品,傾倒入大海。而且據調查,敦刻爾克市的污水排水系統在當時並不發達,有些污水似乎是沒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向大海,為海灘泡沫的產生提供了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劇情介紹: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芬恩·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哈里·斯泰爾斯飾)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馬克·里朗斯飾)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巴里·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⑶ 怎麼評價《敦刻爾克》這部電影
昨天下午我更和我的室友兩個人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的是二戰時期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事情。這部電影有三條主線,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有點蒙,一開始覺得應該是一個場面特別宏大的影片剛開始非常的失望,但是到了最後我深深的被這部影片所吸引了。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下面說一說我的感受。
第三條主線就是法瑞爾在空中勇敢的和對方戰斗的事情了,德軍為了堵截英國軍隊撤退,派出了大量的空軍來堵截,但是英國的飛機只有三架,最後只剩下了一架戰斗機了,而且油量不足,但是他沒有放棄,通過自己的努力擊落了一架戰斗機,又利用最後的滑翔的機會擊落了最後一架飛機,把士兵從絕望當中救了回來,最後他被德國人活捉了,犧牲了自己。這是一種風險精神,在戰斗的時候沒油什麼大場面,但是他的那種堅持的性格非常的容易感觀眾,記得當時我還為他加油,希望他能夠早一點的擊敗敵機。
三條主線緊密相連,讓我看到了一個戰敗的國家,一個沒有放棄的國家。還有一些偉大的士兵。非常值得大家去電影院看一看。
⑷ 怎麼評價電影《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一部特別的電影,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戰爭片,看不到常見的戰爭片里都有的那些情節,例如生離死別,政治博弈,戰爭愛情,等等。它的重點,是「戰爭的感覺」和「戰爭中人的感受」。
整部電影,就是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緊張的段落里,走向情緒的極致。
⑸ 如何評價電影《敦克爾克》
《敦刻爾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戰爭歷史片。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跡,也是盟軍和納粹的歷史性轉折點。諾蘭直接把一個真實歷史事件,用自己獨有的電影風格,改成了諾蘭版的敦刻爾克。
影片幾乎使用全IMAX-77mm拍攝,整部影片的台詞非常少,伴隨著漢斯季默配樂大師的音樂,讓觀眾體驗前所未有的陸海空交叉視聽,體驗前所未有的歷史真實。
《敦刻爾克》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8.6,但是票房卻不如人意。前幾天剛去看完《敦刻爾克》,說實話有一些小失望。本以為諾蘭的電影應該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樣的超級大片。但《敦刻爾克》在我看來並不是這么好看。影片的故事情節過於平淡,對白又少。影片中關於陸海空三段敘事,諾蘭用一周,一天,一小時的極簡方式來進行敘述,看似將劇情簡單化了,但實際上卻使觀眾有些霧里來雲里去。
但是不論如何,《敦刻爾克》是諾蘭的第一部戰爭片,作為一個諾蘭迷,都應該去影院觀看一次,用100分鍾去「經歷」,「體驗」一次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我看來,《敦克爾克》算得上是諾蘭作品裡水平一般以下的電影了,票房少很正常,市場的反應很客觀,好作品大家不會冷落,而不是對《敦克爾克》有偏見。
首先,《敦克爾克》電影的主題很散,很多影評人解讀了影片的反戰主題,其實通篇看完並沒有鮮明的印象,不是憑借幾個恐懼和死亡的鏡頭就能解決的。
其次,影片對戰爭的刻畫不立體,不深入,戰爭題材近了可以和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對比下,遠的還有大把的二戰題材片子,人物分散,對白無力,最終導致劇情毫無張力。
當然,正是因為對諾蘭的高預期,所以才提出如此不足。電影的畫面和音效還是牛B閃電的,吊打無數戰爭影片。
⑹ 如何評價戰爭電影《敦刻爾克》
嚴格説《敦刻爾克》並不是一部史詩片,不是一部「全景式」戰爭電影。
⑺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 》
《敦刻爾克》是一部場面壯觀但不空洞的好萊塢影片。其出色之處不僅在於其雄心與精美拍攝,更在於編劇兼導演諾蘭在其情感細節中注入很多心思。《敦刻爾克》將歷史事件呈現出來,就像從迷失世界中傳遞出一個信息。克里斯托弗·諾蘭則自始至終都保持了《敦刻爾克》情節的緊張感。除了敘事手法,諾蘭還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就是不近距離地向觀眾展現敵人,敵人最多出現在飛過頭頂的飛機的主觀鏡頭里。這增加了影片的懸念,讓觀眾隨時都能感覺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⑻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
整個電影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第三,突出歷史是小人物創造的。按道理,這么一部戰爭電影,至少英國首相丘吉爾要出現吧,但卻沒有,全程在結尾的時候是一個士兵讀出來了他的演講,而整個電影的很多畫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來表達的,這說明了一個點,就是歷史是被每個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不論這部電影的評價怎麼樣,歷史的確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當年確實存在過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它拍得多麼好看,而是:請銘記歷史,愛好和平。
⑼ 對於電影《敦刻爾克》(Dunkirk)應該如何評價
《敦刻爾克》是一部商業與藝術結合得相當不錯的電影。《敦刻爾克》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幾乎可以與《鋼琴家》《辛德勒的名單》等頂尖的戰爭片相媲美。
導演用這部作品告誡了當代人和平的重要,尤其喚醒了人們對於現代生活的珍惜之情,硝煙之下的生命都是無辜的生靈,只願和平永存,善意綿延。
《敦刻爾克》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⑽ 《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評價怎麼樣
該片用細節而不是英雄主義來打動觀眾,是一部飽含藝術的商業電影。全片場面壯觀但不空洞,其出色之處不僅在於其雄心與精美的拍攝,更在於編劇兼導演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其情感細節中注入的很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