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把照片裁剪成電影比例(2.35:1),但是想要預留上下的黑邊,請問怎麼操作
剪裁,比例框輸入2.35:1,選取喜歡的區域剪裁,然後編輯(還是圖像來著),畫布大小,單位選像素,然後自己計算長邊像素/16×9為短邊像素,輸入,背景色選黑色,完成
② 我們經常下載電影進行觀看,怎樣區分如何區分比例是否為21:9
太簡單了 在手機上去看這個電影然後直接截屏 截屏後用「快圖瀏覽」app去編輯在裁剪比例里去自定義裁剪比例,去設置成相應的比例去看裁剪後的黑邊。電腦上看有沒有快圖瀏覽這款軟體 或相同的軟體,如果會用ps軟體的話就更好區分了
③ 抖音影視剪輯的尺寸
抖音的視頻尺寸一般為寬高9:16的比例,解析度為540*960。也可以使用更高解析度的視頻,例如720/1280、1080/1920等。也就是抖音視頻尺寸沒有固定,選擇需要的解析度就好,解析度越高越清晰。
一般為寬高9:16的比例,解析度540*960為主,這是大部分的尺寸,另外也可以使用720/1280、1080/1920或更高解析度的視頻,解析度越高越清晰,視頻的尺寸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調整大小,這里是沒有固定的。
④ 想問下18:9畫幅如何裁剪上下的數值是多少軟體Final Cut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要加黑邊:
很多電影用的寬熒幕比例 比如 2.35:1 ,也就是說實際畫面是填不滿16:9的屏幕的, 如果還是用普通方法壓制 , 就會出現電影被拉高變形的情況,這時候需要加上下黑邊
4:3比例見的多 也就是說 16:9屏幕不足夠高度顯示 , 這時候希望滿屏幕顯示又希望看起來不是扁扁的 ,就可以裁剪高度到一定比例以達到16:9顯示,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保持內容不裁剪而加左右黑邊也可以, 方法和上面情況類似
如果源素材是16:9的話你用播放器默認的播放模式播放(不自動填充屏幕那種)其實是有黑邊的,只要播放平台是16:9的播放就不會變形就沒必要加黑邊,或者說為了加字幕而加黑邊再在黑邊上加字幕也沒必要加(個人觀點)
下面講一下加黑邊,用WisMencoder壓片:(拿需要在PSP上面播放作為教程例子)
首先計算這個片源在PSP上需要的高度是多少
如何計算呢 如下公式:848/352=480/高度(WisMencoder裡面的高度解析度, 這樣計算出來了 高度的解析度=200 ; 那麼在WisMencoder裡面填入相應的高度解析度值 , 比如對於這個片子來說是200 ,同時選中後裁減 。
接下來選中字幕選項 在上下黑邊處填入72 ,為什麼是72呢? 200+72=272 這就是我們需要加的黑邊了 。
同樣道理 如果上面一步你得到的高度解析度如果是X, 那麼應該填入的黑邊高度就是272-X 這樣就能保證影片的比例正常了,到這里就能保證電影不變形了, 設置完畢。
下面介紹壓制4:3影片裁邊的方法:(拿需要在PSP上面播放作為教程例子)
對於PSP來說 高度太大了 ,需要裁剪上邊和下邊的一些象素以達到16:9的比例。首先需要計算需要裁剪多少 ,720/X=480/272 ; 得出X=408
在相應位置填入如下數值 , 同時記得選上先裁剪 ,這樣裁剪下來的片子並不是最中間的 ,接下來是第二步,如何裁最中間部分內容
計算如下
片源高度是480 裁剪的需要的高度是408 ,480-408=72, 也就是72象素是不需要的 72/2=36 ,裁36 ,下面裁36 72/2=36
⑤ 電影的比例是多少好像不是16:9.
這叫解析度/清晰度
DVD是480P的
HDTV高清是指720P(1280×720)
16:9是顯示器寬高比的概念,跟電影是否清晰無關。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寬銀幕電影的左右跨度要比以前的電影寬度要大,因此寬銀幕電影的寬高比要比方形電視屏幕的寬高比大很多。由於大的畫面效果在盡力模仿我們平時看周圍事物的結果,因此這樣的畫面效果也會給觀眾帶來更加強烈和真實的效果。寬銀幕電影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進和完善,最終成為了電影工業的選擇標准。現在,電影業界有著多種多樣的畫面比例格式,但有兩種「標准」比例占據著主導地位:學院寬銀幕(Academy Flat,1.85:1)和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Scope,2.35:1)。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mm膠片)等。
⑥ 現在的電影畫面比例還是16:9嗎怎麼感覺超過了
其實應該是64:27
你看看吧:
普通4:3
寬屏4×4:3×3=16:9
電影4×4×4:3×3×3=64:27≈2.37:1
在專業電影剪輯軟體中,為了簡便運算,用的是2.35:1
__以上是我2012年的回答.
近期對很多藍光原盤截圖測量以後發現,現在用的標准已經變成2.4:1這個比例了.也就是1920x800
⑦ 電影比例是什麼
4:3。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電影比例產生電影感的方法
要讓影片直觀產生「電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將比例修改為現在流行的2.39:1(寬比高)比例,讓16:9的畫面產生黑邊,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會 看到一段對白介紹結束後,畫面轉到由很多空鏡頭(ex.景物)組成的橋段的時候,上下就會慢慢的跑出黑邊來。
看到這邊時,我們心中就會知道 ,有好戲可看了,甚至是電玩游戲,常常玩到一個關卡結束,就會跑出劇情的過場畫面,這時候上下通常也會跑出黑邊來,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來的畫面不是 游戲,而是劇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種種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電影畫面比例。
不過,不是每一次產生黑邊都是在模仿電影感,有時是為了讓畫面不要超螢幕,像是早期電視通常為4:3,但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時 ,就得產生黑邊來,避免畫面超出螢幕范圍,這也就是為何有時看電視時,畫面會被整個黑框包圍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視頻比例
⑧ 小米相機電影模式是什麼比例
20:11。
電影模式的畫面比例只有4032*2268,也就是20:11的比例,比21:9的長寬比還要小一點。
電影模式的畫面就是通過裁剪形成的,從技術難度上來看,其實並不難。但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功能,與普通人像模式比起來,電影模式的那種畫面感一下子就會強非常多。用來近距離拍攝一些體積相對較小的物體,即使我們去拍人像,大部人也都是人臉或者是上半身。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背景虛化,其實畫面的主體大小自然就會與畫面比例相契合,主體天然就是比較突出的。從虛化效果上來看,畫面中靠後的「香江大戲棚」在電影模式中有更好的虛化效果,遠處的燈籠和朦朧的黃色燈光,讓整個畫面都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⑨ 電影銀幕的比例:1.85:1和16:9 說的是一種尺寸么 就像1.33:1和4:3說的是一種尺寸么
是電影的畫面比例。1.33:1和4:3說的是一種尺寸。
寬高比是指圖像寬度和高度的相對關系。在電影術語中,我們總是用小數指寬,用1指高,比如1.33:1、1.66:1和1.85:1等等。
而在視頻術語中,我們則用整數代表:4:3、16:9。視頻寬高比與電影寬高比的轉換很簡單,用高值除以寬值即可。例如,4÷3=1.33。
16:9是1.78:1,1.85:1比16:9高度要低。
1.78:1的720P電影的解析度是1280x720。
1.85:1上下黑邊切除後是1280x690。
現在的HDTV或者藍光版修復畫面比例為1.85:1的老片時會特意上下加黑邊,或者左右剪掉一部分改成1.78:1。
對攝影指導和導演來說,使用哪種畫幅寬高比是一個在創作上關鍵性的決定。它構建了用以講述故事的畫布,也能塑造故事對觀眾情感的影響。
(9)電影裁剪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在電影發展初期,僅有一個基本寬高比:1.33:1,這一標準的形成要歸功於威廉·肯尼迪·迪克森(WilliamKennedyDickson)。他在當時為托馬斯·愛迪生(ThomasEdison)工作。
威廉被布置了任務,將伊士曼柯達(East-manKodak)的彈性膠片用在愛迪生的Kinetoscope電影放映機中,來循環放映動態影像。
迪金森選用了35mm寬的膠片,膠片兩邊都有我們稱之為「愛迪生片孔」的孔洞,他決定每一幀為4個片孔的高度。由此便產生了尺寸為0.95x0.735英寸的圖像,這個尺寸的圖像在影院放映中又被略微剪裁,產生了1.33:1的畫幅寬高比。
參考資料:網路-屏幕比例
⑩ 視頻怎麼裁剪成16:9的比例
首先需要將相機的視頻放置於電腦中,然後打開電腦上的快剪輯軟體,點擊上方的新建視頻。點擊「專業模式」選項。點擊右上方的「本地視頻」。選擇自己相機拍攝的視頻,然後點擊打開。
在編輯頁面,選中下方編輯欄中的視頻,點擊上方工具欄中的筆的圖標,也就是編輯工具。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裁剪。將右側欄中的裁剪比例更改為16: 9,然後點擊完成。此時回到編輯頁面,點擊下方的「保存導出」即可將相機拍攝的視頻進行設置成16: 9的畫面的視頻。
16:9是指顯示器的寬高比,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兩隻眼睛的視野范圍是一個長寬比例為16:9的長方形,所以電視、顯示器行業根據這個的黃金比例尺寸設計產品。
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兩隻眼睛的視野范圍並不是方的,而是一個長寬比例為16:9的長方形。所以,為了讓電視畫面更加符合人眼的視覺比例,如今的電影和連續劇大部分都做成了16:9的長方形畫面,也稱為寬銀幕、寬屏等等,未來的高清晰數字電視節目也都是16:9的。
這種新風氣的掀起,是源於科學家發現了人體眼睛的瞳孔比例也剛好是16:9,這個重大的發現也就帶來了電視行業的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