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溫暖治癒動畫電影(求助超大閱片量的神宅們)
《入殮師》、《大魚》、《陽光小美女》、《放牛班的春天》、《天使愛美麗》、《菊次郎的夏天》、《天堂電影院》、《蝴蝶》、《藍色大門》、《曾經》、《諾丁山》、《真愛至上》、《幸福終點站》、《西雅圖夜未眠》、《當幸福來敲門》
望採納
㈡ 學習電影方面的大學生一年的閱片量大概要多少才能讓自己學好專業
一本都不看
㈢ 豆瓣上有些人有很高的閱片量,他們真看過這些電影嗎
這個很難判斷吧……真正愛影之人,幾千的觀影數目是正常的,而即使是不算非常愛看電影的人,我的一個朋友因為上學無聊所以經常看電影,也整出個幾千部已看來,經來累月的積累,並非很難實現。
而其實是沒看過純裝13的可能也有,豆瓣裝13的多了去了……標記已看可以在動態上顯示,可以增加和友鄰的共同喜好,更可以在側面反映自己有多博覽……這種貨也是存在的。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各種短片、預告、動畫、花絮時間上並不長,很快就能看完一部,我就一次晚上看了十多部的動畫短片,這樣積累下來就快的了。
總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此之前,我們只能猜測會有上述幾種可能性,而不能作出斷言。
不過其實可以通過廣播來略窺一二,有人經常一次性添加許多部的電影,且比較頻繁,是第二者的可能性就提高了。不過這也要綜合許多方面來看的,我偶爾也會批量標記小時候看過的舊片啦。
㈣ 北電的電影碩士難度如何
1、考取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總體難度【相對容易】。
2、考研難易主要看招生單位所處的地域、名氣、排名等,因為報考生源不同。一般來說發達地區特別是大城市的重點大學都難考,而非重點大學則相對好考。北京電影學院是【非211高校】,所在城市位於【北京】。
㈤ 電影,有哪些系統性地提高閱片量的辦法
醫學影像學發展新形勢有著不斷的發展。 在新世紀,知識與經濟的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流。其中,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將是跨世紀科學發展的主要學科。 現代醫學是循證醫學,醫學影像學包涵了多種影像檢查、治療手段,已成為臨床最大的證源。值得一提的是,醫學影像學發展的趨勢是多種影像檢查手段的融合和優化選擇。此外,醫學影像學專業內部也需要信息交流和相互融合。 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表現為幾個方面,圖像數字化是影像發展的基本需要;設備網路化可以提高設備的使用及保障效率;診斷綜合化能優化多種影像檢查,提高診斷的准確率;分組系統化能更緊密的與臨床結合,充分發揮綜合影像的優勢;而存檔無片化則是實現數字化管理。 影像全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 影像科室的數字化是醫院數字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的主要優點表現為:能夠簡化和精確科室管理,提供全新的數字影像閱片方式;減少煩瑣的檔案管理;完整保留圖像數據,對科研、教學和解決未來可能的法律糾紛是最好的保障;減少膠片用量,節省相機、洗片機葯水。 影像科室的數字化還是臨床科室的需求。影像信息為臨床所用,在臨床診治過程中,特別能使急診科、手術室這些急需看到影像的部門迅速得到影像資料,提高急診、急救水平,明顯地加快醫療程序,並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此外,影像科室的數字化也是學科發展的需求,影像資料的數字化是影像資源共享與遠程會診的前提,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醫院可實現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此外,數字化也為醫護人員提供了大量可隨意調用的影像數據和資料,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數字化大影像學 醫院數字化建設是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和醫學結合的產物,它是影像學發展的必然,也是整個科學發展的必然。科學發展到今天,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都得到了充分發展,它們結合的產物是現在數字化影像發展的起源和基礎。數字化影像學的主要優點表現為:能將模擬死圖像變成可再用或數據,進一步將二維的平面圖像變成多維的立體圖像;可以使影像定量診斷成為可能;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醫學影像視觀、使用、存儲和管理方式。 數字化影像是把過去的模擬圖像變成了可再用的數據。過去,醫院給病人的是一張X光片,它只能記錄病人在當前條件下的影像,不能通過它看到新的東西。而數字化把影像變成一種活的數據,能把過去二維的平面圖像變成多維的立體圖像,從過去的只有一個平面和長寬變成了一個長、寬、高或者前後、左右、上下的立體圖像。 由於引入的功能不同,醫學影像學本身不僅反映三維立體結構,同時還包括諸如時間、解析度等元素。在功能變化中,我們稱其為四維圖像。過去我們只能進行定性判定,沒有確切的數據對患者的片子做定量判定。現在,藉助數字化影像,我們可以對這些做出准確測量。例如通過對患者影像CT值的測量,可以明確得出其病變的組織類型,從而做出診斷。 在數字化平台的基礎上,藉助數字化影像,我們可以清楚顯示出整個血管走行,甚至可以看到器官末梢的微細血管分支,這有利於我們探討血管的病變。 大影像及全數字化的標准 影像全數字化的標准應該表現為:放射科的全部檢查設備(XR、CT、MRI、DSA 等)都必須實現數字化;所有以顯示人體器官和組織大體形態學信息作為診斷目的的影像檢查手段(BU、NM)都必須實現數字化;醫院所有與影像診斷、治療相關的信息(申請、報告等)都必須實現數字化。 大影像的標准主要表現為組成診斷和治療兼備的現代醫學影像學科,包括放射(含XR、CT、MRI、DSA)、超聲、核醫學等多種診斷性成像技術和介入治療技術。同時在放射科內實現以系統分組而不是設備劃分。所謂系統分組,主要是指現代醫學影像學在分組時按照臨床學科的設置,從系統上劃分,這樣能同時綜合放射、超聲、核醫學等所有資料,這對病人的診斷來說也可以提供更多依據。這就是大影像,這樣才能使整個數字影像資料能夠互相利用起來。 全數字化大影像的意義 醫院實現全數字化為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如圖像調控、觀片模式、診斷質量、傳輸歸檔、信息交流、管理奠定了基礎。 它為臨床參考調閱影像提供了最佳便捷模式,同時遠程會診解決了邊遠地區百姓就醫的問題,促進了醫學影像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此外,全數字化提升了醫學影像學的平台,與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和醫學生物工程的結合將加速預防和診治技術的更新(PET-CT、MRI-CT)。 大影像學有利於醫院各種影像技術之間的選擇優化、信息互補,能夠實現診斷與治療之間的密切結合,極大地促進了醫學影像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同時還有利於國家級、多層次、高水平綜合影像科研項目的申報。 而全數字化大影像學則可以起到1+1≥2的效果,它是對醫學影像視觀、使用、存儲和管理方式的徹底改革。 數字化影像能夠徹底改變傳統醫學影像視觀。傳統的視觀一般是熒光屏透視或看膠片,而現在我們有很多種方法,藉助數字影像,我們在影像資料的使用上有了新的處理,其中包括存儲的管理方式。 數字化影像能帶給我們無窮的好處,數字化建設首先能夠滿足科室的需要,簡化科室的管理,可以減少醫生的勞動強度,並保留病人原始就診數據,從而使醫生在做診斷時更精細,對醫生的科研、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解決未來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 醫學影像學的發展,使醫生對圖像的調閱、圖像質量的控制等有了更大的主動性。而且,它也使得醫生工作的關鍵模式發生了改變。過去醫生看病人的CT片,都是一張一張來看的,而現在掃一個病人的圖像,就有1000幅圖像,一天下來會產生萬幅圖像,醫生根本沒法徹底看完這些片子。現在藉助醫學影像學,可以先對這些片子進行後處理,使之融合成為一個三維立體,這樣醫生就可以先看立體圖像。數字影像對診斷質量、圖文控制、傳輸歸檔、信息的交流以及科室管理等都奠定了基礎。它為臨床參考影像提供了一個最佳便捷的模式,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和邊緣問題。 必須指出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的確給我們提供了極大方便,也促進了醫學影像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它和生物技術、基因工程以及醫學工程的結合,會加速新技術的更新。 數字化大影像學面臨的挑戰 由於歷史原因,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的放射、超聲和核醫學都是獨立科室,甚至放射科內的XR、CT、MRI都各自為戰。很多醫院受舊觀念束縛,在實施方面存在誤區,理想一步到位,只看到醫療設備的更新,忽視了醫院設備全數字化的重要性。因此,各級醫院應該提高對數字化大影像學的認識,更新觀念,積極推進其在醫院的應用。
㈥ 昆汀抄了這么多電影 名導們都知道嗎
昆汀抄了這么多電影
名導們都知道嗎?
繼《姜戈》之後,昆汀的新作《八惡人》終於要在11月上映了,光聽名字就是「抄」黑澤明的,請一起期待吧。
昆汀·塔倫蒂諾做導演喜歡「借鑒」其它電影作品,早已不是秘密。粉絲們說他是致敬,也有人說他這是抄襲。但昆汀自己都說了「我的片子里都是抄襲,根本就不是他媽的致敬」。熱心網友Jacob T. Swinney剪出一個視頻,將昆汀電影中「抄襲」的鏡頭和原作分頻對比,名曰「三分鍾的天才導演」。天哪,如果不是真愛粉,哪能這么煞費苦心。
誰都知道,前錄像帶租賃店店員昆汀閱片無數(據說有20000部之多),他當上導演後,一沒靈感就各種看片。2012年要拍《被解救的姜戈》時,他就給劇組成員准備了一份有數十部西部片的片單,讓大家先把片看完再開拍。
這份片單我們沒法全知道,但從Jacob T. Swinney的視頻里,可以發現昆汀擁有驚人的閱片量:
從1920年代默片末期的德國科幻片(弗里茨·朗),到義大利經典西部片(賽爾喬·萊昂內、塞吉奧·考布西);從法國電影新浪潮(讓-呂克·戈達爾)到邵氏拳腳功夫片(鄭昌華);從偉大的約翰·福特到天才導演奧遜·威爾斯;從懸疑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黑色電影大師羅伯特·奧爾德里奇,到港片大師林嶺東;從去年去世的「大滿貫」導演邁克·尼科爾斯,從洪金寶執導的李小龍遺作功夫片,到日本武士電影、美國家庭動畫喜劇……可謂應有盡有。
而借鑒方式呢,從劇情細節、演員動作,到畫面構圖、場景搭建、打光、音樂,甚至片名出來的方式,都學了個十足。
我們不妨就按視頻的順序,統計一下昆汀這幾部名片的偷師對象:
《落水狗》(1992)——
《龍虎風雲》(1987)、《姜戈》(1966)
《低俗小說》(1994)——
Band of outsiders(1964)、《八部半》 (1963)、《戰士幫》 (1979) 、《驚魂記》(精神病患者)(1960)、《死吻》 (1955)、《摩登原始人》 (1960)
《危險關系》 (1997)——
《超級猛女》 (1973) 、《畢業生》 (1967)
《殺死比爾1》(2003)——
《公民凱恩》(1941)、Goke,Body Snatcher From Hell(1968)、《修羅雪姬》(1973)、city of the living dead(1980)、
《黑色星期日》 (1977)、《死亡游戲》(1978)、《米勒的十字路口》 (1990)、death rides a horse(1966)、《極速60秒》 (1974)
《殺死比爾2》(2004)
samurai fiction(1998) 、《銀翼殺手》 (1982)、《搜索者》 (1956)、《西部往事》(1968)、《天下第一拳》 (1972)、《黃金三鏢客》 (1966)
《死亡證據》 (2007)——
《大車隊》 (1978) 、the bird with the crystal plumage(1970)
《無恥混蛋》 (2009)——
《不可饒恕》 (1992)、《大都會》 (1927)
《被解救的姜戈》 (2012) ——
《姜戈》 (1966)、《亂世佳人》 (1939) 、the great silence(1968)、a professional gun (1968)、《黃金三鏢客》 (1966)
㈦ 我現在很無聊,情緒低落,胃還難受 我閱片量已超500部 如果你能給我推薦極有震撼力的電影
我聽說過一個叫接觸未來,另外翻譯超時空接觸,說很好看,現在還存在我電腦里,老是忙沒親自看過。
㈧ 閱片量要到達多少才能接觸年代久遠的影史經典
你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其實閱片量雖然重要,但我覺得並不佔絕對作用。
對於那些年代久遠的老電影,大多數觀眾都會覺得無聊,無法堅持看完。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心志的成熟程度。
我就用我自己來舉例。本人閱片不敢說無數,但也是從小看到大,從最早的錄像帶到VCD到DVD,美國的電影看的多些。早期只看動作片、魔幻片、科幻片、災難片、恐怖片。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片量的提高,開始看劇情片、驚悚片。最後發展到現在,會看一些文藝片。其中都包括你說的年代久遠的影視經典。
為什麼我說閱片量不佔絕對作用?因為我的閱片量提升最快的時間段是在早期,那時大量的閱片量只是讓我對動作片等娛樂性強的電影產生了厭倦,這才開始嘗試觀看劇情片,當我看到一些經典的老劇情片時,我發現雖然我想看,但依然覺得這類老電影很無聊,無法堅持看完。於是我就只看一些較新的劇情片,慢慢覺得可以接受。
舉個例子,教父三部曲。早期擁有大量閱片量的我,忽然想看教父這部電影,但說實話,真心看不下去。就只是覺得這電影很牛逼,看了之後感覺自己也很有品位,但事實是,我那時還根本無法欣賞這種電影。早期之後,進入中期,我其實看的電影數量減少了很多。因為工作忙,煩心事多,看電影其實成了很奢侈的享受時間。也就是說早期的大量閱片量就像基本功一樣,給予你基礎的幫助,但並沒有給予你進入觀賞老電影門檻的能力。之後,隨著年齡的再度增長,心志的成長,忽然有一天,特別想看教父,於是一口氣看完。
我的觀後感是:並沒有說有多好看,但教父卻讓我感受到了大家族的溫馨,和電影細節處理的細膩。總之感覺過程很平靜,很安寧,很享受。
之後,我看電影一般看一些低成本的電影,題材不限,可以是劇情、恐怖、驚悚、動作等等,也不分國界。大片也看,但看的少。
但每到休息日,我都會選一部經典老片,泡一壺茶,安安靜靜的坐在沙發上,關上燈,欣賞。
不過我看的老電影也不會很老,因為太老的電影,我目前也是欣賞不來,也許以後可以吧,呵呵,誰知道呢。
㈨ 請問每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招收研究生的人數大概是多少
導演系每年招生不一樣。2015年導演系招生為9人(藝術碩士)。
2015年導演系招生只招收應屆、往屆本科畢業生,以及已獲得本科畢業證書的專升本人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要到北京至少3次,距離北京遠的同學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11月現場確認、1月初試、4月的復試都要求本人親自到北京,即使現場確認就3分鍾的事也要本人親自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