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陳可辛等,他們幾個誰在電影圈的地位高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因為他們這些大導演每個人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要是真的將他們弄出個排名,也只能是心中的個人排名。
而且要是比較權威的話,還得將他們獲得的獎項一一說出來,畢竟說到底名氣會騙人,但榮譽不會。
作為題目中四個導演中資歷最老的一位導演張藝謀,他獲得的獎項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也是幾位導演中獲得獎項最多的人。
所以綜合來說,題目上的四位導演,我覺得地位最高的就是張藝謀導演了,能跟其抗衡的華人導演應該只有李安和陳凱歌了,陳凱歌導演吃老本所以我就把他排除在外了。
『貳』 陳凱歌的電影票房一般,回報率也不是很高,為什麼投資人還會讓他繼續拍片給他燒錢呢
陳凱歌導演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即使是很多人並不清楚他到底拍過那些電影,但是很有趣的一點是對他的名字卻很是熟悉。而因為種種的原因,在一些稍微懂行點的人就會產生了一些疑問了,陳凱歌其實所拍攝的這些電影的票房都很是一般,而且回報率也並不高,可以說是很低了,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的投資人願意投資他去燒錢拍大片兒呢?
至於電影能不能上映,上映以後有沒有效果,或者是能不能回本,這些都沒什麼關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洗錢。總之,陳凱歌電影一般,但是仍有人願意投資,肯定是有原因的。你們怎麼看呢?
『叄』 陳凱歌再也沒拍出《霸王別姬》評價這么高、質量這么好的電影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陳凱歌,編劇是蘆葦。還有他們的大哥吳天明。
陳凱歌不知道張國榮能明白多少,只是瘋狂講著。講完張國榮站起來和他握手,說:「謝謝你給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陳凱歌回憶說:「這是一個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間。這樣的經驗只有這一次。」
拍這個電影找來張國榮、葛優、鞏俐、張豐毅助陣,顧長衛擔當攝影。拍完,蘆葦找張藝謀來看。張藝謀評價說這是學好萊塢學得最像的電影。那會兒好萊塢是個貶義詞,張藝謀一句話把蘆葦和陳凱歌氣得夠嗆。
1994年,《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邀請蘆葦做電影《風月》的編劇。蘆葦查了資料,發現故事只是源於坊間只言片語,沒有真實歷史依託。他說沒有真實感的故事不會精彩,陳凱歌不信,兩人不歡而散。從這里開始,陳凱歌的喜好一步步走向了魔幻題材。
再說,「哥哥」張國榮的離世,經典已經是過往了。像《霸王別姬》這樣的高評價影視作品再也不會出現了。
『肆』 陳凱歌的電影為什麼票房都那麼高
《妖貓傳》是由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紀盛凱影業、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張榕容、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影片於2017年12月22日中國上映。陳在國內雖然一直和張平起平坐,在國際上那可是相差得天差地別,張從90年代一直到新千年初期,都是國際上好評率最高影片回報率最大的導演之一,就算到了現在商業片負面新聞纏身的時候,前段時間美國媒體評選的世界好評率導演依然能排到23,而陳早就迭出前百,不知道排哪。所以張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上映的時候,都有各種媒體捧臭腳,美國報紙花兩頁正篇給英雄唱贊歌,法國媒體在戛納追著張的十面埋伏連環報道,給了接近滿分的評價日本就不用說了,從90現代知道現在,張都是其最愛的外國導演之一,最近的一部日劇都反映了。而陳的無極上映的時候,和張的牆里開花牆外香不一樣,陳是牆里牆外都爛透了,陳早年就兩部電影都在法國被授予金鬧鍾獎(年度最無聊電影),還有去好萊塢拍的那個溫柔得殺我,被影評人罵翻,在國外根本沒人捧他臭腳,要麼冷淡反映,要麼惡評連連
『伍』 陳凱歌所拍攝的電影,都有什麼風格
作為中國大陸第五代領軍人物導演陳凱歌,一直被人當作富有精英意識和批判意識的知識分子型導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學氣息的導演。既能寫得一手好字,也能習一手好文。陳凱歌四十年的導演經歷共出產了16部電影。
《霸王別姬》成了中國第一個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的導演,為華語電影樹立了難以逾越的豐碑,也以一部《無極》在中國電影商業化的浪潮中尷尬轉型,飽受爭議。他以駕馭歷史題材見長,也偶有涉足當代題材、嘗試玄幻類型,作者風格明顯,充滿人文情懷。
陳凱歌這么多年以來仔細算算也算是大大小小,好的壞的拍了十幾部作品了。但是現在說起來,能想起來的一定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而這部影片不僅在中國影響巨大,也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影響很大,這部電影還在1993年獲得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也是第一部獲得這一獎項的中國電影。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陸』 為什麼陳凱歌電影里的人物都不正常,大多比較癲狂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個藝術效果,以誇張的人物形象來凸顯想通過電影表達的情感。當一個人物被塑造的瘋瘋癲癲的時候,故事反而會變得更有質感,戲劇的沖突更是得到了強化,這個時候更能激發觀眾的感受力,憑借這人物形象去體會當時的環境和情感,也就是通俗說的讓觀眾更能夠感同身受,打動觀眾。
但是很遺憾,這種塑造人物採用的癲狂的藝術手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我只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當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說實話並沒有看懂講的是什麼,甚至是迷茫,但是再回想《妖貓傳》的情節才慢慢懂得了陳凱歌導演想表達的東西。所以陳凱歌導演的作品是很有深意的,我們需要慢慢去品味。
『柒』 為什麼陳凱歌再也沒拍出類似《霸王別姬》這么好的電影了
網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也已經有很多很多了。我以前也看過很多相關解讀。
現在就著《妖貓傳》即將上映的機會,我再來續個貂,談談我在看過別人很多意見之後,自己思考綜合的看法。不一定對。大家湊合看看,或許能有點幫助吧。
提到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有一個人是無法繞開的,那就是湯臣電影公司老闆,前台灣女影星徐楓。
徐楓1950年出生於台灣,1967年徐楓出演銀幕處女作《龍門客棧》後來他一直出演武俠片女主角,成為大電影胡金銓的御用女一號。1971年《俠女》讓她聲名鵲起,1976年《刺客》和1979拿到兩次金馬獎影後。這是當年的俠女徐楓。
人長得漂亮,又是女明星,扮演的還是風流瀟灑的俠女,於是被湯臣集團老闆湯君年看上。說起湯臣集團,最著名的莫過於上海的湯臣一品了。湯臣在上海和香港都開發出很多著名的樓盤,這是題外話不多說。
徐楓和湯臣老闆結婚的事情在港台,別說港台,現在咱們這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富豪看上女明星(比如趙薇.......)實在是太多了。1980年徐楓結婚並淡出娛樂圈。
不過徐楓不想做一個無所事事的富太太,所以讓先生出資成立了「湯臣影業」。一開始湯君年並不是太同意太太去開電影公司,但沒想到湯臣影業幹得不錯,徐楓是個非常有頭腦的電影人。
1990年投資出品的《滾滾紅塵》就獲得巨大成功。獲得多個大獎。
1992年徐楓說服陳凱歌拍攝了後來名垂影史的《霸王別姬》。其實從《滾滾紅塵》就可以看出很多《霸王別姬》的影子。
我前面說了這么多,一句都沒有提到陳凱歌,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目前業界流傳很廣的一個說法:徐楓才是《霸王別姬》的主要推動者,而不是陳凱歌。
所以我要介紹這么多關於徐楓的經歷。因為我也相信這個說法。
2015年有一回,徐楓接受采訪,說起當年拍《霸王別姬》的經歷。她說「這部片能完成,Team work(團隊合作)非常重要!」又說「我當時為了拍《霸王別姬》,跟他談了200多個小時,他當時連張國榮是誰都不知道,我還借了許多錄影帶給他看。」
《霸王別姬》原著小說是香港女作家李碧華寫的,李碧華還寫過《胭脂扣》、《青蛇》都被拍成著名電影。
在1990年代,陳凱歌絕對不會想到去拍一個香港女作家的作品。《霸王別姬》從始到終,都是徐楓在主導,是徐楓選擇了陳凱歌來拍攝這部電影。
我常常說,好萊塢通行的電影製作模式是製片人負責制,中國電影是導演負責制。這個當然不是絕對的。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好萊塢體系下導演相當於一個項目經理,製片人相當於董事長,導演是按照製片人的意圖來完成一部電影。導演作為項目經理,干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但是電影的創意,想達到的效果等各個方面,是製片人說了算。
比如最近上映的《正義聯盟》,扎導就得按照華納高層的意思來拍,而且後面沒有剪輯權。也就是說電影剪成什麼樣,不是導演說了算。
當年《霸王別姬》的拍攝模式,肯定和好萊塢的這個模式不完全一樣。但估計可以類比一下。因為我們從很多相關采訪和相關報道中都看到,是徐楓引導、甚至是逼迫陳凱歌按照她的意思來拍這部電影。
那為什麼徐楓要找陳凱歌拍電影,而不是自己親自動手呢?
劃重點:徐楓曾經說過,陳凱歌識別題材品味的能力有所欠缺,但是陳凱歌的導演能力又非常強。這樣的人不適合做主導者,適合做執行者。他可以做好項目經理,但不能做一個決策者。
以前,徐楓說類似這樣的話的時候,很多人是不信的。其實在《霸王別姬》最風光的時候,陳凱歌執意要拍《風月》,徐楓勸他不聽,徐楓說「到了拍《風月》的時候,陳凱歌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再之後,拍《荊軻刺秦王》也是如此。
其實從後面這兩部電影來看,陳凱歌還是具有優秀導演水平的。這點誰也無法否認。
但只能說,陳凱歌心裡對歷史、文學、電影審美,有他自己的一些調調,可惜的是,他的這些口味和大眾的口味不一致。他感覺是很好的,他很想表達的玩意,大眾並不買賬。這導致了大眾無法欣賞他電影里深層次的那些東西,或者說內涵。
終於到了《無極》,這種分歧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巔峰。以至於現在提起《無極》,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這部惡搞短片在網路上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陳凱歌再也沒有逃脫《無極》失敗的陰影。
以前大家對徐楓的話半信半疑,但隨著陳凱歌失敗的次數越來越多,大家終於對徐楓的話信了八成。
恐怕事實就是這么殘酷:陳凱歌可以完成非常優秀的導演技術工作,但千萬不能由著他拍,要限制他的自由發揮,那就是一種災難。
《霸王別姬》的成功,雖然寫著「陳凱歌導演作品」,可惜的是事實一再證明,光憑陳凱歌個人無法達到如此藝術高度。其實是徐楓和陳凱歌,加上演員張國榮等的高超發揮,成就了這部影視經典。離開了徐楓這種製片人的制約,陳凱歌無法做到。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一生最大的榮光,卻也在後來成為他最大的負擔。實在是有點命運的無奈。
以上是陳凱歌再也無法拍出《霸王別姬》這種高度電影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它原因。比如,人的一生,很可能就只有那麼一次機會拍出《霸王別姬》。在那一次就把才華用盡,這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陳凱歌以後再也拍不出這樣的好電影,只能說那個時候剛好是他一生創作的巔峰,後來再也達不到了。
比如夏雨,出道即巔峰,第一部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後面無論是再也遇不到這么好的題材也好,其它原因也好,反正也是再也沒有一部電影能達到處女作的水平,這也很正常對吧?
另外時間在流逝,陳凱歌畢竟年歲不小了。實際上張藝謀在2002年以後,可曾有過哪一部真正讓大多數人都滿意的電影嗎?也沒有了。
陳凱歌在《無極》遭遇大規模惡評以後,一共只拍了4部電影,加上即將上映的《妖貓傳》,是5部。比起張藝謀、馮小剛這些和他齊名的導演來說,產量少得多。恐怕與投資人的信任程度減低有很大關系。
這次的《妖貓傳》是陳凱歌能否一舉翻身的最後機會了。依照過去十幾年來,陳凱歌作品的慣性思維,恐怕這次也不能讓人放心。陳凱歌想要在電影里表達的那種他所欣賞的品味,真的是和大眾口味有點點不搭啊。
我們能很明顯從《無極》中看出陳凱歌想表達點什麼東西,但為什麼觀眾無法產生共鳴呢?陳凱歌的電影向來不是以故事情節作為賣點,相反他的故事總是讓人覺得非常奇奇怪怪。
很難說為什麼陳凱歌的電影為什麼總是拍成這樣,但這么多年都是如此,一個60多歲的老人了,能突然讓人眼前一亮嗎?
不管怎麼說,這部《妖貓傳》我總還是要去看一看。
『捌』 陳凱歌.張藝謀.徐克.王家衛.吳宇森.李安這六個導演誰最牛為什麼還有沒有更厲害的華人導演
李安是目前為止在電影界中取得最高藝術成就的華人導演,也是最優秀的華人導演,這一點不容置疑,李安的藝術修為和人格也是最高的。李安算的上是國際性的藝術大師,我個人認為在亞洲的東亞地區除了日本的黑澤明比李安厲害一點之外,其它的大陸什麼『國師』『大導演』之流都難以望其項背李安,黑澤明是世界公認的藝術大師,就連拍出《教父》系列、《星球大戰》系列的導演和斯皮爾伯格等這些好萊塢的大師們也對黑澤明自愧不如、十分敬佩,甘願虛心向他學習獲取教益。李安就曾經抨擊「大陸的導演都很自戀,藝術是一個渾然天成的東西,而不是孤芳自賞火氣很大的東西,當導演拍電影,不是想表達我們自己最重要,不是說我有一個什麼東西你一定要看,你把自己放那麼重要,就是自我,就是業障,而不是藝術。」顯然這句話就是意指大陸那幾位『國師』級別的大導的。李安雖然是我的偶像,但是我曾經仔細的對比分析黑澤明和李安的作品,客觀公正的說,黑澤明確實比李安更厲害,比如黑澤明的電影在某一橋段里無論是畫面張力的飽滿程度、還是人物表演細節都已經達到了幾近完美無可挑剔的程度,也就是說好得不能再好了的完美程度。而李安的雖然也很棒,但是仔細想想在李安的電影里同樣一個橋段還是可以找到另外一種更完美的表演方式的,所以李安的功力相對於黑澤明還是稍微欠缺。而大陸的那些大導『國師』們則是以農民的角度和自戀、自大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理解藝術,也就是說,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搞清楚藝術的真諦是什麼,有清華大學肖鷹教授曾解析說第五代導演由於在文革那個特殊的年代成長起來,沒有真正的受到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在文化學識方面由於先天性的不足導致這一代導演對很多問題的看待和理解過於淺薄,所以他們的電影創作自然而然會受到影響,他們的電影藝術視角大多停留在中國農民的角度去理解問題(這一點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在很多作品中都能體現出來,例如,不要說張藝謀的早期作品那時足足的農民味,就算是後期作品如《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歸來》等等依舊是無法擺脫中國農民的學識水平去理解歷史和社會問題,具體細節這里就不贅述了。至於香港的吳宇森、徐克也是很有才華和品味的大導演,總的來說,他們有其很多出色之處,曾經有很多經典的創意,但也常常搞出一些失控的東西來,令人啼笑皆非,好壞參半,顯得有些雜亂,集成功與失敗於一生。例如徐克的早期作品《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倩女幽魂》系列《黃飛鴻》系列《青蛇》等古裝片都成為永恆的經典之作,但徐克同時也搞出很多令人不忍卒讀的東西,而吳宇森也類似徐克好壞參半,相對來說吳宇森的作品要少一些,他的《英雄本色》名噪一時成為經典,但也只是局限於拍出了現代社會那一份江湖豪情與兄弟義氣,而吳宇森的作品對社會問題的刻畫與反應並不深刻,吳宇森除了香港槍戰片刻畫那種江湖豪情是他的強項外,其它則是不行,可能這也是後來老吳雖然到好萊塢發展,作為兩個到好萊塢發展的華人導演之另一位李安由於藝術功力深厚在好萊塢如魚得水他的戲路越來越寬,李安無論拍攝什麼題材都能得心應手游刃有餘,而吳宇森則越來越窄最後走入死角在好萊塢混不下去的原因,回國後吳宇森拍攝的《赤壁》《太平輪》等大片都只能算是嘩眾取寵忽悠人騙錢的東西而已,其藝術成就基本乏善可陳。總的來說,吳宇森的創意並不多,功力也稍微欠缺,藝術底氣不足。而徐克是一個好導演,他的作品偏向於娛樂性天馬行空的想像,但同時也有很高的品味,但是我個人分析徐克缺少黑澤明、李安等人的那種心思細膩堅毅性格,所以徐克的作品常常會呈現兩個極端的現象,就是容易失控的問題,對整部作品的掌控不能始終如一的拿捏恰到好處,例如他的作品偶然會呈現很經典的一幕,十分驚艷,但在同一部作品裡面也會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片段出現,這就大大的影響和降低了一部作品的藝術效果,例如徐克在其經典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對東方不敗這個人物形象刻畫成為了武俠片不可超越的經典,尤其是在河邊喝酒那一幕簡直可用驚艷來形容,但是在這部作品裡續集第三部中卻出現了「你有科學,我有神功,你們的科學有個屁用」「你只是一個武林高手,說到一代將才王者風范你根本就不配東方不敗這個名字」『』我要稱王,一定要有大將,我要收你為大將讓你輸得心服口服」等雷人台詞,還有用神功擋炮彈抓鋼珠等令人尷尬、違和的橋段出現,這就大大影響了整部作品的電影氛圍和藝術效果,不但使得原先建立起來的人物形象徹底崩塌,而且使得整部電影的故事環境也很雜亂。所以用徐克自己的話說他一生都在學習黑澤明大師,但是卻一生都沒能邁進黑澤明那道藝術門檻,徐克就只差那麼一點點,甚為可惜。至於大陸有點小才華的導演姜文也算一個,姜文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他的電影幽默風趣、詼諧不斷對社會問題的刻畫卻很深刻發人深省,是有一定的功力,但是如果離藝術大師的話,那還差的遠了。其它香港導演很多也都是好壞參半,可忽略不說了,所以我個人給華人導演排名的話,是這樣的——
1、李安 2、胡金銓 3、徐克 4、王家衛 5、吳宇森 6、姜文 7、杜琪峰 8、陳嘉上……
『玖』 陳凱歌的電影怎麼了,為何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呢
因為陳凱歌拍攝電影的手法有點含蓄,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得到他想表現的內涵。如果有人能明白陳凱歌的電影所要說明的東西,那麼就會認為他的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很有內涵。而有的人可能更喜歡導演能把電影內涵直接表現出來,所以領悟不到陳凱歌所想要說明的東西,就會認為這部電影是爛片。
我們不能因為陳凱歌拍了爛片就否認他的導演功力,或許就是因為他導演出了太過成功的《霸王別姬》,所以之後的片子如果不如《霸王別姬》,就被認為是爛片。其實陳凱歌的這些電影如果換一個導演來導,或許觀眾認為這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了。
『拾』 為什麼陳凱歌在電影圈地位很高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陳可辛等,他們幾個誰在電影圈的地位高,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因為他們這些大導演每個人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要是真的將他們弄出個排名,也只能是心中的個人排名。
而且要是比較權威的話,還得將他們獲得的獎項一一說出來,畢竟說到底名氣會騙人,但榮譽不會。
作為題目中四個導演中資歷最老的一位導演張藝謀,他獲得的獎項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也是幾位導演中獲得獎項最多的人。
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得過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我的父親母親》獲得過第50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活著》獲得過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活著》獲得過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一個都不少》獲得過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大紅燈籠高高掛》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而自己也是一個演員,憑借著《老井》這部電影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中國的首個A類國際電影節影帝。雖然沒有拿到過奧斯卡的獎項,但他的不少作品都曾獲得過奧斯卡獎的提名,也是國內第一個以電影導演去導演奧運會開幕式的人。
可以說張藝謀導演的一生真的是一個傳奇,我們現在看的一些網文小說里的穿越導演可能都沒有張藝謀的人生精彩。
再說說陳凱歌導演,陳凱歌導演出生於影視世家,可謂是年少成名,尤其是拍攝出一部《霸王別姬》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那個時代我們中國人能拿到這個獎項真的是非常牛了,當然現在也很牛,但現在奧斯卡貌似被很多導演諷刺,所以就不談了。
《霸王別姬》這部作品也讓陳凱歌一夜之間火遍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中國出了一個世界級的大導演,可惜後勁不足,雖然之後陳凱歌導演導了不少影片,沒有一部超越《霸王別姬》的影片就算了,還拍出過《無極》這樣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出來,所以雖然陳凱歌導演的電影不缺投資人,但是市場好像不太買他的賬。
馮小剛導演,說實話,小剛導演的作品在國內確實很吃香,尤其是國內電影人才還沒有被培養起來的那些年,記得那段時間里國內的電影院幾乎不是香港片就是台灣片亦或者是好萊塢的大片,我們大陸自己出產的電影很少,並且製作水準也相對來說不太高,這個時候馮小剛導演站了出來,是他打斷了這種壟斷式的局面,所以他在國內的電影圈裡地位是很高的,但是說要超過張藝謀或者陳凱歌那就有點開玩笑了。
陳可辛導演跟馮小剛導演類似,他的作品主要影響力都是在我們中國這邊,不過他的電影確實拍得好看,最喜歡的就是那部《投名狀》了,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同樣名氣到不了國外,沒拿過什麼國外的大獎,國內的大獎好像是都拿過。
所以綜合來說,題目上的四位導演,我覺得地位最高的就是張藝謀導演了,能跟其抗衡的華人導演應該只有李安和陳凱歌了,陳凱歌導演吃老本所以我就把他排除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