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百有人活下來嗎
歷經數次撤檔風波、挑起了大家觀影好奇心的《八佰》已經公映了。《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英勇將士們的故事,當時堅守在此的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
因為團長謝晉元為了迷惑敵人,在接受采訪稱其兵力有八百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的說法。電影記錄了八百壯士的浴血奮戰,可是卻沒有告訴我們他們後來怎麼樣了,今天借著這部電影,來講講關於這些壯士的結局如何。
團長謝晉元,黃埔軍校畢業,本是八十八師二六二旅的參謀主任,後來到五二四團當了副團長,團長犧牲後接任團長,奉命堅守在第88師原師部所在地四行倉庫,掩護主力撤退。
當時四行倉庫兩面是租界區,兩面被日軍佔領,和我軍所控制的地盤是完全被隔開的。這支小部隊從此開始了孤軍奮戰。在激戰了四天四夜後,八百壯士斃敵二百多人,傷敵無數,而自己的傷亡只有三十餘人,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依然不能佔領四行倉庫,就請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面和守衛部隊談判,而這些壯士們因為孤立無援,無法獲得補給只能接受停火條件,誰能想到,放下槍支才是這些勇士悲慘結局的開始。
本來英軍答應掩護孤軍撤退,卻根本沒做到,在撤退的路上孤軍又傷亡了三十多人,基本上和前面幾天血戰的代價一樣大。到了租界區,英軍還把這些勇士的武器給收繳了,然後又違背了當時讓八百壯士返回部隊的諾言,把他們圈禁在一個我們稱為「孤軍營」的地方,生活條件非常惡劣,還受到白俄士兵的欺壓。
謝晉元自被圈禁起,依然堅持治軍,每天帶戰士們做操、訓練,每天升國旗。生活雖然困苦,謝晉元卻依然很樂觀。
上海淪陷後,形勢越來越惡化,日偽方面多次想要勸降謝晉元,都被他罵了出去。汪偽政府成立後,想要用高官厚祿誘惑謝晉元,再次失敗,日本人痛恨如此有氣節的謝晉元,就想到了卑鄙的暗殺,他們收買了四個上等兵,在1941年4月24日把謝晉元給殺害了。
謝晉元遇難後被追晉為少將,雷雄擔任代理團長,依舊帶領士兵繼續與日偽軍作斗爭,一直到1941底,日軍徹底佔領了租界區,孤軍營就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裡,這些壯士們一部分,被日軍送到浙江等地為他們做苦工,一部分被送到南太平洋的荒島服苦役。
服苦役的這部分倖存者非常少,據倖存者田際鈿老人講,他那一隊160人的苦力,倖存下來的只有三十多人。抗戰勝利後,田際鈿等人回到國內,也沒有受到國民政府的重視,後來因為拒絕打內戰,他們都解甲歸田回到了故鄉,回到家鄉也是一貧如洗,沒有什麼家財,建國後才生活得好一點。
② 電影八百為何被下架
沒有吧,我在小程序里能看到,就這個
③ 電影八百多少票房了
截止到2020年9月15日14:42分,八佰總票房:26.99億。
④ 電影八百評價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楊惠敏乘船送國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藝人唱八百壯士,在烽火連天的上海四行倉庫已陷入日軍圍攻謝晉元沉穩的指揮戰斗,楊瑞符營長足智多謀,八百壯士英勇頑強,打退多路進攻。上海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八百壯士抗敵。女軍楊惠敏身負國旗,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潛入倉庫,將旗幟送入倉庫。播音員為市民報告八百壯士戰斗的情況。(孫愛軍)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埃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⑤ 八百壯士最後活了幾個
很難得到確切的人數。
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4晝夜後,順利完成了任務,謝晉元接到專了屬撤退命令,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裝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率部早操時,遭被敵人收買的孤軍內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襲擊,不幸犧牲。其餘官兵也全部落入敵手,進行了百般殘害。大部分被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犧牲。
(5)電影八百總共有多少人跳下去擴展閱讀:
這個任務是要交給孫元良的八十八師的,但在顧祝同打電話給孫元良布置任務的時候,孫元良認為留下來是白白犧牲,毫無意義。
而且上海地勢平坦,沒有地形可資利用,不適合打游擊。而且,八十八師在淞滬會戰中傷亡慘重,經過六次補充,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數量不足兩成,所以也不適合留下來打游擊。
⑥ 八百最後的結局
結局:八百壯士接到了撤退的命令,退入租界。謝晉元自己最後一個離開倉庫陣地,撤退路上,楊瑞符營長身負重傷,住院治療。
到撤退時「八百壯士」剩餘的376人,當時謝晉元打算通過英租界,轉而與上海其他國軍回合。然而,英租界迫於日軍的壓力,將謝晉元部繳了械,並送至公共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的膠州路進行關押隔離,這就是「孤軍營」。
當時除了陣亡及負傷後送治療的官兵外,孤軍營內有300餘人,但是英國人扣住不放人,無視國民政府的要求,而後者也不敢對英方施壓。於是這些官兵就在租界被軟禁了4年之久。這四年時間里,八百壯士受到了很多的折磨,連帶隊的副團長謝晉元都汪偽政府收買的內部漢奸刺死。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攻租界,滯留的孤軍營官兵全部被日軍俘虜。
日本俘虜他們之後,本有意全部處決,但最後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將俘虜當做勞工之用,很多人因此被送往了其他地方做苦力。歷史上八百壯士的結局是更加慘烈一些的,明明贏得了那一場戰役,但後來的結局卻並不圓滿,讓人唏噓不已。
(6)電影八百總共有多少人跳下去擴展閱讀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戰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號稱是八百壯士,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多的人,實際上只有400餘人,只是以一個營的兵力,打著團的旗號,並對外宣傳有800人。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孤軍抗戰,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當局的不安,他們害怕戰事的繼續會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國政府下令孤軍撤退。
⑦ 八百壯士倖存多少人
八百壯士倖存100餘人。
抗戰勝利後,八百壯士倖存者從各地陸續返回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謝晉元的遺孀凌維誠,沿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為老團長守靈。
後來內戰爆發,他們不願捲入內戰,遂解散各謀職業,大部分隱姓埋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十分艱苦。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曾親自為這些孤軍壯士安排工作。
八百壯士的主要事跡:
八百壯士的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死守四行倉庫,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決心。為了守衛四行倉庫,謝晉元下令用沙包將門窗封死,二樓以上門窗封一半,留下射擊口,電線全部切斷,也不能生火煮飯,以免暴露目標。
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孤軍,一共414人,而為了虛張聲勢,謝晉元在被租界的英軍詢問時,表示自己一共有800人。從倉庫送出的傷員,也統一回答一共有800守軍,這也是「八百壯士」稱謂的由來。而他們要對抗的,則是日軍王牌軍第三師團。
由於四行倉庫靠近英法租界,且附近有大型煤氣包,日軍既害怕誤傷英法租界軍隊,也害怕引發不可收拾的大爆炸,不敢進行轟炸和大范圍炮擊。這也給了孤軍足以守衛倉庫的優勢和決心。
⑧ 誰介紹下八百下這部電影
名字叫《四百擊》
特呂弗的半自傳體作品,探討了一個13歲男孩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安托萬(讓-皮埃爾•利奧德 Jean-Pierre Léaud 飾)處於成長的叛逆期,卻沒有得到良好的成長土壤。他面對著僵化保守的學校教育制度、四分五裂的家庭壞境和殘酷冰冷的社會面相,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出路。他逃課,見到母親和他人偷情,跟老師謊稱母親去世,謊言被揭穿後,他離家出走,徹夜不歸,並為了歸還偷走的列印機而被警察當場抓住,帶去了少管中心,但他還是在大家不留神的時候逃走了。安托萬拚命往外跑,身後警笛鳴起,迷惘的安托萬一直朝著大海奔跑……
⑨ 抗日電影八百戰士講的什麼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寇抓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他們一路由華北直撲西北,另一路直奔華東地區,與中國軍隊在上海遭遇,淞滬會戰就此展開。中國軍隊訓練落後、武器落後,沒有制空權,沒有制海權,仍然硬著頭皮阻擋日軍的步伐。
戰事進行到十月底,中國軍隊已經開始節節敗退。駐守閘北區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奉命撤出戰場。為了讓大部隊順利離開,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第一營奉命斷後。他們在副團長謝晉元的帶領下駐守四行倉庫,執行阻擊日軍的任務。
謝晉元將軍
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是當時閘北最高大的建築。原本是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的聯合倉庫,因此被稱為四行倉庫。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之所以選擇該倉庫作為駐防地,主要考慮的是,這個龐大的建築非常堅固,易守難攻,指揮部隊也比較方便。後勤方面,四行倉庫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彈葯和飲水,不怕日軍的封鎖。
當時駐守在四行倉庫的官兵只有423人,但是後來在媒體宣傳上一直稱他們是「八百壯士」。「八百壯士」是不存在的,原本第一營確實有八百多人,但是淞滬會戰一開打就損失慘重,經過幾次補充後仍只剩四百多人。
後來四行倉庫保衛戰開打以後,謝晉元不希望日本人了解四行倉庫守軍的底細,因此故意將一個八百人的假名單透露給媒體,而媒體此後就一直稱他們為「八百壯士」,後來國民政府也就將錯就錯,跟著喊「八百壯士」。真實人數只有宣傳的一半。
今天的四行倉庫
這個四百多人的部隊其實就是國軍的炮灰。這一點,無論是指揮官謝晉元還是普通士兵其實也都清楚。戰場上數十萬部隊都擋不住日軍,憑借他們區區四百多人,哪裡能擋得住。但是為了大部隊,他們還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了犧牲的決定。
無論如何,這四百多名官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在四行倉庫苦守了四天,中國軍隊得以從容撤退,並且完成了重新部署。四天之後,謝晉元的這支孤軍在英國使節的協調下,在國民政府的同意下,他們放下武器,進入公共租界。
這支孤軍之所以能夠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固然與他們的浴血奮戰分不開,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與四行倉庫的位置有關。四行倉庫坐落在蘇州河邊,往南過河之後就是公共租界,倉庫的東面也是公共租界。
四行倉庫地理示意圖
日軍從北面殺來,遭到四行倉庫守軍的阻擊。但是他們不敢發起大規模攻擊,更不敢使用炮火等重武器對四行倉庫開火。因為槍炮都是不長眼的,他們生怕發起大規模攻擊,炮彈會落入租界。
要知道,租界是英法等歐美強國的地盤,此時的日本尚未向英法等國宣戰,因此不願意跟他們撕破臉面,引起種種麻煩。所以,盡管日軍向四行倉庫發起過六次攻擊,但是攻擊的規模都不大,炮火也不是很猛烈。因此,謝晉元的部隊才能夠一直扛四天。
四行倉庫守軍之所以聲名顯赫,也與國民政府不遺餘力的宣傳有關。抗日戰爭開打至今,政府軍一敗再敗,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蔣委員長」也希望能找一個點宣傳一下,吹噓一把,提振一下士氣,因此,盡管國民政府也知道四行倉庫保衛戰背後的事,他們依然要大力宣傳「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壯舉。
同時,「委員長」還有另一層打算。當時的政府軍,武器裝備落後、各種武器彈葯奇缺,戰爭所需的經費嚴重不足,老蔣希望歐美列強能夠出手援助中國。而如果中國軍隊不堪一擊,那麼給多少援助也沒用。老蔣希望用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故事告訴列強,中國軍隊還能打。這樣,要援助的時候,勝算也大一些。
謝晉元的這支孤軍進入公共租界後,就遭到了軟禁。軟禁持續了四年,1941年4月24日早上,四名士兵被汪精衛偽政府收買,在早上出操時一擁而上,將謝晉元當場刺死。事實證明,這「八百壯士」也並非鐵板一塊,他們中也有意志薄弱的叛徒。
同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跟英法等國徹底撕破了臉,日軍殺入公共租界,「八百壯士」成了日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