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機是多少流明的
你這種說法有點不恰當,或者說表達的不清楚。電影機本身是沒有流明這個參數的。我們一般來說流明說的就是光的亮度。
拍電影的時候,我們想要把被攝場景按照我們的需要曝光,而又得到最佳畫質,這裡面才會有一個需要多少光亮度的問題,而決定電影機曝光的包括鏡頭的光圈,快門,膠片的感光度問題。我們在這個前提下,才決定用多大的光亮度。或者說在無法改變光源亮度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退而改變光圈。快門或者感光度。
所以拍電影需要的,是根據我們所拍攝對象和效果來決定的,是不停變化的。為了保證最佳畫質,一般建議不低於100流明。
2. 膠卷相機的有效像素是多少
像素這一詞是根據數碼相機的誕生而產生的,膠片成像是銀鹽顆粒顯影,沒有像素這一說法。
3. 電影院的放映機燈泡亮度是多少,參數是多少,,非常感謝知情者回答,
不好意思,我沒辦法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你這個問題說得是在太籠統了,你最好有具體的劃分才行。比如說,你使用的放映屏幕的類型和尺寸,選擇燈泡的功率,當然,還有更多更細致的東西。如果是拿一般的小型經濟屏幕來說,2k的片源放映,三千瓦的燈泡大概可以為35英尺左右的屏幕提供大約15000流明的亮度。至於你說的參數,那就要看具體的產品了,每一家不同的產品,參數都不一樣的!
4. 電影膠卷的最大寬容度能達到多少檔
亮度反差的范圍在膠片和數碼上有著不同的叫法:
膠片叫做寬容度,數碼相機叫做動態范圍。
叫法不一樣,原理也不一樣,但實際意義和效果是一樣的。
彩色負片的寬容度在1:32~64左右, 彩色反轉片的寬容度僅為1:16~32左右,相紙的寬容度大約在1:30左右。
數碼相機的動態范圍具體數值我不清楚,但我有這么一個參考資料:
尼康:過1.5 欠3檔
佳能:過1.5 欠3.5檔
富士:過2 欠3檔
5. 電影膠片的國際標準是多少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向伊斯門要來了一些70毫米寬的新膠卷。他將膠卷從中間切開,使之成為35毫米寬的長條,並在兩邊打上轉片用的小孔,進行拍攝電影的試驗。後來,35毫米就成了電影膠片的國際標准。35毫米的業余攝影機也隨之設計出來,以適應這個寬度的膠片。
6. 數字電影的亮度是多少流明,誰能告訴我啊
只要有流明和面積,就可以計算得出屏幕亮度數值。
關於流明測定,ANSI(全名為美國國家標准學會)提出了他們的標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ANSI流明。[1]一句話概括,在投影儀和屏幕保持2.4米的距離下,測量一個60寸投影屏幕上的取九宮格上9個白點的平均亮度。
7. 用攝影機拍攝一部100分鍾的校園電影大約需要多少膠卷、花多少錢呢用攝像機有需要多少技術成本
膠片分400尺/合,1000尺/合,1000尺能拍十分鍾大概1200元。你要准備出剪接後5倍時長的膠片,也就是50盤。沖洗費和膠片錢差不多50*1200*2=120000。
攝像機拍電影建議用高清,磁帶40分鍾好像一兩百「不記得」。同樣至少5倍時長,也就是13盤。沒有沖洗費,13*200=2600。
還有,無論是器材租賃,還是後期剪接,甚至你拉器材的車。攝影機都比攝像機貴。
8. 放電影的時候,銀幕一般最亮有多亮投影機達到這樣的效果,尺寸如何定
一般情況下電影銀幕前的屏前照度在300LUX左右,個別土豪能達到500LUX。接著回答你第二個問題,首先給你一個公式:屏前照度=投影機亮度(流明)除以屏幕的面積(平方米),也就是說你確定了屏幕尺寸,那就用屏幕乘以300就是去買投影機亮度要求,反之,你買了投影機了,那就用投影機的亮度除以300就得到屏幕的面積,也就得到了屏幕的尺寸。
哥,我講得明白不?BY深圳科邁信息
9. 用攝影機拍攝一部100分鍾的校園電影大約需要多少膠捲成本用攝像機有需要多少技術成本
要看你對片子的質量要求
從一般來講素材基本是成品的5到10倍
對於業余演員可能要更多的素材才可以足以編輯
因此100分鍾的長度很可能要10到15盤帶子才可以
北京現在DV帶最便宜也要15塊1盤 因此可能需要250元(預算都打出一點富裕量)
攝像機看你的清晰度要求
一般來說校園用190檔次就好了
連燈連架子找找熟人300元1天差不多可以搞定
其他成本還要看你的場地、交通、人員
而且這么多的素材在後期編輯的時候也是一個問題
1盤帶子是60分鍾——16G空間
也就是說你的素材就可能要佔160G
一塊特大號硬碟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