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鲸》介绍
同名小说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英文名称:Moby Dick),就是改编自这篇小说,由著名导演约翰·休斯顿导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将高傲倔强的亚哈船长塑造得入木三分。
[编辑本段]《白鲸》(青少版)
前言
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与自然的斗争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这种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与无上勇气,成了历代文人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白鲸》便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名篇。
本书叙述的是一艘捕鲸船在亚哈船长的指挥下,与海上恶魔——白鲸莫比.迪克作殊死搏斗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团结协作、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水手形象。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白鲸》是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决定了作者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从事进出口贸易,经常飘洋过海;母亲很有见识,善于讲故事。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麦尔维尔一生从事过多种工作,先后当过商店伙计,做过银行职员、代课教师,后来成为货轮船员,21岁时又转到捕鲸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并在南洋群岛被土著人所掳,幸好遇到一只澳洲捕鲸船,才得以死里逃生。但是,这艘船上的船长粗暴蛮横,麦尔维尔非常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败露,麦尔维尔因此遭到船长的囚禁,最终被美国军舰救回祖国。
传奇式的捕鲸经历,为麦尔维尔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围绕这些素材,他写了不少小说,《白鲸》只是其中一篇。然而,这部杰作起初并未得到读者的赏识,销路很不景气。为了生计,麦尔维尔只好到纽约的税捐处另谋出路。直到他死后,《白鲸》才被人们所喜爱,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也许,这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 另,值得注意的是---《白鲸》里的莫比.迪克是一头白色的抹香鲸,而不是本文所说的白鲸。)
Ⅱ 有一部关于白鲸的电影开始水手捕鲸练鲸油,后来发现有一头白鲸大家都在追他电影里还有个爱斯基摩人
名字叫海洋深处…………
Ⅲ <白鲸>好看吗
白鲸》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是一部融戏剧、冒险、哲理、研究于一体的巨作,虽然在刚出版之后未能得到文学界应有的重视,不过在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终于重新被人发现,成就了麦尔维尔文坛巨匠的声名,如今它已成为世界文坛公认的伟大杰作,被誉为“时代的镜子”和“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白鲸》的成就可圈可点,除了书中为读者所展现的各种各类丰富的海洋知识以及人生哲理之外,其语言风格也独具特色,本文以《白鲸》的两个中译本为例,通过比较成时译本和曹庸译本,解读小说翻译中的风格翻译。
依笔者之见,《白鲸》的众多译本中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成时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曹庸译本最为传神,只不过成时译本语言更加生动幽默,而曹庸译本的语言更加严格和精准;成译倾向于意译,而曹译倾向于直译;成译以调侃式的口语化表达见长,而曹译相比之下则以讨论式的书面化表达为特色。不过,总的来讲,《白鲸》论风格而言是轻松幽默的调侃语调,在谈笑之间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海上见闻意译向我们传达。因此,对比两个译本,个人认为成时译本在风格的传递上更加合情合理。 著中除经常利用调侃式的语言之外还以音系的方式来展现
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特征,由此使其语言十分生动。
以两段描写食人生番季奎克的话为例:
“Who-e debel you?”-he at last said-“you no speak-e, dam-me, I kill-e. ”
成译:“该是(死)的,你是谁?”他终于说话了,“你贝(不)说,妈的,我杀了你!”
曹译:“你是什么鬼?”——他终于说道——“你再不说话,该——死的,我就宰了你。”
“speak-e! tell-ee me who-ee be, or dam-me, I kill-e!”
成译:“你说话!告诉我你史(是)谁,要不,妈的,我杀了你!”
曹译:“说——呀!告诉我,你是谁,不说,妈的,我就宰了你!”
书中的季奎克是个食人生番,他来到白人世界的时间也不过几年,英语自然说不利落,成译运用错别字的方式来展现原文季奎克说话的发音不清,而曹译则没有展现出这一点,只是用破折号来表现季奎克的口齿不清和心里的急怒;同时,成译还注意到运用简单的词汇来重现季奎克的语言——既然是食人生番,那就不可能很好的运用英语的语法和一些精妙的表达方式,在翻译“kill-e”这一词的时候,成译处理成了简单的“杀了你”,曹译则是“宰了你”;众所周知,在汉语里“宰”这一词比“杀”能更为精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同时又能很好的表现出说话者的语气,季奎克既然英语不熟练,又怎可能这么好的运用不同的词汇呢?他至多是能够利用最为基本的词汇而已。
当然了,在《白鲸》中,麦尔维尔并不是一味的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描述以实玛利的心境以及其内心独白的时候,作者也会以华丽优美的辞藻来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时候,也应当适当的运用书面化的正式文体,以充分对应原文风格。
试看:
But Faith, like a jackal, feeds among the tombs, and even from these dead doubts she gathers her most vital hope.
成译:然而信仰有如豺狼,它的食物来自坟冢,即使从那些死了的疑问中它也能获取它的至关紧要的希冀。
曹译:但是,信仰就像豺狼一般靠坟冢为生的,它甚至还从这些死人的疑惧里,搜集最重要的希望呢。
在这段精彩的话里,两位译者都翻译的比较得当,不过成译一改平常对话的相对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作者改用华丽的书面语时,就相应的以诗的形式将它译出,把原文话语的精彩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作者的一种风格,还应当随作者的风格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以达到更加贴近原文的目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以上几例子讨论风格的翻译。在文学作品中,风格的翻译无疑是重要的,风格的翻译是翻译者应当由其重视的问题,只要深入了解原文的风格和思想精髓,加以适当的风格翻译手法,定能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所帮助。
Ⅳ 白鲸的影片评价
黄正民亦正亦邪,可庄可丑的表演能力让其所饰演的这个充满正义感又富有人情味的记者有用了超强的感染力,特别是他本人憨厚朴实的性格特质更是给角色自然加分。而用这个角色撑起全片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题材的独特和创新。这样一个阴谋论题材被刻意放到了20世纪90年代,所以不用炫科技也不玩花活,实打实用叙事酝酿出震撼的恐惧心里,电影还是拍出了一种无谓强权和专制的热情勇气。(时光网评)
作为一部和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惊悚片,导演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显示出了不俗的创作能力和掌控能力,全片情节紧凑,压迫感十足,提升了观众的观影快感。(南方都市报评) 影片结尾部分,巨大阴谋被揭露的那一瞬间,缺乏淋漓畅快的一击,换言之,幕后真相并非触目惊心(过于俗套),和观众期待有落差,反而让人索然无味。另外,影片的后半部分有点刻意把男主人公打造成救世英雄,无形削弱了具有纪实风格的此类作品的现实价值和批判意义。(南方都市报评)
Ⅳ 关于白鲸的电影叫什么来着
白鲸记/无比敌 Moby Dick (1956),根据同名名著改编。
还有1998年的同名电视电影版本
Ⅵ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白鲸的电影,给找找
杀人鲸,鲸骑士,人鱼童话1,2,3
Ⅶ 《白鲸》的简介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英文名称:Moby Dick),就是改编自这篇小说,由著名导演约翰·休斯顿导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将高傲倔强的亚哈船长塑造得入木三分。
3.《白鲸》(青少版)
前言
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与自然的斗争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这种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与无上勇气,成了历代文人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白鲸》便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名篇。
本书叙述的是一艘捕鲸船在亚哈船长的指挥下,与海上恶魔——白鲸莫比.迪克作殊死搏斗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团结协作、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水手形象。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白鲸》是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决定了作者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从事进出口贸易,经常飘洋过海;母亲很有见识,善于讲故事。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麦尔维尔一生从事过多种工作,先后当过商店伙计,做过银行职员、代课教师,后来成为货轮船员,21岁时又转到捕鲸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并在南洋群岛被土著人所掳,幸好遇到一只澳洲捕鲸船,才得以死里逃生。但是,这艘船上的船长粗暴蛮横,麦尔维尔非常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败露,麦尔维尔因此遭到船长的囚禁,最终被美国军舰救回祖国。
传奇式的捕鲸经历,为麦尔维尔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围绕这些素材,他写了不少小说,《白鲸》只是其中一篇。然而,这部杰作起初并未得到读者的赏识,销路很不景气。为了生计,麦尔维尔只好到纽约的税捐处另谋出路。直到他死后,《白鲸》才被人们所喜爱,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也许,这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Ⅷ 有哪些关于鲸鱼的外国电影
如果是专门为了看鲸鱼,还是格里高利派克的《白鲸记》Moby Dick(1956)比较合适。但这片子太老,恐怕不好找
近年没有完全以鲸鱼为主角的片子,以下这些供你参考:
鲸骑士Whale Rider(2002) 人与鲸鱼之间的交流,非常推荐。小女主角是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女主角提名者,何况还有新西兰的美丽风景。影片有关鲸鱼在新西兰海滩搁浅的现象。
鱿鱼和鲸鱼the Squid and the Whale(2005) 关于家庭、亲情及道德的美国片,不过一条贯穿的线索是回忆主角幼时在海洋馆看到的鲸鱼与乌贼的大战,比喻一种生活态度
妓女与鲸鱼The Whore and the Whale (2004) 这是部西班牙片,我没看过。不过以见到的介绍来看,好像鲸鱼也只是个寓意而已,没有太多戏份,主要还是讲战乱时期关于女人的故事吧。
深蓝Deep Blue (2003) 如果你对科教片有兴趣,这是BBC出的专题片,专门针对海底动物的,鲸鱼啊鲨鱼啊都有介绍
Ⅸ 关于白鲸的欧美电影都有啥 一个男孩和白鲸的
人鱼童话 Free Willy (1993)
导演: 西蒙·温瑟
编剧: 基思·沃克 / 科瑞·布勒希曼
主演: 杰森·詹姆斯·里希特 / 罗莉·佩蒂 / 奥古斯特·斯彻伦伯格 / 杰妮·阿特金森 / 迈克尔·马德森
又名: 威鲸闯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