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小刚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到底是讲什么的
编剧: 王朔 / 冯小刚
导演: 王朔
主演: 冯小刚 / 胡晓培 / 徐帆
上映年度: 1996(被禁)
语言: 北京话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又名: 冤家父子
imdb链接: tt0256630
剧情简介 · · · · · ·
本片改编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说《我是你爸爸》。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爸爸》是中国著名"痞子文学"作家王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影片据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些隐晦的讥讽,因此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公映。富有戏剧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将本片评选为当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导演王朔也许并不因此有太多的兴奋感:本片的公映为此又遥遥无期了。
影评
# 第五原宿
# 第五原宿(广州)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 (1回应)
2006-05-01 20/21人推荐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过分谈论。我对冯小刚的好感和兴趣来自王朔,当年一直觉得他们是“一拨”的,甚至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就出现了冯小刚的名字。正是以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让冯小刚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模式,接着中国社会消费时代的来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脾气也水涨船高。
冯小刚曾自称“商业片导演”,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很不商业”。他这么说,骨子里也许是对于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国电影标榜的难以定义的艺术性的一种嘲讽。但同时显出当年的冯小刚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气质,俗得真实,对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满调侃。而冯小刚又是不同的,他和张艺谋一样聪明、善变,这种性格来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阶层。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这个高速变化中的社会里人们的心态,他的迎合恰到好处,不生硬。前些年冯小刚便与王朔渐行渐远,这两年又绑上了刘震云。刘震云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来得很不自然,看《鲁豫有约》中憋着笑洋洋得意地抻着讲自己的那点事儿,怎么能不让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对他讲出来的内容感到不耐烦呢?
《冤家父子》本来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王朔和早期冯小刚的风格。即便在技术上很粗糙(剪辑的混乱最为明显,也许是由多次修改送检造成的),我仍可以感到影片所传达出的黑色幽默,并为之兴奋。王朔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语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冯小刚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许今日中国也并不具备相应的观众基础。冯小刚在此之后的全部电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总是显得很肤浅,而大众对其幽默以流行语的方式接受和传播,则更加速和扩大了这种肤浅。中国缺乏彻底的黑色幽默的精神,既没有传统也没有创造,文学上莫言有一些表现,电影,我还没看到。
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马父欲痛打儿子却在儿子面前被邻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马车被小流氓欺负,马父愤而操起一块蜂窝煤冲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们面前却又气势汹汹目不斜视地冲了“过去”;在强压失败后,马父声称要和儿子做哥们儿,期间出现的种种可笑、幼稚的举动 等等,都非常精彩。王朔非常擅长表现人们内心的软弱与想要逃避的心理,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很好的发挥。尤其落实在“父亲”这样一个角色上,非常鲜活,反差极大。一个在生活中也满口“官僚腔”的工会主席,一个所谓的类知识分子,一个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的父亲,却处处现出了被逼迫、被强加,不堪责任的样子,十足的卑微而虚无的小人物,一个可怜虫。这个人物印证了我一贯的一个想法,相当多数的人,自己远没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并不具备做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而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愚蠢狭路相逢。多数人更善于自欺欺人,他们以父母的身份作为唯一论据不断地自我证明,其结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与压抑中长大,不断重复这种糊里糊涂的悲剧。冯小刚饰演的马林生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负责任,几度放弃“父亲”这一身份,那句“我可当不了你这爸,我没这能力,我不干了,”是本片最好的总结。
在怀疑儿子撮合自己和齐怀远是别有用心之后,马林生迅速恢复了父亲的身份,只是这个父亲早已没有(也许是从来就没有)威严,有的只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对于儿子的倔强、勇敢,更显得委琐、可笑。翻抽屉一场戏中,马林生对每样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节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面对镜子的假想如出一辙。当然,这里有出处上的一致,这一情节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与之衔接的是马父偷翻钥匙却被儿子抓获,继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父子冲突的一场戏。对比之下,更加显出这个父亲的可怜、可爱与可耻。冯小刚的演出夸张而精彩。之后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历史老师,还是《甲方乙方》中满口官僚腔的公司经理,都是类似的角色。可见冯小刚是不适合做演员的,恰是将此类人物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冤家父子》却没能有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挺遗憾的。而徐帆,我在看了她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后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适合哪一种角色,《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她不够美,于是发嗲撒娇就显得肉麻;《结婚十年》、《手机》,人物的层次感很差;倒是《一声叹息》好一点。《冤家父子》中她的角色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举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的夸张,新婚之夜的一场京戏,倒是拿出了一点干货,显示出早年所从事的行当攒下的基础。徐帆的表演除了夸张,也没什么别的了。
《冤家父子》的DVD是在《天下无贼》热映阶段出现在市面上的,海报上的冯小刚与徐帆是现在的已经得福发胖的名导夫妇,别扭,却有一种意外的幽默效果。我记得当初电影和小说同名,送审后改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么来的。根据媒体报道,这版光碟的来历竟相当可疑,各方说法互相矛盾。无论正当、合法与否,无疑是有人要借着今日冯小刚的走红赚上一票,而我们也才能看到这部拍摄于十年前的险些成功的电影。对观众来说倒是好事。
2. 谁导演的我是你爸爸这个电影今天看了个电
王朔。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
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
3. 有个电影最后坏人说我是你爸爸
Star War II Empire Strike Back
星球大战 帝国反击战
4. 冯小刚导演拍的电影 我是你爸爸 求大侠黑我说说中心思想
恐怖的事情是,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在看这些说小朋友并且同时说着大人们的故事的时候笑出来,疼痛感从电影或小说的开始就在心的深处起起伏伏,并且要一直蔓延到故事说完之后很久,手脚冰凉。专家们老是能从故事的细节,比如某个镜头,某段背景声,中间找到些隐含的意义,从而得出高深的结论。这些我都不懂。我所能够看到的只是那些赤裸的直白的不加掩饰的苦难。从马车小朋友到方枪枪小朋友,那些聪明又顽皮的小鬼被妖魔般的成年人们这样那样的欺负,被扼杀掉天性里那些活跃的敏感的脆弱但是无比珍贵的东西,后来就变成妖魔般的成年人了,周到谨慎政治正确,或许在社会大环境里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说真的,这样活着,有意思么?
有的时候我畅想啊,如果所有的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的成年人都不要对小孩强加这样的教育,都保护和纵容那些美好的天性发展,或许小孩们长大了以后也会彼此伤害而慢慢学会些技巧,但是大环境会不会就变得更宽松,更自由,不那么操蛋,也不再那么大声地宣扬和继续地培养傻逼了呢?
好吧,大人。我猜想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我们的家长的,并且我固执地自我中心地觉得我们的家长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都没有办法在国内外、历史上下找到合适的比照对象。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一个贫瘠的年代,受到的宣传蛊惑和内外压迫比什么时候都多,从还没来得及开化的青春期等于是一脚踏进了成年人社会,伙同着那个时代(操,我发现我原来竟然这样痛恨“那个时代”这个字眼。)所特有的种种矛盾与压力,因此他们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到整个的价值观都与我们不同,并且是我们很难进入的。比如说,我现在可以大叫,苟且偷生还不如去死,但是我爸妈小的时候呢,能够苟且偷生已经是最大的侥幸了吧。说真的我同情他们。他们是真正被传统价值和毫无人性的颠覆性的社会变革两头挤压到没有空间的一群。尤其是那些更加固执、对某些东西有着确实的信仰的成员,在没有办法两头兼顾的情况下,他们也许真的永远也没有办法达到心中所想要的境地,没有办法在正常的渠道之下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没有办法完全地觉得幸福和满足。甚至,他们不会意识到其实他们心中之所想都是些孩子们才有的美梦。所以,当他们自己的孩子又开始怀有些类似的美梦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就想到了自己曾经被怎样的压抑和打击,仿佛是处于对孩子的保护,他们继续压抑和打击他们的美梦,或者,彷佛是很pitch in的催促着孩子们赶紧结束还一心想着做梦的儿童时期,也一脚就踏进成人的世界,勤劳实干,奋发图强,用自己的汗水啊为革命事业或者不怎么革命的事业添砖加瓦。
到底是谁更可怜呢?
很多时候我感觉到迷惑。如果说到了我这把年纪还梗着脖子不肯妥协是不懂事,而同龄人中那部分正在努力添砖加瓦的是懂事,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事错了呢?我就老是痛恨那帮老梆子用那种高高在上气定神闲的口吻说,你啊,现在想得天好地好,到时候你就知道味道了。那你说,我现在体会到的是不是味道呢?按照国际惯例到底是几岁上的感觉算是人一辈子的终极结论呢?好吧,就算是过了几年我吃了苦头撞破了脑袋后悔了现在所说所做的一切了,我就算是毁了么?total loser了?你们对于自己做出的准确预言,会不会感觉到“I told you”的那种满足得意,并且继续高高在上地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心痛和惋惜,从中得到快感?
两代人真是很矛盾的存在啊。所以后来就很理解像蔡康永这种,不管多大都不肯把自己归到“大人”那类里去的做法。这个家底丰厚又名气堂堂的家伙实在是幸运。
而我呢,其实我还是很害怕的。怕以后我还是会过他们那样的生活,变成他们那样的人,一生在不满中度过,始终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和g spot,莫名其妙地在抱怨和被抱怨中熬过一天天,搞不好还要拿比我更小的撒气。虽然对于幸福这件事情没信心,还是不甘心现在就放弃。
行吗哥们
5. 我不是贼,我是你爸爸,我不是贼,我是你爷爷。是什么港台电影里的台词
我不是贼,我是你爸爸,我不是贼,我是你爷,这是一个香港的电影经典的台词
6. 我是你爸爸什么梗
好像是12dore在录视频时对魔王说的一句话,因为有一个动漫叫魔王的父亲(恶魔奶爸),12就以此占便宜了
7. 杨丽菁主演的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句台词是,你是谁,我是你爸!是哪部电影里面的
杨丽菁主演的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你是谁?我是你爸这部电影的话,这个电影叫做我是你爸爸
8. 冯小刚的电影《我是你爸爸》中有一句台词
当时对话情景是这样的……
问:你能不能说出1995年的十大元帅的名字?
答:恩~~~~~没有李自成!
应该是人家不知道1995十大元帅名字,随便说了个历史人物敷衍一下他,算是回答了,这个答案你也不能说她错啊……呵呵
9. 冯小刚的电影《我是你爸爸》中都一段背景音乐
《走出非洲》的主题曲,梅丽尔·斯特里普演的那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当年好像也获了最佳配乐奖,是冯小刚最喜欢的乐曲,他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里面讲的
你买盘《走出非洲》的原声带,肯定第一首就是,或者你去找找那些奥斯卡最佳配乐的合辑,只要上面有《走出非洲》,就肯定是这一首
这是电骡上的下载http://lib.verycd.com/2005/06/22/0000054963.html
10. 求 我是你爸爸 的高清云盤
公众号白相电影回复我是你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