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菊豆和天青是一部什么电视剧
这不是一部电视剧,而是电影,名叫《菊豆》。
这是一个畸形的四口之家。女人是染坊主花重金买来续香火用的,但染坊主有生理缺陷,为折腾出个一男半女,他就百般凌虐女人。每晚从房里传出的痛苦哀叫也折磨着另一个男人——染坊主的侄子,年40,尚未娶亲,他隐隐知道什么,又迫于叔叔的淫威,只得沉默。
但从此,他对女人心生怜爱,偷偷看她洗澡,看她伤痕累累的身体,触目惊心。对女人来说,日子过得暗无天日,倒不如从死寂绝路中觅一线生机。
为此,她选中这屋里的另一个男人。极度压抑的两人,似获重生。不久,女人成功怀孕并生下一儿,喜当爹的染坊主乐坏了,却在一次偶然,发现两人的奸情,也知道他儿子非他儿子。
这是张艺谋的早期作品《菊豆》中讲述的故事。作为国内第一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它题材大胆禁忌,剧情波澜起伏,暴露人性,结局让人绝望,不寒而栗。
电影改编自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伏羲是神话中的“创世神”,和女娲兄妹两人一起缔造的人类,但神仙坠落凡间却变成封建文化的一种讽刺。
原著小说的主角是天青,但电影却把这位年仅16岁的懵懂少年,变成了40多岁的单身大叔,显然这种改变更加重了影片的讽刺意味。张艺谋的《红高粱》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日本制片商德间康快瞅准了商机,于是与张艺谋合作了第三部电影。
影片的投资方是日方,制作主任也是日本人,甚至日本编剧也参与了剧本的改编,但好在两位导演都是中国人,所以该片并没变成混血儿,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味儿不对。
『贰』 《菊豆》最后结局菊豆怎么样了
《菊豆》最后的结局是菊豆将染坊一把火烧了,烧了染坊也就烧了一切罪恶的根源,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能约束菊豆的牢笼所在了。
杨天白杀了自己的父亲,也就从根上砍断了世俗的人伦理纲常,菊豆也就没有了牵挂。既如此那还要这个遮羞的牢笼有何用?索性就一把火烧了,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叁』 菊豆和天青是一部什么电视剧
是电视剧《菊豆》。
天青和菊豆是电影《菊豆》中的主人公名字,《菊豆》是张艺谋、杨凤良执导的剧情片。这部骗子颇具特色,色彩运用贯穿了全篇, 导演对画面的色彩设计,搭配,渲染,烘托了悲壮的氛围。本篇出现了蓝色色调,烘托了忧郁悲伤的情调,随着剧情推进,随之出现了黄色色调,体现了两人之间暧昧的气氛。
整体赏析: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动作,都给予观众心理上震撼,传递了导演一些思想,如传宗接代,生辰八字取名字,葬礼七七四十九拦,妇女守节等一系列画面都体现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束缚,导演以一些习以为常的画面,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揭示社会的黑暗。
影片中以染坊为背景,刻画了一个不愿被束缚,一直在冲破黑暗的封建女性形象,相反,天青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懦弱的人,最终导致凄惨下场,两个人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一人思考,久久不能回味。
『肆』 一个大陆渔民跑到台湾认识一个女孩发生感情的电影叫什么
基隆Keelung 天青,一个违反禁令、被怀疑跑路的大陆渔工。吴念念,一个刚失去爱人、靠出卖色相为工作的槟榔西施。在基隆的破落街头,两个被世界抛弃的人相遇相知,在对方的身上拼命寻求慰藉。在这一夜,两个孤独的灵魂,走入彼此的心……
『伍』 菊豆电影 简介 菊豆剧情是什么呢
1、《菊豆》是张艺谋、杨凤良执导的剧情片,由巩俐、李保田、李纬主演,于1990年4月2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给染坊主杨金山后,因不堪忍受性无能的丈夫虐待而爱上丈夫的侄子天青并生下一子天白,最终酿成人伦悲剧的故事。
2、剧情简介:杨天青的叔叔杨金山,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染房主,为了续香火,在他娶的两个女人被折腾死后,又花大价钱买了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房是杨金山的长工,晚上是杨金山发泄淫欲的工具。年近四十而尚未娶亲的杨天青,对因叔叔每夜滥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产生了同情和对异性的好奇,他时常偷看年轻的婶婶洗澡。
3、天青慑于礼教,对叔叔的暴行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强压下愤恨。乘杨金山外出,天青和菊豆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二人方知人间的真情。不久,他们的爱情结晶天白出世了,杨金山不明真相,认为天白是自己的后代而欣喜若狂。
4、一天,杨金山突然中风而下身瘫痪,他终于知道了菊豆与天青的私情,想要报复,却力不从心。后来,在和天白玩耍时,不幸掉进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规矩,天青要搬出染房,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会。不久村里传出闲言碎语,被长大的天白听见,尽管知道了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还是怀着敌视和仇恨将天青赶出了染房。
5、菊豆和天青在地窖里重温旧梦时,因缺少空气而窒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进了染池淹死。绝望的菊豆一把火点着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陆』 天青是什么电影
春香传
6.7
剧情 / 歌舞 / 爱情
年代:2000
地区:韩国
演员: 曹承佑 李孝贞 金圣女 金学容 李振宪
导演: 林权泽
『柒』 中国第一部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菊豆》究竟有何魅力
这部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菊豆》是张艺谋早期拍摄的,他很好的表现出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生活有多么的受压迫。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着女主人公菊豆的悲惨与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同时这部电影又让女主角与寻常的女性有所不同,她懂得反抗并且用尽浑身解数,虽然最后失败,但是也成就了这部电影的经典。
后来杨金山中风瘫痪,这对于菊豆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在她觉得自己可以翻身逃跑的时候,天青打了他一巴掌,菊豆从中彻底明白,原来杨天青和杨金山都是一样的人,她根本没有办法逃出他们的魔爪,她根本没有办法反抗他们。整部电影都给人十分压抑的感觉,也表现出了封建社会下一些女性的悲哀。
『捌』 扬天清是张艺谋那部电影中的人物
正确的人名:杨天青
出自张艺谋电影《菊豆》
在电影《菊豆》中杨天青由演员李保田饰演。
《菊豆》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中国电影。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由张艺谋导演,巩俐、李保田主演。讲述的是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续弦娶了年轻姑娘菊豆为妻为传宗接代但其性无能,后侄子杨天青与菊豆爱慕生子天百。杨金山死后,渐已成人的天白后怒杀与母“通奸”的生父杨天青。菊豆万念俱灰,纵火烧掉杨家世代相传的祖业“杨家染坊”。
『玖』 张艺谋的《菊豆》,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现实有何借鉴意义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获奖无数,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其早期的电影作品充斥着反封建、反枷锁的时代印记。尖锐的历史时代反讽主题,加之张导因摄影出身练就的敏锐的艺术气息,使其作品得以享誉国际。
中国内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一共有两部影片,均为张艺谋执导,一部是2003年的《英雄》,另一部是1991年的《菊豆》。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再看《菊豆》,我有了新的理解。
经典之所以一直流传,是因为我们总能找到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关于《菊豆》的影评有很多,多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和电影道具使用方面的阐释,而少有人分析角色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今天我就从杨天白这个人物进行分析,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我们现今的生活有哪些借鉴意义。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影片讲述了杨家染坊中杨金山、杨天青、菊豆和杨天白四个人的悲惨命运。
菊豆是杨金山重金买回来的第三房老婆,前两任老婆都被杨金山虐待死了,菊豆也不能逃脱被性虐的命运。不堪重负的菊豆选择勾引杨金山收养的儿子杨天青,以此获得杨天青的庇佑。
杨天白是菊豆(母亲)和杨天青(哥哥)的不伦产物,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人公。 天白的形象在影片中以三个不同的时期来呈现,分别是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下面我就从不同的时期来分析天白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意义。
杨天白是杨家第十四代传人,是杨家唯一的后人,取名字时,一个人说:“取上歪字咱杨家的风水可就完了!” 可见封建迷信对那个时代人的影响力,取名字一事也预示着天白在家族中所要背负的压力。
青白,寓意清清白白,是对菊豆和天青不伦之恋的讽刺。 杨金山刚瘫痪,菊豆和天青就明目张胆地住在了一起,而天白则被放在了二楼跟金山住一起。
婴儿时期的天白就不爱笑,天青说:“该笑的时候就笑了,看把你急的。”天青抱起天白,唱儿歌哄他。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场面存在了,只有天白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天青才能偷偷摸摸地做回父亲。
天白为什么不爱笑呢?影片中是为了暗示天白从婴儿时期就注定的悲惨命运,但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上来说,是因为天白缺少对母亲的依恋。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吃奶是第一大事,故称之为“口欲期”。 如果这一时期剥夺了婴儿吃奶的需求,婴儿就会发展出不信任、拒绝他人,对爱和亲密关系感到恐惧等问题。
很显然,菊豆和天青只顾自己快活,把天白扔给金山,天白缺少和母亲建立连接的纽带,又不能及时享受吃奶的权力,加上金山根本没有把天白当成亲生儿子来对待,这一切都预示着天白性格的扭曲。
天白快三岁了,一直不说话,天青让天白叫他爹,天白只顾自己玩,根本不理会天青。这时菊豆开始劝天青,孩子长大就好了。
天白看见菊豆和天青不伦的关系,产生了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心里在想什么?这就关系到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6岁,被称为前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情结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
你会发现,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会把父亲或者母亲当成自己的情敌。 比如,女孩会更粘爸爸(恋父情结),而男孩会更依赖妈妈(恋母情结),但是不用担心,恋父或者恋母都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很重要的一个成长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在这个阶段自然、充分地理解到性别的差异,解决了自己对性别的好奇,就会对成年之后的性别认同和对异性的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白一直不说话,从侧面说明了菊豆和天青作为父母的不称职,从而导致了天白缺少对母亲的依恋,更没有对父亲身份的认同。同时,金山,菊豆,天青之间的三角关系,也让天白迷惑不解,不能让他完成俄狄浦斯情结期的心理转变。
金山趁菊豆和天青不在,对天白起了杀心。当他动手时,天白下意识地喊出了一声“爹”,金山高兴地忘了要杀天白的事,还一把抱住天白,痛哭流涕。
在金山的指使下,天白冲着菊豆喊出了“娘”,喊了天青“哥”,还喊了金山“爹”。 对菊豆和天青行为的不理解,迫使天白开启了自我身份的探寻之路。这或许就是天白喊金山爹的缘故。
自从天白喊了金山爹,他就同金山一样,认同了对菊豆和天青的仇恨,电影中有两处金山教唆天白使坏的情节,从此仇恨就在天白心中埋下了种子。
第一处,菊豆早上从天青屋里出来,抬头正好碰见了站在二楼楼梯口的天白,天白很小,只穿了个肚兜,但小小的天白眼里已经产生了仇恨,他恶狠狠地盯着菊豆,想要把菊豆看穿。
第二处,天青和菊豆在屋里发生争执,天白在屋外拿石头砸门。菊豆从屋里出来看见天白砸门,但是天白没有停下,仍然在用石头砸门。菊豆扇了天白一个耳光,天白被扇了一个踉跄,此时金山在二楼唱起了小时候天青给天白唱的那首儿歌,象征着金山的胜利。
孩子的是非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渐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而缓慢形成的。
三岁大的天白不懂为什么要砸门,只是“父亲”金山让他这么做,他才去,所以当菊豆发现他的时候,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砸门是错的。
天白无意间把金山拉下水,看着金山在水中挣扎,天白笑出了声。教唆仇恨的人死了,第一次对命运的反抗,就这样在无意间悄悄地完成了。
金山死后,菊豆和天青在灵堂前再次发生了争执,天白全都看在眼里,但他面无表情。
儿童时期的天白本应该是依恋妈妈的,但是菊豆却只顾自己谈恋爱,忽略了对天白的爱。 在菊豆的眼里,认为时间会治愈一切,孩子可以无师自通,但令她没想到的是, 自己口中所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样的育儿态度为天白后来的性格扭曲埋下了伏笔。
十一二岁的天白依旧面无表情,并且一句台词都没有。菊豆把毛笔递给天白,说“你哥给你买的新毛笔”,天白扭头就走。
菊豆和天青在废弃窑洞里幽会,被同村的人看见了,目击者到处说二人的闲话。天白拿着天青当初救菊豆的那把杀猪刀追打传谣的人, 可见天白身负的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尊心是何其的强烈,却被众人打击的体无完肤。
天白手受伤了,天青要给他嘬嘬,天白把对邻居的怨恨全都发泄在了天青身上。菊豆气地跟天白摊了牌,告诉他天青才是他的生父,但是天白无动于衷, 天白恨的就是自己是天青的儿子。
菊豆和天青日日压抑不能共眠,于是决定再做回夫妻,二人跑到地窖里苟且,宁可憋死也不出去。
天白到处找菊豆和天青,后来发现他们在地窖里,于是天白把菊豆背了出来。看着昏迷的菊豆口中还一直喊着“天青,天青”,天白转身回去把天青也背了出来。
至此,或许你会以为天白被泯灭的人性还有些许残留。但是,天白背天青出来并不是为了救他,而是要亲手杀死他。天白把天青扔到染布的水池里,拿起木棍毫不犹豫地砸向天青,红色绸布掉了下来,淹没了天青。
儿童时期被教唆形成的仇恨种子,终于在这一刻爆发。 站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来看,天白杀死名义上的父亲金山,是抹杀仇恨,杀死生父天青,是杀掉骨子里软弱无能的自己。
如果说天白第一次杀死金山是无意识的行为,那么这一次杀死自己的生身父亲天青就是对命运的彻底反抗。
天白的世界安静了。他不必再矛盾于自己是谁的儿子,因为从此他就只有一个身份——菊豆的儿子。
天白的一生注定是场悲剧,并且他无法选择。在毫无温暖的家庭中长大,矛盾和仇恨不断地撕扯着天白幼小的心灵,加之长大后外界对母亲和自己身世的非议,最终导致了天白性格的扭曲。
优秀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投射观影者的内心,解剖观影者的潜意识。 《菊豆》中的杨天白,对于我们今天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电影中,菊豆多次对天青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在菊豆的观念里,似乎时间可以抹平一切。 可事实是,童年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有的人走出来了,不是他们原谅了某些人某些事,而是“算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说:
希望每个人父人母和终有一天成为父母的我们,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拾』 电影《菊豆》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哪里有剧情介绍
讲述的是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续弦娶了年轻姑娘菊豆为妻为传宗接代但其无法生育,后侄子杨天青与菊豆心生爱慕,二人生下儿子杨天白。
杨金山死后,渐已成人的天白对母亲与杨天青的事怀恨在心,把他们赶出了染坊。当菊豆和天青在地窖时,因为缺氧晕倒, 天青被天百扔进了染池里面,活活的淹死。菊豆万念俱灰,纵火烧掉杨家世代相传的祖业“杨家染坊”的故事。
(10)哪个电影里面有一个叫天青的扩展阅读:
《菊豆》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中国电影。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由张艺谋、杨凤良导演,巩俐、李保田主演。
该片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华语电影,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奖项,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西班牙第35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穗奖,西班牙第35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
电影里的菊豆作为积极的变革者,是一个比原著中丰满得多的女性角色。菊豆的悲剧是有原因的,她作为一个有着“新思想“敢于突破封建三纲五常的女性实则应该受人歌颂,但其实她起初的企盼就是一个错误,她不该寄托太多的希望于天青但只有离开这个环境才能从根本脱离这一死水,而她却傻傻以为能和天青共同开拓一片领土,这实在是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