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赤壁》于历史不付的地方
多的很
比如东吴军与曹操水师的第一仗,是在水上打的,而电影中变成了是在陆地上,还摆什么八封阵,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种事
另外,船用铁索连起来这个办法,《三国演主》中说是庞统想出来的,实际上,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而电影中说是蔡瑁想出来的
还有,有东风在历史上其实是周瑜自己算出来的,而在《三国演义》和电影中,均把功劳归给了诸葛亮
孙尚香在赤壁大战中根本就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她和刘备相识是在赤壁大战以后的事情,在影片中,孙尚香不仅早就和刘备相识,还立了大功。所以在影片中,有关孙尚香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历史上是没有这些事情的
同样的,小乔在《三国演义》中,其实是一个根本就没有出场机会的人,大乔小乔,只在诸葛亮的言语中出现过几次,人是根本就没有在书中出现。而影片将这个小乔列为女主角,而且还是她拖住了曹操发兵,呵呵,根本就是在胡编乱造。
赤壁大战中,华陀还没有为曹操诊病,后来华陀也不是走掉的,而是被曹操杀掉的,但那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几年的事情
另外,蒋干中计这回事,实际上在历史上是根本就没有的,《三国演义》小说里虚构的。而在影片中,蒋干后来被曹操用毒酒毒死了,其实在小说里,蒋干并没有被毒死,直到赤壁大战结束,蒋干也没有死
另外,小说里的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戏,影片中根本就没有拍。
至于最后周瑜等人将曹操放走的戏,那更是没谱了,实际上是曹操自己逃走的,周瑜没能抓住他
⑵ 电影《赤壁》中的情节
楼主不会没看过三国演义吧,难怪现在的学生看名著是越来越少了
赤壁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内容,他不可能突破原著的情节来另起炉灶,不然观众也不会答应
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是演义里的内容,我不想说历史,因为这段历史太模糊,谁都不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只能靠想象和推测,三国志是推测加作者考察,三国演义更是虚构大于史实,易中天先生的评三国也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合理的推测,所以我不想说具体的历史,只说电影和三国演义
军令状的目的就是要人必定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就是杀头之罪,孔明即使缺少一支箭也是杀头别说十个箭,演义里也是这段情节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导演可能是要把曹操杀掉的,但演义在中国影响太大了,吴宇森不可能突破演义的内容,所以只能放掉曹操,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也侧面验证了诸葛亮的聪明的推测,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
⑶ 电影《赤壁》与历史不一样的有哪些一点3分~
一个不同就是关于小乔那段吧,历史上小乔可没去曹操那去啊!2再就是草船借箭那,历史上是曹操下的命令射箭,因为诸葛亮利用了曹操的多疑,所以算定他在大雾天中不敢出战,就定会放箭,而电影里不是曹操下的命令,也用这来杀了那两个将军!再就是那个中了周瑜反间计的谋士历史上没说杀了!电影里演的很清楚是被毒死了,当然这也符合曹操的性格!然后是孙尚香去当探子那段,纯是为了给赵薇找点戏份!实际上哪有那段啊!历史上刘备虽说和东吴结盟了,可一直没派兵去,电影里演的是去了吧!然后最后这个其实应该是最大的!就是最后大决战那,历史上刘备可是去堵后道的,没参加年啊决战,而曹操也没有在那等着啊,周瑜还没上来他就带人跑了!而且电影里最后没用历史上很出名的那个“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吧!一时也就能想起这些了!(对了,楼上的楼上那个仁兄说的接生那段,其实那一大段都和历史上不一样!)
⑷ 赤壁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回】 赵子龙长坂坡抢戏 张益德当阳桥失声
《赤壁》上集故事开始于曹操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影片开场便展现了许昌都城的全景,首场戏便是曹操(张丰毅饰)请奏汉献帝征讨刘备、孙权,此时的汉献帝已无权威可言,只不过是曹操的傀儡而已,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孔融提出异议立即被赐死祭旗。
随后影片视角转到刘备(尤勇饰)这边,新野之战后,刘备败退,此时赵云(胡军饰)、张飞(臧金生饰)、诸葛亮(金城武饰)等依次登场。在长坂坡单骑救主这场戏上着墨较多,赵云身骑白马在泥泞的城市里将阿斗救出,一人PK十几个曹兵,身手矫健,势不可挡。而张飞则在诸葛亮秘授“回光”战术指导下,击退了曹军骑兵的猛攻,该场战役颇有科技含量,不过可惜的是《三国演义》中喝断当阳桥这一神奇事件被舍弃。曹军人数多、攻势猛,关羽只得率少量兵马用身体阻挡,掩护众百姓撤离,最后战至绝路被俘,惜才的曹操放走了关羽,这一段交待了之前曹操有恩于关羽的剧情。
【第二回】 孔明无需舌战群儒 周瑜有意和谐带兵
曹军80万大军即将进犯,诸葛亮主动提出要去东吴找孙权联盟,在鲁肃的引领下见到孙权提出要求后,东吴文臣一片主和之声,很可惜《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舌战群儒”在这场戏里并没有完全被展现,诸葛亮用激将法劝孙权抗曹。这段孙权的心里应该相当苦闷,东吴群臣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而后诸葛亮见势转而拜见主战派周瑜,周瑜此时正在赤壁与部下甘兴(中村狮童饰)练兵,为了增加戏剧性,吴宇森增加了一段“水牛事件”展现了周瑜领兵的才能,并表达了要团结一心、和谐带兵的观点。此时诸葛亮到来,两人互相试探之后,刚好赶上小乔饲养的母马难产,常居农村的诸葛亮小露了一手,帮助小乔接生小马。
【第三回】 孙权射虎决心抗曹 小乔爱夫床戏暧昧
周瑜和诸葛亮正式会面后,在小乔的“怂恿”下两人进行“斗琴”(当然是古琴),周瑜领略了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从周瑜的琴声中听出了他抗曹的决心,两人差点“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之后周瑜、孙尚香通过一场狩猎华南虎的活动,让还在犹豫中的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抗曹。由于要打仗,吴国要求家眷都不能跟随武将去赤壁,周瑜为了表达对小乔的爱,决定带夫人前往赤壁,两人开始了那段在预告片中“事先张扬”的床戏,长达2分钟。需要提醒的是,这段场景拍得非常含蓄,除了林志玲酥胸半露、美腿尽现以外,尺度非常保守。
【第四回】 诸葛亮运筹八卦阵 三江口水战变陆斗
孙权拒绝了曹操的劝降,三江口战役正式打响,《三国演义》原著里该场战役原是水战,但电影里安排的则是陆战,秉着“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理念的孙尚香带领女仆诱曹军骑兵深入,陷入诸葛亮布置的八卦阵,于是观众就有缘在大银幕上看到传说中的诸葛亮八卦阵了,随便提一下,这八卦阵来源于剧照中的乌龟。八卦阵内,曹军一片混乱,赵云、张飞、关羽、甘兴几员虎将打得曹军满地找牙。这还不算完,周瑜也披挂上阵,打得也煞是好看,危险之下还替赵云挡了一箭,吴宇森擅长的兄弟情谊再次展现。
曹军大败,带头的夏侯将军仓皇逃走,曹操一怒一下说出自己攻打东吴的隐藏原因———为了美女小乔(和特洛伊战争类似,估计是照顾西方观众的理解力)。最后的镜头锁定在百万水军空中大展示,俯瞰下来,蔚为壮观,曹军大举压境
更多好戏下集继续...
⑸ 求《赤壁》电影的详细内容和事情发展!!!
内容和事情发展如下: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 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小乔夜探曹营,与曹操论茶道拖延时间,最终联军战胜曹军,小乔与其子平安均安然无恙。
《赤壁》是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一部史诗电影,由梁朝伟、金城武、张震、张丰毅、赵薇、林志玲、胡军、中村狮童主演。
该片分为《赤壁Ⅰ》和《赤壁Ⅱ决战天下》上下两部,分别于2008年7月10日和2009年1月7日上映,上部最终中国内地票房3.12亿,下部2.51亿人民币,总票房5.8亿。
⑹ 电影赤壁说了什么
赤壁剧情介绍: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 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诸葛亮是全剧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吴宇森的《赤壁》试图超越《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是第一功臣,并且年纪比诸葛亮大,只是后来在演义中由于罗贯中“拥刘”的写作立场,才将功劳全都摊在诸葛亮身上。并且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长髯飘飘,羽扇纶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贤妒能的白面后生。从吴导演最初的设定,由周润发和梁朝伟分饰周瑜和诸葛亮,后来发哥退出改由梁朝伟饰周瑜来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小乔有戏。花那么多银子请来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戏,这是一个卖点,周郎和小乔是历史上羡煞旁人的情侣。剧中大概会让美貌与智慧兼得的小乔来启发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孙权的寡嫂、孙策的妻子大乔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戏份不会太多,只意在表现林志玲有分饰两角的表演能力,此外无他。 孙尚香在赤壁之战期间就与刘备有情义,非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才因“周郎妙计安天下”认识刘备,误打误撞成就与刘皇叔的婚姻,但戏份也不会太多。剧中赤壁期间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戏大概是在赵云的掩护下得以实施。 大小乔的作用还表现在曹操的感情戏上。——这充分说明《赤壁》是战争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戏。曹操的感情戏大概表现为觊觎大小乔的美貌上,然后铜雀台横槊赋诗,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与历史上的许多战事由美貌女人引发一样。 电影赤壁在线观看地址如下: http://www.liyuchun8.cn/youkuwangdianying/824.html
⑺ 电影赤壁的发生背景,故事情节和感受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 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小乔夜探曹营,与曹操论茶道拖延时间,最终联军战胜曹军,小乔与其子平安。
⑻ ~~~看了《赤壁》,不懂历史。谁能简述一下本片涉及的的历史史实,别复杂啊
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大帝、会稽王、景帝、乌程公。
三国同时并存时间约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纷争局面长达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但已和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相对而是历史的进步。是有顺应民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性质。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因此最终魏晋完成统一大业。三国中以吴国的时间最长,共52年;次为魏,共45年;再次为蜀,共43年。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政权由于不断更迭和动摇,以致于朝纲紊乱,*腐败到了极点,而社会上流民遍地,暴动不断出现。随着"十常侍之乱""党锢之狱""黄巾起事""董卓与李傕郭汜之乱"一系列的内外忧患出现,使得地方豪强势力借机迅速增强,并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东汉汉统治名存实亡。一时间全国陷入内战混乱之中。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而刘备和孙权则分据西南和东南之地。
曹操为继续完成其一统天下的雄心,于建安十三年(208)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则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史书一贯以公元190年"董卓之乱"为东汉结束,三国纷争的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稳定,航海业发达。
⑼ 历史中的赤壁与电影赤壁
历史中的赤壁,文赤壁,武赤壁
电影赤壁,拍的电影名字叫赤壁
⑽ 赤壁历史
提起三国、说到赤壁之战,人们很容易想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故事流传甚广,还多次被搬上荧屏。不过,《三国演义》终究只是一部小说,并非史书,与史实也有差别。
哈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陈纪然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他告诉记者,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延续”,是实力和智慧的激烈对抗,因此颇能牵动人们的神经、吸引人们的注意。古往今来有不少史书都记载了这段历史,而史学界的观点是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更为接近历史真实。原因是蜀汉灭亡时,陈寿才31岁,那个时期的很多事,他都曾亲身经历过。后来,南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了补注,更加丰富了三国这段史实。
罗贯中著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于元末明初,书中的内容有多少和历史相符,清代学者章学诚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七实三虚”,即大部分内容符合历史客观事实,但也有虚构成分。陈纪然说,罗贯中虚构的部分主要是《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的。
具体到赤壁之战,陈纪然说,《三国志》中对此役的描述用字不多,甚至在不同的篇章还有看起来不太一致的地方。综合几部史书资料来看,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火烧赤壁的计谋出自将军黄盖,最终孙刘联军依靠此计烧掉了曹军的大部分战船,而曹操为了不把船舰留给敌方,自己烧掉了其余的船只,仅此而已。
孙尚香史上无名
“诸葛亮变幽默”、“周瑜变大度”……《赤壁》上映后,人们对片中的人物也产生不少争议。对几个重点人物,陈纪然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说赤壁之战,自然要提到两个人——诸葛亮和周瑜。陈纪然说,在三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有治国之才智,对时局也有深刻的认识,不过军事指挥才能一般。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27岁左右,周瑜仅三十出头。此战与诸葛亮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周瑜的功劳,而与诸葛亮惺惺相惜成为朋友的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诸葛亮的主要贡献是努力建立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并且力保刘备集团在联盟中的尊严和地位。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捉放曹、三气周瑜等故事情节,都是小说家为了刻画诸葛亮的智慧形象而设立的。而电影《赤壁》则恢复了周瑜在战争中的主要地位,将诸葛亮放回到历史的从属地位上。
《赤壁》中,尤勇饰演的刘备一会儿编草鞋,一会儿包汤圆,似乎很没正事儿。陈纪然认为这和《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描写是相符的,《三国志》中也记载着“刘备小时候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即靠卖鞋为生。
孙尚香、小乔是《赤壁》中大书特写的两个女性人物,而不论史书还是小说,关于她们的描写都笔墨不多。陈纪然说,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确有个妹妹,但没有写她的名字,孙尚香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名字。据记载,孙权这个妹妹不是个普通女子,应该算是当时的“超女”,刘备看了心里都打颤,不过这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其刚猛的性格。
至于小乔,陈纪然说,《三国志》里,只说“瑜纳小桥”,称其有姿色。在《三国演义》中,对小乔也没有正面描写,不过“桥”变成了“乔”。唐代杜牧曾写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说,电影《赤壁》中称,曹操出兵是为了小乔,灵感来自于此。陈纪然认为,诗中的铜雀台确是曹操建造的宫殿建筑物,但它是在赤壁之战结束两年后建成的,未必是专为二乔准备的。
曹操毒死蒋干实为虚构
陈纪然认为,《赤壁》(上)中与史实不符的内容比较多,像电影开篇称曹操出兵攻打孙权和刘备的理由是为防止三足鼎立,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吴、蜀当时对他还构不成威胁,更别提三足鼎立了;此外,关羽没有参与新野一战,因为他带着水兵去了夏口与刘备会合。而在下部中则基本遵照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保留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两大重头戏。不过,片中还是有几处与小说明显不符。
陈纪然指出,电影《赤壁》中,苦肉计只是作为一个建议被黄盖提出,但随即被周瑜以“你是个好将军,我还需要你带兵打仗”为由否决了。赤壁大战时,小说中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孟德这个经典情节并没有出现在《赤壁》中。而蒋干盗书一节结束,蒋干被恼羞成怒的曹操用毒酒毒死,以及刘备吵着要和孙权拆伙,实为迷惑曹操,这两个情节都是《三国演义》中没有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装神弄鬼筑七星坛向老天借东风,而在电影《赤壁》中,吴宇森选用了比较科学的说法,即诸葛亮能够观天象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影片改动最大的是导演让女性成为战争的主角:赵薇扮演的孙尚香卧底窃取了左右战局的机密情报,林志玲扮演的小乔虽身怀有孕却仍只身前往曹营,硬生生把曹操拖到了东风吹,把握住了战机。女人左右战局,这与古代的军事制度不符。
电影有意“取悦”年轻观众
尽管电影《赤壁》对历史的颠覆让很多影迷不满,但陈纪然却认为,对历史大片应抱有宽容的态度。在没有违背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比如人物的性格、战争的胜负关系等,可以虚构一定的故事情节,只要它编得合情合理。
陈纪然说,作为小说,《三国演义》合理地使用了虚构等艺术手段,让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展开,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以至于小说中很多有倾向性的看法影响至今。陈纪然说:“允许想象,这是艺术的本质,我们把七分实三分虚的《三国演义》视为经典,就是说对艺术的虚构可以接受,既然接受了三分虚,再多接受几分虚构也应当可以。《赤壁》不是知识传授,而是艺术作品,对艺术的评价范畴不仅包括真,还包括善和美。有时,趣解历史要比正解更有意思。”
陈纪然说,目前国内有关历史题材的影片不少,但大片还是太少了,应该让这类题材的影片丰富起来,这对普及历史知识有积极的意义。而怎样拍才更能适合大众的口味,那是后话了。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琦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主题思想,然后才是艺术手法等形式问题的探讨。虽然有人喜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自然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但随着主流观众年龄层的变化,国内观众在接受古装大片的心态方面正在朝着更宽容、更接纳娱乐精神的方向演化。《赤壁》整体动漫感的处理,是向年轻一代观众的视听习惯靠拢,值得影视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