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部与拳击有关的电影
倒退20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昔日的拳王阿里一边抑制着自己颤抖不已的手臂,一边举起了奥运火炬。这个镜头被作为体育精神的一个ICON,一直被播放了20年。
其时国内已有了拳击比赛的转播,周日中午饭点儿打开体育频道——世界拳王争霸战,都是大比赛,看得好不酣畅淋漓。
泰森那会儿正是鼎盛时期,凶暴的威名人尽皆知,随随便便就一拳KO对手,哪至于现在沦落到拍个电影都被甄子丹欺负;大、小克利钦科刚刚进入职业拳坛,大克还未参政,更别提竞选乌克兰总统;漂亮男孩梅威瑟还不著名,帕奎奥也刚刚显露头角,他俩那时都还没战胜金钟霍亚,更没想到这两人之间的大战是现在世界上头牌的体育盛世;而泰森大战老奸巨猾的霍利菲尔德,还要等到一年以后,才有了著名的咬耳朵事件;当然在这些名号响当当的拳王之外,看转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还没像现在这么人见人爱的解说员韩乔生老师。
除了转播当时的拳王争霸比赛之外,节目也会偶尔播放一些过去的经典比赛录像,其中就有阿里大战福尔曼。那时网络还不便利,经过电视转播这一番普及,这才知道了阿里有多厉害。
不过,那时候我只是个十岁出头的斯文男孩儿,戴副眼镜、还有点怕血,从小架都没打过一回。拳击怎么会跟我有关系呢?别说,还真差点有了关系。大学毕业时候有一阵子心情沮丧,就去报名参加了一个拳击俱乐部。俱乐部很专业,每次去了跟着教练一通拉伸、跑圈、弓步、蛙跳……二十分钟热身完了就差不多要断气,跳绳训练的部分直接两眼发黑。
然后才是学一些基础的技巧,如何手架、如何移动、如何出拳、如何发力……嗯,这样学下去,要是坚持住的话,练个半年大概可以上拳台走走套路了。我成功的坚持了半个月。
好在,一个人就算怂包的很,也不妨碍他喜欢上了拳击电影。
比如《洛奇》,看了不下二十遍。每次看到年轻的史泰龙,在清晨穿过整个费城,跑上艺术博物馆的台阶,站在华盛顿的铜像前振臂高呼,心里还是会激动不已。这部经典之作,从1976到现在有40年了,可是他老人家还在拍续集,去年还拍了一部衍生电影《奎迪》,这意大利种马可谓是老骥伏枥了。
《坏孩子的天空》当然没能在1996年看到,那是后来怒刷北野武时的惊喜发现。小马和信治两个坏孩子上学时候吊儿郎当的,却意外和拳击结了缘,小马的宏愿本是进黑社会,倒是成就了信治。可惜此片没有和港片一起,在90年代涌进大陆市场来,不然一定会有很多中学生跑去学拳吧?这片子写实,拳击桥段拍的也实实在在的好看,信治和小马骑着车子在校园里闲逛的镜头堪称经典。另外,信治打拳很帅。
《愤怒的公牛》是影史佳片,早已超脱了拳击电影的范畴,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的组合,就不用赘述了吧。由于是传记电影,老马也故意用了黑白镜头,通片神韵非凡,功力深厚。影片开头,德尼罗饰演的杰克·拉莫塔身披斗篷,一个人在拳击台上出拳、跳跃的长镜头,大概是对于一个拳手内心的最佳诠释了——孤独、桀骜、内敛却又充满危险,拳台下千锤百炼的利刃,拳台上嗜血成性的生灵。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64岁了,他拍出了《百万美元宝贝》,斩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希拉里·斯万克,这个并不漂亮的女孩子,已经不是《男孩别哭》里那个被人欺凌的弱者。她饰演的玛姬,一个三十多岁才戴上拳套的女人,挥动自己的拳头痛揍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直到生命最后,她也没再向命运低一次头。
韩国电影想来善于催泪,拳击这种励志题材当然驾轻就熟,何况还有神演技担当崔岷植。《哭泣的拳头》,两个曾经颓废的男人,一个身陷赌博弃家败业,一个少年叛逆走上歪路。同样的心路让他们再次握起拳头,参加新人王决战各自晋级,相知相惜的两个人却要在决赛中定要拼个胜败高下。
国内的拳击电影,在2013年有一部《激战》,大概可以算做《哭泣的拳头》的中国版吧。不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不限于男性,因为那里边的男二号可是你们家小鲜肉彭于晏啊。
不过,国内最值得看的拳击题材影片,恐怕要属2012年的《千锤百炼》了,这是一部纪录片。片子真实记录了齐漠祥、何宗礼、缪云飞几个远在四川的小县城里的真实拳手,命途黯然,在社会底层沉浮挣扎的故事。想来现实太残酷了,我至今没敢看上一眼。
最近看的一部拳击电影大概是2015年的《铁拳》,片子很一般,仍是一个拳击手在意外丧妻之后自暴自弃,然后又通过拳击救赎自己的故事。不过杰克·吉伦哈尔和瑞秋·麦克亚当斯可算是男神、女神的存在吧。另外,据说这个片子本来是《8英里》的续集,原定是阿姆要演的——他要是演的话,嗯,至少电影里的歌都会很好听。
《摔角王》其实不是一部拳击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职业摔角手的故事,但是说到拳击电影,则必须提到它。因为主演是米基·洛克,这个曾经风靡大银幕的万人迷,在1983年的《斗鱼》中光辉奕奕,完全碾压初出茅庐的马特·狄龙和尼古拉斯·凯奇。可是他的性子太怪了,抛弃了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转行做起了拳击手。1995年遭受了严重的脑损伤,只能彻底退出拳坛。2008年,他56岁,脸部已经做了四次整容手术,已经很难有人想起他年轻时的模样。阿里,是他的偶像。
最后,《拳王阿里》,2001年上映,威尔·史密斯主演。他看起来稍微英俊了一些,但是他演的很好,我想阿里本人也是赞许的。影片截取了阿里1964-1974中间十年的故事,剧情拍的松松垮垮,但那是一部关于一代拳王的电影啊——力量与智慧、永不服输的斗志、永不妥协的自尊——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都是个斗士,与拳台上的对手搏斗、与发动战争的政府搏斗、与病魔搏斗,他值得人类身上可以拥有的一切荣光。
拳击这项运动,看似是对身体的磨砺和挑战,但是能给大多人带来共鸣的,更多的却是拳手那种精神上的力量。我犯过错、我跌倒过,我爬起来,通过加倍的努力来实现自我救赎。想要打倒别人,先要战胜自己——这个道理,大概是古今中外亦同的吧。
对了,1974年著名的“丛林之战”。已经38岁的阿里,击败了当时29岁正值盛年,前40战全胜的福尔曼,时隔7年之后夺回拳王称号。
第二年,名不见经传的拳手韦普纳获得挑战阿里的资格。他表现强悍,第八回合还曾击倒阿里,并回头对自己教练说:“发动汽车吧,我们去银行,我们发财了。”教练告诉他:“你最好回头看看,阿里又站起来了。”之后阿里展开强攻,将韦普纳的眼睛和鼻子打开了花,最后一个回合还剩19秒时,韦普纳被KO。
史泰龙正是在电视上看到了这场比赛,由此激发灵感,创作了《洛奇》的剧本。“当不被看好的那名拳手将不可一世的拳王击倒在地,我看到了观众的疯狂反应,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拳击。“
你们看,每个拳手都会被击倒,但是他们总会用某种方式,再次站起来。
⑵ 有没有关于黑拳或格斗的电影
《拳击俱乐部》
《角斗士》
《导火线》
⑶ 《搏击俱乐部》深度解析是什么
《搏击俱乐部》深度解析:“彻底绝望意味着自由。”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上映于1999年的悬疑电影,影片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说,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生活苦闷的男主角杰克为了寻找刺激与臆想中的好友共同建立了搏击俱乐部这样一个团体的故事。
这部以人格分裂为核心主题的影片,通过大卫·芬奇一贯的黑色小清新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主角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演)人格分裂产生第二人格泰勒(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全过程。
从创建第二人格泰勒开始,到借助自己的第二人格实现自我突破,再到最后对已然彻底失控的泰勒实现绝地反杀,主人公实现了对自我价值的最终救赎。
全片贯彻着一种疯狂而优雅的暴力美学,它所展现的是一种与当今世界高度秩序化、社会化的生活完全背道而驰的理念。但是,疯狂的作品也许并不荒诞,荒诞的是这个世界本身。
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每个人在内心深处也许都期望拥有一个泰勒。人们渴望去反叛,人们渴望用新的生活,人们渴望更好,人们渴望自由。
关于影片中的第二人格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第二人格并不一定不代表精神疾病。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人格(第一人格),在这个基础人格的框架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人还可能产生出更多的人格,这些人格也被称为社会人格面具,是人在为了应对外界一定的社会期待下,伪装了真实自我以后的人格特征。
而在另一种情况中,这些期望并不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基础人格本身。影片中杰克第二人格的产生正是这种情况。
他在潜意识里彻底厌恶自己人生的基础性的一些世界观、价值观,于是在失眠症等一系列事件的温床之中逐步创造出了自己的第二人格,潜意识中企图在这个第二人格的帮助下,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
⑷ 大卫芬奇的电影《搏击俱乐部》,主题到底是什么
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他所表达的主题是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的一种黑色喜剧,这种拍摄手法和正常的好莱坞商业片模式是完全相反的,它的拍摄手法非常的天马行空,而且电影里面的情景包括一些剧情都是非常的荒唐的,而在视觉上完全是一个盛宴。
后来朋友知道这件事之后,立马就追了过来,两个人就开始发生了打斗,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就是在两个人打斗的时候,本来是由主角拿着的手枪跑到了对方的手里,结果对方直接将手枪对准了自己,而当枪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死被击中,而自己的朋友也化成一缕青烟飘走了,这一幕非常的荒唐和怪诞,让人回味无穷。
⑸ 请推荐几部类似于搏击俱乐部的电影
类似《搏击俱乐部》的剧情,悬疑,惊悚型电影:
1、《看不见的客人》
《催眠大师》,原名《催眠档案之彻夜未眠》,是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间发生的故事。
⑹ 励志电影《搏击俱乐部》简介
励志电影《搏击俱乐部》简介
引导语:“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片段,若果把生命与成功或失败联系在一起,生命将失去本身该有的意义。”以下是的我为大家找到的励志电影《搏击俱乐部》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影片信息
《搏击俱乐部》是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于1999年发行的一部悬疑惊悚片,电影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说,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海伦娜·伯翰·卡特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生活苦闷的泰勒为了找寻刺激与好友杰克组成“搏击俱乐部”,在那里他们可以把一切不快的情绪宣泄,借着自由搏击获得片刻快感的故事。
二、剧情简介
杰克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也是一个充满着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再加上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于是为了自我救治,他突发奇想,决定参加团体咨询会。杰克先是参加了那些绝症患者的相互抚慰团体,他接触到了一个全部由患睾丸癌的人组成的社团,杰克和他们互相抚慰和哭泣,而且上了瘾。
一天,杰克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他是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暴烈的行动力量的痞子英雄。刚一见面,泰勒就向杰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要杰克痛打自己一顿,在对打中,杰克体会到了搏斗的乐趣,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了好友。他们开始创建“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戴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组织。俱乐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规则:不许向他人谈论俱乐部,只允许两人对打等等。
地下俱乐部开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所有的成员都将泰勒视为教父。泰勒以自己的个性魔力和行动哲学吸引着那些盲从的人,他变得越来越偏激,他让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到处搞破坏,砸汽车、放火、向顾客的食物中小便,他的行为越来越疯狂。
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同时,他还惊讶地发现泰勒还组织了一支军队,他要对社会实行更大的报复。杰克决定疏远泰勒,但让他惊讶的是,每到一处,他都被认为是泰勒,并被尊为教父。这让杰克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谁,泰勒是谁。最终他惊恐地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泰勒”,泰勒是“我”的人性中的另一面,“我”和“泰勒”是彼此的影子和幻象。
杰克向警察自首,泰勒也追踪而至,在他们的撕打搏斗中,泰勒手中的枪自然地、魔术一般跑到杰克的手中。杰克无法击中泰勒,于是将枪口对准了自己,可当枪响时,杰克却发现被击中的人变成了泰勒,他化成了一道轻烟。
三、幕后花絮
导演大卫·芬奇为该片拍了超过1500卷胶片,比正常数量的三倍还多。
布拉德·皮特的角色最初是打算念一个真正的自制爆炸物配方,出于对公众安全的考虑,电影制作人把这个配方换成了一个虚构的不能用的'配方。
虽然爱德华·诺顿在1998年的电影《赌王之王》里拒绝吸烟,但在这部电影中,他确实真的抽烟了。
摄制组在一个城区住宅的外景地拍摄时,楼上的一个男住户忍受不了拍摄的吵闹,扔了一个40盎司的啤酒瓶下来,瓶子虽然打中了摄影导演杰夫.柯林威斯,倒是没真正伤到他,这住户随后被逮捕拘留了。
在拍摄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醉醺醺地打高尔夫的场景中,他们真的喝醉了,于是高尔夫球被打得直接飞向了剧组的给养车。
在影片预先设想中,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激动地发现他们都讨厌新款的甲壳虫汽车,于是在电影里,观众能看见他们用棒球棒敲一辆新款甲壳虫的场面。
电影里一桩故意破坏的行为是毁坏苹果的麦金塔什电脑,这个破坏画面出现在电影的第84分钟。
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第一次打斗的那辆棕色旅行车,是导演在1997年拍《心理游戏》时詹姆斯·里贝罗开车送迈克尔.道格拉斯去海岸无线电台的同一辆车。这车的挡风玻璃上还贴着CRS的标志。
片中的三个侦探的名字分别叫侦探安德鲁、侦探凯文和侦探沃克。安德鲁·凯文·沃克其实是该片导演大卫·芬奇1995年拍摄的电影《七宗罪》的作者。
当泰勒在机场跳进一个红色的敞篷车时,可以听见一个男的叫到“嘿,那是我的车!”。
在泰勒的房子里,有本电影杂志的封面女郎是德鲁·巴里摩尔,她是爱德华·诺顿的好朋友。
布拉德·皮特和海伦娜的床戏大多数是电脑合成的。
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在拍摄期间真的学会了如何制造肥皂。
四、幕后制作
1.拍摄手法
在拍摄《搏击俱乐部》的时候,导演大卫·芬奇借助了拍摄MTV的手法,将全片的故事结构设计得很复杂,从头至尾使用的画外音,以“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来讲故事。这种方式能够在影片中途随时打断讲述,即兴地插入其他内容,这就使得导演能够跳出既定情节,离题发挥自己想要表达的其他任何内容。
2.角色选择
起先饰演女主角玛拉的女演员并不是海伦娜·伯翰·卡特,而是瑞茜·威瑟斯彭。后来导演大卫·芬觉得瑞茜·威瑟斯彭太年轻了,而威瑟斯彭也说这电影太黑暗了。因此玛拉角色的才改由海伦娜·伯翰·卡特来饰演。此外柯特·拉夫和薇诺娜·赖德也被考虑过来扮演玛拉这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