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扶贫电影邓氏村是哪个省

扶贫电影邓氏村是哪个省

发布时间:2022-12-25 14:00:45

Ⅰ 迟来的告白观后感作文300字怎么

写作思路:根据迟到的告白这部电影来写,写的时候选取几个有感悟的点。

第一次噙泪的场景,是老余为扶贫工作人员做好鸡蛋面,城里姑娘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立在窗前垂泪,她说:我爸爸生前也是这样子做面给我吃,也是放一个水泡蛋一下子拉开了我思念我父亲的闸门!印象最深的是我读初二的时候,我天天半走读,中午回父亲单位吃午饭,饭菜是父亲自己亲手做的。

做的最多的菜就是红烧豆腐。父亲在前面柜台卖供销社的农用品,后面有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卧室,父亲买了一个电磁炉灶做菜。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灯,每每看到的是小桌子上摆好的碗筷和冒着热气的满满一大碗菜。

父亲总是让我先自己一个人先吃,尽我一个人吃够。没有陪伴,没有絮叨,吃好立即去学校。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我把那一大碗红烧豆腐端到柜前,盛好两碗米饭,我和父亲那怕站着,一起有说有笑吃完。

如今父亲已不在了,我才慢慢体会到为什么他老人家总是买豆腐,为什么难见笑容。有一天炒菜的小锅烧坏了,父亲问我是不是开灯忘关了?我当时没承认这事,父亲也没责骂我。如今想起,必是有一回灯绳拉了,灯没亮,当时停电了忘再拉一下关。后来电来了,电磁炉就自动工作了起来真想送一套最顺手的锅灶,做一桌最好的酒菜,陪父亲慢慢喝两杯,讲讲农村医保能报销一半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我把那一大碗红烧豆腐端到柜前,盛好两碗米饭,我和父亲那怕站着,一起有说有笑吃完。如今父亲已不在了,我才慢慢体会到为什么他老人家总是买豆腐,为什么难见笑容。有一天炒菜的小锅烧坏了,父亲问我是不是开灯忘关了?

我当时没承认这事,父亲也没责骂我。如今想起,必是有一回灯绳拉了,灯没亮,当时停电了忘再拉一下关。后来电来了,电磁炉就自动工作了起来真想送一套最顺手的锅灶,做一桌最好的酒菜,陪父亲慢慢喝两杯,讲讲农村医保能报销一半了……

第二次落泪是老余曾经的战友,拉开胸前衣衫,露出”纹身”,这就是被老百姓误以为黑社会的标志!真真黑白不分,忠奸不辨啊!孤岛守疆,气候条件恶劣,要死也要做中国人!这就是中囯军人!安宁的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让人崇敬的中国军人!

电影后期,老余终于帮助邓氏村脱贫致富了,完成了亡妻的遗愿,告白了一个丈夫对爱人的深情!地方政府对老余高度表彰,党和国家告白了对人民子弟兵的关爱!扶贫攻坚和新农村的建设,党和国家告白了对基层群众的关怀!

泪目中老余对老母亲失智后的伤悲,久久让人心痛一切深情,都不应该迟到!胸前”我是中国人”的纹身,让我们所有人清醒的认识到:家囯一体!为国为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一起努力!

Ⅱ 黄坭塘属于哪个

黄坭塘村位于雄信公路里和地段东侧2.5公里处。村中皆为邓氏族人。该村建于洪武年间,自始祖泰茂公开基,至今已六百余年,传三十多代。现有85户人家,450人。解放前,该村隶属黄平乡(今黄坑镇)。解放后划归长和乡。因体制变化,现归湖口镇里和村委会管辖。
是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县级市)--湖口镇里

Ⅲ 广东人口邓姓第一大村

广东湛江最多邓姓村庄是北和镇标角村。
北和镇标角村邓氏姓颇多,据说雷州市北和镇标角村有一方邓氏墓群,始葬于宋代,墓群存有元代石封墓5座、土堆墓2座,墓群前建有纪念亭。主墓邓仁奭墓为土堆墓。邓仁奭,宋代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南宋景定三年(1262)任雷州司户参军。
任满择居雷州开基立业,繁衍生息,支族遍布雷琼。墓地存有清代雷州解元王定九撰写的《潮阳邓氏始祖神道碑文》、《遗训碑》、《古禁碑》3通。这对研究朝廷命官开拓雷州和宋元墓葬风俗很有价值。2012年12月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Ⅳ 有关热爱祖国的电影

1. 《湄公河行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在金三角的湄公河上,两艘中国商船遭到袭击,中国船员被诬陷贩毒逃亡,但是十三具惨遭杀害的中国船员尸体很快被人发现,中国警方为了将杀人凶手绳之于法,远赴泰国,深入最危险的地方与贩毒分子对决......本片表达了中国警方对侵犯我国公民利益的罪犯,虽远必诛的决心。这是一群拼命保护我们的人民警察,相信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感动和崇拜。

2. 《红海行动》是林超贤导演挑战极限之作,故事讲述了海军战舰及蛟龙突击队在恶劣的环境之下成功转移等候在码头的中国侨民,并且蛟龙突击队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营救中国公民的故事。场面极其震撼,表现了中国军人不顾艰难,誓死营救中国公民,坚决维护祖国的高尚情操,细节感情方面处理得非常细腻,保证让你热泪盈眶,燃起满满的自豪感!

3. 《战狼2》是《战狼》的续作,比起第一部,第二部使用了更多大型武器和装备,吴京在片头水下对决的戏份令人拍案叫绝。故事讲述被开除军籍的冷锋突然被卷进一场非洲国家叛乱之中,在中国公民撤离的时候,单枪匹马冲回战乱区域,顽强营救同胞的故事。冷锋在危难时刻,始终不曾丢失自己军人的使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掌声。

4.《冲出亚马逊》是2002年的电影,但这丝毫不影响让我看了之后对祖国产生满满的自豪感。讲述了中国特种兵王辉和胡小龙远赴拉美的亚马河流域,坚决捍卫祖国荣誉,接受各种考验人体极限的挑战,最终通过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危局的故事。祖国的荣誉与尊严在他们眼里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相信你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会有强烈的共鸣。

5. 《紧急迫降》讲述的是在一次民航客机上,机长李嘉棠发现飞机无法正常降落,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全体机组人员齐心协力完成紧急迫降的故事。而最近完成生死迫降的川航客机,让我们见识到了机组人员的专业,与这部影片一样,可以让你看到中国飞行机组人员的敬业和勇敢,他们都是人民的英雄。

Ⅳ 迟来的告白多少分钟

电影《迟来的告白》片长106分钟,该片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担任专业指导,李彬担纲导演,伊珊担任总制片人,董波、罗米、乔立生、王志鹏、韩福利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退伍军人余穆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边远山村邓氏村,成为一名扶贫志愿者,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该片已入围2019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

(5)扶贫电影邓氏村是哪个省扩展阅读

《迟来的告白》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担当、小人物大情怀的扶贫英雄形象;探索了企业转型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剧中创造性地将当代青年三观转变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展现了年轻干部在伟大的脱贫攻坚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展示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责任担当。

影片主题鲜明、立意新颖,紧扣脱贫攻坚主旋律,是当下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一部好作品。

Ⅵ 谁知道百家姓中“邓”的起源,及邓姓的分布

■相关网站

·网络贴吧·邓吧:http://post..com/f?kw=%B5%CB
·金陵邓氏:http://jlds.vicp.net/dm/index.asp
·本文更多内容请参看: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1877&replyID=448164&skin=1

■邓姓排行

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4%。

■姓氏源流

邓(Dèng)源出有五:
1、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商高宗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故城在今河南省邓州),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为邓侯。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2、黄帝时有邓伯温国,要早于殷邓。
3、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据《路史》所载,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省邓州一带),邓郡的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邓氏。
4、出自李氏。据《安化邓氏谱序》所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八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北宋灭唐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为氏,其后子孙遂称邓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两晋时有羌人姓邓,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还有满、壮、蒙古、哈尼、苗、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武丁。即邓姓出自子姓或曼姓说。商朝时,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同时封其为侯爵,后来曼季建立了邓国,人们称他为邓侯,邓国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后因与楚国为敌,至鲁庄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78年),或说为鲁桓公七年(即公元前705年),为楚所灭,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其后人尊武丁为邓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今河南邓州为邓姓的发祥地,而后向紧邻的湖北、湖南一带迁徙,西汉时,有邓况由两湖回迁南阳新野,光武中兴后,其子孙累世宠贵,凡侯者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20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自然,邓况也就成为南阳邓姓这一望族的开基始祖。其后南阳邓姓分衍出六个著名支派,即高密邓姓(其始祖为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安定邓姓(其始祖为汉末武威太守邓晋生第七代孙邓骘,亦为邓禹的直系世孙)、平阳邓姓(其始祖为西晋尚书右仆射邓攸,亦为邓禹之后)、陈郡邓姓(其始祖为东晋荆州刺史邓粲,亦为邓禹之后 )、洛阳邓姓(为东汉大将军邓骘之后),可见此期仍以河南为中心,然后首先东迁山东高密,再北上山西临汾;又有邓姓人南迁四川、广东等地,东汉末年邓骘曾孙邓芝由上蔡避乱入巴蜀。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是邓姓人大举南迁的直接原因。此期邓姓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落籍,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初唐时,李煜之孙李天和改邓姓避居于今湖南安化一带,而邓骘十九世孙邓超因仕宦而迁居江西宜春,成为江西邓姓之开基始祖。邓姓南迁闽粤始于宋景定年间(即公元126零年以后),宋末元初,有名士邓向游学粤东,落籍南雄。明朝时,邓超二十九世孙邓刚由江西徙居广西全州,邓刚弟邓果因仕宦而落籍湖北石首,邓鹤轩(南宋江西吉安爱国志士邓郯、邓光荐之族人)因仕宦而徙居四川广安,邓小平便出自此支。清时邓姓已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邓姓人口遍布全国,尤以四川、广东两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据《邓世家谱》载,邓姓已有114代传人。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历史名人

邓 通:蜀郡南安(今属四川省)人,西汉时蜀中以邓氏钱遍天下而闻名,为邓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邓 禹:南阳(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天下平定,功勋显赫,封高密侯。后绘图云台,居二十八将之首,为邓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邓 艾: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人,三国时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邓 芝:河南省新野人,邓禹的后裔。三国时蜀国名将。他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善恤卒伍,是历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洁的军事将领。
邓 攸:平阳(今山西省襄汾)人,东晋晋元帝时南迁前后声誉卓著的名臣。
邓 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思想家,自称“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释、道三教正宗,他有《伯牙琴》、《洞霄图志》行世。
邓 韍:字文度,号梓堂,江苏省常熟人,明代学者,工山水,能诗文,好宋儒书,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邓 发:广东省云浮市(今云城区)附城乡 石塘村人,早年外出广州、香港等地谋生。1925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并当选为工人代表。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国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协助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等组织宣传队、运输队和救护队,且随北伐军出征中原。广州起义失败后转赴香港搞地下工作。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邓发已成为中国工运领袖之一。1931年夏,邓发任中央局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局长,并参加了举世瞩目之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结束后,在陕北任粮食部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党校校长。1946年4月8日,邓发、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同志在重庆乘飞机返延安途中,在晋西北兴县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难。
邓子龙:丰城(今属江西省)人,明代抗倭名将,1598年援朝抗倭,战死釜山南海。
邓世昌:广东省番禺人,清末海军名将、爱国将领,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率致远舰奋勇作战,在弹尽、舰伤之际,加速猛撞吉野号未果,因中鱼雷,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邓廷桢: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清代名将,历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曾率军阻击英舰于厦门,后受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一同被充军伊犁,三年后被重新起用,著有《双砚斋诗钞》。
邓中夏: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和省港工人大罢工,1933年被捕就义。
邓宝珊:甘肃天水人,同盟会会员,曾参加北伐,1949年率部起义。
邓小平:四川省广安人,少时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归国后,领导百色起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赫赫铁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居攻至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邓颖超:邓文淑、邓咏通、邓湘君,祖籍河南省光山,生于广西省南宁,她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郡望堂号

1、郡望
南阳郡:战国秦时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此支邓氏以居新野而著称,其开基始祖为邓况。
安定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今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汉末武威太守邓晋生。
高密国: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南)。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
平阳郡:三国魏置郡,治所在平阳(今临汾西南)。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邓攸。
长沙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晋荆州刺史邓粲。
陈 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陈县。此支邓氏,为晋代广州刺史邓岳之族所在。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此支邓氏,为东汉大将军邓骘。
宜春县: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
南雄县:治所在今广东省南雄县。
2、堂号
平寿堂或谦恕堂:源出东汉时,邓禹第六子邓训为郎中。谦(谦逊不骄傲)恕(对人宽恕)下士(以礼待下属),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对待羌胡,少数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朝廷封他寿平侯。
此外,邓姓还有以:“讲学堂”、“集文堂”、“两秀堂”、“南阳堂”、“南雄堂”等为其堂号。

■邓姓宗祠通用联

〖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南阳望族;
新野芳踪。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堂联。全出典出邓氏的望族南阳郡,以居新野时而著称。

南阳世泽;
东汉家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姓姓宗祠南阳堂的通用联。上联典出邓姓宗族源自南阳邓州。下联典出邓姓先祖望族历史启自东汉之末名将邓禹。中国分布极广的邓姓族人公认东汉的开国勋臣邓禹为本族远祖。邓禹是河南省南阳郡新野人,为汉光武帝刘秀幼年同学。他追随刘秀,屡立战功。汉光武帝平定天下之后,封邓禹为高密侯。此后,他的画相挂在功臣阁,为著名的“云台28将”之首。

南阳望族;
新野芳踪。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云台列首;
谏院知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初南阳新野人邓禹,字仲华,少年时游学长安,与刘秀关系密切,后奉刘秀命,以前将军率精兵入关,大破绿林军王匡等部,平定河东,任大司徒。刘秀统一全国后,封他为高密侯,明帝时拜太傅,图像画于云台(今洛阳南宫所建高台,画中兴功臣像以表彰),居诸将之首。下联典指宋代建昌人邓润甫,字温伯,皇佑年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尚书右丞,又曾主持谏院,有直声。

平叔下士;
伯道存侄。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邓训,字平叔,明帝初为郎中,谦恭下士,人多归附之。下联典指晋·邓攸,字伯道,携家避乱,怜其弟早亡,危急关头时,存侄而弃子,时人敬其德而哀之。

南阳世泽;
税院家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锦田邓氏宗祠联。

〖邓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南阳承世泽;
东汉启功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屏山邓氏宗祠联(1)。迁徙于香港屏山的邓氏,有较为详细的宗亲历史考证.据载,屏山的邓姓人,其先祖的迁播路线,是由邓州至新野,或经江西,或经福 建而迁入广东,而后入香港的。屏山邓氏宗祠距今有700年的历史。上联典出邓姓宗族源自南阳邓州。下联典出邓姓先祖望族历史启自东汉之末。为邓姓南阳堂的通用联。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明·邓子龙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抗倭将领邓子龙(1523-1598)自题书心联。邓子龙,字武桥,丰城(修江西丰城)人。公元1598年,明军授朝抗倭,他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赴朝。时倭军将泫海逃遁,他即偕朝鲜统制使李舜巨督水军为前峰,邀击于釜山南海,英勇奋击,杀敌无算;因舟中起火,为敌所乘遂战死。舜臣赴救,亦死。

清操历冰雪;
赤手捕长蛇。
——邓中夏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1894-1933)自题联。邓中夏,原名邓康,号钟懈,湖南宜章人。

忧乐关天下;
安危系一身。
——潘力生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潘力生赠邓小平联。

东汉家声远;
南阳世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邓氏宗祠联

〖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平叔常能下士;
伯道胡为无儿。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禁烟功勋卓著;
抗日史册留芳。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名将邓延桢,字懈筠,江宁(今南京市)人。历任两文总督、闽浙等。1839年与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任闽总指挥总督,加强海防,率军击退进犯厦门的英国舰队。后受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下联典指清代海军名将邓世昌事典。

邓曼智能料事;
太后夙本好书。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楚武王夫人邓曼机智过人,料事必中。下联典指晋·邓训之女幼好读书,后贵为太后。

〖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祖德高如山并耸;
宗功深似水同流。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1)。

鞠躬恍觉祠门隘;
诚益顿忘市井喧。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2)。

祖籍灌阳千家峒;
孙邑富水七都乡。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平寨村邓氏家厝通用联

千秋共仰云台像;
四树长留古柏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怀州(今河南省西北部沁阳市)邓氏祠堂联,祠祀东汉大司徒邓禹庙联。邓禹,新野人。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24岁拜大司徒。天下平定,论功最高,封高密候。后绘图云台,居28将之首。

海战献身致远舰;
文行图志伯牙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海军名将邓世昌(1849-1894),下联典指元代思想家邓牧(1247-1306)。

石如篆书号神品;
文度易解称好书。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开卷神游千载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清·邓石如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自题联。

〖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平天下更云台首列;
小寰球曾谏院广闻。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云台首列”,典出自东汉邓禹佐光武帝平定天下,后列云台之首(云台乃东汉之八宝山也)。下联“谏院广闻”,典出自宋邓润甫任谏院翰林,以直言闻名。

瑞应星辰,云台拔萃;
树称杞梓,邓林毓奇。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大司徒邓禹事典,东汉大司徒邓禹子十三人,时称“邓林材木”。

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
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3)。全联劝诫族中子孙如何处世、如何交人。

尊祖敬宗,登斯堂可无愧否?
光前裕后,履此地能勿思乎。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4)。

溯赐姓于殷商,邓国之衣冠如昨;
纪封侯于东汉,云台之军令尤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邓氏宗亲会会徽两侧的对联。

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谈,何计势力;
孝顺事正当人人自尽,焉论富贫。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5)。

大小行事执快心,东平云为善最乐;
古今义礼归何处,朱子曰读书更高。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6)。全联劝诫族中子孙为善、读书。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群昭群穆,真觉有严有翼;
祀典表子孙之爱敬,我将我享,惟期来格来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7)。

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脉流传愈盛;
祭举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显祖,千秋陟降攸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8)。上联寻跟,写出了邓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迁徙路线、支脉分布情况。下联典问祖,记载了各个时期率族人迁徙的祖先。商武丁封叔父于伊河北为邓侯,即为此支邓氏之始祖。

屏翰仰闽候,绍南阳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督衣冠隆祀典;
山河开万里,承高密之家风,此日苹馨藻洁,聊将俎豆报宗功。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屏山邓氏宗祠联(2)。上联典出并歌颂的“闽候”,乃是建祠人福建方伯(又称闽候,宋末元初人)邓冯逊。下联典出并所颂的“万里”,乃屏山的立村祖先邓万里。“高密” 即今高密市(在山东省),是邓姓早期为官迁徙并形成望郡之地。

我族自殷商赐姓以来,国建西周、侯封东汉,后裔承荫,须念宗功祖德;
此地是昭穆凭依之所,门环绿水、户拥青峰,先灵降鉴,好看山色湖光。
——邓宾谷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鄂州庙岭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邓氏起源及东汉时的极盛。下联道出宗祠所处的地理形胜。

Ⅶ 雁田村在什么区(如南城区)

凤岗镇雁田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雁田立村久远,自邓氏镇田公开基立业,迄今近六百年。她位于东莞市最南端,东、南、西三方均与深圳接壤,总面积24平方公里,现有常居人口2900多人,外来人口近8万人。雁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罗湖海关仅21公里,往机荷高速公路不到4公里,龙平公路横贯其境,东深准高速公路纵穿其中。

Ⅷ 连州星子在哪里

星子镇位于广东省连州市东北部,是广东的“北大门”,处于小北江的上游,其北接大路边镇,西与湖南省蓝山、临武两县交界,东与湖南省莽山风景区接壤,南和连州市龙坪、保安两镇相连。

2003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清江、潭岭两镇并入星子管辖。

2005年3月村委会行政规模调整后,全镇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20个村委会、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82万,总面积46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1.5万。
星子镇历史悠久,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商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连州市星子地区乡镇经济、文化中心,商品贸易集散地,清连一级公路(即107国道)和S259线贯穿全镇南北,S346线横跨东西两翼,形成境内便利的交通网络,镇中心距连州市区36公里。正在筹建连接京广线的南岭铁路团结—星子段将进一步把星子引向内地。
星子镇得天独厚,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矿藏分布广,种类多,储量丰富。主要有煤、铅、锌、钨、锡、重钙粗晶矿、硅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重钙粗晶矿、硅灰石储量达7000万立方米,约1.5亿吨。

农副产品是星子镇的一大特色,红瓜子、莲藕、香芋、红葱、蒜头、生姜、水晶梨、黄烟等生产已形成基地,其中水晶梨、黄烟已成为连州市的品牌产品。
星子镇电力资源丰富,广东省第一座环保电厂——连州火电厂座落于镇区南边。一、二期装机容量达52万千瓦,分别于1998年、2004年投产运转。省内利用水库水资源效益最好的水电站——潭岭电厂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投产,装机容量3.75万千瓦。现阶段正在筹建的连州火电厂三期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加上镇区部分小水电,全镇拥有电力124万千瓦。
座落在星子镇东边的“潭岭天湖”,以其海拔居高(640多米的山顶上)而名于广东。湖面面积达12平方公里,天湖四季气候宜人,春赏杜鹃、夏邀清风、秋品蜜梨、冬吟白雪。

国家级南岭自然保护区——大东山自然保护区、潭岭天湖、莽山风景区和天龙峡是旅游渡假、休闲观光圣地,更是粤北生态旅游的“明珠” 。

Ⅸ 迟来的告白时长多少

《迟来的告白》片长106分钟,即1小时46分。

扶贫题材电影《迟来的告白》于2019年10月17日上映。该片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担任专业指导,李彬担纲导演,伊珊担任总制片人,董波、罗米、乔立生、王志鹏、韩福利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退伍军人余穆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边远山村邓氏村,成为一名扶贫志愿者,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9)扶贫电影邓氏村是哪个省扩展阅读

故事背景:

2013年春天,军转团职干部余穆离开部队回到省城,他国家的安置,选择自主择业,又婉拒战友的高薪聘请。尽管母亲、女儿,他仍然只身走向贫困的邓氏村。在这个穷山恶水、缺水少电的、交通不畅、资源匮乏的地方,余穆克服重重,氏村展开脱贫攻坚,最终让邓氏村贫困故事。

全片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穿刺了三个矛盾:以余穆为首的扶贫干部与扶贫对象的矛盾、余穆的扶贫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朱涟从一个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的职场女人到责任担当的扶贫干部的矛盾,描述了扶贫工作的艰难艰难险阻

Ⅹ 邓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们特意在姓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显示贵族身份,显示与同姓其他人的区别。
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如陈郡有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等。一个姓也可以有多个郡望,如崔姓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朝时期,门阀制度衰落,而社会上仍多称郡望。
毛汉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郡望与士族相始终。
我们邓氏的主要郡望 有:
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废,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黜,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安定郡:
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废安定县。十六国时期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东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隋、唐两朝安定郡即泾州。唐朝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大金国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此支邓氏,开基始祖为汉末武威太守邓晋生。
邓少毅宗亲在他的文章《邓氏春秋》称:
安定邓氏始自骘公第7代孙邓晋生,因他出任武威太守而留居安定(今甘肃烃川),此后便从新野邓氏中分出,称安定邓氏。
邓晋生生子名邓羌,在十六国前秦时历官并州牧、尚书左仆射。邓羌裔孙邓素,唐朝时任兵部郎中,封南阳县伯,迁属蓝田(今属陕西)。邓素二子:邓元挺、邓元机,分别官至吏部侍郎、兵部郎中。此外,唐代时又有著作郎·邓行俨,也称邓羌的后代。
高密郡:
又称高密国,西汉汉宣帝时改胶西郡置高密国,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高密市,治所在高密,辖境包括今山东胶州和潍坊一带。东汉时期改郡为县,隶属北海郡。南北朝后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其时辖地在今山东高密市一带。
此支邓氏,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
平阳郡:
西汉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地区,即今山西省临汾市。
此支邓氏,开基始祖为西晋邓攸。
邓少毅宗亲在他的文章《邓氏春秋》称:
平阳邓氏:始自西晋尚书右仆射邓攸,因家于平阳(今山西襄汾)而称平阳邓氏。邓攸自称是新野邓禹之后,有兄子名邓绥,也知名于两晋之时。
长沙郡:
周朝即有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建郡,秦灭楚后承之,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其时辖地在今湖南省东部、南部一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全州市、广东省连县、阳山县等地。西汉改郡为长沙国,东汉仍改回为郡。
此支邓氏,开基始祖为东晋荆州刺史邓粲。
邓少毅宗亲在他的文章《邓氏春秋》称:
长沙邓氏:东晋时,有荆州刺史邓粲,曾任车骑将军桓冲别驾,也是东汉太傅邓禹的后裔。
陈郡:
秦朝时期置郡,治所在陈县。西汉朝初期改为淮阳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汉献帝时改回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华县、商水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一带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将其管辖区域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五、六个县的范围之内,其中的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阳夏县。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时期皆改为陈州淮阳郡。
此支邓氏,为晋代广州刺史邓岳之族所在。
邓少毅宗亲在他的文章《邓氏春秋》称:
陈郡邓氏:两晋时,有广州刺史邓岳和著名将领邓遐父子,也是汉太傅邓禹之后;两人祖居陈郡陈县,亦即今淮阳县。
洛阳郡:
秦始终置县。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洛阳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龙区、吉利、高新七个城市区。
此支邓氏,为东汉大将军邓骘后裔。
邓少毅宗亲在他的文章《邓氏春秋》称:
洛阳邓氏:东汉大将邓骘的后人中有一支世属洛阳,称洛阳邓氏。唐代时,有尚书右承、扬州长史邓景山,便是以洛阳为郡望的邓姓人。
宜春县:
西汉时期置宜春县。晋朝时期改名为宜阳。隋朝时期设袁州,改宜阳为宜春,治所便在宜春(今江西宜春),其时辖地在在今江西省宜春市一带地区。元朝时期为路。明、清两朝均为袁州府。民国时期废府改县,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
南雄县:治所在今广东省南雄县。
宣城郡、南唐郡
这两个郡号是南唐李改邓之邓氏的郡号。
其中宣城郡是以邓天和牧地安徽宣城得之。
南唐郡是由南唐时期李改邓得之。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南阳郡邓氏多以此为堂号,意指为南阳郡禹公后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长沙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陈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陈国堂、淮阳堂。
谦恕堂:源出东汉时,邓禹第六子邓训为郎中。谦(谦逊不骄傲)恕(对人宽恕)下士(以礼待下属),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对待羌胡,少数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朝廷封他寿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莲城县(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为其主体区域)德恢公于宋代为避战乱迁江苏阜宁邓家灶一脉独有的堂号。今德恢公后人又从江苏阜宁邓家灶分迁散居于安徽、上海等地。
东汉堂
笔者在由贵州习水的一个邓氏宗亲(邓三祝公的后裔)提供的贵州习水邓氏族谱中看到。据此支族谱记载,其世系与南阳郡邓氏存在较大差异。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友兴公迁今湖南醴陵的邓氏后裔在醴陵当地兴建了尊奉松峰(友兴)公为始祖的宗祠,友兴公后裔以此为堂号。
其总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龙岩新罗小池卓洋邓氏、所有外迁各地敦本堂友兴公后裔的总祠堂,自明朝创建至今已经数百年。
此支邓氏分布于今天的湖南醴陵、浏阳与环洞庭湖各县市;江西萍乡、湘东等地;还远及四川成都周围包括金堂和重庆包括巫山一带(原太昌镇(今巫山县大昌镇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过五六万之众。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是此支邓氏在龙岩小池卓洋邓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经当地邓氏独有的一个盛大节日!
云台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贤公后裔迁浙江武义后裔所创立的堂号。
九睦堂
湖南长沙金圫邓氏的堂号
此支邓氏位于今天的湖南长沙县榔里镇金圫村,在历史上相当富有,曾建有家族内部的免费学校。
爱德堂
今福建龙岩新罗区东肖邓氏及红坊悠远邓氏通用堂号,为闽沙邓氏光布公后裔一脉。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邓氏通用堂号,此支邓氏由今福建龙岩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迁江西永新、兴国等四县,是福建简公后裔一脉,为当地旺族。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闽沙邓氏的堂号。闽沙邓氏尊光布公为开基祖,此支邓氏人丁兴旺,代有人才。如当代邓子基是我们中国财经界的泰斗。
敦伦堂
今武义县东南部金岩村邓氏家族堂号,“敦伦堂”即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劝戒训勉后代子孙。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也可谓敦睦人伦,家和万事兴。
此支邓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古田里东乾(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古蛟新区东乾村)迁出。清初因族人经商来到浙江,寄居于金、衢、严(州)、处(州)四府,其中部分邓氏定居武义南乡二十都唐里(今熟溪街道塘里村),建宗祠名曰善继堂。联十公长子碧进从唐里迁武义南乡双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联七公长子虞章迁到武义南乡双坑管岭脚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荣迁居金岩村,为金岩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凤山廖邓氏家族之邓氏的堂号,当地98%之凤山廖邓氏、廖氏都以此为堂号! 四言
南阳望族;
新野芳踪。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堂联。全出典出邓氏的望族南阳郡,以居新野时而著称。
南阳世泽;
东汉家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姓姓宗祠南阳堂的通用联。上联典出邓姓宗族源自今河南南阳新野县。下联典出邓姓先祖望族历史启自东汉之末名将邓禹。中国分布极广的邓姓族人公认东汉的开国勋臣邓禹为本族远祖。邓禹是河南省南阳郡新野人,为汉光武帝刘秀幼年同学。他追随刘秀,屡立战功。汉光武帝平定天下之后,封邓禹为高密侯。此后,他的画相挂在功臣阁,为著名的“云台28将”之首。
南阳望族;
新野芳踪。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云台列首;
谏院知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初南阳新野人,字仲华,少年时游学长安,与刘秀关系密切,后奉刘秀命,以前将军率精兵入关,大破绿林军王匡等部,平定河东,任大司徒。刘秀统一全国后,封他为高密侯,明帝时拜太傅,图像画于云台(今洛阳南宫所建高台,画中兴功臣像以表彰),居诸将之首。下联典指宋代建昌人邓润甫,字温伯,皇佑年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尚书右丞,又曾主持谏院,有直声。
平叔下士;
伯道存侄。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邓训,字平叔,明帝初为郎中,谦恭下士,人多归附之。下联典指晋·邓攸,字伯道,携家避乱,怜其弟早亡,危急关头时,存侄而弃子,时人敬其德而哀之。
南阳世泽;
税院家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锦田邓氏宗祠联。
五言
南阳承世泽;
东汉启功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屏山邓氏宗祠联。迁徙于香港屏山的邓氏,有较为详细的宗亲历史考证.据载,屏山的邓姓人,其先祖的迁播路线,是由邓州至新野,或经江西,或经福建而迁入广东,而后入香港的。屏山邓氏宗祠距今有700年的历史。上联典出邓姓宗族源自南阳新野县。下联典出邓姓先祖望族历史启自东汉之末。为邓姓南阳堂的通用联。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明·邓子龙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抗倭将领邓子龙(1523-1598)自题书心联。邓子龙,字武桥,丰城(修江西丰城)人。公元1598年,明军授朝抗倭,他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赴朝。时倭军将泫海逃遁,他即偕朝鲜统制使李舜巨督水军为前峰,邀击于釜山南海,英勇奋击,杀敌无算;因舟中起火,为敌所乘遂战死。舜臣赴救,亦死。
清操历冰雪;
赤手捕长蛇。
——邓中夏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1894-1933)自题联。邓中夏,原名邓康,号钟懈,湖南宜章人。
忧乐关天下;
安危系一身。
——潘力生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潘力生赠邓小平联。
东汉家声远;
南阳世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邓氏宗祠联
六言
平叔常能下士;
伯道胡为无儿。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禁烟功勋卓著;
抗日史册留芳。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名将邓延桢,字懈筠,江宁(今南京市)人。福建三明闽沙邓氏光布公后裔,历任两文总督、闽浙等。1839年与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任闽总指挥总督,加强海防,率军击退进犯厦门的英国舰队。后受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下联典指清代海军名将邓世昌事典。
邓曼智能料事;
太后夙本好书。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楚武王夫人邓曼机智过人,料事必中。下联典指晋代邓训之女幼好读书,后贵为太后。
七言以上
平天下更云台首列;
小寰球曾谏院广闻。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云台首列”,典出自东汉邓禹佐光武帝平定天下,后列云台之首(云台乃东汉之八宝山也)。下联“谏院广闻”,典出自宋邓润甫任谏院翰林,以直言闻名。
瑞应星辰,云台拔萃,
树称杞梓,邓林毓奇。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大司徒邓禹事典,东汉大司徒邓禹子十三人,时称“邓林材木”。
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
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全联劝诫族中子孙如何处世、如何交人。
尊祖敬宗,登斯堂可无愧否?
光前裕后,履此地能勿思乎。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
溯赐姓于殷商,邓国之衣冠如昨;
纪封侯于东汉,云台之军令尤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邓氏宗亲会会徽两侧的对联。
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谈,何计势力;
孝顺事正当人人自尽,焉论富贫。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
大小行事执快心,东平云为善最乐;
古今义礼归何处,朱子曰读书更高。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全联劝诫族中子孙为善、读书。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群昭群穆,真觉有严有翼;
祀典表子孙之爱敬,我将我享,惟期来格来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
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脉流传愈盛;
祭举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显祖,千秋陟降攸临。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邓氏宗祠南阳堂通用联。上联寻跟,写出了邓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迁徙路线、支脉分布情况。下联典问祖,记载了各个时期率族人迁徙的祖先。商武丁封叔父于蔓,为邓侯,即为此支邓氏之始祖。
屏翰仰闽候,绍南阳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督衣冠隆祀典;
山河开万里,承高密之家风,此日苹馨藻洁,聊将俎豆报宗功。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屏山邓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并歌颂的“闽候”,乃是建祠人福建方伯(又称闽候,宋末元初人)邓冯逊。下联典出并所颂的“万里”,乃屏山的立村祖先邓万里。“高密” 即今高密市(在山东省),是邓姓早期为官迁徙并形成望郡之地。
我族自殷商赐姓以来,国建西周、侯封东汉,后裔承荫,须念宗功祖德;
此地是昭穆凭依之所,门环绿水、户拥青峰,先灵降鉴,好看山色湖光。
——邓宾谷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鄂州庙岭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邓氏起源及东汉时的极盛。下联道出宗祠所处的地理形胜。

阅读全文

与扶贫电影邓氏村是哪个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敌原始人电影怎么样 浏览:109
如何观看高清电影网站 浏览:770
男生贾里电影哪一种好看 浏览:965
使徒行者电影怎么搞垮香烟银行 浏览:884
有什么办法可以看vip电影的 浏览:215
皮胡印度电影完整版免费 浏览:706
好看的中国电影爱情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189
中国励志青春电影或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894
电影女王如何体现英国文化 浏览:932
带精灵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81
北京文化的电影如何投资 浏览:82
皮卡丘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03
今天都有哪些电影上映 浏览:301
沈阳方特电影多少钱 浏览:819
19年好看的盗墓电影 浏览:88
好看的法国警匪电影大全 浏览:616
一部日本电影叫线什么名字的 浏览:306
怎么下载电影到苹果手机里 浏览:87
电影钱学森中有哪些经典对白 浏览:248
书店美国电影免费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