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乱》《最后的武士》等 类型的电影还有别的吗
楼主是喜欢描写日本战国时期的电影吧,我看过的不太多,除了楼主说的3部,还有《7武士》、《座头市》(非常厉害的杀手,最后你会发现大出所料)、《影子武士》,不过我推荐一步非常经典的这种片子,日本版的《天与地》(因为这个名字太普通了,越南、美国都有同名电影,所以加注是日本的),故事讲的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故事,角川书局监制的,拍摄不记成本,全是真人着装表演的(虽说和角川作为日本动画巨头之一有点矛盾,但是说实话,值得提倡的),战斗场面比较大,但是有个毛病,剧情讲述太慢(不过楼主既然能忍受《乱》这么慢的那么这部问题不大)。
B. 如何评价黑泽明电影《乱》
该片取材于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毛利元的故事,并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情节融合进去,构成了文字家的故事。它力图从天的观点来看待人世的“业”(佛家语),揭示人世的真谛,从而体现创作者的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舞台剧的风格与魅力,影片的场景大部分采用中景和远景。
C. 讲讲电影<乱>的故事情节和评论
【原 片 名】Ran
【中 文 名】乱
【出品年代】1985
【MPAA级别】R 级
【国 家】日本
【类 别】剧情 / 战争
【导 演】黑泽明
【主 演】仲代达矢(Tatsuya Nakadai)
寺尾聪(Akira Terao)
根津甚八(Jinpachi Nezu)
Daisuke Ryu
【内容简介】
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也是日本电影史上,一部震惊国际影坛的伟大作品。题材取自日本战国时代,霸主毛利元就命子
折箭的寓言故事。但本片主要架构则加入莎士名剧《李尔王》的观点,因而本片可谓融和了黑泽明的创作光华,与莎翁脍炙人口的
剧情,营造出本片不可思议的感动力。在这埸战争中,秀虎从一威风凛凛的老人,堕入一无法以意志抵抗的黑暗世界,惊觉自己的
刚强自信,却在亲身儿子眼中一无所值,因而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无力,甚至面临了人格崩溃的危机。片中借着秀虎的自省,将人间
的凄凉表露无遗。本片战争埸面气势磅礴,非常具有震憾力。而片中人物衣饰也极为精致饧究,相当值得仔细观赏。黑泽明在本片
中将其炉火纯青的编导技巧,发挥到最高境界,不仅实现了黑泽明对电影的执着理想,也获得国际的肯定。黑泽明电影壮烈的魅力,
在本片中再度得到印证。
1986年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并提名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1986年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1987年获得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最佳化装奖,并提名最佳编剧(改编)、最佳摄影、最佳服装、最佳艺术指导。
1986年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电影、最佳摄影奖。
1986年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1986年获得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最佳外语片。
1985年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
1986年获得法国恺撒奖提名最佳海报、最佳外语片
http://lib.verycd.com/2004/11/22/0000027308.html
可以下载来看看,不过要先下个小骡子,呵呵.
D. 黑泽明电影《乱》中怎么会有类似火枪一样的武器日本战国时期相当于中国什么时期
因为日本战国时期的时候已经有西方的航海家们游历到了日本,并且将火绳枪这种先进的火器传播到了日本,并且传授了制造工艺。火枪在当时可是非常昂贵的单兵装备,价值差不多顶上一匹马了。刚开始火枪这种东西传到日本时,很多大名因为其造价昂贵而不肯大规模的列装,后来织田信长就看出了火枪的厉害之处,并一语道破,说明了火枪这种新式武器会直接导致战争形式的改变,即冷兵器将退出历史舞台。战国时期最强的骑兵--武田家族,就是倒在了织田信长的三千杆火枪之下。
战国时期开始的年代是16世纪中叶,当时正值中国的明代末期。
日本的火枪在日本战国后期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统一后的日本妄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日本在侵略朝鲜的过程中也是列装了很多火枪的,但是由于明代中国的火器也极为发达,明代的火铳无论在口径还是射程上都远超火绳枪(所以明代是中国的火器技术还是领先于世界的),装备上的差距也是造成后来日本侵略朝鲜失败的原因。
E. 《乱》属于黑泽明电影创作的第几时期
《乱》属于黑泽明电影创作的第三个时期
F. 日本电影乱讲的什么
东映株式会社(日语:とうえい、东映株式会社),简称东映,创始于1949年,为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之一。除了电影制作及发行,东映同时也经营电影院、影城、卫星电视、及影片出租等相关业务。东映也跨足其他产业,如东映即为朝日电视台的发起者及大股东之一。另外,在1950及1960年代,东映曾是今日日本职棒的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的拥有者。
G. 推荐几部明治时期天皇和幕府战争的电影
有美国拍摄的《最后的武士》汤姆克鲁斯主演,强烈推荐。
还有前面网友提出的《乱》是黑泽明拍摄的战国时代的影片,所以不是幕末维新时代的,应该不是您想要的。
其他的基本是日本本土的,我记得的有:
《御法度》《龙马传》《壬生义士传》(虽然这一些时间设定也为幕末,但是最符合您意思的可能还是《最后的武士》)
如果也接受动漫的话,可以看看《薄樱鬼》呀,动漫里面还是有很多设定在幕末的,但是主要的斗争是集中在在幕府的走狗——新选组和倒幕四藩的,他们就是两方的代表啦。
望采纳。。。
H. 日本电影《乱》的影评
《东京物语》的矛盾与无奈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一出现就会像山洪那样马上爆发,不可遏止的。有些矛盾从形成到真正出现都像一滴水,水缓缓从天空落下,即便是掉在地上,你也感觉不到它与地面接触的响声,一切都平平静静的。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里面讲述家庭间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就是这样,十分含蓄内敛,不急不躁。
看《东京物语》感觉就像听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述叙着故事,没有澎湃和激昂,只有平静,甚至会觉得有点拖沓。这部影片中没有张艺谋《英雄》中那样宏大的场面,有的只是一些平常琐碎的生活片段;没有《Out Of Africa》中那样具有特色的音乐背景,有的只是缓缓的人物对话;也没有《绿茶》中摇摆不定、奇特的镜头,一切都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这些反而使人觉得这部影片有一种无处不在的亲切感,一种可以从银幕中流露出来而流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亲切感。
影片中两位老人从乡下去东京看望子女,并想顺便在东京游玩,但是子女们为了生计无暇陪父母。最后两位老人回到乡下时,母亲就因患病逝世了,子女匆匆赶回去奔丧后又回到东京了。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却平常家庭生活常见的问题,两位老人的到来使子女忙碌的工作之余还得照顾老人,老人想到别出游玩但却得不到子女的陪伴,最后子女来奔丧都是来去匆匆的。这样的矛盾贯穿此片,但这种矛盾拍得有点不着痕迹,而是隐藏在父母与子女的彬彬有礼的对待中。
除了这部影片矛盾之外。我们可以摸索出另一样的东西——人生的许多无奈。子女不是不孝顺,只是无暇抽出时间来陪父母。为生计奔波,这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很现实的问题。在这个社会许多事情不是如买菜做饭那么简单,想怎样就怎样,片中的两位老人也充满无奈,虽希望子女能有多点时间陪一下自己,但必须对他们忙碌的生活给予理解,只是内心十分失落。
片中有一个场景使我很有感触。这个场景是用一个长镜头拍两位老人度假时看日出。柔和的晨光撒在平静的海面上,海边的堤岸上坐着两个寂寞的老人。等到他们往回走时,堤岸上留下的只是两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相互搀扶的背影,这时那份得不到子女陪伴的无奈在周围慢慢扩散开了。看到这我觉得一阵心酸,不禁想起了我的爷爷和奶奶。有一年国庆时他们打电话想叫我爸陪他们去西安旅行,我爸去就方便有个照顾,到西安旅行他们一直惦记了好几年了。但最后因为我爸忙,终究没陪爷爷和奶奶去。那时电话是我接的,爷爷没说什么,还一劲地说:“你爸忙,工作要紧。”但爷爷那把苍老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进我心中,使我觉得很沉。等我悠悠挂上电话时,喉咙就哽住了。
家庭中的矛盾和人生的无奈在《东京物语》中交织成一张网,笼照在片中的家庭。在这部宛如小溪流水般平稳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细腻与亲切。人的一生中有谁可以逃避片中的情况呢?又有谁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呢?
《乱》影评
我记得一位朋友在评价黑泽明的代表作《乱》时,说:“太郎残忍、二郎阴险,而皆昏庸。唯三郎善良,而富有谋略,可惜误中枪弹。”只是,我在看《乱》时,却实在提不起对三郎的好感,我甚至以为,一文字家的毁灭,三郎难逃其咎。
故事开始时,老侯爷(时间太长,名字已经忘了,似乎是一文字政虎)就令三个儿子折箭,教育他们要团结。这个方法,蒙古的阿兰豁阿,日本的毛利元就都用过,而且都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应该说,老侯爷的本意相当好,方法也不错,若三个儿子果真如他所愿,团结在一起了,一文字家绝对不会这么快灭亡的。偏偏三郎与父亲作对,用蛮力将三箭折断,使老候爷的良苦用心,演变成了滑稽的闹剧,他意图达到的效果,荡然无存。三郎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一时的逆反心理;还是在暗示父亲:即使三个儿子团结了,一文字家也难逃失败的命运;或者警告父亲:三个儿子本就不可能团结,无论父亲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心机?
老侯爷让位,被认为是一文字家分裂的契机,三郎的劝阻,因此被认为是深谋远虑且忠心耿耿。然而,该老的东西,都将老去,这是谁都无法违背的自然法则。老侯爷尽管当时还能射中野猪,却在外国使臣面前昼寝,这证明,他已廉颇老矣,他的位置终将让出,否则,难道要在这个位置上坐到死,这样他的儿子就不会分裂了?在战乱之时,一些聪明的统帅,总在自己头脑清醒的时候,就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然后凭借自己的才智、威望辅佐儿子,指导儿子,支持儿子,在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都是这么做的,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儿子,树立儿子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谋:到现在,还有人为康熙晚年的糊涂而扼腕叹息。由此可见,老侯爷还是相当有远见的。当然,他这么做,并非没有弊端,主要是他让三个儿子各占一座城池,平分秋色,使继承人没有太多的优势。但这个弊端与退位没有关系,因为提前退位而导致内乱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武灵王,他退位后,自称主父,凌驾于赵王之上,甚至试图再行废立之事,结果被关起来,活活饿死。一文字老侯爷所做的,似乎与乾隆一样,只是想安享晚年,本不该引起儿子的嫉恨的,但由于三个儿子实力相当,他到哪家,都会在事实上分权,这是太郎、二郎所无法容忍的,三郎在这上面没有一言劝谏,只是一味的“嘲笑”父亲的让位,可以说是毫不明智的。
由于三郎屡次与父亲对着干,暴怒的老侯爷赶走了他,他也拂衣而去,做了别家的女婿。既然他看出父亲退位之举的不妥,那他为什么不忍辱留在父亲的身边——这与给长者折枝一般,是不难做到的,只要暂时道歉就行——然后力图挽救。他若留在一文字家,大郎、二郎也不至于敢如此直露的拒绝父亲;有他的牵制,大郎、二郎也不会很快就兵戎相见,演出惊心动魄的兄弟相残的悲剧;他若留下,父亲在被两个哥哥拒绝后,只好还有第三城可呆,而不至于流浪荒野。但他走了,投靠了一文字家的仇敌——虽然当时,他们已经在寻求和平。他劝一名跟随自己的将领回到父亲身边,但那将领一无兵,二无权,回去又有何用?他自己为什么不能回去?更恶劣的是,他的部下,公然全军追随了他,这实际上首先开了一文字家的分裂的先例,首先分裂的,正是三郎!
接着,家中内乱,老侯爷被赶了出去,身边只剩下一两个人,大郎被杀,二郎几乎完全控制了一文字家,这未始不是不得已的解决办法,毕竟一文字家又归于了一统,三郎完全可以把父亲接过来,让他安养晚年。或者,假如他不忿二郎所为,他至少可以先把父亲接来,父子两人徐图恢复。但他却愚蠢的向一文字家的仇人借兵,结果两家一举覆灭了一文字家,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中了流弹。
有人为三郎的死叹息,认为假如三郎不死,一定可以复兴家族,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其实,两家既然已经覆灭了一文字家,难道还会把到嘴的肥肉让出,客客气气的将已经占领的土地、城池还给三郎,给自己留下隐患?这样的情形,大约只能发生在三郎的白日梦里。
I. 求推荐几个日本战国时代打仗的电影
《乱》有点佛教的感觉,又有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感觉,讲的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事
《火天之城》1575年讲述织田信长的故事
《最后的武士》美国内战结束后,讲述一个美国兵给日本训练现代兵的故事
《无名爱歌》1574年传说中一个小国中”类似闪电侠“的叫井尻又兵卫的家伙的故事
《影武者》战国时期讲述武田家跟德川家争雄的故事
《天与地》战国时期最混乱局面下上杉谦信的故事
《七武士》战国乱世,日本一个美丽的山村七位侠客武士的故事
《大盗石川五右卫门》讲述织田信长在即将统一天下之时背叛臣杀死,后来的故事
《傀儡之城》传说中500人胜两万的,听起来有点玄乎的故事
《武士的一分》日本山形县一个叫三村新之丞的下级武士苦练刀法复仇的故事
暂时先这么多好不啦?
J. 日本有哪些战争题材的影片
日本战争题材的电影有《在这世界的角落》、《空中杀手》、《赤色天使》、《我想成为贝壳》、《二百三高地》等。
1、《在这世界的角落》
《在这世界的角落》是片渊须直执导的动画电影,由能年玲奈等担任配音,于2016年11月12日在日本公映。
该片改编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画,以二战末期的广岛为舞台,讲述女主人公小铃嫁到住在海军军港“吴市”的婆家后,经历几次空袭拼命生存、积极面对生活的故事。
2、《空中杀手》
《空中杀手》是由押井守执导,菊地凛子、加濑亮等人参与配音的日本动画电影,于2008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改编自小说家森博嗣同名作品,讲述了一位战斗飞行员在一个类似日本的战争世界中奋斗生存的故事。
3、《赤色天使》
《赤色天使》讲述1939年,中日战争如火如荼。年轻的女护士西樱被派往天津日本陆军医院工作。她的清纯美丽吸引着一曾出生入死的年轻士兵们。某晚,樱被坂本为首的一众伤兵强暴,作为惩罚,坂本被重新派往战场。两个月后,战事不断吃紧。
樱受遣前去援助深县的前线医院。在这里,因战火而负伤的士兵不计其数。樱和主治医生冈部(芦田伸介 饰)每天马不停蹄,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他们甚至不得不通过截肢等手段以缩短治疗时间。在此期间,樱见到了伤重濒死的坂本,抚慰了失去双臂极度痛苦的一等兵折原(川津祐介 饰),也渐渐陷入对冈部医生的依恋之中。
4、《我想成为贝壳》
《我想成为贝壳》是由日本TBS电视台制作发行的139分钟的家庭战争影片。该片由福泽克雄导演,桥本忍编剧,中居正广、仲间由纪惠、柴本幸、西村雅彦等主演,于2008年10月25日在日本上映。
该片改编自加藤哲太郎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日本高知县经营一家理发店的清水丰松在战争期间被强行征兵入伍,战争结束后,他因被怀疑在军队服役时曾听从上司的指令而杀害美军士兵而被逮捕。
5、《二百三高地》
《二百三高地》是一部剧情片。内容以日俄战争中旅顺攻围战前在203高地为主轴,依据史实描述日军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
从明治37年(1904年)2月到38年(1905年)7月,约一年半的时间里,日本与俄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和中国区域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主要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场强盗战争。
这场战争中的二零三高地位于旅顺新市区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称为二零三高地。日俄战争中它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是日俄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