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条电影评价 信条的评价介绍
1、该片生硬、缺乏感情,即便在理应让人动容的情节上,也显得干巴巴。如果把情节点都写下来,再用圆圈、箭头、彩色笔一一标注清楚,或许就能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这部电影真的不值得这么忙活——更何况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电影院里。
2、《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对于时间别具一格地操作,构成了《信条》叙事上的多重复杂性:它有正叙,有倒叙,并且正叙与倒叙还可以汇合,从而实现“时间钳形行动”。即,让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抵达同一个时间点,完成同一个任务。如此烧脑,也注定了它会将很大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信条》还是挺概念化的,电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还原这个概念本身,所以电影虽然辗转三大洲七个国家拍摄,但它们也都沦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动机相对欠缺。
Ⅱ 《信条》的超前观看指南是什么
《信条》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举个例来说,如果把冰块放进可乐里,只可能变成冰可乐。如果不做其他变化,是不可能出现冰块越来越冷,可乐越来越热的。这个定律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包括牛顿定律、电磁方程、相对论等等定理和基本方程都不一样。因为在其它的定理中,物体的状态都是可逆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观看一个球在光滑平面滚动的视频的话,其实我们分辨不出是正放还是倒放。但是如果有热量参与进来,它就一定是有方向的,过程不可逆的,所谓“时间之矢”就会出现,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时间前后的差别。
后来克劳修斯引入了一个参量,来度量热量的单向不可逆的过程,这个参量就是熵。熵在孤立系统中只会保持不变或者增加,永远不会减少。在物理上熵也用来描述混乱的程度,也就是说事情总会朝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把你或者哈士奇关在房间里,房间只会越来越乱,只不过乱的速度不同。
宇宙作为整体来看,也是符合熵增加规律的。那会不会出现熵减少的反常现象呢,事出反常必有“妖”,物理学四大神兽之一“麦克斯韦妖”就出现了。
而在电影《信条》里诺兰加入的一条规则,就是类似“麦克斯韦妖”的技术在未来实现了。任何物体甚至是人,都可以进行熵减和熵增两种状态的切换。电影《信条》里,根据熵减呈现出的视觉奇观和情节,是闻所未闻的。
此外,《信条》里还有三把关键钥匙。第一个就是预告片多次出现的红色和蓝色,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红色代表正常时空,蓝色代表逆向时空。只要看准颜色,就不会被电影的奇观,还有视角的转换搞晕。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毒面罩和氧气面罩的区别。防毒面罩类似猪鼻子,氧气面罩类似象鼻。分清楚两只区别,就不会被电影里貌似出现的Bug困扰了。第三个重要的细节,就是电影里会多次出现的小挂件,它是理解电影情节和角色之间情感非常关键的道具。
最后,看《信条》之前,最适合回顾诺兰早期成名作《记忆碎片》。看的时候可以重点练习一下,对故事情节和影像细节的记忆能力,只要有足够的记忆力,即便片中的物理概念一窍不通,也不会看得云里雾里。
(2)信条电影与哪个物理神兽扩展阅读
诺兰谈《信条》:
在介绍电影故事时,诺兰说:《信条》是一部间谍惊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职于一个名叫“信条”的高度机密组织。通常,此类角色都非常冷酷、愤世嫉俗。
然而,他们的行为及肩负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无私和自我牺牲的,代表了不同的行为准则及对同胞的责任感。我和约翰·大卫·华盛顿(影片主演)都觉得在这里有机会更多地利用这些属性,以此激励人们牺牲小我,去做更宏大的大事。”
诺兰总结道:我希望通过《信条》为观众提供重新感受、重新体验动作片,尤其是特工间谍片的理由。我想为我的观众呈现一套全新的观影方式,让他们也可以体会到我小时候观看特工电影的那种兴奋感。
我们也努力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即你观看电影中的动作场面时,无法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真切希望带给观众们前所未有的时空逆转之旅。
Ⅲ 诺兰最难懂科幻片《信条》,想看懂至少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话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备受关注,他极其善于拍摄关于“时空”的题材,他的作品往往都特别烧脑。这次的电影《信条》也是如此,而且要远比之前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烧脑得多。同样的,《信条》这部电影也加入了许多“科学理论”,同时还做了一些奇怪的设定,令绝大多数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这篇我们就来聊一聊《信条》当中,那些基础的物理学概念到底是什么?
不过,关于“时间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这个说法是存在争议的。这个说法成立的条件是宇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然而如今的研究发现,宇宙并非是封闭系统。因此,“时间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这种说法并非是科学界的主流认同,而只是一个假说而已。
Ⅳ 《信条》中“时间逆转”与NASA发现的“倒置时空”一样吗
NASA发现的是平行宇宙的证据,既然是平行宇宙也就代表着是另外一个宇宙,而《信条》中逆转时空是在我们的宇宙中进行时空逆转,完全是两回事。
还有诺兰大导总是不按套路出牌,说到时空与时间旅行,一般情况下都是基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信条》则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面我们简单说说这俩逆转到底是怎么回事。
物理界的两只神兽
NASA发现的平行宇宙证据指的是CPT对称宇宙和我们所知的平行宇宙不同。平行宇宙源于量子力学,由美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提出。物理四大神兽之一的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很多人都听过,一只猫被放在一个封闭盒子里,会衰变的量子装置连接着一个锤子。如果原子发生衰变,锤子会打破毒药瓶,猫死,如果没衰变猫活。
猫的死活取决于是否衰变,而衰变与否是由概率决定的。在薛定谔与爱因斯坦看来,由于衰变的概率为50%,因此猫死活各占一半,也就是没打开箱子猫在里面就是50%死,50%活,打开箱子看到的只是箱子中已经执行了的结果。
哥本哈根学派的认为猫在盒子中应该既死又活,即100%活且100%死,你可能无法理解波尔的这个解释,而这就是量子的特性,叠加态,猫生死叠加,只有在你打开箱子时猫才会又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坍缩成或生或死的状态。
因此,爱因斯坦笑话到,波尔,你的意思是你打开箱子瞬间上帝摇了一下号,临时决定猫的生死?
爱因斯坦说的“上帝”指代的是“决定论”。物理学另外一只神兽,拉普拉斯妖它可以预测未来,其原理是它如果可以知道宇宙中所有原子准确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所受的力等等,总之就是它知道一切物理参数,然后它又看破宇宙一切物理性质,那么它就可以利用物理公式计算出未来所有原子的轨迹,演化出未来,这就是牛顿的机械宇宙,在机械宇宙中不存在随机的事情,一切都是设计好,安排好的。
在微观世界,量子的不确定性与“决定论”是相对立的。埃弗雷特认为猫在箱子中生死叠加态时概率为100%且100%,而打开箱子之后坍缩成单一状态,两边概率不守恒,因此提出平行宇宙说打开箱子宇宙就分裂了,如果你开打箱子是猫是死的,那么在另外一个宇宙中执行了另外100%的概率,即猫是活的。
平行意味着两个宇宙永远不会产生交集,而NASA发现的平行宇宙证据却是发现另外一个宇宙的物质,等于是在说有一天你或许能看到那个中五百万的你,没准能顺道让他匀你250。
不过,NASA发现的证据和埃弗雷特的平行宇宙还一样,是一个CPT对称的宇宙,也就是空间、电荷、时间对称,因为我们宇宙的时间是向前流动的,所以对称宇宙的时间就是倒退的,而空间是倒置的,电子是带正电荷的。
NASA发现的证据是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无法穿透地球,因为能量会减弱,而地球也不具备产生高能中微子的能力,然而它们却在南极高空检测到了高能中微子,而中微子的方向是由地球飞向外太空,也就是说地球“生”出了高能中微子,因此它们认为存在一个对称CPT对称的宇宙,从我们这个宇宙的时间维度上看中微子由太空到地球,而对称宇宙时间与我们是相反的,因此中微子由地球到太空,某些原因反演的中微子打破了平行时空的界限让我们发现了它。
当然,这个宇宙存在不存在还有待科学研究,这里不赘述,我们接着说说《信条》。
扭转时间之矢
《信条》的时间逆转源于时间之矢,即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定律。
翻译一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混乱程度会逐渐增加,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举个通俗的例子:一小勺牛奶混入一杯咖啡中,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虽然已经相互掺杂,但如果可以损失一部分咖啡,趁牛奶尚未完全扩散开,你还是有机会把牛奶舀出来。如果你不去管它,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最终你从微观层面看,你会发现牛奶中有咖啡,咖啡中有牛奶,你完全分不出来,混乱达到最大化,这就是一个由有序自发达到无序的过程。由于过程不可逆,而时间也是不可逆的,因此熵增就像时间之矢,一去不回头。
熵增是悲观的定律,一切衰变,一切变得更糟,一切都分崩离析。宇宙也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从高效能量的出现,逐渐走向低效,即粒子结合并释放能量,最终成为恒星的尸体,而这些尸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会被能量更低质的黑洞所吞噬,等到最后一个黑洞蒸发,宇宙达到混乱最大化,一片死寂,这就是时间之矢的终结宇宙大热寂。
《信条》中的计算机"天能"掌握了万物运转的法则,通过反转熵增,就是熵减,即逆转时间之矢。最后主角死于翻车爆炸,在正常时空中,应该是爆炸释放大量热量,烧死主角,而在逆转的时空中成了吸收大量热,因此主角只是被“冻”了,不能再说了,再说剧透了。
时间是人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记忆变化比较,离开记忆体,比较就无根基,时间概念也就消失,记忆概念是非自然存在,是人类的意识形为,时间是非物质存在。时间的根本存在是人类将过去的物质运动状态在大脑中固化,产生假设不变图像,以不变图像为零或为1作为比较根基,权衡固化后的万物变化过程,成为时间的存在依据,如果时间离开大脑记忆也就永恒不存在。
人类要想将时间时空倒流,物质变化过程回归,唯一的路就是倒着走回头运动,才有反物质反能量反宇宙等等平衡对称概念的建立,自然界里永恒都找不到零与不变的1,没有零就不存在对称,没有1就不存在复生,自然界宇宙任何时候都是1,宇宙是时刻实在的1存在,宇宙的1就是存在实刻实在性的唯一的1。宇宙万物必然包括每一个人自己,昨天的你演化存在变成今天的你,你是实实在在的你,但是昨天的你还能找到吗?中午时候的你,早上的你还能找到吗?这说明什么?说明万物存在的实在性是时刻实在,并且是演化的实刻实在,所谓实在是自然界的运动过程态,演化是存在的存在根基。
今天就说到这里,当你能理解什么是自然而然的真正含义后,你的本题及其当代整个物理哲学道法概念,定律定理等等皆是小儿科。
量子只能理解为能量运动的各种不同壮态,太阳能量流过地球,经地球阻挡一时半会又向地球外轨道转移传递,阻挡使太阳能量运动态不同步,才使地球显现出质量与力的形为,阻挡过程的表现形为是地球生物及其物候变化的生存演化根基,地球人的感知认知定律定理经文经典就是不同人的自我感觉所悟。
π=3.14,4是时间,也是春夏秋冬。4以后的数都是4生出来的,15926都是4生出来的,当然6后面还有无穷个数,也都是时间4生出来的。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4越往后,空间越小,也就是,1的空间比4小,5的空间比1小,9的空间比5小,2的空间比9小,6的空间比2小,一直下去,一直到无穷小。但是,π的尽头是7,也就是 3.1415927,能够到达尽头的只有二个人,不是死人就是修成正果的人,只要没死,3.1415926后面的小数就永远无穷下去,就永远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3.1415926人才开始出生,到达3.1415927就是死,简单地说,6是生,7是死。3.1415927是什么?它就是三。3.1415927=3,就是说,到7,小数点就回到三角形△的起始位置。3是一个三角形△,小数点是三角形△边缘上的一个点,一个点和三角形△面积比,就是一比无穷大。小数点后面的数是小数点画出来的,1415926是小数点画出来的,画到7,也就是画到3.1415927的时候就回到三角形△起点,就是回到3。因为7是三角形△的二个边,所以画到7就回去。小数点后面的数比小数点还小,而且越往后越小。那天上网看,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面10万位还是10亿位的,忘了。但是人活不到10亿位就死了,就登上7了,就是登上3.1415927,所以每个人的寿命都不一样,但是在π的小数点里都能找到自己。3.1415927是无穷大,因为它是一个三角形△面积,世界才是它上面的一个点,点和面积没法比。但是,3.1415926后面的数越往后就越小,却越靠近3.1415927,就是越靠近无穷大,所以它是一个尖。尖是小大。大是指3.1415927,小是指3.1415926,那个世界没有时间的概念,是长生不死。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因为这个世界有时间,所以它有极限,所以空间越来越小。因为那个世界没有极限,所以空间无穷大。
Ⅳ 物理界著名的神兽拉普拉斯妖究竟是什么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这本书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预示着科学时代的到来。而这本书也阐释了牛顿的宇宙观,牛顿认为世界就好像一个钟表,当钟表师傅完成装配之后,将钟表上发条,接著钟表会自行运作,师傅不会再过问。
牛顿的宇宙观,也被称为机械宇宙观。在这个世界里,上帝在完成创造万物以後,退居幕后,不过问世事,而人类可以凭藉其理性发掘世界的自然规律。所以牛顿一直也就认为宇宙存在第一推动力,他是这样说的:
“一切物体开始运动必有第一推动力,那就是造物主”。也就是上帝(第一推动力)给整个宇宙上好发条之后,整个宇宙就开始自行运转。第一推动力帮助牛顿解决了“太阳系如何形成”、“地球何以会绕太阳运转”这些问题。
Ⅵ 刚上映的电影《信条》中,都有什么看不懂的物理名词
都说《信条》难懂,但看过后分析一下:也许难懂的并不是故事本身,只是物理专有名词太多、场景太陌生。美人这就解读一下,保证看懂后,电影烧脑程度直降两颗星。
影片首先出现的物理名词是熵。
男主经历了中情局在乌克兰戏剧院对他的“忠诚测试”后,被派到一个研究所,一个身着制服的女研究员向他说明了任务。
就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世界大战是什么呢?
就是未来人用逆向武器攻击现在,毁灭世界。
说到这里时,女研究员提到了熵。
熵,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通俗地说,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像老子说的那样: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熵就是这样,在宇宙中只要有一个物质,就会越来越混乱。比如说一个装修的新房,从摆进去第一个沙发以后,就越来越杂乱。或者一颗子弹碰触到玻璃,子弹壳、玻璃碎片、爆发热量等越来越多,这就是是熵的正常运转,熵增。
但是如果打碎玻璃的子弹也没有爆发碎片和热量,反而热量减少了或子弹消失了,那就说明体系在逆向运转了。
影片当中,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研究出了一套算法,可以让世界通过熵变,实现世界逆转(不只是时间逆转)。
名词五:祖父悖论
祖父悖论出现过多次,是尼尔讲给男主的,当时男主正怀疑,为什么未来人会想毁掉过去,过去的人类祖先没有了,那么不也没有他们了吗?
于是尼尔给他讲了祖父悖论: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父母呢?
未来人虽然忌惮祖父悖论,但却相信平行宇宙,认为可以放手一搏,没准可以重新创造一个更纯净的新世界,反正未来人对当时的世界也绝望了。
Ⅶ 万字《信条》全解析,你发现了哪些细节
细节有“熵”的方向性、祖父悖论矛盾、红蓝逆转门。“熵”是让物品从无序状态回到有序状态,即能够导致时间逆向流动的物质,影片里利用熵增和熵减原理,人民有了时空逆转能力。祖父悖论也是在人们有时空逆转能力后出现的矛盾,在过去毁灭世界,那么现在也将消失。
Ⅷ 看诺兰新电影《信条》,有哪些必须知道的天文物理知识
这是一部打破大家对于“时间”传统认知的电影,所以对于“时间”这个概念有必要重新认识下。
01、诺兰又一部烧脑电影《信条》。听闻诺兰新电影上映,我还是非常期待的,这位“时间管理大师”这次又会给我们呈现怎样的震撼呢,想想就刺激。诺兰的新电影名为《信条》,在2020年9月4日上映。
以诺兰以往的电影来看,这部片子定然不会差哪里去。如果还有人不认识这位导演,那么我来简单介绍下,《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都出自他之手。
影片核心便是逆转时间,它不是时间穿越那么简单。打个比喻,我现在正在就一个人,按照常理时间穿越,肯定是穿越到过去,过去与现在的两个我一起救这个人。
但这部影片给我们提够另外一种遐想,如果我穿越未来,未来的时间在逆转,未来的我与现在的我也能一起救这个人。总之我对这部影片比较喜欢的,当然我的理解可能有误,希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