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末代皇帝》重映,为何大家却纷纷爱上了尊龙的颜值
提起尊龙,没有人不被他的盛世美颜所征服,甚至于在西方世界,这张东方面孔也是魅力十足,堪称亚洲颜值天花板,其中的《末代皇帝》更是其代表之作。
(一)尊龙其人
每一个头顶光环明星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酷热,尊龙的成名之旅也是如此。1952年的尊龙出生,却成为一名命运悲惨的弃婴,而当时的他能够侥幸活下来,得益于其养母,然而养母将尊龙带回去并不是她可怜尊龙被父母遗弃,只是为了政府微末的补贴。所以,尊龙从本质上说是缺爱的,等到他10岁左右,养母再也没有能力养活他,于是把尊龙卖给春秋剧社,成为粉菊花的徒弟学唱戏。 可能也正是这段在戏院苦熬的日子,让尊龙逐渐崭露头角。
在之后,便是《蝴蝶君》,剧中尊龙以极为惊艳的女装两项,将真正的雌雄同体演绎地叹为观止。可以说,尊龙难以复刻的美貌是在同一张脸上共存两种性别的美。既可以阳刚亦可以阴柔。如果说严屹宽将东方皮与西方骨结合出了欲望邪气,那么尊龙则将这种精致与沧桑、阳刚与内秀糅杂出了一副遗世而独立的尊贵感。
㈡ 尊龙为什么是末代皇帝
尊龙在电影《末代皇帝》中饰演中老年溥仪。
㈢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谁还记得溥仪的扮演者尊龙
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华裔演员尊龙饰演的溥仪也成为不可超越的形象。然而随着岁月变迁,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位电影史上的传奇演员呢?
除了《末代皇帝》,他也另一部经典电影《霸王别姬》的主角。当时,尊龙和张国荣都在陈凯歌的考虑范围之内,当时张国荣档期比较满,尊龙也非常希望可以回家演戏,然而最终没有成行。虽然真正的原因不得而知,小道流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尊龙是好莱坞影星,片酬不一定是剧组能承受得起的,虽然尊龙不在乎片酬,但这方面主要取决于他的经纪团队。第二个是,人们传言尊龙要带上他的宠物狗回来,这不符合海关要求。
尊龙的颜值非常高,是东西方人都认可的美男子,曾被誉为“亚洲洲草”。有人说他是混血,但这一点无从考证。他一生下来就被遗弃在马路边,是一位残疾妇人收养了他,收养他并不是真喜欢小孩儿,而是为了领取救济金。尊龙从小就在打骂中长大,甚至一度再次被收养人遗弃,但残疾妇人看尊龙越长越帅,就又把他领回来了。10岁的时候,他被送进剧团学京剧,从此吃住都在剧团里。这一点还真和《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相似。
18岁的时候,他独自前往洛杉矶,半工半读,考上了美国戏剧艺术学院,进入演艺圈。除《末代皇帝》外,尊龙还有《龙年》、《蝴蝶君》、《冰人四万年》等代表作品。2007年,尊龙淡出影坛。
尊龙曾与大学同学尼娜·萨维诺(Nina Savino)有过短暂的婚姻,离婚后一个人生活到现在。
㈣ 电影《末代皇帝》中童年溥仪是谁演的
青少年溥仪是三个演员分年龄段饰演的。幼年溥仪(3岁),由RICHARD VUU饰演。少年溥仪(8岁),由演员TIJGER TSOU饰演。青年溥仪(15岁),由吴涛饰演。
剧情简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尊龙饰),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英若诚饰)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卢燕饰)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末代皇帝》创作背景
导演伯纳多·伯图鲁奇采用了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书籍《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再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才开始构思拍摄该电影。
贝托鲁奇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另一个是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中国政府最终同意了该片的拍摄,并对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
影片评价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的影片,也是欧洲导演贝尔多鲁齐的经典之作。该片的叙事手法与《美国往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闪回的手法,在2小时40分钟内讲述了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该片的音乐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小提琴与古筝等多种乐器的配合,使音乐倾泻而来,袅袅余音挥之不去,丝丝的忧伤沉积在深处,衬托着历史的厚重之感,让人沉醉于其中。(2014年CCTV6流金岁月评论)
㈤ 他在《末代皇帝》中饰演少年溥仪,被指为这部伟大电影的一处硬伤
《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
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
该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在内的九项奥斯卡金像奖,但并未获得一个表演奖项,甚至连提名也没有得到。
语言是限制该片选角的一个重要因素,梁朝伟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够流利,打消了竞争成年溥仪角色的念头。
梁家辉则是出于对恩师李翰祥的忠诚而拒绝了这个角色,李翰祥一直想改编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但版权却被意大利人捷足先登。李翰祥只好拍了《火龙:爱新觉罗·溥仪的后半生》,饰演溥仪的正是梁家辉。
当时,长影厂在拍摄《末代皇后》,饰演溥仪的是24岁的姜文。
《末代皇帝》最终确定的主演是尊龙,据说也是第一个为溥仪试镜的演员。导演满意于他的表现,但还想再看看其他人,没想到绕了一圈之后,还是选择了尊龙。
应该说,尊龙相当出色地扮演了一个经历了人生巨大落差的溥仪,他那张充满东方神秘感、又带着几分清冷的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外媒看来,尊龙以及饰演3岁溥仪的理查德·吴和饰演8岁溥仪的皱缇格都有不俗的表现,由于他们都是美籍华人,语言也都不成问题。
唯独15岁溥仪的扮演者吴涛颇遭诟病。拥有1.4亿读者的SCREENRANT电影网曾列举出“15个给伟大电影造成硬伤的角色”,其中就有吴涛在《末代皇帝》中饰演的少年溥仪。
“因为《末代皇帝》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很多演员的对白都带有明显的口音,但都不影响观影。然而吴涛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口音浓重,发音生硬,而且表演僵硬,很不自在。从语言表达到缺乏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吴涛都显示出了他的局限性。”
当年出演《末代皇帝》时,16岁的吴涛还只是北京地安门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出演少年溥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姥姥是瑞士人)。
后来,吴涛走上了演艺之路,1999年演过王小帅导演的《扁担·姑娘》,戏份不多,身材已经发福。
再后来他还自己当导演,2006年执导了一部《十日天堂》,主演有蓝正龙、秦岚、薛皓文、聂宁等。
《末代皇帝》没拿到表演奖,背锅的轮不上吴涛,只能怪饰演庄士敦的老戏骨彼得·奥图尔没出状态。这个角色曾考虑过马龙·白兰度、肖恩·康奈利、杰克·尼科尔森和威廉·赫特,这几个人中任何一位都有可能出彩,至少能为该片斩获一尊最佳男配角小金人,实际上,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恰恰就是《铁面无私》的肖恩·康奈利。
㈥ 有没有关于清朝末代皇帝薄仪的电影呢
关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电影有《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九个奖项。
(6)尊龙溥仪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末代皇帝》剧情介绍:溥仪(尊龙饰)的一生在电影中娓娓道来。他从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文革的风风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
㈦ 有关傅仪一生的电影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是一部法国、香港、中国大陆、意大利、英国合作拍摄,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等主演,1987年上映的影片。影片诠释了溥仪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和传统的“史实”和“传说”都无关,认为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