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电影产业哪个环节最赚钱

电影产业哪个环节最赚钱

发布时间:2022-12-09 15:54:31

Ⅰ 为什么电影行业这么赚钱

电影行业这么赚钱,因为它有着市场的需求,电影获得盈利方式以下:

1、票房收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解决了了大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后。大众开始关注和追求思想,文化艺术的精神价值。而电影是体现这种精神价值观念体现的手段之一。电影在娱乐,艺术,文化传播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元素。好的电影作品,大众的接受度高,直接会拉高票房收入。

2、广告。现在电影产业蕴含着巨大广告市场。每当我们看完电影的时候,都会发现会有很多赞助商会去打广告。这些广告收都是电影公司的主要利润之一。

3.音乐。每部电影都有不同的音乐作品产生。这些音乐作品的传播都会有版权费用。

4.周边产品。电影产业链中,周边产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之衍生出的服饰、玩具、餐饮、旅游、录像和电子游戏等产生的收益将远远超过了电影院票房。

Ⅱ 电影盈利模式

投资电影从2002年2月1起《电影管理条例》里面明文规定之后,在国内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时候电影市场完全是被影视圈内人士或者有资金实力的人以及公司垄断的一个行业,普通人即使你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也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去参与一部电影版权的投资。

很多影视明星都曾经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表示,他们做演员片酬并不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实就是来源于电影版权投资。电影投资的收益当然主要是来自于电影上映之后的票房数据,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Ⅲ 电影院一般都是靠什么赚钱的

电影院一般都是靠卖票赚钱,除此之外还会售卖一些饮料,爆米花等,靠卖零食和饮品赚的钱会比卖票挣的钱更多一些。现在很多电影院都陆陆续续开业了,而且最近也上映了很多部非常好的作品,所以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样感觉才好。2020年,我还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呢,因为最近工作很忙,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希望接下来能抽出时间和爱人一起去看场电影。

Ⅳ 有谁可以告诉我电影行业的盈利模式,感谢至极!

这个没法一句话说明,基本是票价,音像制品,衍生品,内置广告

有个叫赵宁宇的人的博客你可以看一下,他讲了很多

给你贴一点看看

票价:被地产绑架的影院(一)

认识电影 2010-08-13 18:28:00
中国的电影票价到底有多高?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的电影票价在60~80元之间,大大的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有人口诛笔伐,认为中国电影票价太高,特别是和欧美对比,人家的月收入多少多少,我们的多少多少,完全不成比例云云。听似十分有理,争取了民心支持,也造成了电影业疯狂涨价压榨百姓的假象。最近《唐山大地震》限价35元的事件又一次将电影票价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些声音指责政府,认为政府应该把票价降下来。这种指责用错了地方。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好不容易初步完成了产业化、市场化,怎么可能退回到政策指令决定一些的方式呢?当中国的电影人和观众仍在反对残留的“长官意志”的时候,居然有人想让“长官意志”死灰复燃,这个逻辑自相矛盾。

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到底是多少?

电影票的定价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60~80元这个数字,为许多学者、影评人、观众所引用,然而,这个数字是不正确的。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为28~33元;2009年的平均票价为31元。

这个数字,必然引起一片哗然。这和许多观众印象里的票价大相径庭,也和人们从媒体中的到的印象差距太大。确实,大城市往往都在60元以上,有些电影,甚至动辄120元、150元。这样的票价水平,怎么可能出现28~33元的平均票价呢?联系到中国各种统计数据的尴尬错误和个别电影公司数据造假,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电影票价,“被降低”了。

通过数据分析和一线调研,才能接近于事实真相。

什么是中国电影市场?2009年产出62.08亿票房、2010年到7月已创造67亿票房的市场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全国37家院线、一千多家商业影院的5200块商业银幕。上列票房收入,均由这些商业银幕奉献。其他的收入——如农村、部队、厂矿学校等——收入极低或不易统计,基本不计入商业票房总额。因此,每一个年度的总票房,其实比公布数字高一些——这还不包括被商业影院盗放的影片,这一块黑色收入约占总票房的10%强,被影院人员私分——这一情况业内人士尽人皆知,即使全部安放电脑联网售票系统也无法彻底避免。通过在天涯网的调研发现,南方有的城市影院私印私售“内部券”,服务人员凭券放观众入场,此类方法五花八门,挖的都是中国电影业的墙角。

顺便介绍,中国农村市场属于公益放映。时下,从“2131工程”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艰苦建设,中国拥有249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流动数字放映设备3.6万套,放映员7万多,覆盖近60万个村镇。2009年全国农村放映781万场,中央财政补贴3.3亿,地方配套4.4亿——其收入未计入商业总票房。

5200块商业银幕,分布严重不均衡。

中国排名前50名的影院,全部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等大城市,他们的票房收入,占据了每个年度的1/3强。中国排名前100名的影院,亦全部分布于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实力不逊于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如珠三角的一些“小镇”,DGP产值往往高于北方城市——他们的票房收入,占据了每个年度的60%左右。换言之,全国100家影院1000块左右的银幕,贡献了6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其余一千多家影院的4000块以上银幕,却仅仅能够产出剩下40%的票房。如果按照单银幕比较,两者相差5倍左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们尴尬的发现,决定中国电影走向的,其实就是几十个大城市中经常光临100家影院的少数观众,他们认为哪部电影好,哪部电影就有口碑、票房、档期。二线城市的影院、网络、电视台,全部要跟随这100家甚至50家影院和观众的选择。

那么,这50家影院的平均票价是多少呢?

根据对2010年前7个月数据的跟踪,其平均票价约为35~45元(《阿凡达》上映时期高于这个数字,因为3D票价普高),来源为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办公室每周通过《中国电影报》发布的数据。

这就产生了问题。如果说,二线城市的票价较低,一线城市的票价较高,最后拉低了印象中的平均票价,似乎顺利成章。但是在排名前50名的一线城市大影院,平均票价居然才是35~45元,这数据显得很靠不住。——涉及国家统计部门,似乎就有信任危机。60~80元/35~45元,差距太大,质疑顺利成章。

这时候,需要到影院一线实地考察。调研结果为,60~80元是影院的门市价格,并非交易价格;如今,中国观众有种种办法可以买到便宜很多的电影票,因此,35~45元正是一线大影院票价的真实反应。

观众获得低价影票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1、在影院办理电影卡,一般在300~1000元之间,可享受票价5~8折。

2、购买团体票。中国电影市场团体票比例极大,各种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都会购买团体票,又称“包场”、“团购”,团体票享受很大的折扣,有时候比5折还要低。

3、购买、获得电影券。影院发行种种类型的电影券(前文非法内部券不在此列),一部分直接销售,一部分以种种方式和所在商场、媒体、网站等进行置换,其实是一种营销手段。观众从各种渠道得到的电影券,最终个人和中间商都是要买单的,并非免费

4、包销。包销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电影券批发、预购行为。一些有实力且与电影业有关联的企业,会事先购买大批影票(高至数千万),之后以回馈客户、积分换取、有奖抽取等方式发出,这些企业包括电信、银行、网站等。观众得到的这些免费或廉价影票,均由企业最终和片方结算,最终价格也远远低于门市价。

5、特价。全国影院大多实行周二半价日,很多影院还实行周一、周三、周四半价日,部分影院实行“18点前18元”活动,大大地拉低了票价。

6、在一些特别活动中,有一些特殊的优惠。如“北京放映”期间看一场赠10元兑换券,“体育电影周”的一些场次,都会有票价优惠。

综上所述,按照门市价在售票柜台购买影票的大多为临时决定看电影、偶尔看电影的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大部分长期固定观众可以有丰富的渠道获得半价左右的影票。通过对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及北京、上海、广州部分影院的调研,得知一般在门市购票的观众不超过1/3,团体票普遍在1/3以上,主体观众均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打折票。因此,一线影院35~45元左右的平均票价是真实可信的。而二线影院的票价均低于一线影院,年度平均票价也是准确的。

然而,即使是2009年31元的平均票价也不是一个很低的价格,假如2个人,坐出租,喝饮料,再吃一份便餐,消费也会接近200元——影院所处的位置迫使观众只能如此消费,而商城允许影院入驻也正是为了拉动周边消费。那么,这个31元左右的票价能不能再降?降到20元?甚至是10元?

答案是无法再降价了。因为中国的电影票价已经被地产绑架了!

电影票价的定价权不是政府,也不是某一家电影公司。中国这37条院线5200块银幕,隶属关系十分复杂,有些属于电影国企,有些属于电影私企,有些属于商业地产,有些属于全民,有些属于外路老板,有些甚至潜伏着隐性的外资。电影票价的决定权,在于市场。

影院的收入,由几部分构成,票房=税费+片款+运营成本+利润。

片款为返还制片方和发行公司的钱,比例几乎为全球最低,一直遭到制片界强烈抗议,但基本维持现状。

运营成本,包括人员+水电+宣传+维修升级+地租等等。前面若干项基本支出和一般销售单位类似,最后一项:地租,则是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如此看来,税费是固定的,片款是小比例的,利润是可以估算的,基本支出是必须的,真正对影院定价权造成强烈影响的,恰恰是这地租!

中国几乎所有大影院,均身处商业地产之中,也就是某个商业大厦或者商业区域之中。当年,这是中国电影复兴的关键:依托商业地产的升温造成影院的稳步发展,扩大市场,刺激制片业。然而,近年来商业地产不断提高影院的年度租金,使得影院的收入相当一部分成为了商业地产的收益。换言之,商业地产按照一般商业规律,将他们承担的压力一部分转嫁到了影院身上。商业地产升值,地租就涨价;地租涨价,票价就得跟着涨。特别是这些年来电影票房、利润高速增长的数据被全面报道,商业地产更有了提租的充足理由。事实上,2010年各影院的地租比2009年上涨了很多,大批院线和影院不得不借助《阿凡达》3D大涨票价,本意是2010年所有电影跟进涨价,但由于春季电影质量疲软,市场调节,不得不做局部下降。否则,2010年的电影票价,真的有可能和房价、菜价、油价一样成为国计民生的大话题,突破60~80元也未可知了。

如何降低票价呢?一方面,国家似乎可以免除部分税收,放水养鱼,待电影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比如年票房500亿、1000亿再行征税——条件是影院增加部分低价甚至免费公映场次等。如今电影业年度票房不过100亿,税基很小,征税意义不大。配合《国十条》的政策精神,假如税务部门能够部分、全部减免电影税收,利在千秋,功莫大焉。(税基养大了,一样可以再征回来。)

一方面,要严防商业地产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化到电影票价上来。然而,这却是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影院入驻商业地产,属于商业行为,很难行政干预;商业地产要提租,影院想要生存只能接受。所有提租的金额(动辄数百万计),除了降低工作人员薪酬、降低利润以外,只能是转嫁到观众票款上了。水电、宣传等费用,从来只升不降——通货膨胀的压力从另一个渠道传导到电影上。

与此同时,制片方一直要求继续提高回款的百分比,这本是个合理的要求。好莱坞通行的规矩是制片方拿回票房款的55%,中国最好的情况是拿到43%,一般的连40%都拿不到,发行方拿去一些,税费再征去一些,成本再扣除一些,中国电影制片业的日子确实难过。然而,假如制片方真的能够拿到50%、55%,影院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唯一解套的办法就是:继续涨票价。

这就是全国院线一致称赞3D电影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合情合理”地涨价。

Ⅳ 电影都是从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火爆,动不动就十亿以上票房,那电影仅仅就是票房收入吗?其实不然,还有广告、版权、以及相关衍生和周边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这是电影的主要收益途径。现在城市的大型综合体里面都会有电影院,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空闲时间去看一部大片,度过精彩的两个小时,释放工作的压力。年轻的男女谈恋爱时多数也会选择去看电影,增加平时的话题,同时增进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十块钱的票价并不难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动不动就上亿,这里面的盈利空间还是很大。

综上,拍电影如果红了,真的可以赚得盆满体钵。很多电影的拍摄成本几千万,就如同《战狼2》系列,投资是一两个亿,票房最后是50多亿,虽然按照三三分账的算法,很多钱要花在宣传和影院方面,最后留给投资方和主创手里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啊!

Ⅵ 电影是通过啥样的渠道赚钱的,谁给导演钱

电影是通过票房+影音产品的发行+发行放映权来赚钱的。
在电影的生产环节中,如果导演纯粹以导演的身份参与,那么导演的收入基本上就是事先谈好的酬劳,有的还会有后期利润的分红(基本只有大导演才会有)。
如果导演在电影制作中有多重身份,比如投资,制片,编剧,演员,那就会多得相应的收入。
钱都来自于投资人或制片方。

Ⅶ 一部电影拍出来靠哪些收入赚钱

首先你要理解电影是作为一种商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一些大的制片公司会对市场进行考察,选定合适的剧本,然后找到导演投资其拍摄。电影制作完成之后,由公司统一发行,通过各个院线进行放映,得到的票房就是电影公司收回其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作为一个导演,他的工资是整部影片投资的3%~7%。一些大片的投资动辄上亿,所以导演的工资是相当可观的。

监制就是保证制片人的钱都花到了正地方。

Ⅷ 电影行业哪个环节最赚钱,制片院线终端

电影产业链,院线最赚钱!
电影院投资高歌猛进,但是2011年前3季度,就新增影院628家,在一线城市,例如深圳,是地铁沿线,每个站就达到一家影院。在二线城市也是密集布置,现在连三线城市都处于群雄混战抢钱抢地盘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影院投资单座最低在1万左右,更高的达到2万。一个座位数在800左右的影院,投资大约就要1000万,回收周期由原来的3年到现在的6-8年。电影院这个香饽饽,已经彻彻底底的沦落为超级微利行业。
电影院线,由于手握庞大影院资源,虽然其分点仅占票房扣除5%电影基金和3.3%的税负过后的7%,但是一个院线处理这些工作的人很少,十几二十个人几乎就能承担院线的日常工作了。按照一家院线的收入最低2亿票房计算,其一年收入就达到12,838,000。而作为一个院线,其运营成本除了人工,就是办公室租赁成本,以及一些日常办公费用。按照一个院线20个人计算(这个计算对于人工估计多出很多),平均薪资5000元/月,每月薪资给出10万,一年120万。日常办公费用,水电加租金,按照10万/月计算,一年这一块成本120万。再加一些日常运营费用,例如快递费之类的,一年成本大约400万吧。税前利润达到883.8万元,利润率68.8%。院线可谓绝对的暴利行业。
发行方占比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是发行方和制片投资方,一般是占据票房扣税和电影基金的43%,但是其要投入巨大的投资成本。制片不用说,拍电影的各项投入。发行,要投入宣传费用,宣传品制作等等费用。其利润有高有低,要是能以小博大,那肯定是能赚一笔的,业内津津乐道的案例近期的《孤岛惊魂》《失恋33天》,远点的《疯狂的石头》等。但是亏损的是很大一部分,更别说那些排出来过后竟然无法进入院线获取票房,只能通过电视网络版权来慢慢收回成本的影片了。
基本上,做院线是稳赚不赔的,而且几乎是绝无风险,也难怪院线不对外资开放了。呵呵。一个电影产业链,制片、发行、院线、影院,最赚钱利润率最高的是院线无疑。

Ⅸ 电影是怎么赚钱的啊,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啊

电影是通过购买电影版权来盈利的,具体就是通过购买一部电影的版权,成为这部电影的投资人,等后期电影上映了再根据票房来计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后再加上其它网络版权收益如(爱奇艺、腾讯等)电视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版权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额给你进行分红。

以下就是国内电影版权投资的票房分红细则:

与电影产业哪个环节最赚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可以下载英语电影 浏览:246
好看的美国战争大片有哪些电影 浏览:569
电影打板abc怎么读 浏览:647
好看的电影催泪爱情推荐 浏览:696
超好看国产电影电影 浏览:188
一个电影院多少平方 浏览:856
左右分屏的3d电影怎么看手机 浏览:180
u盘电影怎么弄到电视上播放 浏览:368
近些年有哪些国产动画电影 浏览:598
无锡汽车电影院门票多少钱一张 浏览:967
转转如何出售电影 浏览:76
手机看电影用什么网站 浏览:998
电视怎么播放u盘里的电影下载 浏览:269
琼和什么电影 浏览:584
电影武藏好看吗 浏览:463
穿高跟鞋的男人什么电影 浏览:923
怎么播放百度网盘里的电影 浏览:939
妈妈服药自尽爸爸不在家是什么电影 浏览:972
哪种动物电影好看 浏览:209
快手电影特效怎么弄的 浏览: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