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无声电影,也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有声电影即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和音响的一种影片。
电影诞生之后,由于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如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等。
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璜》、《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刚开始有声电影以蜡盘(即唱片)发音,后改进为片上发音。其制作方法为,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音。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音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是1929年上映的《纽约之光》。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由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
㈡ 世界上第一部无声电影诞生于何国
你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诞生于法国
无声电影的年代是1895—1920
1895年,法国米卢埃尔兄弟放映了第一部电影《水浇园丁》让一个小男孩踩住园丁浇水的橡皮管以捉弄园丁,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呵呵
希望可以帮到您,,
㈢ 无声电视是哪个年代的事啊 麻烦知道的人告诉我``谢谢!
无声电影
出自Cinepedia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无声电影,亦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间幕
3 现场音乐与声音
4 演出技巧
5 播放速度
[编辑] 历史
因为默片没有与影像同步的声音或说话,所以会加入所谓的“间幕”,以文字表示向戏院观众展示主要对话,甚至对电影内容的评价,或后来发展的暗示。所以间幕的写手就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电影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专业,很多时候都与剧本写手的职位分开。间幕(那时候通常称为字幕)自身很多时候都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元素,有著对电影本身或电影里的行为的一种阐释或简介;甚至可以提高戏院内的气氛。
按照当时的说法,第一部“百分之百”有声电影是1929年上映的《纽约之光》(Bryan Foy导演)。此后,随着有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影像、声音结合技术的发展,电影彻底走上有声电影的道路。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编辑] 间幕
播放默片几乎时时都需要现场的音乐,1895年12月28日,在卢米埃尔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一开始,人们一直认为音乐不可或缺,对气氛或培养观众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镇或住宅区的戏院都有琴师。在1910年代开始,很多大城市开始有管乐师,或整队管弦乐团。大量的戏剧管乐和调音器,都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情绪。
给默片的乐谱多是即兴创作的。可是当播放正片变得非常普遍时,由琴师、管弦乐师、指挥和戏院本身演奏的默片音乐,便汇集起来。1915年,格里菲斯的划时代大制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内,几乎所有的乐曲都是由J.C.比尔撰写的;由那时候开始,原创、专为该电影而写的乐谱就愈来愈普遍了。
在默片的高峰时期,电影制作是雇佣最多乐师的行业(最少在美国如是)。而有声电影的出现,加上当时正值大衰退时期,他们的生计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很多国家的电影业界都尝试用其他方法把声音带入电影。在 巴西,早期的电影配有清唱表演、小型歌剧,或有歌手在后台配合唇形唱歌。在 日本,电影除了有现场音效,还有辩士(弁士),为电影作出现场的配音和评论。弁士成为了日本电影的重要元素,他们也为外国电影(大部份是美国电影)提供翻译。他们的受欢迎,是其中一个默片在1930年代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像卡尔戴维斯这一类的作曲家,就是专门为默片制作管弦配乐的。
[编辑] 现场音乐与声音
默片非常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好让观众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现今大部份的观众,或许会认为默片中对身体语言的倚重是肤浅和装模作样。正因如此,现在默片中的喜剧通常比戏剧受欢迎,因为过态的演出在喜剧中比较自然。可是,有些默片是演得颇为含蓄的,这取决于导演的取向和演员的演技。默片中的过态演出通常都是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很多知道新媒体的取向的导演都不鼓励这种演法。
[编辑] 演出技巧
直至1925年,大部份默片的播放速度都比有声电影缓慢,因应年份和影院的不同,每秒约有16至23格,而非24格。除非很小心地把他们的原本速度播出来,他们的动作可能变得不正常地快或奇怪,致令很多现今的观众都觉得默片的可观程度甚低。同时,有些画面在拍摄的时候特意用上了低速摄影,好使动作加快,这种技术在较低俗的闹剧中尤其普遍。很多时候,整套电影的每秒格数都不一样,而且都是人手拍摄,在同一出电影内很可能有多种速度。这种问题令许多学者和影迷相当烦恼,尤其是今日许多“数码重组”的DVD推出,默片的播放就更麻烦。2002年版弗里兹·朗《大都会》数码重组版,就引来很多的争议。
播片员很多时候都把默片放得比它们的拍摄速度稍快一点。很多电影都以一秒18格或更高的速度播放,有些更快得像有声电影一般(一秒24格)。就算拍摄速度是一秒16格(常称"无声速度"),把35毫米的硝酸底片电影以这样的慢速播放,就会有相当大的机会引起火警。播片员通常会接到片商的速度指示,例如某几卷或镜头的播放速度,以配合音乐总监的配乐。有时电影院更会因应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或每时的时段调整速度,好获得最大的利润。
[编辑] 播放速度
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数以千计的默片,但历史学家估计当中的八、九成已经永远遗失。在二十世纪早期的电影通常使用非常容易起火的硝酸底片拍摄,这种底片需要小心的保存,好使它们能够避免损坏。很多时候,当片子已经上过画,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们已经毫无商业价值,就会草草收存,甚至完全不存。数十年后这些底片已经被压碎成为灰尘。有些会循环再用,但大部份都在戏院火警或腾出空间时销毁了。所以,默片的保存一直是历史学家的优先处理事项。
㈣ 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是那一部那年拍摄的
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谭鑫培主演
剧情是曹将张_攻打葭萌关,老将黄忠向诸葛亮讨令拒敌,诸葛亮因他年老而不允,黄忠当场舞刀、断弓,于是讨得令箭杀退张_,并乘胜攻占曹军屯粮之天荡山。黄忠愈战愈勇,又智斩敌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重镇定军山。
中国电影一经问世便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许是天作之合,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居然是与国粹京剧的结合,剧目竟然还是颇具象征意味的《定军山》,一代名伶谭鑫培也就成为中国第一位涉足影坛的表演艺术家。
所以,尽管这部只用一架手摇木壳制摄影机摄制的无声影片已无拷贝可观,但其在电影史上的显赫位置却是独一无二的。
(4)无声电影是哪个年代发明的扩展阅读:
无声电影历史
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
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无声电影,亦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
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
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㈤ 无声电影的历史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无声电影,亦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㈥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什么时候出来的
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㈦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谭鑫培主演。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
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居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7)无声电影是哪个年代发明的扩展阅读:
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数以千计的默片,但历史学家估计当中的八、九成已经永远遗失。在二十世纪早期的电影通常使用非常容易起火的硝酸底片拍摄,这种底片需要小心的保存,好使它们能够避免损坏。
很多时候,当片子已上映过,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们已经毫无商业价值,就会草草收存,甚至完全不存。数十年后这些底片已经被压碎成为灰尘。有些会循环再用,但大部份都在戏院火警或腾出空间时销毁了。所以,默片的保存一直是历史学家的优先处理事项。
㈧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具体分析如下: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有声电影,指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的一种影片。其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以在《定军山》上映的时候还没有有声电影,所以《定军山》是一部无声电影;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8)无声电影是哪个年代发明的扩展阅读:
定军山的故事: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进兵汉中,黄忠打败了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直取夏侯渊,夏侯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定军山
㈨ 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是什么
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是:
1、电影技术发明期(1832—1895)。
2、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发展期(1945—80年代末)。
5、电影新时期(90年代—)。
基本介绍: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㈩ 世界上第一部无声电影诞生于何国
应该是法国。第1部无声电影诞生于法国,那时候法国是发达的工业国家。由法国拍摄的《火车进站》这部电影是全世界第1部无声电影,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电影,从这时候开始就出现了电影。拍摄地点位于法国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