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产业的概念和范畴是什么
电影是个产业,那就需要把它当作产业来办,还原其本性,多一点商品性,少一点特殊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电影企业就是企业,电影产品就是商品,而不能总在是不是“纯企业”、是不是“纯商品”上犹豫不决、争论不休。政治家可以把电影当作“工具”,艺术家可以把电影当作“艺术”,但在具体的管理和经营中,我们必须遵循世界通行的电影产业运作规律:“电影是一种商业运作的大众艺术;电影是个人消费,是竞争领域的行业;电影是一种工业,电影流通是商业贸易,须遵守服务性商贸的市场规则。”
电影是个产业,那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角色。政府主管部门不能“政企不分”,不能简单地把电影当作“喉舌”、“工具”。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内管理电影,多些宏观调控、少些具体干预,政府决定拍什么影片、决定档期排片的行为应当控制。政府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中国电影竞争力,如何为电影发展创造良性市场环境,如何为电影制片与发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上去。对企业来讲,需要大力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性,而是如何想办法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与竞争能力,电影企业如果不把自己当作正常企业,不立足于市场,在经营顺利时就强调自己的企业身份,在经营不顺时就忘了自己的企业身份只想着政府干预,电影企业就难以发展。
电影是个产业,那就需相信大众的判断力。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强调哪些电影是“主旋律”,美国电影有“主旋律”吗?在美国那样开放、讲求个人自由的社会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照样是美国电影所大力强调的,是公众所欢迎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大众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或“被娱乐的对象”,大众是由千千万万个体组成的,他们的背景、爱好千差万别,有的看电影是为追求艺术、有的追求赏心悦目、有的纯粹是好玩,但大众选择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并不会影响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不会影响对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把电影当作产业,就必须相信大众的判断力,相信真善美、良知、常识在我们社会的普遍存在,使我们的电影多一点娱乐功能,少一点教化功能。
真正把电影当作产业来办,把电影看成是一种制造业,把电影当作是商品,电影的本来价值自然会体现出来。不管你是官员、艺术家、经营者或观众,在电影实现“创作———生产———经营———看电影”的过程,走完“投入———销售———赢利———再生产”的环节之后,各方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B. 电影院到底是属于什么行业
影城主要是专业电影院以及设在娱乐场所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电影放映等活动。根据国家标准,归属于"电影放映(8650)"。
C. 电影产业的相关概述
从产业属性上来看,区别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电影产业不仅拥有经济属性,还拥有社会文化属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产品本身具有交换价值,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具备经济属性。电影的生产制作过程十分特殊,它是一种概念先行的创作,是从抽象讨论落实到实际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同时,由于电影可以大批量的机械复制生产,边际成本比较低。所以,对于电影产业来说,电影产品“内容”生产是其产品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电影是具有深厚社会文化意涵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本身拥有承载信息的能力,其本质是通过流动的图像讲述故事。叙事性也成为了电影意识形态性的根源,在叙事的过程中,蕴含着文化的传递。文化作为电影叙事的背景因素之一,将自始至终的出现在影片中,因此,电影成为了文化议题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识、价值观、生活方式在电影中被传递出来。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中一种更带有机构性质的艺术“话语”,其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而喻的,或者说电影艺术“话语”本身就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中被构成的 。 电影产业具有独特的盈利模式
中国电影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电影票房收入、出售电视电影频道播放权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网络版权收入等几个方面,其中电影票房是主要收入来源,而票房收入在电影产业链中釆取的是分账制,就是制片方、院线和影院之间对电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电影院线在下游控制电影放映,凭借其垄断势力获得分成比例有逐渐扩大趋势。为保护制片方的利益,促进电影业健康发展,在2008年底广电总局下发指导意见,建议国产影片的制片方分账比例提升至43%,放映方不得超过57%。电影产业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势必会对电影产业投融资产生影响。
电影产业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
一个产业的需求收入大说明该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指的是产品需求变化率与居民收入变化率的比率,反映产品的社会需求变化,居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产品收入弹性大说明产品需求相对于居民收入变化比较敏感,即居民收入变较小的变化会引起产品需求的较大变化。
由于中国农村电影发展滞后,票房收入很少且统计困难,现有电影票房统计都是城镇票房收入,因此,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行计算。
由以上可以计算结果看出电影产业有较大的收入弹性,电影产业需求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表明电影产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和投资力度,促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更好的满足国民日益扩大的需求。
电影产业具有集群化、全球化发展的特质
电影产品制作周期较长、影片前制、拍摄和后制中的复杂性、分散性的特点,决定了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产业配合与支持。因此,许多国家都选取集群战略作为发展电影产业的长期战略。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占据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核心位置,形成强大综合竞争优势。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尼日利亚的“诺莱坞”、韩国的“忠武路”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些地区将电影产业、明星经纪、服务业、旅游业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强了电影产业的活性,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附加价值。
与其它产业不同,电影的产业集群具有自己的特有的内涵:世界各国电影产业集群大多建立在文化、经济基础设施优厚的城市,如前文所提及的洛杉矶、孟买、首尔等都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因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创意资本是一部电影从制作、发行到上映最重要的保障条件。而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往往比其他地区具备更好的投融资渠道及人才资源。
电影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性产业。其中资本密集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说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较髙。电影产业的发展依靠大量资本投入,电影制作,电影宣传推广,影院建设等环节都需投入大量资金,产业具有较高的资本系数。
电影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逐渐下降的经济现象。对影片制作来说,电影制作完成时,即电影母版制作完成,其主要要素投入已完成,这时母版包含电影产品的大部分成本,2009年中国国产故事影片的品均制作成本在7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中等成本电影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而制作一份电影拷贝的费用在2000-3000美元,电影发行放映成本相对于巨额的发行成本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电影在放映时,投放拷贝的数量越大,单个拷贝成本就越低,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电影产业具有高度的外部相关性
上世纪60年代之后,全球电影产业逐渐从垂直整合模式过渡到水平整合模式,电影产业成为了带动整个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出版、音乐、电视、互联网、动漫、等产业都与电影产业保持着极强的关联性。目前主控全球传媒文化资产的大型传媒集团——包括迪士尼集团、时代华纳集团等都是以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为其核心。
电影本身是汇聚了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特性;在载体呈现上,它又具备复杂的技术形态能与现有的数字技术产业而相对接。此外,近年来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拓展,也使电影产业能与其他产业很好的对接。电影主题公园的开发、电影相关周边产品(如原声唱片、食品、电脑游戏)的授权成为了电影制片公司重要的盈利模式。
从产品消费特性上来看,电影产品具有很强的体验性
电影产业是通过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电影产品在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它的需求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电影产品是一种体验产品(experiencegoods),对于体验产品来说,消费者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了解产品特性。在电影产品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所传达出来的经验对产品销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电影产品的消费比起其他工业产品存在着更高的信息成本,外界对于电影产品本身的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由于各国受众结构的复杂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电影产品的营销环节在整个产业中十分重要。电影产品创造的是一种无形资产,积累的是一种品牌效应。消费者可以从不同途径对电影产品进行体验,分别是通过制片方渠道、影评渠道及口碑传播渠道 .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并在不断缩小与北美市场的差距,电影业迸发出强劲活力。这一过程中,电影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2011年起,国内在线售票渠道兴起,开始分食影院售票的利润“蛋糕”。到了2014年,超前预售、降价、补贴,各种促销方式同时发力,电影市场变化风起云涌。于超感到,来影院的人虽然多了,但生意却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做了。
随着影院和银幕数的高速增长,观众分流和竞争压力日益明显。面对市场压力,首都电影院不断探索创新,改变工作和管理方式。在维护和改善已有会员系统的基础上,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观影体验和服务上。譬如,引进自动化设备,让影片放映从人工控制变为自动控制,不但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影片准点放映率;增加并不断更新3D放映设备,通过提高接待能力来满足日益增加的3D观影需求,同时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
D. 电影算是一门艺术还是工业
电影确实是艺术,但归根到底还是工业。电影工业的各部门、各环节以及产业链上的所有人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大家的权、责、利是清晰的,大家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预期的,知道什么可以干,什么不能干,也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该怎么干。
影视工业围绕影视作品所进行的生产、营销、发行、后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厂商及相关服务所构成的工业体系。狭义上影视工业围绕影视作品的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及服务:包括前期制作、后期制作、成品制作等环节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服务及厂商等所构成的影视生产工业体系。
相关信息
1、数字化已经并将继续对影视工业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包括前期、后期、发行、从业人员全方位的影响,DV时代将逐步推动真正的数字电影时代的到来。
2、全球化将进一步加快全球影视工业的整合,加速影视市场的全球分工合作,各国影视工业化程度将决定该国在全球影视市场的地位。
3、互联网对于人类各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将对影视工业的制作、发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4、影视工业将成为一国主要的GDP贡献行业之一,并成为一国展示推广软实力的重要领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影视工业
E. 如何去定义影视行业
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报告大厅整理的影视行业定义及分类如下。电影是个产业,那就需要把它当作产业来办,还原其本性,多一点商品性,少一点特殊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电影企业就是企业,电影产品就是商品,而不能总在是不是“纯企业”、是不是“纯商品”上犹豫不决、争论不休。政治家可以把电影当作“工具”,艺术家可以把电影当作“艺术”,但在具体的管理和经营中,我们必须遵循世界通行的电影产业运作规律:“电影是一种商业运作的大众艺术;电影是个人消费,是竞争领域的行业;电影是一种工业,电影流通是商业贸易,须遵守服务性商贸的市场规则。”
影视行业定义介绍:广义上,影视工业指:围绕影视作品所进行的生产、营销、发行、后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厂商及相关服务所构成的工业体系。狭义上,影视工业指:围绕影视作品的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及服务:包括前期制作、后期制作、成品制作等环节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服务及厂商等所构成的影视生产工业体系。可以看出,中国的影视工业化,狭义上说尚处在初级阶段,广义上说则处在低级阶段。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相关信息可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影视制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可行性报告》。影视行业分类,影视行业一般分为电影、电视、影视剧、影视作品、影视艺术理论、影视人物等等。
F. 影视行业
现在的影视行业也是一个比较低迷的时候,因为前面一段事情发生的机会吧,所以说给影视行业也带来一次大的洗牌。
G. 请问《影视后期制作》属于什么行业
当然是艺术行业,影视属于艺术范畴。当然影视后期包括很多岗位。
比如:导演,编导就是艺术创作;剪辑师二次创作也属于艺术的范围。后期技术员、三维动画制作就属于技术的范围了。
H. 电影院属于什么行业
属于三产,也是服务业的一部分啊
I. 电影院属于什么行业类型
电影院属于服务业中的娱乐业。
现代服务,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商务辅助服务和其他现代服务。
J. 影城属于什么行业
电影院行业是影视行业。
电影院(cinema)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
(10)电影产业属于哪个领域扩展阅读:
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乃至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乃至穹幕、环幕,使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院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要求,得到应有的良好视觉和听觉效果,现在电影已经成为人们饭后的论点。
之前娱乐休闲的方式人们习惯打打牌、KTV等等,现在看电影成为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影城也是越来越多。要想得到高收入,那必须有好的经营方式。
首先,新影城一开始不要有宣传快速建立品牌的想法。因为影城都有自己稳固的市场,就算是新影城也有相当的观众,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电影院不仅仅是在做销售,更是在做一种生活形态。一开始是有共同生活形态的人走入电影院,随后再建立一种群众的生活形态,让各种各样的人走进影院。销售只是让我们与顾客达成意愿的方式。
其实,影院的服务比票房更为重要,只要有了观众,电影市场才能打开。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电影院,不管贫富,票房只是大众生活的衍生品。
很多电影院运作都是通过开业明星见面会,通过媒体的传播,随之观众人气大幅度增长,但是经营影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对顾客来讲,每个月都是重要的时期,只有把电影很好的融入城市商业生活,影院市场才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