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几部好看的国产的黑白电影
1、《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是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中亚广告有限公司出品。由徐耿执导,徐兵编剧,谢孟伟,杜雨,张一山,王莎莎、钱哆多联袂主演的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
2、《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影艺社拍摄的剧情片,由史东山执导,陶金、白杨主演,于1947年2月上映,该片以抗战时期的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讲述女大学生江玲玉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并与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在艰苦的斗争中相爱,抗战胜利后二人返回上海,生计艰难,却坚决不向黑暗低头的故事。
3、《不拘小节的人》是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爱情喜剧片。由吕班执导,白穆、黄婉苏领衔主演。
4、《没有完成的喜剧》讲述了一个病子、一个胖子从上海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学习,传经送宝,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李导演请他们参加三个讽刺喜剧的排演。彩排那天,许多人前来观看,大家兴奋地交谈着,惟有批评家“一棒子”紧闭着双眼,专心地待候节目的开始。
5、《孤儿救祖记》讲述了富翁杨寿昌晚年丧子。为占家产,侄子道培与陆守敬狼狈为奸,诬告儿媳余蔚如不贞,致使蔚如扫地出门。数月后,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岁,就读寿昌所建学校。寿昌亦居住于此。祖孙互不相识,然余璞彬彬有礼,胆识过人,颇得寿昌喜爱。
B. 电影小号手的作者简介
导
演:王树忱严定宪
编
剧:黎汝清
王树忱(1931.9—1991.11)别名王往,回族,生于辽宁丹东。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起独立执导美术片。拍摄有《谢谢小花猫》、《黄金梦》等30余部。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及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国际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7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严定宪,1936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美术电影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厂长、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动画片《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
黎汝清,作家,山东博兴人。曾任渤海军区卫生部见习编辑、华东野战军纵队宣教干事。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公安部队医院分院副政委,师直工科副科长,营教导员,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编剧、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曾获三级解放勋章。著有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万山红遍》、《皖南事变》,中篇小说《我守卫在桃花河畔》,诗歌散文集《战马奔驰》等。
C. 西行漫记中文版封面上有一张著名的小号手照片被人们称为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由郝云演唱的歌曲,是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大金牙角色宣传曲。夏雨颠覆性演绎的大金牙让这个人物有血有肉,音乐顽童郝云的《西行漫记》作为大金牙宣传曲,将会令其更有灵魂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D. 2015年6月7日号手之后是什么电影频道8点
楼主你好
你说的是六月五号电影频道的节目
《小号手》只好是世界电影之旅和中国电影报道
其后20.15分开始播放电影《方世玉续集谁与争锋》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哦
E.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哪些作品(动画片)
影响比较深的:
五十年代:(起步)
《小猫钓鱼》《谢谢小花猫》《神笔》《夸口的青蛙》《骄傲的将军》《小梅的梦》《双胞胎》《三毛流浪记》《渔童》......
六十年代(1960~1965年):(渐渐成熟)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聪明的鸭子》《没头脑和不高兴》《长发妹》......
1966年~1971年受到文革影响停产。
1972年恢复生产
文革后期(1972~1976年)(慢慢恢复)
《放学以后》《小号手》《东海小哨兵》《小八路》《骏马飞腾》《金色的大雁》《长在屋里的竹笋》《大橹的故事》......
70年代后期(1977~1979年)(恢复成功)
《芦荡小英雄》《小石柱》(好像是第一个改编于小说的动画,改编于1974年的《新来的小石柱》)《哪吒闹海》《西瓜炮》《好猫咪咪》......
80年代~1999年(鼎盛时期)
《葫芦娃》《葫芦小金刚》《黑猫警长》《雪孩子》《阿凡提》《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自古英雄出少年》《镜花缘》......(太多了)
21世纪(渐渐埋没):
《我为歌狂》《宝莲灯》《马兰花》(别的我不知道,但21世纪到现在出的很少了。)
F. 《小号手》电影幕后故事
导 演:王树忱严定宪
编 剧:黎汝清
王树忱(1931.9—1991.11)别名王往,回族,生于辽宁丹东。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起独立执导美术片。拍摄有《谢谢小花猫》、《黄金梦》等30余部。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及第3届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国际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7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严定宪,1936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美术电影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厂长、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动画片《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
黎汝清,作家,山东博兴人。曾任渤海军区卫生部见习编辑、华东野战军纵队宣教干事。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公安部队医院分院副政委,师直工科副科长,营教导员,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编剧、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曾获三级解放勋章。著有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万山红遍》、《皖南事变》,中篇小说《我守卫在桃花河畔》,诗歌散文集《战马奔驰》等。
G. 一部外国电影,男主叫尼克,是个小号手,前任叫汉娜,女主好像叫布鲁
《午夜邂逅》
故事发生在纽约,一名年轻女子布鲁克(爱丽丝·伊芙 Alice Eve 饰)急着去赶1:30开往波士顿的火车却错过。因为在酒吧时手包被盗,所以身无分文打算在中央车站门口等到早晨坐车回家。这时男主尼克(克里斯·埃文斯 Chris Evans 饰),一名同样感到夜晚难熬的小号手主动提供帮助。两人从陌生,到一起经历了一些轶事到敞开心扉,共度了奇妙的一晚。
H. 80后看过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新片种不断问世: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此外,题材多样化,也是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的一大特点。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1969年和1970、1971年这4年时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停产闹革命”。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如《小号手》(1973)、《小八路》(1973)、《东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为世界动画片的百花园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1976~1989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二个繁荣时期。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 《哪吒闹海》 (1979)、 《天书奇谭》 (1983)、《鹿铃》(1982)、《山水情》 ( 1988),以及《狐狸打猎人》(1978)、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雪孩子》 (1980)、《猴子捞月》(1981)、《南郭先生》(1981)、《鹬蚌相争》(1983)、蝴蝶泉》(1983)、《火童》(1984)、《金猴降妖》(1984—1985)、《草人》(1985)、 《夹子救鹿》 (1985)、 《女娲补天》 (1985)、《鱼盘》(1988)、《不射之射》 (1988)等;首次生产电视动画片;首次生产动画系列片,也产生了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的优秀的作品,如《葫芦兄弟》(1987)、《邋遢大王历险记》 (1987)、 《黑猫警长》 (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 1988)等;题材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如《三个和尚》(1980)、《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1986)、《牛冤》(1989)等,对纠正“动画片即儿童片”的偏见,扩大动画片的受众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也大幅度跃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90~2002年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与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的经验交流,数字生产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的多元发展,一专多能动画人才的不断成长,等等,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尤其是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90年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盛行。中国从影院动画艺术短片唱主角,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在制作方面,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明显增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从而推动了动画业的腾飞。
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动画片生产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优秀动画长片有:《宝莲灯》 (1999)、 《熊猫小贝》(1999)、《马可波罗回香都》(2000);优秀动画短片有: 《鹿与牛》 (1990)、 《雁阵》 (1991)、 《医生与皇帝》 (1991)、《抬驴》 (1991)、《眉间尺》 (1991)、《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 (1992)、《麻雀选大王》(1992)、《鹿女》(1993)、《音乐船》(2000)等;优秀系列动画片有:《大盗贼》 (1990)、 《舒克和贝塔》 (1989~1992)、《葫芦小金刚》(1993)、《蓝皮鼠与大脸猫》(1993~1994)、《哭鼻子大王》(1994)、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95—1996)、《l的旅程》(1997)、《傻鸭子欧巴儿》 (1997)、 《学问猫教汉字》(1998)、《海尔兄弟》(1998)、《怎么来的》(1998)、《西游记》(1999)、《霹雳贝贝》(1999)、《的笃小和尚》(1999)、《中华传统美德故事》(2000)等。
进入2l世纪,中国的动画公司、生产企业和动画片产量持续增长。至2002年全国动画制作公司(包括相关企业)已有120多家,比上世纪80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2001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短片7部,系列动画片42部,总产量约18000分钟,比2000年增长5000分钟;2002年共生产53部动画系列片及短片,总产量共约17300分钟,接近2001年的水平。多年被忽视的艺术性动画电影短片,2001—2002年有一批作品问世。如: 《回想》《谁的丈夫离得最远》《诚信漂流记》《大梦敦煌》《黑猫》《射线》《塘》等。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动画飞速发展。电视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各种动漫网站十分活跃,尤其Flash动画,已在青年学生和动画爱好者中流行开来。动漫创作和展播活动十分踊跃。动画教育发展迅猛,到2002年底,开办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70所,在校学生共约5000余人。动画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文章著作层见叠出。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仍以系列片为大宗。主要有:《小虎还乡》《可可、可心一家人》《千千问》《我们的家园》《西西瓜瓜历险记》《白鸽岛》《小将狄青》《我为歌狂》《城市野战排》《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
据统计,从1922年万氏兄弟生产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起,至2002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片1168部.
不过从我个人来看,90年代往后的片子是一部不如一部了,虽然在设备啊,制作技巧什么的有那么一些进步,但是远不如以前的那种认真了,片子越来越低龄和幼稚,我国的动画片已经没有初期的那种富有思想和情感激情的创作感,有种纯粹为了做出东西而在大量炮制劣质商品的感觉。
I. 一部外国电影讲述男主人公是个小号手,在地铁站和女主人公相遇,让后找女主人公
你说的应该是法国电影《地下铁》。吕克贝松 导演的,伊莎贝尔阿佳妮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