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霸王别姬》原著结局,李碧华遗憾没有拍出来,网友:电影更好
电影《霸王别姬》依旧是中国最顶级的那几部电影之一。也是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唯一一部获得最高奖的电影。曾经入围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如果没有看过电影,那不好意思,我剧透了,电影最后张国荣所扮演的程蝶衣拿出剑自刎。
但是原著并不是这样的。
电影《霸王别姬》的原著是有两个版本的,第一个版本是李碧华在香港电台担任编剧时所写的版本,现在已经失传,不过能从香港的电视剧《霸王别姬》看出来。当陈凯歌版的《霸王别姬》火了之后,作者李碧华选取了电影的一些情节改编进自己的精装版原著当中,为此还跟电影编剧芦苇打了官司。
但是《霸王别姬》新版书的结局和电视剧版的结局还是一样的。
在《霸王别姬》的书里,段小楼后来移民到了香港,成了一个普通人,他在香港的时候,见到了代表京剧团来访香港的程蝶衣。
程的长相面目全非,变得猥琐。而且已经结婚了。
当程蝶衣随着京剧团从香港回到北京之后,只留下段小楼,在香港的街头四处游荡。
这结局现实又比较心酸。不过陈凯歌拿到剧本时候,把结局改成了如今的这样子,又有一说是张国荣本人建议的。
但是根据香港著名作家落枫的《禁色的蝴蝶》,李碧华本人并不满意这样的改编。
大家觉得小说版的结局和电影版的结局哪个好呢?
B. 《霸王别姬》 小说和电影有什么区别
《霸王别姬》
小说和电影的区别:
小说与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小说更纯粹的是一部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而电影却更多的关注于人生与人性的最直接的心灵冲击与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凯歌对小说的立意进行了拔高和深化。
C. 霸王别姬 李碧华的原著内容和电影剧情有什么不同
在《霸王别姬》的改编中,导演删去了一些小说的细枝末节,以在有限的影视中表现集中的主题。蝶衣给无法割舍的“母亲”反复写信又反复烧掉,戏迷粉丝们对蝶衣的狂热、追捧,以及菊仙夫妇卖西瓜,这些与表达主题感情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都被导演去掉了,编者将历史大背景、三人的感情矛盾冲突作为重点。
在整个《霸王别姬》的改编中,最为精彩的是结尾一段,这一段的改编已经远远超越了小说,升华了主体。
结尾一段在小说中这样写道:“蝶衣惊醒。戏,唱,完,了。悲壮的剧情已经落幕。华丽的情死仅仅是剧目。蝶衣从迷梦中,渐渐清醒,回首是一场戏,但如此完美。强撑着爬起来。拍拍灰尘。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
电影中却改编了这一绝望的悲剧,让结局焕发了悲壮的美,使人性的头颅高高昂起。影视中,昏暗舞台是悲壮、瑰丽的人生剧场,聚光灯下的蝶衣真真实实的自刎于小楼的脚下,终于心愿得偿,蝶衣真的梦想成真,为霸王而死。
(3)霸王别姬小说和电影哪个好扩展阅读: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D. 《霸王别姬》为什么是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一
1、京剧霸王别姬中这第一层含义是记录虞姬和项羽的爱情故事。虽然说京剧是说唱的形式记录一段故事和一段历史的,但是这就是京剧对于霸王别姬的第一个美好,他能够把霸王别姬通过画面感的形式展现在人类的生活中,让很多的人知道。尤其是让很多不知道历史的人,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项羽的伟大。2、京剧霸王别姬的第二层含义其实讲述的是两个人为了爱可以赴汤蹈火的故事。是为了引导人们对感情的效果,亦是为了加深人们对感情的深刻认识。赏析: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剧根源就是性别的错乱,程蝶衣在戏曲中承担了旦角的角色,尤其是在戏剧《霸王别姬》中成功地扮演了虞姬这个角色,随着他演技的日渐精湛,他的性别错觉也日益增加,性别问题在台上台下一直困绕着他,让他始终难以走出性别模糊的怪圈。程蝶衣对于自己性别感到模糊,继而发生困惑的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于戏剧对他的影响,影片是通过一句戏剧中的台词来体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身。”
E. 电影《霸王别姬》究竟好在哪里
《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它为张国荣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霸王别姬》在说两个京剧艺人半世纪的悲欢离合,实则在言中国人对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电影描述了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1、《霸王别姬》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电影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还兼具细腻的男性情谊与史诗格局,它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
2、《霸王别姬》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呈现了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剧性旅程。李碧华以冷峻的笔调描绘了程蝶衣的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同时,她还给小说赋予了历史、政治、人性、社会等更深层次的意义。从另一方面看,她展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和社会悲剧。
3、剧中的人物设定在一个封建礼教和男权意识形态的社会:为了生存而抛弃幼子的妓女,戏班的暴力大师、前太监倪火。所有这些形象似乎都有自己的传统和家谱。以程蝶衣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痛斥了男权社会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压迫的另类写作方式。
4、电影描述了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霸王别姬》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电影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还兼具细腻的男性情谊与史诗格局,它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
5、作为华语影坛艺术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集文艺性和观赏性与一身,在保留导演创作理念的同时,也很好的兼顾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经典电影。
F. 如何评价 霸王别姬 电影和原著的异同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本身就已经有着很高的地位了,其实在以前八几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一部霸王别姬电影单身,当时是想请张国荣演的,当时没时间,后来九十年代的时候又找他演了,电影与原著的差异,这是很多创作都有的情况,原版照抄是没有新意的,变动的话,会让电影变得更吸引人注意,甚至说可以让一些细节变得更加完美。
G. 关于电影《霸王别姬》相较原著的改编,大家认为哪一种更好呢
《霸王别姬》的电影版相较于原著改变最大的是结局的不同。电影版的段小楼与程蝶衣时隔多年又聚在一起唱了最后一段京剧,而程蝶衣却唱错了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突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是活在戏中,感情错付,大梦初醒,于是拔剑自刎,就像虞姬最后的结局。而原著中是依然在唱戏的程蝶衣去香港演出时偶然遇见了段小楼,这时的他们都已历经沧桑,曾经的情感好像都已经淡了,因为那些坚持与理想,都已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消磨殆尽。
但电影中的程蝶衣有一种不低头不屈服的态度,比如面对日本军不卑不亢,坚持不给他们唱戏,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一直维护着传统的戏目,可以说他在不停地与这个世界抗争。这样的角色是浪漫的,是美丽的。
H. 如何评价 霸王别姬 电影和原著的异同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本身就已经有着很高的地位了,其实在以前八几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一部霸王别姬电影单身,当时是想请张国荣演的,当时没时间,后来九十年代的时候又找他演了,电影与原著的差异,这是很多创作都有的情况,原版照抄是没有新意的,变动的话,会让电影变得更吸引人注意,甚至说可以让一些细节变得更加完美。
I. 大家比较喜欢电影版的霸王别姬还是书啊
我只看过电影版的,我觉得看完电影以后,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惆怅感,意犹未尽···
J. 《霸王别姬》动态海报公布,电影版与小说版有哪些不同之处
小说版里的程蝶衣更像一个女人。他会算计,会耍手段,但是电影里面的程蝶衣虽然有点女性化,但是他仍然是一个比较光明正大的男性。有一说一,男人和女人确实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就说吵架这回事吧,男生互相指着鼻子打一架明天还能做好朋友,女生如果因为一件小事红了眼,基本上就绝交了。
03、结局的改变,还是电影更理想主义
在小说里,程蝶衣最后是娶了妻子的,他不再唱戏了,可是他一辈子都郁郁寡欢的,他眼睛里的光就那么被活生生的磨灭了,他也慢慢变成了一个遭人嫌的老头子。而电影的结尾改编的很巧妙。程蝶衣和段小楼在空无一人的戏台上再唱霸王别姬,他最后用霸王的宝剑自刎了,程蝶衣就是虞姬啊。这个结局更理想一些,而小说却更接近现实。